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然而,传统的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无味,加之教师布置统一数量、统一难度、统一时间完成的作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给学生分层布置数学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区分有度;弹性有加;稳中有进
提到作业,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了,它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它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我们布置数学作业,常常“一把尺子”量到底,统一数量、统一难度、统一时间完成,结果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很多差生不是抄袭就是迟交或干脆不交作业。就这样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挫伤,学生出现紧张情绪,心理和生理出现一定的障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想就如何分层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浅谈两点做法。
1课堂作业区分有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共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因此,我在备课时,就精心设计好不同要求的数学作业,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心理压力,优等生提高探究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人的潜能。譬如在教学完苏科版初一数学教材p20《2.3绝对值和相反数》第一课时后,我把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
(1)A层次作业:针对基础薄弱学生设计,主要用来巩固新知识,有利于增强学习自信心的;作业设计如下:
①-5的绝对值是多少?为什么等于5?
②怎样用符号表示“-5的绝对值是5”?
③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6,这个数是什么?
④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哪些?
这一类题目,不需要转弯,查阅课本,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就能找到答案。通过练习,差生全部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了自信心。我想,长久下去,定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走出过去抄袭作业的怪圈。
(2)B层次作业是提高题,适合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完成。这类题反映概念深刻,解题需要一定的能力,学生 “跳一跳,够得着”;作业设计如下:
①若a是有理数,则|a|一定()
A、是正数,B、不是正数,C、是负数, D、不是负数;
②若|x|=|-8|,则x=;
③比赛用的乒乓球的质量是有严格规定的,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乒乓球可能会有一些误差,检验时,通常把比标准质量大的克数记为正数,比标准质量小的克数记为负数。请根据以下记录,选出最接近标准质量的乒乓球和质量最差的乒乓球。
做①、②题,仅用绝对值的概念是不够的,他要求学生通过绝对值的计算,总结概括得出: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且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第③题知识已经发生迁移,需要一定的思考力和理解力参与,必须悟出:“质量最差”即绝对值最大,“质量最好”即绝对值最小。这样的作业确实成为他们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勇于创新的园地,原来“吃不饱”的同学现在“吃饱了”。
(3)C层次作业要求较高,是拔尖题,这类题,要求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作业设计如下:
①|a|等于多少?
②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或“<”:
▏a▏▏b▏,▏a▏ ▏c▏,
-▏a▏ -▏b▏,-▏a▏▏c▏;
③有两个点,已知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2和3,那么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第①题,对于初一同学“幼嫩的脑袋”来说,要求很高,字母a表示什么数,知道吗?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分类探讨,当a分别表示正数 、负数和零时,得出相应的结果。第②两题要真正弄懂绝对值的含义——“距离”,然后才可比大小,第③题答案具有多种可能,属于开放性题目。我利用小黑板,开辟 “谁来挑战?”栏目,由于他们有好胜心,一下子,叽叽喳喳,讨论不停,有时讨论很激烈,如入无人之境……,我笑了,因为学生学习潜能在这样的空间里充分发挥,他们有成就感,同时培养了竞争意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做老师的怎不由衷的高兴?
2课后作业弹性有加
因为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布置统一数量、统一难度、统一完成时间的作业,那么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加之“课后作业”要在“课后”完成这个特殊性,我常常布置作业有“弹性”,根据题目的难度,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体现本节课的基本要求,所有同学做,选做题是在体现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根据各位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择其所爱,自由完成。因为这样的作业直接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时,完成作业,热情空前高涨。我在教学完苏科版九年级上册p148 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必做题:
(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2)根据如图所示的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选做题:
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的点B出发,沿表面爬到AC的中点D处,请你求出最短路线的长度。
这是一道档次很明显的题目,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上各得其所,这样设计,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既保证了尖子生的培养,也可避免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看到压轴题就撒手不理的现象。
3更高目标稳中有进
分层布置作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达成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能自主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可以予以鼓励。薄弱学生必须完成必做题,鼓励研究选做题;中等或中等以上学生自愿完成选做题,鼓励全部完成,如果有可能还可研究附加题(教师预先准备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到时挂出来);鼓励各类学生结为帮扶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对于那些大胆研究“高一级题目”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增强完成作业的内在动力,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分层作业切实做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量体裁衣,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灵活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牢固性。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分层布置作业,同学们有了自己的“快餐”, 当然吃得津津有味,作业的质量空前得到提高,我相信,“快乐作业”这块芬芳园地定能绽放美丽的花朵!
【关键词】区分有度;弹性有加;稳中有进
提到作业,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了,它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体现教学质量的载体之一。它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发展学生智能,反馈教情、学情等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我们布置数学作业,常常“一把尺子”量到底,统一数量、统一难度、统一时间完成,结果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很多差生不是抄袭就是迟交或干脆不交作业。就这样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挫伤,学生出现紧张情绪,心理和生理出现一定的障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想就如何分层设计初中数学作业浅谈两点做法。
1课堂作业区分有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共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因此,我在备课时,就精心设计好不同要求的数学作业,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心理压力,优等生提高探究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人的潜能。譬如在教学完苏科版初一数学教材p20《2.3绝对值和相反数》第一课时后,我把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
(1)A层次作业:针对基础薄弱学生设计,主要用来巩固新知识,有利于增强学习自信心的;作业设计如下:
①-5的绝对值是多少?为什么等于5?
②怎样用符号表示“-5的绝对值是5”?
③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6,这个数是什么?
④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哪些?
这一类题目,不需要转弯,查阅课本,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就能找到答案。通过练习,差生全部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了自信心。我想,长久下去,定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走出过去抄袭作业的怪圈。
(2)B层次作业是提高题,适合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完成。这类题反映概念深刻,解题需要一定的能力,学生 “跳一跳,够得着”;作业设计如下:
①若a是有理数,则|a|一定()
A、是正数,B、不是正数,C、是负数, D、不是负数;
②若|x|=|-8|,则x=;
③比赛用的乒乓球的质量是有严格规定的,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乒乓球可能会有一些误差,检验时,通常把比标准质量大的克数记为正数,比标准质量小的克数记为负数。请根据以下记录,选出最接近标准质量的乒乓球和质量最差的乒乓球。
做①、②题,仅用绝对值的概念是不够的,他要求学生通过绝对值的计算,总结概括得出: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且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第③题知识已经发生迁移,需要一定的思考力和理解力参与,必须悟出:“质量最差”即绝对值最大,“质量最好”即绝对值最小。这样的作业确实成为他们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勇于创新的园地,原来“吃不饱”的同学现在“吃饱了”。
(3)C层次作业要求较高,是拔尖题,这类题,要求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作业设计如下:
①|a|等于多少?
②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或“<”:
▏a▏▏b▏,▏a▏ ▏c▏,
-▏a▏ -▏b▏,-▏a▏▏c▏;
③有两个点,已知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2和3,那么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第①题,对于初一同学“幼嫩的脑袋”来说,要求很高,字母a表示什么数,知道吗?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分类探讨,当a分别表示正数 、负数和零时,得出相应的结果。第②两题要真正弄懂绝对值的含义——“距离”,然后才可比大小,第③题答案具有多种可能,属于开放性题目。我利用小黑板,开辟 “谁来挑战?”栏目,由于他们有好胜心,一下子,叽叽喳喳,讨论不停,有时讨论很激烈,如入无人之境……,我笑了,因为学生学习潜能在这样的空间里充分发挥,他们有成就感,同时培养了竞争意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做老师的怎不由衷的高兴?
2课后作业弹性有加
因为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布置统一数量、统一难度、统一完成时间的作业,那么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加之“课后作业”要在“课后”完成这个特殊性,我常常布置作业有“弹性”,根据题目的难度,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体现本节课的基本要求,所有同学做,选做题是在体现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根据各位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择其所爱,自由完成。因为这样的作业直接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时,完成作业,热情空前高涨。我在教学完苏科版九年级上册p148 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必做题:
(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2)根据如图所示的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选做题:
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的点B出发,沿表面爬到AC的中点D处,请你求出最短路线的长度。
这是一道档次很明显的题目,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上各得其所,这样设计,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既保证了尖子生的培养,也可避免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看到压轴题就撒手不理的现象。
3更高目标稳中有进
分层布置作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达成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能自主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可以予以鼓励。薄弱学生必须完成必做题,鼓励研究选做题;中等或中等以上学生自愿完成选做题,鼓励全部完成,如果有可能还可研究附加题(教师预先准备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到时挂出来);鼓励各类学生结为帮扶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对于那些大胆研究“高一级题目”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增强完成作业的内在动力,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分层作业切实做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量体裁衣,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灵活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和牢固性。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分层布置作业,同学们有了自己的“快餐”, 当然吃得津津有味,作业的质量空前得到提高,我相信,“快乐作业”这块芬芳园地定能绽放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