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爆发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下的一场"热战"。战争的双方不仅包括了南朝鲜和北朝鲜,中国和美国以及西欧的一些国家也以联军的形式加入了这场残酷的战争。现在半个实际过去了,从新回顾这段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其中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本文就是重点探讨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这场战争带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美国;冷战;影响
朝鲜战争的时间虽然没有世界大战那样漫长,但是作为冷战格局中的"热战"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在分析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时候,本文旨在结合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中的体系、国家和个人三个层次的分析方法。
(1)从体系层面上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爆发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时期也就是二战结束之后的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总体局势就是冷战,那么从体系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就是要分析朝鲜战争对冷战格局的影响。首先,朝鲜战争沉重打击了冷战局势下两极之一的美国,是美国遏制战略失败的表现,也是美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朝鲜战争不仅引发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吵,而且给美国的对外关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国与其西方盟国的关系日益紧张,矛盾重重。美国以牺牲他国利益为自己服务的政策引起西方国家的不满和抵抗。同时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也促使美国调整了其全球的战略,战争爆发前的美国的对外战略是侧重在欧洲的但是从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把其注意力转向了亚洲。而在亚洲其最为可靠的盟友就是日本,日本作为美国在远东地区代言人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日本成了亚洲唯一可能执行美国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冷战政策、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影响的国家。美国由此进一步考虑以日本为中心的远东政策。早在1948年1月,美国陆军部长肯•罗亚尔就曾指出,对日占领政策的目标是"要在日本建立起今后在远东可能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战争的威胁,能够充分完成其防御任务的强大而稳定的民主政治。"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便在美国的亚洲政策中作为新的战略基地受到了高度重视。战争之初,驻日的美8军首先被派到了朝鲜战场,继而美国动员了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将四岛变成了一个大的供应基地","如果没有这一招,朝鲜战争就打不下去。"日本成为在朝鲜作战的美军的后勤和休养娱乐基地,大发战争财,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朝鲜战争中,大批的军用物资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日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为此,日本加紧推行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成了美国在亚洲反苏反共的桥头堡。1951年6月,日本首相吉田茂向美国明确保证:"日本政府没有同共产政权缔结双边条约的意图。"与此同时,美国还谋求于远东太平洋地区国家建立安全体系,形成对苏、中的战略包围圈。1951年8月,美、菲缔结了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澳、新三国安全条约生效;同月,美国不顾反法西斯盟国的反对,单独与日本媾和,将日本也纳入了其远东战略体系范围之内。通过朝鲜战争,美国检验了日本作为其远东战略后勤基地的补给作用,更加坚定了美国扶植日本以遏制苏联、中国的决心,这无疑使日本受益最大。日本从此埋头于经济发展,为后来崛起为经济强国铺平了道路。1953年1月,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通过和平手段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政策",企图进一步加强对苏联、中国的军事包围和封锁。根据这一对外战略,美国大力强化军事同盟体制,要求日本迅速扩充军备,并希望按照共同安全法与日本缔结一项共同防御援助协定,促使日本更加积极地承担起重整军备的义务。美国最终完成了对日政策的转变,使日本更加坚定了追随美国的信念,从而日本成为了美国在亚洲最可靠的盟友。
与美国经济、政治地位相对下降形成鲜明對比的是,苏联作为冷战格局下的另一极在综合国力方面大为提高。它的欧亚战略地位得到巩固与加强,进一步增强了与美国进行冷战的实力。朝鲜战争的爆发严重损害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受到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谴责。而苏联在战争之初即极力主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反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这种姿态赢得了和平人士的赞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从而提高了其国际威望。与此同时,苏联还进一步密切了同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形成了团结一致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更增强了苏联作为一极的力量。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未出兵赴朝。它向中国和朝鲜提供了大批的军火武器,但大多是有偿的,这大大促进了苏联军火工业的发展。战争期间,苏联尽力避免与美国的直接冲突,而致力于国民经济建设,这使苏联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可以说,苏联在此战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它的国际声望空前提高;西欧各国对它又敬又畏;巩固了中苏同盟,借助中国捍卫了其远东利益;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说话的分量比过去更大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历时三年的战争中,苏联将中国推向战争的前台,与美国正面交锋,而自己却退居幕后,这切断了中美之间建立联系的可能性,从而使中国进一步向苏联靠拢。中国出兵朝鲜既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大大提高了国际威望,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在客观上充当了苏联远东战略利益保护者的角色。中国在此战以后,别无选择,只有更加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大大增强了苏联一极的力量。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远东政治力量对比,抵消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拼凑军事体系的影响,加速了冷战对峙时期的到来。
(2)从国家的层面上来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中美两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反而陷入了尖锐的直接对抗。"在美国方面,初次失败以及随后尔来的挫折激起了对中共政权深刻的恐惧和敌意。"由于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这种对抗给中国的外交和国际环境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第七舰队进驻了台湾海峡,使得解放台湾的计划一再的推延,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加强了对台湾的保护,1954年12月,美国和台湾签定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承担了"保卫"台湾、澎湖的义务,从而以露骨的侵略行经阻挠了中国完成统一大业。其次,极力维护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席位。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维护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席位对于美国就有了特殊的重要性。1950年6月27日联合国通过了一个有关于武装干涉朝鲜的决议,如果没有国民党的代表,赞成该决议就不够7票这个决议也就不能成立。7月艾奇逊指示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在朝鲜危机中我们不愿意看到中国代表权的改变。"美国为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进行了更频繁的活动,把中国代表权问题在安理会冻结起来,而在联合国的全体会议解决,因为全体会议上,美国毕竟控制着较多国家,致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迟迟不能恢复。再者,美国大大强化了对中国的遏制孤立政策。经朝鲜战争,这种政策被制度、系统化、固定化,一直延续了20年之久。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美国商务部于1950年12月宣布,自12月3日起对中国、香港、澳门的出口实行全面的许可证制度,对中国实行了全面的禁运。16日,美国政府又宣布,"将中国共产党在美国管辖的一切财产置于管制之下。"并禁止在美国注册的船只驶向中国的口岸。美国还力图把对华的禁运政策强加给各国。1951年5月五届联大在苏联等拒绝投票,印度等国弃权的情况通过了对华的禁运决议,有43个国家接受了这个决议并且加以实行。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大幅度下降。朝鲜战争是的美国的决策者认为,中国比苏联更具有威胁,对美国安全最直接的威胁不是在欧洲而是在亚洲。经济上的封锁在政治上则是孤立中国;军事上构成了亚太军事体系,其中包括韩国、菲律宾、日本、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台湾在内形成了对中国的新月形包围态势。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遏制战略在远东具体说来就是要遏制中国,这是美国远东战略的主要目标,成为美国对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确定了下来,使中美对抗的格局持续了近20年。在中国方面,朝鲜战争也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反美态度。但是却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建立了一定的条件。
朝鲜战争爆发后对中苏关系的影响。在朝鲜战争中中苏两国曾经有过一些分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两国的关系还是合作大于分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多次的胜利也离不开苏联的帮助。朝鲜战争的爆发在一方面明确了中国政府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决心,也让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增强了信任感,同時也在东欧国家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战争使得中国政府与苏联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从而使中国这个刚刚建国却又十分贫困的大国得到了苏联的国际援助,以及苏联和其他的一些国家在联合国的支持,也使得中国政府越来越依附于苏联,与西方的一些国家形成了敌对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中苏关系的不健康发展,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3)从个人的层面来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在从个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话,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战争的双方均公布了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人数,而美国这个在二次世界之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在这场残酷的战争当中也伤亡了三十多万人。而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也失去了许多。志愿军阵亡人数为11.4万人,医院接受伤员38.3万人次,失踪2.56万人次.总计死、伤、失踪的人数为52.26万人次。除阵亡的人数外,在医院里因为伤势过重死亡的人数为2.16万,病死的为1.3万人次,总计死亡的人数为14.86万人。在失踪中,大部分成为了战俘,其余估计大多在战地和被俘虏后死亡。这样的人数还没有包括在这场战争死伤的南北朝鲜的人数。据南朝鲜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这场战争中南朝鲜的伤亡人数为98万多人,而北朝鲜则更多。战争带给人民的大多都是家破人亡,同时也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对立和分裂,给朝鲜人民带来了不能忘却的灾难。
【参考文献】
[1]李敦球.韩国人对朝鲜战争的几种看法[J].东北亚论坛,2001,(1).
[2]沈志华.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J].中共党史研究,1996,(6).
[3]朝鲜外相抗议美国武装干涉朝鲜的声明[J].新华月报:第2卷,1950,(4).
[4]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党史研究所.朝鲜劳动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4;迪安•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马修•邦克•李奇微.朝鲜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6][美]I.F.斯通.朝鲜战争内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7][美]每月评论,1951,(8).
[8][美]戴维•霍罗威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从雅尔塔到越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9]颜声毅.朝鲜战争:俄罗斯公布秘密档案[J].国际展望,2000,(19).
[10][美]保罗•肯尼迪.没有永久的霸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关键词】中国;美国;冷战;影响
朝鲜战争的时间虽然没有世界大战那样漫长,但是作为冷战格局中的"热战"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在分析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时候,本文旨在结合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中的体系、国家和个人三个层次的分析方法。
(1)从体系层面上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爆发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时期也就是二战结束之后的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总体局势就是冷战,那么从体系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就是要分析朝鲜战争对冷战格局的影响。首先,朝鲜战争沉重打击了冷战局势下两极之一的美国,是美国遏制战略失败的表现,也是美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朝鲜战争不仅引发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吵,而且给美国的对外关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国与其西方盟国的关系日益紧张,矛盾重重。美国以牺牲他国利益为自己服务的政策引起西方国家的不满和抵抗。同时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也促使美国调整了其全球的战略,战争爆发前的美国的对外战略是侧重在欧洲的但是从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把其注意力转向了亚洲。而在亚洲其最为可靠的盟友就是日本,日本作为美国在远东地区代言人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日本成了亚洲唯一可能执行美国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冷战政策、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影响的国家。美国由此进一步考虑以日本为中心的远东政策。早在1948年1月,美国陆军部长肯•罗亚尔就曾指出,对日占领政策的目标是"要在日本建立起今后在远东可能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战争的威胁,能够充分完成其防御任务的强大而稳定的民主政治。"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便在美国的亚洲政策中作为新的战略基地受到了高度重视。战争之初,驻日的美8军首先被派到了朝鲜战场,继而美国动员了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将四岛变成了一个大的供应基地","如果没有这一招,朝鲜战争就打不下去。"日本成为在朝鲜作战的美军的后勤和休养娱乐基地,大发战争财,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朝鲜战争中,大批的军用物资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日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为此,日本加紧推行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成了美国在亚洲反苏反共的桥头堡。1951年6月,日本首相吉田茂向美国明确保证:"日本政府没有同共产政权缔结双边条约的意图。"与此同时,美国还谋求于远东太平洋地区国家建立安全体系,形成对苏、中的战略包围圈。1951年8月,美、菲缔结了共同防御条约;9月,美、澳、新三国安全条约生效;同月,美国不顾反法西斯盟国的反对,单独与日本媾和,将日本也纳入了其远东战略体系范围之内。通过朝鲜战争,美国检验了日本作为其远东战略后勤基地的补给作用,更加坚定了美国扶植日本以遏制苏联、中国的决心,这无疑使日本受益最大。日本从此埋头于经济发展,为后来崛起为经济强国铺平了道路。1953年1月,美国新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通过和平手段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政策",企图进一步加强对苏联、中国的军事包围和封锁。根据这一对外战略,美国大力强化军事同盟体制,要求日本迅速扩充军备,并希望按照共同安全法与日本缔结一项共同防御援助协定,促使日本更加积极地承担起重整军备的义务。美国最终完成了对日政策的转变,使日本更加坚定了追随美国的信念,从而日本成为了美国在亚洲最可靠的盟友。
与美国经济、政治地位相对下降形成鲜明對比的是,苏联作为冷战格局下的另一极在综合国力方面大为提高。它的欧亚战略地位得到巩固与加强,进一步增强了与美国进行冷战的实力。朝鲜战争的爆发严重损害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受到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谴责。而苏联在战争之初即极力主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反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这种姿态赢得了和平人士的赞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从而提高了其国际威望。与此同时,苏联还进一步密切了同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形成了团结一致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更增强了苏联作为一极的力量。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未出兵赴朝。它向中国和朝鲜提供了大批的军火武器,但大多是有偿的,这大大促进了苏联军火工业的发展。战争期间,苏联尽力避免与美国的直接冲突,而致力于国民经济建设,这使苏联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可以说,苏联在此战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它的国际声望空前提高;西欧各国对它又敬又畏;巩固了中苏同盟,借助中国捍卫了其远东利益;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说话的分量比过去更大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历时三年的战争中,苏联将中国推向战争的前台,与美国正面交锋,而自己却退居幕后,这切断了中美之间建立联系的可能性,从而使中国进一步向苏联靠拢。中国出兵朝鲜既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大大提高了国际威望,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在客观上充当了苏联远东战略利益保护者的角色。中国在此战以后,别无选择,只有更加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大大增强了苏联一极的力量。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远东政治力量对比,抵消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拼凑军事体系的影响,加速了冷战对峙时期的到来。
(2)从国家的层面上来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中美两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反而陷入了尖锐的直接对抗。"在美国方面,初次失败以及随后尔来的挫折激起了对中共政权深刻的恐惧和敌意。"由于美国特殊的国际地位,这种对抗给中国的外交和国际环境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第七舰队进驻了台湾海峡,使得解放台湾的计划一再的推延,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加强了对台湾的保护,1954年12月,美国和台湾签定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承担了"保卫"台湾、澎湖的义务,从而以露骨的侵略行经阻挠了中国完成统一大业。其次,极力维护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席位。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维护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席位对于美国就有了特殊的重要性。1950年6月27日联合国通过了一个有关于武装干涉朝鲜的决议,如果没有国民党的代表,赞成该决议就不够7票这个决议也就不能成立。7月艾奇逊指示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在朝鲜危机中我们不愿意看到中国代表权的改变。"美国为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进行了更频繁的活动,把中国代表权问题在安理会冻结起来,而在联合国的全体会议解决,因为全体会议上,美国毕竟控制着较多国家,致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迟迟不能恢复。再者,美国大大强化了对中国的遏制孤立政策。经朝鲜战争,这种政策被制度、系统化、固定化,一直延续了20年之久。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美国商务部于1950年12月宣布,自12月3日起对中国、香港、澳门的出口实行全面的许可证制度,对中国实行了全面的禁运。16日,美国政府又宣布,"将中国共产党在美国管辖的一切财产置于管制之下。"并禁止在美国注册的船只驶向中国的口岸。美国还力图把对华的禁运政策强加给各国。1951年5月五届联大在苏联等拒绝投票,印度等国弃权的情况通过了对华的禁运决议,有43个国家接受了这个决议并且加以实行。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大幅度下降。朝鲜战争是的美国的决策者认为,中国比苏联更具有威胁,对美国安全最直接的威胁不是在欧洲而是在亚洲。经济上的封锁在政治上则是孤立中国;军事上构成了亚太军事体系,其中包括韩国、菲律宾、日本、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台湾在内形成了对中国的新月形包围态势。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遏制战略在远东具体说来就是要遏制中国,这是美国远东战略的主要目标,成为美国对中国的一项基本政策确定了下来,使中美对抗的格局持续了近20年。在中国方面,朝鲜战争也大大加强了中国的反美态度。但是却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建立了一定的条件。
朝鲜战争爆发后对中苏关系的影响。在朝鲜战争中中苏两国曾经有过一些分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两国的关系还是合作大于分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多次的胜利也离不开苏联的帮助。朝鲜战争的爆发在一方面明确了中国政府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决心,也让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增强了信任感,同時也在东欧国家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战争使得中国政府与苏联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从而使中国这个刚刚建国却又十分贫困的大国得到了苏联的国际援助,以及苏联和其他的一些国家在联合国的支持,也使得中国政府越来越依附于苏联,与西方的一些国家形成了敌对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中苏关系的不健康发展,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3)从个人的层面来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在从个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话,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战争的双方均公布了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人数,而美国这个在二次世界之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在这场残酷的战争当中也伤亡了三十多万人。而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也失去了许多。志愿军阵亡人数为11.4万人,医院接受伤员38.3万人次,失踪2.56万人次.总计死、伤、失踪的人数为52.26万人次。除阵亡的人数外,在医院里因为伤势过重死亡的人数为2.16万,病死的为1.3万人次,总计死亡的人数为14.86万人。在失踪中,大部分成为了战俘,其余估计大多在战地和被俘虏后死亡。这样的人数还没有包括在这场战争死伤的南北朝鲜的人数。据南朝鲜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这场战争中南朝鲜的伤亡人数为98万多人,而北朝鲜则更多。战争带给人民的大多都是家破人亡,同时也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对立和分裂,给朝鲜人民带来了不能忘却的灾难。
【参考文献】
[1]李敦球.韩国人对朝鲜战争的几种看法[J].东北亚论坛,2001,(1).
[2]沈志华.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J].中共党史研究,1996,(6).
[3]朝鲜外相抗议美国武装干涉朝鲜的声明[J].新华月报:第2卷,1950,(4).
[4]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党史研究所.朝鲜劳动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4;迪安•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回忆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马修•邦克•李奇微.朝鲜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6][美]I.F.斯通.朝鲜战争内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7][美]每月评论,1951,(8).
[8][美]戴维•霍罗威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从雅尔塔到越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9]颜声毅.朝鲜战争:俄罗斯公布秘密档案[J].国际展望,2000,(19).
[10][美]保罗•肯尼迪.没有永久的霸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