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的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往往被老师的“串讲、串问”所取代,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问的多,讲得多,板书多,而读书少,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少的现象,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却淡漠了朗读指导训练,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唱读、顿读、节拍读”等不规范的读书现象。因此,不断改变以前的古板教学模式,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
一、牢固树立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思想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认识,要牢固树立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朗读指导和读书训练;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目标。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若遇到较难的问题先让他们小组互相讨论,教师再做点拨。真正把读书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发展。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的主体合作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排除干扰,专心读书。对于不懂的字、词的干扰,要采取调动积极性的办法,培养专注的心理。
二、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的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有了兴趣可以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厌读”为“愿读”,变“苦读”为“乐读”,从而使朗读真正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功夫,使课堂教学做到“读中有思,读练结合,读议不分离”。例如教学《白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我先对整篇课文进行范读,让学生带着思考的问题欣赏性听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借白杨树赞美那些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已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小声自由朗读,边读边想:爸爸表白的心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在读中弄明白了这些问题,就能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很自然的也就流露出感情,与著作产生共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深入理解内容,我又根据课文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并让全班进行评议。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既有老师范读,又有学生自读,全班齐读,分角色读,轮读,问读等等,形式多样,恰到好处,效果甚佳。这样久而久之,学生都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书,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阅读还要和思考相结合,不仅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
三、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便一遍一遍地让学生读,机械地读让孩子觉得很是厌烦,而老师们却忘了,其实我们教学就是创造环境,多为学生提供学习经验,使之自发地去学习。所以,我认为适当的给学生创造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圈出重点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句,自己受启发,感受深的句子、段落,谢谢自己的认识、体会、感受和想法,写写读书笔记等。这样便于深入地阅读,从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加强朗读的训练的具体方法
1.端正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统考升学率的影响,往往会重写轻读,狠抓字、词、句、篇的落实,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结果造成学生朗读能力偏低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强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绝不是绊脚石,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2.组织学生认真听朗读
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放录音带,组织学生认真听读要有明确的要求,听什么内容,教师要告诉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听读的效率。
3.重视朗读指导
教师可以从吐字发音、理解內容和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朗读时吐字发音要尽量做到正确、清楚、规范。理解内容的指导,教师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的指导也很重要,主要是对声音、停顿、快慢、语气、语调等的指导。
五、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精选材料提供给学生,形成阅读志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志趣就是为了使阅读成为学生行动或意志的趋向,使阅读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志趣。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可见精选读物的重要性。我认为小学生应从以下几类读物中去精选:选择贴近生活的文章,这样才会有阅读的兴趣;选择浅显易懂的文章,避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选择名家名作,努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随着阅读所得的不断巩固、扩大、加深,阅读行为的持续发展,学生会逐渐形成阅读志趣。
2.及时检查督促,小组进行评比
学生进行阅读,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查督促制度,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形式达不到目的,必须有一套合理而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为此,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督查,并采取记读书笔记和写读书笔记心得的形式促使落实。于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说说自己心得体会、汇报阅读进度或组织开展阅读汇报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让制度落到实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教材的整合,阅读教学又给语文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要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握好新教材的要求。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这样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阅读训练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成的,需要不懈的努力,需要教师随时随地的去培养,需要教师的多方诱导,需要教师严格要求,更需要教师的诲人不倦和常抓不懈!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往往被老师的“串讲、串问”所取代,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问的多,讲得多,板书多,而读书少,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少的现象,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却淡漠了朗读指导训练,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甚至有不同程度的“唱读、顿读、节拍读”等不规范的读书现象。因此,不断改变以前的古板教学模式,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
一、牢固树立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思想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认识,要牢固树立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朗读指导和读书训练;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目标。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若遇到较难的问题先让他们小组互相讨论,教师再做点拨。真正把读书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发展。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的主体合作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排除干扰,专心读书。对于不懂的字、词的干扰,要采取调动积极性的办法,培养专注的心理。
二、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的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有了兴趣可以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厌读”为“愿读”,变“苦读”为“乐读”,从而使朗读真正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功夫,使课堂教学做到“读中有思,读练结合,读议不分离”。例如教学《白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我先对整篇课文进行范读,让学生带着思考的问题欣赏性听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借白杨树赞美那些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已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小声自由朗读,边读边想:爸爸表白的心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在读中弄明白了这些问题,就能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很自然的也就流露出感情,与著作产生共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深入理解内容,我又根据课文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并让全班进行评议。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既有老师范读,又有学生自读,全班齐读,分角色读,轮读,问读等等,形式多样,恰到好处,效果甚佳。这样久而久之,学生都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书,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阅读还要和思考相结合,不仅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
三、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便一遍一遍地让学生读,机械地读让孩子觉得很是厌烦,而老师们却忘了,其实我们教学就是创造环境,多为学生提供学习经验,使之自发地去学习。所以,我认为适当的给学生创造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圈出重点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句,自己受启发,感受深的句子、段落,谢谢自己的认识、体会、感受和想法,写写读书笔记等。这样便于深入地阅读,从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加强朗读的训练的具体方法
1.端正教学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统考升学率的影响,往往会重写轻读,狠抓字、词、句、篇的落实,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结果造成学生朗读能力偏低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强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绝不是绊脚石,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2.组织学生认真听朗读
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放录音带,组织学生认真听读要有明确的要求,听什么内容,教师要告诉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听读的效率。
3.重视朗读指导
教师可以从吐字发音、理解內容和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朗读时吐字发音要尽量做到正确、清楚、规范。理解内容的指导,教师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的指导也很重要,主要是对声音、停顿、快慢、语气、语调等的指导。
五、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精选材料提供给学生,形成阅读志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志趣就是为了使阅读成为学生行动或意志的趋向,使阅读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志趣。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可见精选读物的重要性。我认为小学生应从以下几类读物中去精选:选择贴近生活的文章,这样才会有阅读的兴趣;选择浅显易懂的文章,避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选择名家名作,努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随着阅读所得的不断巩固、扩大、加深,阅读行为的持续发展,学生会逐渐形成阅读志趣。
2.及时检查督促,小组进行评比
学生进行阅读,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查督促制度,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形式达不到目的,必须有一套合理而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为此,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督查,并采取记读书笔记和写读书笔记心得的形式促使落实。于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说说自己心得体会、汇报阅读进度或组织开展阅读汇报会,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让制度落到实处。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教材的整合,阅读教学又给语文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要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握好新教材的要求。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这样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阅读训练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成的,需要不懈的努力,需要教师随时随地的去培养,需要教师的多方诱导,需要教师严格要求,更需要教师的诲人不倦和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