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系建设引领“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s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在按本质属性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相互关联融通,并契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十四五”期间,“体系建设”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龙头牵引地位,将发挥纲举目张中“纲”的作用。
  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教育体系属于基本教育制度范畴,是一个国家对其教育状况的整体设定与描述,对内是路径,对外是标识,对个人成长与社会用人的影响极大。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的匹配程度,是检验国家与教育发展是否健康科学的基本指标。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尤其重视教育體系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教育内容的引领句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教育部分的引领句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两次全会对教育的阐述,共同聚焦在教育体系上,从内涵重点到形式形态都提出了建设要求,说明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当前,教育系统正在着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等八大体系。八大体系既要自洽也相互关联,将共同搭建出“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框架,最终构成一个整体来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基础教育是青少年走出家庭、学习本领的底基,重在打好人生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底基不稳未来发飘。因此,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要科学、扎实、有序,要按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组织教育活动。中小学校需要聚焦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等阶段特征,在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帮助孩子科学建构智能结构和行为习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孩子成长如同树苗生长,成长过程中的浇水、施肥、修枝、授粉、开花、结果、防虫等环节,既不能少也不能乱,需依照规律和时节而动,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关照过少影响成长,拔苗助长也有害无益。中小学生正值发育成长期,其智力开发的敏感期、关注点将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也有着一系列要求,同样需要循序渐进地落实在每一个教育环节。
  具体而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育体系。
  在纵向衔接上,体系建设必须遵循青少年成长的科学规律。我们需要根据青少年发育的自然规律制定成长标准,根据成长需要的教育活动完善学校标准,根据成长的阶段要求规范学业标准,根据认知理解的年龄差异确定课程标准。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应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和相应的教育要求,现行教育教学活动与规律、要求、标准不一致的地方就是今后要改革的内容。
  在横向关联上,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育人。学校是育人主阵地,家长要冷静思考孩子成长的科学性,课外辅导要走向科学与规范,着力构建合力育人的良好生态,力保孩子健康成长。要关注智能时代教育的模式变化,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等突出问题,确保面向未来培养时代新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学生、学校和国家发展需求中找准发展方位,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
  (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 孙金鑫)
其他文献
近段时间重读经典,再次翻阅了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两位教育家恰好都办农村学校,都研究农村学校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工作22年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一所农村学校。虽然陶行知的论著发表在90多年前,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发表在50多年前,但是他们的思想仍然是那样深刻,他们的办学创造和研究经历依然是那样独特,值得我们今天的农村校长借鉴和学习,并结合中国今日实际和教育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互动式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增加了师生互动,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而且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水平.下面主要讲述互动
期刊
体裁是民间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话题,从视之为静态的文本分类规则,到视其为文本与主体之间循环运动的定位、期望、管理之系统,对其形象的塑造和阐发,自然地会衍生出对语境、歌手的关注.从吴语长歌与史诗的体裁异同辨析,到对歌手、语境的讨论,这些探索都推动着学者愈发逼近民间文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民间文学生活".由此,歌谣研究从找寻"科学规律"转向了感受"经验生活",从而使得民歌获得了更有张力的阐释空间.
摘要基于对北京市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发现,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学校研学旅行课程供给多元化明显;学生和家长对研学旅行课程满意度较高,但导师角色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方式上存在感受偏差。为进一步推进研学旅行课程有效实施,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健全研学旅行课程运行机制,加强精细化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完善行前、行后课程建设等。  关键词 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课程;研
知识、素养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将学科知识提升为学科素养,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下面以“醇类的结构与性质”大单元学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不能仅通过口头讲解、演示实验和学生模拟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学习,更应当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如可以采
期刊
元人盛行送别集咏,见于任官、出使、求学、归隐等场合.参与的诗人在族群、身份方面具有多样化的特征.送别集咏反映了元代南北文学从割裂到融合的发展历程.元人充分发挥诗歌的交际功能,通过诗歌塑造理想的形象.把送别诗汇集起来编为总集,反映出元人对以诗交友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诗歌是元代文人文化身份的标志.
化学知识比较零碎单调,过于抽象枯燥,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了各种困境.对此,通过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高中化学学习,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而转变为多感官的协同参与,最终
期刊
摘要乡村校长必须正视乡村学校与乡土文化疏离的现实问题,认识到让乡土文化滋养乡村学校发展,对乡村学校的内涵特色发展、创新生成新乡土文化和长效促进乡村振兴均意义重大。乡村校长可以在鄉土特色校园文化创建、乡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乡土社会资源利用、通过行动研究赋能等方面着力,充分运用管理策略,历练提升治校智慧,让乡村学校“在乡村”“是乡村”“为乡村”。  关键词 农村校长领导力;乡土文化;乡村学校发展;乡
郑文焯批校《清真集》倾力最多,时间最久,批校版本有五个之多.他不仅采用评论与校勘相结合的形式,还依律校词,并间有对清真词的赏鉴,独具面貌.其所批校的《清真集》不仅为清真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版本,丰富了郑文焯的词学理论,促进了晚清词籍校勘体系的完善,还为当今的词籍校勘和词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