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9月,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拍照的手机夏普J-SH04发布,当时它并没有得到人们过多的关注,直到2002年诺基亚推出了自家的第一款内置摄像头的手机7650,之后手机拍照才逐渐流行起来,拍照也逐渐成为了手机的标配功能。
2007年1月,苹果时任CEO史蒂夫·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当时的摄像头只有200万像素。但是iPhone手机带来的是整个手机行业的变革,手机开始向触控操作和智能应用发展。随后iPhone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市场占有率颇高的手机,坐拥强大的市场,并加紧更新换代,不断提升拍照功能,同时丰富的摄影APP应用也相继推出,使iPhone摄影成为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爱好。在全球最大的照片分享网站Flickr里,iPhone 4在2011年6月成为了最热门的拍照手机,iPhone 4s在同年11月成为第二流行的拍照工具。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Walter Isaacson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乔布斯生前希望重新发明摄影。如今看来,在一定程度上他确实做到了。不过更加确切地说,不是重新发明,而是开拓出了一种全新的摄影方式。
手机拍照最大的特性就是随手拍,现如今你可以不带相机,但是不能不带手机。用手机随时记录下身边的物象已成一种习惯。iPhone摄影能在手机拍照中这么受重视,和它的运作模式是紧密相连的:拍照,后期处理,再即时把照片发到社交网络。这种高速快捷的方式不仅将传统的拍照、后期处理、印刷出版这一整套需要很多时日的流程缩短为几分钟,同时透过网络,照片得到前所未有的传阅高度,普通人也能够看到其他人最新的作品。
对于很多搞摄影艺术的人来说,iPhone摄影就是普通人玩玩的小东西,登不得殿堂。但是早在2007年iphone摄影奖(iPhone Photography Award)横空出世,随后iPhone摄影展也层出不穷,2012年9月在广州客村T.I.T创意园,由曾翰策划的“城市闪影”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展品制作最精良的iPhone摄影展。展出超过30名摄影师的近200张iPhone摄影作品,并第一次以专业摄影展的制作方式来呈现iPhone摄影作品,所有展品都采用艺术微喷技术制作。正如马良评论王轶庶的iPhone摄影作品《日本之旅2》说的那样:“果然。又一个摄影时代开始了。”
在“城市闪影”的展品中,我们不奢望看到如大师典范级的摄影作品,同时不可否认,其中存在很多有趣和吸引人的东西,但区别于前期摆拍和后期制作的投入,它们只是用手机随手一拍而来,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的来实现它,可想而知,一个更加个人化、门槛底端化的摄影时代已经来临了。
2007年1月,苹果时任CEO史蒂夫·乔布斯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当时的摄像头只有200万像素。但是iPhone手机带来的是整个手机行业的变革,手机开始向触控操作和智能应用发展。随后iPhone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市场占有率颇高的手机,坐拥强大的市场,并加紧更新换代,不断提升拍照功能,同时丰富的摄影APP应用也相继推出,使iPhone摄影成为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爱好。在全球最大的照片分享网站Flickr里,iPhone 4在2011年6月成为了最热门的拍照手机,iPhone 4s在同年11月成为第二流行的拍照工具。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Walter Isaacson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乔布斯生前希望重新发明摄影。如今看来,在一定程度上他确实做到了。不过更加确切地说,不是重新发明,而是开拓出了一种全新的摄影方式。
手机拍照最大的特性就是随手拍,现如今你可以不带相机,但是不能不带手机。用手机随时记录下身边的物象已成一种习惯。iPhone摄影能在手机拍照中这么受重视,和它的运作模式是紧密相连的:拍照,后期处理,再即时把照片发到社交网络。这种高速快捷的方式不仅将传统的拍照、后期处理、印刷出版这一整套需要很多时日的流程缩短为几分钟,同时透过网络,照片得到前所未有的传阅高度,普通人也能够看到其他人最新的作品。
对于很多搞摄影艺术的人来说,iPhone摄影就是普通人玩玩的小东西,登不得殿堂。但是早在2007年iphone摄影奖(iPhone Photography Award)横空出世,随后iPhone摄影展也层出不穷,2012年9月在广州客村T.I.T创意园,由曾翰策划的“城市闪影”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展品制作最精良的iPhone摄影展。展出超过30名摄影师的近200张iPhone摄影作品,并第一次以专业摄影展的制作方式来呈现iPhone摄影作品,所有展品都采用艺术微喷技术制作。正如马良评论王轶庶的iPhone摄影作品《日本之旅2》说的那样:“果然。又一个摄影时代开始了。”
在“城市闪影”的展品中,我们不奢望看到如大师典范级的摄影作品,同时不可否认,其中存在很多有趣和吸引人的东西,但区别于前期摆拍和后期制作的投入,它们只是用手机随手一拍而来,任何人都可以轻易的来实现它,可想而知,一个更加个人化、门槛底端化的摄影时代已经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