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课题。我们现在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甚至超越时代的能力。基于此,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是教“学”,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历史 自主性 培养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从而愿学好学成为学习的主体。就此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这一问题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穿讲历史人物趣事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兴趣,加强自主性,从而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穿讲这些内容,便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如:讲《新文化运动》这节课的时候,我提到晚清怪才辜鸿铭,我向学生介绍了他那个著名的为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辩护的言论:中国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则好比茶杯,世上只有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的事儿,岂有一只茶杯配几个茶壶的道理?学生闻此无不忍俊不禁。如此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通过故事架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兴趣,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何乐而不为?
2、用口诀法记忆历史知识
许多历史知识枯燥乏味又很难记牢。教师不妨编些生动的口诀以帮助学生记忆,如此,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准确掌握知识且经久不忘。在讲《天津条约》内容可以记忆为:公使进京丧颜面,增开十处新口岸。自航长江各口岸,破坏内河航运权。内地游历宗教传,巨额赔款乐开颜。十处通商口岸记忆法: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记牢了这一知识点。如此一个重要且难记的知识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3、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拥有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些片段,然后提问:“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兩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由于有了影音资料和以前的知识做基础,学生活跃起来,纷纷发表个人看法,这就为讲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做好了知识铺垫。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4、设置讨论环节
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就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讨论,这不仅能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提一个问题:假如太平天国运动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其结果会是怎样呢?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许多学生自告奋勇讲述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将建立一个由农民阶级掌握的政权,有的说将建立一个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也有的说建立的仍是一个地主阶级政权…一最后我作总结: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革命胜利后的农民领袖将会蜕变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建立的仍是一个地主阶级政权,从而把历史学习由表象上升到实质。
5、设置活动
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参加。让学生组织辩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中涉及到对秦始皇功过的评论问题,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在就这个问题组织讨论的过程,有些同学认为他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割据混战,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应该给予肯定;也有些同学认为他残暴,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徭役害得民不聊生,焚书坑儒又严重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因此应对他持否定态度。辩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启迪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6、察古思今
历史是已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就当代学生而言,他们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对当今的国内外大事比较关心,因此历史教师应对他们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知识阐释现实问题,如在讲述经济史时会讲到罗斯福新政,在讲述罗斯福新政采取各项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时候,就可以联系我国借鉴“凯恩斯理论”所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培养并逐步增强其利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立足课堂,放眼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今天一些学生已经在积极尝试用历史知识来论证自己对某些时事的看法,有的选择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选择和老师沟通。虽然有时他们的看法不够全面或论据使用不够恰当,但笔者毫不怀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这是很让人欣慰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要突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作为新课程实验的践行者,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会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改革 历史 自主性 培养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从而愿学好学成为学习的主体。就此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这一问题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穿讲历史人物趣事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其自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在学习过程中引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兴趣,加强自主性,从而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穿讲这些内容,便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如:讲《新文化运动》这节课的时候,我提到晚清怪才辜鸿铭,我向学生介绍了他那个著名的为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辩护的言论:中国男人好比茶壶,女人则好比茶杯,世上只有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的事儿,岂有一只茶杯配几个茶壶的道理?学生闻此无不忍俊不禁。如此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进一步理解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通过故事架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兴趣,同时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何乐而不为?
2、用口诀法记忆历史知识
许多历史知识枯燥乏味又很难记牢。教师不妨编些生动的口诀以帮助学生记忆,如此,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准确掌握知识且经久不忘。在讲《天津条约》内容可以记忆为:公使进京丧颜面,增开十处新口岸。自航长江各口岸,破坏内河航运权。内地游历宗教传,巨额赔款乐开颜。十处通商口岸记忆法:天约增开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记牢了这一知识点。如此一个重要且难记的知识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3、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拥有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些片段,然后提问:“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兩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汉武帝要加强中央集权?”由于有了影音资料和以前的知识做基础,学生活跃起来,纷纷发表个人看法,这就为讲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做好了知识铺垫。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
4、设置讨论环节
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而通过对比设置疑问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可适当组织学生就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讨论,这不仅能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提一个问题:假如太平天国运动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其结果会是怎样呢?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许多学生自告奋勇讲述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将建立一个由农民阶级掌握的政权,有的说将建立一个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也有的说建立的仍是一个地主阶级政权…一最后我作总结: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革命胜利后的农民领袖将会蜕变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建立的仍是一个地主阶级政权,从而把历史学习由表象上升到实质。
5、设置活动
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参加。让学生组织辩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中涉及到对秦始皇功过的评论问题,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在就这个问题组织讨论的过程,有些同学认为他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割据混战,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因此应该给予肯定;也有些同学认为他残暴,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徭役害得民不聊生,焚书坑儒又严重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因此应对他持否定态度。辩论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启迪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6、察古思今
历史是已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就当代学生而言,他们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对当今的国内外大事比较关心,因此历史教师应对他们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知识阐释现实问题,如在讲述经济史时会讲到罗斯福新政,在讲述罗斯福新政采取各项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时候,就可以联系我国借鉴“凯恩斯理论”所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培养并逐步增强其利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立足课堂,放眼世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今天一些学生已经在积极尝试用历史知识来论证自己对某些时事的看法,有的选择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选择和老师沟通。虽然有时他们的看法不够全面或论据使用不够恰当,但笔者毫不怀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这是很让人欣慰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要突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作为新课程实验的践行者,每一位教师都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会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