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市的财富到哪里去了? 郭成林
前两天在马来西亚参加Public Bank股东大会,有一位大马的投资者朋友询问我:为什么你们国家的股票能那么轻易地从10元跌到2元?跌掉的钱到哪里去了呢?
我当时很随意地回复了他一句媒体常喜欢使用的专业术语:股市市值蒸发了,财富也蒸发了。可随后自满得意的我在回中国的飞机上才深刻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开始觉得自己的回答有多愚蠢。 股票的价格从10元跌到2元,那少掉的8元真的是人 间蒸发了吗?其实不然,假如我们简化股市到只有两个参与者,甲和乙,今天当甲把所有的股票以2元的价格卖给乙,那么毫无疑问今天股票的价格就是2元。但是昨天,乙曾把所有的股票以10元卖给了甲,所以股价在今天一早才会显示是10元,其实股价的变动是这样的:2元(在乙手中)——10元(卖给甲)——2元(卖还给乙),看清楚这个变动了吗?乙在这场股价的变动中实际赚了8元,而甲亏损了8元。
很清楚了,股市的财富不是蒸发了,而是转移了,并且大规模转移了。弄清这个问题的意义是巨大的。谁有资格一开始就把股票以非常高的高价卖给别人,最后又会在股价跌回的时候以低价买回来?因此,在我们国家,股市的动荡实际是一场财富的再分配,动荡越剧烈被转移的财富也就越多。为什么在新兴国家的市场,在法制不成熟的资本市场都不出意外地出现股市的巨大波动?中国如此,泰国如此,曾经的日本如此,七十年前的美国也如此,当今只效其表却不效其里的马来西亚,越南皆是如此。希望普通的小散户,投资要万分谨慎小心。
潘石屹何时闭嘴? 桑 上
最近房地产市场上“一涨一降”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边是深圳某些楼盘价跌引发的业主断供话题;另一边则是专营商业地产的SOHO中国逆势而动,试图以涨价促销售,宣布从9月1日起旗下楼盘涨价5%。
不久前,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董事长孟晓苏曾引用董建华的话表示,什么价格都可以降,只有房价万万降不得。孟晓苏以香港为例,香港发生过房价下跌,当时人们也是盼望房价下跌给大家带来福音,结果17万人成了“负翁”,2万多套房子积压,香港经济为此受到损失,香港社会为此不断发生动荡。
房价真的降不得吗?
房价肯定应该下降,这是毫无疑问的。1998年,我国住房市场开始进入真正的市场化时代。房地产市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率先激活。从2003年以来,中国各地房价一直处于快速上涨态势,虽然2005年实行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使房价上涨速度暂时停顿了一下。然而进入2007年,房价一路冲高,全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高达10%以上。北京、深圳、上海的房价涨幅尽管统计数据也在10%左右,然而房价的实际涨幅数倍于10%,实际上是处在最后的疯狂阶段。由此看到,房价今日之跌是建立在曾经的疯狂泡沫之中的,是正常的价值回归而非经济萧条的表现,拋开这个前提妄谈房价下跌对国民经济的伤害是可笑的。
众人所期望的政府救市不可能出现,根本上讲我国高房价是普通百姓所无法忍受的,高房价下的社会问题将引来民心向背的改变,现在以全国均价来看相比2007年中期的高点只是下跌了不到20%,又怎么可能因为一小部分投机客的损失而让房价重回万民的骂声之中呢?
那么房价何时能触底?
房地产业的触底时间可以用其周期来推算。房地产标准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繁荣阶段(膨胀),特征是交易量急剧上升,市场中投机者活跃,房价越来越高,逐渐达到顶点;房地产经营利润非常高,投资量急剧增加,楼花交易大。整个房地产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二,衰退阶段(收缩),特征是交易量急剧减少,房价虽仍在上升但涨幅减缓,并出现下跌迹象;市场推出楼盘逐渐减少,实力差的发展商难以维持。第三,萧条阶段(停滞),特征是交易量锐减,楼花交易量降幅更大,楼花价继续下降,甚至大大低于现楼价。第四,复苏与增长阶段(调整与恢复),特征是交易量回升,房价上升并呈持续增长趋势;房地产投资逐渐增加,房地产市场又进入繁荣阶段。
文章开头提到:一涨一降,房产开发商各自为政。由此可看出,房价的下跌还远未触底。因为开发商们对市场的认知度还未统一,如若哪天房产商们对房价都悲观了,那才是房价真正触底的时刻。 经济学中的市场规律只有一条:供 给与需求决定价格。在房地产市场上,供给由房地产商们创造。正是因为行业内的对房价的认识并不统一,仍然有人看好房价的原因。一旦当众人皆墨,则房地产投资才会降到最低,供给才有可能小于需求导致房地产价格的触底回升,从这点看,房价究竟何时能触底,只要看潘石屹何时闭嘴了。
中国金市游离在灰色地带 张 梦
又见地下炒金“爆仓”事件。8月29日,市场曝出黄金投资知名人士张卫星执掌的北京高德黄金颐合金银制品有限公司(下称高德黄金)出现巨额亏损。张卫星坦承,在7月15日至8月下旬国际金价暴跌期间遭受重创,名下所有公司一共亏损1.8个亿,其中高德损失3500万。
从去年的“上海联泰炒金案”,到前几个月的“华夏交易所案”,再到最近曝出的高德黄金巨亏,业内对于此类事件法律界定的争议声再度泛起。市场上开始出现种种声音:进行这种黄金期货交易以及“爆仓”仅是高德黄金个案吗?全国范围内这种非法交易规模到底有多大?
中国黄金协会秘书长郑润祥表示,目前只有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可以提供合法黄金现货、期货交易服务,而现在全国约有七千家公司非法从事黄金期货交易。在黄金价格剧烈波动以及国家加强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这些公司的倒闭是必然的,而且“爆仓”现象亦会在近期成批量陆续出现。
当前,中国黄金市场处于多头管理之下,现货市场归央行监管,而期货市场归证监会监管,但二者现在没有形成合力。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多非法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的公司趁虚而入。高德黄金正是利用了监管漏洞,打着“现货延迟交易”、非期货业务的旗号,规避了央行、商务部和自证监会的监管。而实际上却是坐庄利用客户和自有资金投机境外黄金期货。
目前规范黄金市场风险控制的法规只有1983年版《中国黄金管理条例》,新的《黄金管理条例》一直没有正式出台,管理层即便发现问题,也苦于没有依据而陷入尴尬之境。原本黄金市场就有很大的风险,再加上缺乏监管导致的道德风险,出事的概率必然很大。
有关专家指出,一个成熟的黄金市场,需要有健全的机制,强大的产业和规范的管理作支撑。对中国黄金市场而言,规范市场运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金融监管层应借助高德黄金事件进行彻底反思,及时清理和废止与黄金市场运行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下的黄金流通法律法规。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强联合监管,尽快结束现货、期货交易灰色地带无人管、无法管的现实。
黄金市场开放以来短短几年的实践表明,只要监管得当,黄金市场完全 有理由也有实力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也相信,如果能突破现有监管方面的阻碍,黄金市场甚至金融市场都会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掘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 谢代国 苏 华
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在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养老保险之外,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较高的保障水平和灵活的保障程度。如果想在退休后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只靠社会保险并不够,还需要商业养老保险的支持。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国民收入分配已经向个人倾斜,企事业单位还要负担日趋繁重的养老费用,其弊病越来越明显。中国目前正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以预见,随着退休制度改革的深入,由国家和企业单位负担个人全部养老费用的方式将不复存在。而随着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年轻人为了缓解未来压力,还是老年人为了减轻子女负担,同时自己过一个安逸的晚年,都会使购买养老保险成为时尚。最近,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就城市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城市户口居民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63.0%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在国家统筹保障之外再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蛋糕究竟有多大?
按照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的划分标准,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占17.2%,与此相对,初步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总体覆盖面很小。基本养老保险仅覆盖1.88亿城镇人口,5,374万农村人口。保监会的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为626亿元,占GDP比重不足0,5%,人均保费不到50元。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蛋糕巨大,其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国际实践,决定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低保障、广覆盖,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保障需求,受城镇化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企业年金制度还难以惠及广大的社会群体。从世界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养老责任逐渐趋于平衡,市场化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目前中国大量的老百姓商业保险意识淡泊,保险公司运作商业养老保险的经验不丰富,这些都是制约商业保险发展的瓶颈。对此,首先国家应积极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同时商业保险公司也应该加强险种开发工作,制定完备的养老保险条款,而整个行业也要加强竞争意识,推行“顾客满意”经营战略,这样才能在养老保险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应是一种雅乐投资 郭成林
目前全国秋季古玩博览会正在天津古文化街举办,一时间古玩城内外摊点密密匝匝,爱好者比肩接踵。其实,收藏更是一种雅乐投资。
收藏爱好者不像股民整天泡在数字里,收藏是金钱的物化,物化的后面是文化,其文化的背景墙书写的是艺术或历史。收藏爱好者必须要努力去读懂,不读懂你所收藏的专项里面的知识,你收藏的越多,赝品越多,所以收藏是积物但更需积学。
所谓积学,是说积蓄学识学养,由学识学养而产生的乐趣,必然是雅乐,因此收藏之投资必然是一种雅乐投资。当然了,对于大多数收藏者来说,“乱世黄金,盛世古玩”,虽说收藏为了投资为了升值,但有更多的人是在其中寻找乐趣,由此学到一些知识,这样的收藏必然藏着高雅、清雅、典雅,同时,收藏者的学养素质也随之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类益于身心、丰富生活的爱好多了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嘛。这很像收藏,不论你的藏品是国家级的,还是“卡拉玩”(破烂货),高者不必自矜,低者无须自卑,收藏旗旌上都写着“雅玩”两字,由这两字派生出“雅乐”。收藏藏学识,雅乐乐趣多。
前两天在马来西亚参加Public Bank股东大会,有一位大马的投资者朋友询问我:为什么你们国家的股票能那么轻易地从10元跌到2元?跌掉的钱到哪里去了呢?
我当时很随意地回复了他一句媒体常喜欢使用的专业术语:股市市值蒸发了,财富也蒸发了。可随后自满得意的我在回中国的飞机上才深刻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开始觉得自己的回答有多愚蠢。 股票的价格从10元跌到2元,那少掉的8元真的是人 间蒸发了吗?其实不然,假如我们简化股市到只有两个参与者,甲和乙,今天当甲把所有的股票以2元的价格卖给乙,那么毫无疑问今天股票的价格就是2元。但是昨天,乙曾把所有的股票以10元卖给了甲,所以股价在今天一早才会显示是10元,其实股价的变动是这样的:2元(在乙手中)——10元(卖给甲)——2元(卖还给乙),看清楚这个变动了吗?乙在这场股价的变动中实际赚了8元,而甲亏损了8元。
很清楚了,股市的财富不是蒸发了,而是转移了,并且大规模转移了。弄清这个问题的意义是巨大的。谁有资格一开始就把股票以非常高的高价卖给别人,最后又会在股价跌回的时候以低价买回来?因此,在我们国家,股市的动荡实际是一场财富的再分配,动荡越剧烈被转移的财富也就越多。为什么在新兴国家的市场,在法制不成熟的资本市场都不出意外地出现股市的巨大波动?中国如此,泰国如此,曾经的日本如此,七十年前的美国也如此,当今只效其表却不效其里的马来西亚,越南皆是如此。希望普通的小散户,投资要万分谨慎小心。
潘石屹何时闭嘴? 桑 上
最近房地产市场上“一涨一降”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一边是深圳某些楼盘价跌引发的业主断供话题;另一边则是专营商业地产的SOHO中国逆势而动,试图以涨价促销售,宣布从9月1日起旗下楼盘涨价5%。
不久前,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董事长孟晓苏曾引用董建华的话表示,什么价格都可以降,只有房价万万降不得。孟晓苏以香港为例,香港发生过房价下跌,当时人们也是盼望房价下跌给大家带来福音,结果17万人成了“负翁”,2万多套房子积压,香港经济为此受到损失,香港社会为此不断发生动荡。
房价真的降不得吗?
房价肯定应该下降,这是毫无疑问的。1998年,我国住房市场开始进入真正的市场化时代。房地产市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率先激活。从2003年以来,中国各地房价一直处于快速上涨态势,虽然2005年实行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使房价上涨速度暂时停顿了一下。然而进入2007年,房价一路冲高,全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高达10%以上。北京、深圳、上海的房价涨幅尽管统计数据也在10%左右,然而房价的实际涨幅数倍于10%,实际上是处在最后的疯狂阶段。由此看到,房价今日之跌是建立在曾经的疯狂泡沫之中的,是正常的价值回归而非经济萧条的表现,拋开这个前提妄谈房价下跌对国民经济的伤害是可笑的。
众人所期望的政府救市不可能出现,根本上讲我国高房价是普通百姓所无法忍受的,高房价下的社会问题将引来民心向背的改变,现在以全国均价来看相比2007年中期的高点只是下跌了不到20%,又怎么可能因为一小部分投机客的损失而让房价重回万民的骂声之中呢?
那么房价何时能触底?
房地产业的触底时间可以用其周期来推算。房地产标准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繁荣阶段(膨胀),特征是交易量急剧上升,市场中投机者活跃,房价越来越高,逐渐达到顶点;房地产经营利润非常高,投资量急剧增加,楼花交易大。整个房地产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二,衰退阶段(收缩),特征是交易量急剧减少,房价虽仍在上升但涨幅减缓,并出现下跌迹象;市场推出楼盘逐渐减少,实力差的发展商难以维持。第三,萧条阶段(停滞),特征是交易量锐减,楼花交易量降幅更大,楼花价继续下降,甚至大大低于现楼价。第四,复苏与增长阶段(调整与恢复),特征是交易量回升,房价上升并呈持续增长趋势;房地产投资逐渐增加,房地产市场又进入繁荣阶段。
文章开头提到:一涨一降,房产开发商各自为政。由此可看出,房价的下跌还远未触底。因为开发商们对市场的认知度还未统一,如若哪天房产商们对房价都悲观了,那才是房价真正触底的时刻。 经济学中的市场规律只有一条:供 给与需求决定价格。在房地产市场上,供给由房地产商们创造。正是因为行业内的对房价的认识并不统一,仍然有人看好房价的原因。一旦当众人皆墨,则房地产投资才会降到最低,供给才有可能小于需求导致房地产价格的触底回升,从这点看,房价究竟何时能触底,只要看潘石屹何时闭嘴了。
中国金市游离在灰色地带 张 梦
又见地下炒金“爆仓”事件。8月29日,市场曝出黄金投资知名人士张卫星执掌的北京高德黄金颐合金银制品有限公司(下称高德黄金)出现巨额亏损。张卫星坦承,在7月15日至8月下旬国际金价暴跌期间遭受重创,名下所有公司一共亏损1.8个亿,其中高德损失3500万。
从去年的“上海联泰炒金案”,到前几个月的“华夏交易所案”,再到最近曝出的高德黄金巨亏,业内对于此类事件法律界定的争议声再度泛起。市场上开始出现种种声音:进行这种黄金期货交易以及“爆仓”仅是高德黄金个案吗?全国范围内这种非法交易规模到底有多大?
中国黄金协会秘书长郑润祥表示,目前只有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可以提供合法黄金现货、期货交易服务,而现在全国约有七千家公司非法从事黄金期货交易。在黄金价格剧烈波动以及国家加强外汇管制的情况下,这些公司的倒闭是必然的,而且“爆仓”现象亦会在近期成批量陆续出现。
当前,中国黄金市场处于多头管理之下,现货市场归央行监管,而期货市场归证监会监管,但二者现在没有形成合力。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多非法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的公司趁虚而入。高德黄金正是利用了监管漏洞,打着“现货延迟交易”、非期货业务的旗号,规避了央行、商务部和自证监会的监管。而实际上却是坐庄利用客户和自有资金投机境外黄金期货。
目前规范黄金市场风险控制的法规只有1983年版《中国黄金管理条例》,新的《黄金管理条例》一直没有正式出台,管理层即便发现问题,也苦于没有依据而陷入尴尬之境。原本黄金市场就有很大的风险,再加上缺乏监管导致的道德风险,出事的概率必然很大。
有关专家指出,一个成熟的黄金市场,需要有健全的机制,强大的产业和规范的管理作支撑。对中国黄金市场而言,规范市场运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金融监管层应借助高德黄金事件进行彻底反思,及时清理和废止与黄金市场运行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下的黄金流通法律法规。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强联合监管,尽快结束现货、期货交易灰色地带无人管、无法管的现实。
黄金市场开放以来短短几年的实践表明,只要监管得当,黄金市场完全 有理由也有实力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也相信,如果能突破现有监管方面的阻碍,黄金市场甚至金融市场都会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掘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 谢代国 苏 华
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在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养老保险之外,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较高的保障水平和灵活的保障程度。如果想在退休后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只靠社会保险并不够,还需要商业养老保险的支持。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国民收入分配已经向个人倾斜,企事业单位还要负担日趋繁重的养老费用,其弊病越来越明显。中国目前正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以预见,随着退休制度改革的深入,由国家和企业单位负担个人全部养老费用的方式将不复存在。而随着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年轻人为了缓解未来压力,还是老年人为了减轻子女负担,同时自己过一个安逸的晚年,都会使购买养老保险成为时尚。最近,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就城市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城市户口居民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63.0%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在国家统筹保障之外再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蛋糕究竟有多大?
按照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的划分标准,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占17.2%,与此相对,初步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总体覆盖面很小。基本养老保险仅覆盖1.88亿城镇人口,5,374万农村人口。保监会的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为626亿元,占GDP比重不足0,5%,人均保费不到50元。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蛋糕巨大,其作用远未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国际实践,决定了商业养老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低保障、广覆盖,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保障需求,受城镇化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企业年金制度还难以惠及广大的社会群体。从世界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养老责任逐渐趋于平衡,市场化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目前中国大量的老百姓商业保险意识淡泊,保险公司运作商业养老保险的经验不丰富,这些都是制约商业保险发展的瓶颈。对此,首先国家应积极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同时商业保险公司也应该加强险种开发工作,制定完备的养老保险条款,而整个行业也要加强竞争意识,推行“顾客满意”经营战略,这样才能在养老保险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应是一种雅乐投资 郭成林
目前全国秋季古玩博览会正在天津古文化街举办,一时间古玩城内外摊点密密匝匝,爱好者比肩接踵。其实,收藏更是一种雅乐投资。
收藏爱好者不像股民整天泡在数字里,收藏是金钱的物化,物化的后面是文化,其文化的背景墙书写的是艺术或历史。收藏爱好者必须要努力去读懂,不读懂你所收藏的专项里面的知识,你收藏的越多,赝品越多,所以收藏是积物但更需积学。
所谓积学,是说积蓄学识学养,由学识学养而产生的乐趣,必然是雅乐,因此收藏之投资必然是一种雅乐投资。当然了,对于大多数收藏者来说,“乱世黄金,盛世古玩”,虽说收藏为了投资为了升值,但有更多的人是在其中寻找乐趣,由此学到一些知识,这样的收藏必然藏着高雅、清雅、典雅,同时,收藏者的学养素质也随之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类益于身心、丰富生活的爱好多了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嘛。这很像收藏,不论你的藏品是国家级的,还是“卡拉玩”(破烂货),高者不必自矜,低者无须自卑,收藏旗旌上都写着“雅玩”两字,由这两字派生出“雅乐”。收藏藏学识,雅乐乐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