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8年间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分数分别呈“先降后升”“先平后降”与“持续下降”趋势,校均总工资绝对规模逐年增长,占校均总支出50%左右,师均工资呈增长趋势,校均工资结构多元且稳定.工资规模、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工资规模上,增加大学总工资支出、提高全职教师师均工资均可显著提升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但总工资规模对科研产出数量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而师均工资则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突出;在工资结构
【机 构】
: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2000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8年间的校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分数分别呈“先降后升”“先平后降”与“持续下降”趋势,校均总工资绝对规模逐年增长,占校均总支出50%左右,师均工资呈增长趋势,校均工资结构多元且稳定.工资规模、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工资规模上,增加大学总工资支出、提高全职教师师均工资均可显著提升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但总工资规模对科研产出数量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而师均工资则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突出;在工资结构上,增加工资结构中的研究工资、支持类与服务类工资规模亦可显著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影响力和综合表现,其中,研究工资对科研产出数量和综合表现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而支持类和服务类工资对科研产出影响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教学工资的增加能够提升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但全职教师工资规模的增加却仅有助于提升科研产出数量,对科研产出影响力和综合表现有明显抑制作用.基于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需要继续优化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大幅提高教师的总工资和研究工资规模;变革工资制度,提升教师工资水平等.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随着2019年中国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父母培养出下一代大学生.未来第一代大学生数量将逐渐减少,不再是校园中的主体人群.目前在中国顶尖大学中,家庭非第一代(第二、三代)大学生已形成一定规模,他们受惠于家庭教育,在大学中显现出学习优势.美国比中国提早半个世纪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美国第一代大学生已经呈现相当大的学业困境,种族、移民和贫困问题叠加的复杂社会背景加剧了教育弱势的代际再生产.综述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受益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是个新兴的高教研究议题,通常认为这类大学生实现了学历的突破,具备了向上流动的初步条件,但他们又在大学里属于弱势群体,存在一些显性或隐性的困境.rn在上几代人都拥有了大众高等教育的美国,仅存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相对劣势更加凸显.学生调查是美国高教研究的重点领域,有大量研究依托大数据统计预测学业成就,发现存在各式各样的优势或弱势群体,揭示教育场域中的结构性不平等.其中首先被关注到的是性别、种族、经济条件、生活地域等直观的个人背景变量.随着相关成果的饱和,将父母都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未获得高教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劣势累积理论,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邻里、玩伴到校园这一逐渐向外辐射的个体成长圈层出发,分析发现个体早年成长环境中的8项不良经历可能会对其中老年时期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相互控制后结果表明:早年母亲教养方式严厉、邻里缺乏互助、无要好玩伴玩耍以及校园生活不愉快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效力显著;早年成长环境中的不良经历数越多,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越差;且不同类型不良经历对中年人和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一定作用差异.除直接影响外,早年成长环境中的不良经历也可能会通过提高中老年人
研究使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惯习概念,探讨家庭阶层背景对中学生文理科兴趣和成绩的影响,并借此透视我国中等教育中的阶层差异固定化状况.基于对全国城市地区初二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以学生的文理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为因变量,以其家庭阶层背景和文化资本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首先,在学习兴趣方面,来自较高社会阶层家庭的中学生对文科的兴趣明显高于低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阶层对文科兴趣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文化资本起作用;而在理科兴趣上,不同阶层学生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在控制家庭文化资本后可见较低社会阶层的学生对理科兴趣
依托统编语文教材实施德育,主要有三个路径:落实“阅读”到“明理”的任务,落实“明理”到“思想”的任务,落实“思想”到“达成”的任务.
本研究基于一所研究型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数据,全面比较了家庭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过程与收获.结果发现:第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较非第一代大学生而言存在明显劣势;进入硕士教育阶段后,相对匮乏的家庭文化资本未给第一代大学生参与本土及本土国际化教育活动带来明显阻碍,但他们在海外学习等家庭资源驱动型活动上的参与度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硕士毕业之际,两类学生的课程收获、科研收获、深造机会及工作-专业匹配度趋同,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全球胜任力和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方面仍处于不利地位.
基于疫情期间上海39所本科院校在校生线上提供的64949份有效问卷,本研究设计了《本科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的自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控制学习动机与就业焦虑这两个潜在影响机制之后,这种差距明显缩小乃至不再显著;学习动机的解释力度最大,尤其是“努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与“喜欢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这两项与内在动机相关的行为表征;就业焦虑对本科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加入交互项之后的回归结果支持学习动机这一潜在变
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在“课前结构化预习—课上大单元情境教学—课后沉浸体验式作业”上下功夫,通过结构化教学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彰显大单元育人功能的关键.目前,在目标确定上存在着三个误区:依附传统经验,将“大单元”等同“教材单元”;内涵认知偏差,将“大单元”视为“大熔炉”;表述不够规范,不能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为了科学、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可以在梳理出学段的主要知识与能力基础上,依据课标、教材、学情提取学科大概念,然后分解出基本问题,转化为教学专题,形成“教、学、评一致”的目标.
作为全球知名的创业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效、创新的机制为技术转让提供核心支撑;人性化的制度保障了公平适当的环境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励的文化成为教师创造发明的原动力.机制、制度与文化三维度形成强大的合力,提升了动态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深入拓展市场机会,严格管控风险,为旧金山大湾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