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寿险为了理财还是保障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哪家寿险公司?”你是否正在面对这个问题。10年前,很多人还不知寿险为何物;5年前,选择仍极为有限;而在今天,正如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所言,寿险正在成为现代家庭的“三大件”之一,与此同时,数十家寿险公司开始让人手足无措了。
  目前的中国寿险市场呈现出一种有趣的竞争格局:外资寿险公司(包括合资,下同)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在已开业的寿险公司里占60%以上;而在市场份额上,中资公司则处于绝对领先位置。根据保监会2004年前11个月的统计,单单中国人寿一家,保费收入便达到1404亿元,而同期所有外资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之和不过75亿元,尚不及中等规模的新华人寿或泰康人寿。
  但如此对比显然不公平,就在2004年末市场全面开放之前,绝大多数外资寿险公司的经营只局限于某个城市。即便是友邦保险,也不过就在上海、广东、北京等少数区域拓展业务。而就在这些区域,外资寿险公司开始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友邦保险的保费收入已占到所有外资公司的50%以上,排在所有公司中的第七位。
  
  资本力量极不均衡
  
  让人感到压力的寿险来自外资公司的强大资本实力。比如目前进入中国惟一的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友邦保险便背靠强大的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AIG现为全球最大的产险公司和第二大金融服务集团,其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及地区,其旗下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AIG全球投资公司2003年度管理的资产便超过4000亿美元,排在世界第六。
  而在目前数量最众的合资寿险公司中,外方股东无一不是国际性的金融控股集团,在全球金融服务市场皆占有重要位置,绝大多数为世界500强企业。比如中宏入寿的股东加拿大宏利金融,在收购了恒康人寿之后,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寿险公司;而拥有两家合资寿险公司的荷兰国际集团(ING)则排在《福布斯》2000强的第12位;即便是在中国知名度较低的瑞泰人寿股东瑞典斯堪的亚保险,其在投资连结保险领域也处在全球领先地位。
  相较之下,中资寿险公司的资本实力明显薄弱,即便也有国内大型企业作为股东,但实力仍不在一个量级。目前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寿,其注册资本不过200亿元,其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不过4000多亿元(约合500亿美元,2004年5月数据)。
  南开大学保险系主任李秀芳教授认为:“资本金不足是中国保险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整个粗放式发展的市场所导致的。”这便表现为资本注入率普遍偏低,从美国保险行业平均水平来看,保险公司的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在15%以上,而中国寿险公司的这一比率低于10%。以新华人寿为例,其2003年资产总计243.79亿元,负债合计229.16亿元,净资产为14.63亿元,只占总资产约6%。
  资本的支撑力度不够将直接影响到寿险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目前除了寻求更有实力的股东入股外,公开上市成为有效的途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在2003年、2004年先后上市,其资本注入率已得到了极大改善。像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的卜市计划,也正是以此为基本出发点。
  
  逐渐拓宽的投资渠道
  
  对于长期经营的寿险业务而言,其直接结果是会积累起巨额资产,而能否有效运用这笔资产,便成为决定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正因为此,从1995年《保险法》出台以来,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截至2004年末,保险公司(含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到了11249.8亿元,同比增加2871.3亿元。在投资结构方面,银行存款所占比例下降了5.1%,国债和金融债所占比例分别提高6.8和O.4个百分点。统计显示,2004年保险公司持有国债2651.7亿元、金融债1156.8亿元、企业债687.6亿元,协议存款3709.4亿元,证券投资基金575亿元。
  受限于可选择的投资工具较少以及不完善的国内资本市场,很多寿险公司的投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资产规模较人的,更感受到这种压力。中国平安2004上半年投资情况显示,尽管其净投资收益由27.99亿元上升到34.48亿元,但由于所持证券投资基金的浮亏,其总投资收益率由2003年同划的4.5%下降到3.60%。
  这一状况目前正在得到改变。也是在2004年,在保险资金运用领域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保监会与证临会联合发布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次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保监会与央行联合发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作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2005年初,中同平安已率先获得17.5亿美元的外汇资金境外运用额度;允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向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
  同时在资金运用监管方面,又相继出台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和《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指导各公司健全资金运用风险控制体系,强化保险资金的集中统一运用,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投资理财产品粉墨登场
  
  而与投资渠道相比,中资寿险公司而临的更严峻挑战是产品(即险种)结构从共创新问题。对于10年左右的中国寿险发展历史,共产品却已历经多次更迭,有人便戏言“一年流行一个概念,有点儿像娱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刚刚起步的中国寿险业,很多公司都缺乏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通常他们将港台地区的险种条款拿过来,再根据市场具体情况进行一番修改,便成为新产品推出。这一时期的产品相对较为简单:一类侧重保障功能,一类侧重储蓄返还的功能。稍后,又有以若干种重大疾病作为保障内容的产品推出,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很多公司的主推对象。
  直到1999年,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央行从1996年6月开始连续8次下调银行基准利率,一年定期储蓄利率从最高点10.98%,到2002年2月下调到1.98%。这期间,监管层分别在1997年末和1999年两次调低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由于1997年前的预定利率多在8.5%以上,一方面在调整之前的时间差内,寿险公司曾出现厂罕见的抢购,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其利差损风险;另—方面,1999年之后人险产品价格(即保费标准)明显上升,市场经营难度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为增强产品竞争力,降低寿险业务面临的风险,摆脱预定利率过分依赖央行基准利率的局面,寿险公司开始借鉴国际投资型产品外发的成功经验,同时监管部门也于1999年提出了“推动寿险公司发展投资型产品,为代表的新型寿险产品”的发展思路。1999年10月,平安保险率先在上海推出了投资连结保险,之后新华人寿等也纷纷推出类似产品,太平洋保险则推出了万能寿险。接下来,各种各样的分红保险也纷纷面世。这类产品在一定保障的基础上,侧重于投资性,客观上拓展出新的市场空间。2001年,寿险保费收入达到1423亿元,其中分红险、投连险、万能寿险等保费收入占30%。
  
  银行保险的繁荣
  
  一种严重的倾向出现了。从寿险公司高层到具体的市场营销人员,都在有意无意间过分强调寿险产品的投资功能,并以此跟储蓄、股票、基金等其他投资形式进行比较,把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作为卖点,而寿险的基本保障功能却被忽视了。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从2001年以来一直在熊市运行,寿险公司的投资情况一样不够理想,这曾导致了大批投资连结保险的退保,消费者开始逐渐理性地对待投资理财型寿险产品。
  但从2002年开始,银行保险又粉墨登场,成为寿险公司抢占市场份额的主力军。实际上,银行保险并不是一种产品类型,它只是寿险公司将某些适合的产品通过银行的渠道进行销售。实际上,早在1996年,便有寿险公司与银行进行此种合作,但真正取得发展则是在2002年,以北京市场为例,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比2001年增长3倍以上,超过寿险总保费的30%,有些公司甚至超过50%。比如泰康人寿2002年的总保费65.63亿元,其中银行保险33.36亿元,而太平人寿更是以银行保险作为市场主力点,由此异军突起,保费收入的70%以上皆来自银行保险。  绝大多数的银行保险产品实际上都是具有分红特性的储蓄型险种。比如平安保险的“千禧红”、“世纪栋梁”,中国人寿的“千禧理财”,新华人寿的“红双喜”,友邦保险的“理财宝”,泰康人寿的“千里马”、“放心理财”,太平洋保险的“红利来”等,都强调其理财、分红功能。由于市场主流产品皆以3~5年作为保险期限,很多消费者都把它当作5年期定期存款的替代品,而且对红利存在很高期望。根据2003年的统计,寿险保费总计3011亿元,分红产品则占了50%以上,达到1670亿元。
  由此,寿险公司对银行销售终端的争夺不可避免,导致支付代理费用标准不断上升,直接挤压了银行保险产品的利润空间。2002年我国保险公司的营业费用、手续费、佣金同比分别增长了67.45%、212.99%、28.92%。而资本市场的低迷又加大了投资压力,寿险公司两面受压,直至无利可图。
  
  回归保障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在数月研究之后,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提出了中国寿险“泡沫论”。他根据国际通行标准,把不属于保费收入的部分作了剔除,即把包括非风险保费业务收入以及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业务中的非风险保费收入剥离出来,这样扣除后2003年折扣40%左右。
  这一观点顿时在业内外引起激烈争论。2004年10月底,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袁力做出正面回应,指出中国保险业不存在所谓的“泡沫”,学者的观点实质上是其对统计口径的认识问题。袁力认为,是投资的比重大一点,还是保障的比重大一点,不同的产品是不一样的,是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的,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因为部分分红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保障成分较低而否定这类产品的保障功能。
  事实上,不论如何解释,寿险的基本保障功能都不应被忽视,尤其是中国寿险业还处在发展初期。郝演苏指出,目前中国的保险公司盲目向客户宣传投资、理财保险产品,并用欧洲市场投资理财保险产品的高市场占有率,作为其宣传的主要依据。但保险公司忽视了中国保险市场与欧洲市场之间的本质区别,欧洲市场已经成熟,投资型产品是他们在满足了保障需求后的升级换代产品。这种错误的宣传不仅使寿险业本身对资本的需求大大提升,也容易使人们对保险的本质产生误解。
  他进一步指出,保险公司对保险业的利润来源问题认识并不清晰,投资利润不是保险公司利润的源头,而承保利润才是保险业利润的真正来源。
  很多寿险公司已经开始主动地调整,重新回归保障产品。平安人寿2004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从2003年同期的334.04亿元下降到292.61亿元,主要原因就是“为优化产品组合及提升毛利率而致力于控制整体业务增长”,明显的变化便是其银行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0%以上,而寿险业务的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38.2%,已初步产生效果。
  意味深长的是,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5年初的保险工作会议上,认为“2004年寿险产品结构得到改善,银行保险产品逐步转型,风险保障型产品发展力口快,业务品质得到提升”云云,并称2005年要“继续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加强保险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注重发展保障型保险产品”。
  热闹过后,寿险终于回到它的本来面目。
其他文献
“稀土催化剂制备新型绿色环保灭火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由上海汇友精密化学品有限公司完成,于2007年12月通过了上海市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的验收。
对十四元[N4]大环草酰胺单核铜配合物(CuL,L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2,3-二酮)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索,即以这种大环配合物为配体与Znn和邻菲哕啉反应得到了一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Z
患者男, 25岁.因皮疹 2个月,右下肢水肿 19 d,胸痛、发热 5 d,于 2004年 6月 16日入院.患者 2004年 3月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当时未予治疗, 2004年 4月底皮疹仍不消退,诊断为
喉显微激光手术的最大危险性在于激光击穿气管导管引起气管燃爆。众所周知,高浓度氧气遇激光照射会引起燃爆,但一般说法,氧浓度控制在30%以内不会引起燃爆。也有报道认为,CO2激光
患者男, 56岁,因糖病史长期服用优降糖 5 mg , 3次 /d,因饮酒后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骤降为主诉就诊.测血常规白细胞 7. 9× 109/L,中性细胞 0. 72,淋
目的:探讨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急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效果,扩大保守治疗的指征.方法:对有明确手术指征 8例患者,通过改变脱水剂的使用方法、尽早使用镁离子、改善脑缺
今年9月25日,有幸应邀参加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举办的"稀土科学前沿领域研讨会暨喜庆苏锵院士和任玉芳教授80华诞",并专门拜访了苏锵先生和任玉芳教授,以表达我对他
患者,男,17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呕吐1年余,加重10 d入院.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常在餐后出现上腹部胀痛,放射到肩背部,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或1 d数次,或数月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是我们讨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理论基础,重温马克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的抗排斥治疗方案. 方法 : 总结我院 1例成功的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病例,其抗排斥方案为 :两剂量赛呢哌方案诱导, 联合使用 FK506、激素和骁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