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浪淘沙,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留下了丰富的语言文字和经验教训。人们总是在教训与经验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实现着新的跨越和希望,因此,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现就以多年的教学生涯,谈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教训与经验,以达避短扬长之目的。
一、曾经的教训
1、教学目的不明确
表现在一些教师对新课标关于各年级的总体要求不甚了解,心中无数,训练无序,没有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整体规划,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实在步骤,每次作文成为零星、参差、互不相连或局部交叉的分布点。有的学校低年级不谈作文,中年级即作记叙文,高年级跟着毕业会考的指挥棒走。结果,在整个小学阶段,许多应该让学生了解的起码的作文基础知识都未能得以训练。
2、“作文”“育人”相分离
作文教学具有丰富的教育性,首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其次,作文教学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情体验;再次,作文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目前,有的教师把“作文”看成是教学的硬任务,而把“育人”视作招牌、幌子。两者出现了相互脱离的现状。
3、重书面轻口语训练
学生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导。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书面语言的发展必须以口语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因此,教师应通过口头言语来教会学生书面言语。许多老师指导学生习作没有先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说”的训练。直接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因而出现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局面。
4、作前指导不力
好的作文指导,可诱发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动机,唤起学生记忆表象,开拓学生联想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想象,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特别是智力得到发展。而从所听的作前指导课来看,有的繁琐、冗长,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划一些死框框,限制过多、过严,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有的指导不在点子上,“鸡毛蒜皮”一起上;有的没有备好课,临阵磨枪,草率了事……因而出现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或难以下手。出色的游泳教练,有谁在岸上比手画脚不下水?因此,教师的习作指导,提倡要先写下水文。(后叙)
5、作文批改粗疏
作文批改是对学生的最切实的个别指导,它不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应该是对学生作文做最具体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反馈信息,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成为增强学生作文兴趣,促使学生努力提高作文技能的心理动因;应能照顾全班,又能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多种批改方法,使信息反馈及时。而有的教师批改作文的随意性大,有的批改和本篇作文训练的目的不符,或粗疏地写上几条批语。或重点不明地改写学生的作文,或弃“学困生”的作文于不顾,而重点地修改“优等生”的作文;有的是老师独揽批改权,对学生的自我批改或相互批改放心不下,等等。这些批改,没有起到引导、指点、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6、忽略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应采用多种讲评方法,如综合法、深入法、对比法、自评法、归类法、节选法、专题法等等,来巩固与深化本次作文写作内容。强化写作方法。而有的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没有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罗列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四面出击,而忽略共性的东西;没有针对性的评述,学生应接不暇,听后不知所云,没有领悟。
二、点滴的经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留心周围事物;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同时还学会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因此,农村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教师要在下面的几个环节上狠下功夫。
1、帮助学生拮取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之米与学生的写作的素材一样,如果缺乏了,都将成为空谈。农村小学生每夭都接触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庄稼疏菜;飞禽走兽,昆虫鱼虾;河流山川,晨雾晚霞;都是作文的好内容。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注意挖掘大自然中这各种事物和现象,留心布谷乌在什么时候叫,小草什么时候绿,花儿在什么时候开了,昆虫在什么时候鸣了,庄稼什么时候熟了,大雁什么时候迁了,树叶在什么时候落了,河水在什么时候枯了,那他们一年四季都有了作文的内容。
农村小学生作文,还可以从自己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的内容。他们在学习生活之余,也要利用自己的不同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和各种各样的劳动,那些摸鱼儿,捉黄鳝,粘鸣蝉,掏乌窝,扑蝴蝶,斗蟋蟀一类有趣的活动,以及骑牛放鸭,喂鸡养兔,做饭洗衣一类非常熟悉的劳动,大都是他们直接参加过的,把这些活动中的乐趣和感受写出来,作文也会有充实的内容。
与城市小学生一样,农村小学生也可在学校中找到作文的内容,如同学之而的互相帮助,师生之间的真挚情谊,班级之间的各种比赛,学校中的新人新事,以及踢毽子,跳皮筋,打乒乓,丢沙包,猜字谜,讲故事等文娱体育活动,学生亲自参加过,感受过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等,这也是作文的好内容。
2、教给学生写法
农村小学生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另一原因,是他们也知道自己身边可作作文内容的事物不计其数.但要在作文中写这些事物时,又感到用这些事物写起作文来内容比较单薄。他们写晨雾可能只写出雾有多浓,多长时间散去,没有把晨雾笼罩的大地景象和人们的表现联系起来写;写捉鱼可能只写出自己在什么地方捉了几条鱼,不把自己捉鱼中的经验教训或捉鱼时的心情写出来。这反映出农村小学在获取作文内容时还缺乏方法,仅仅认识了事物的浅表,未能深入进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各种特性,以及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
针对农村小学生这一实际,教学中要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从阐读材料中学习别人是怎样全面深入地去获取某一作文材料的。比如教学《火烧云》一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从静态上抓住火烧云的灰色——红彤彤、金灿灿、紫、黄、灰;位置——天空、从西边到东边;形状一一像不同的动物;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让地面的事物都变了色。从动态上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去获得对火烧云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学《雨》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抓住下雨过程中的天色——昏暗;空气——沉闷;雨帘——成线;水花——四溅;积水----成溪,并联想到雨的作用,从听、看、想不同角度去获得作文内容的。教学《赶羊》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抓住赶羊原因——羊唷麦苗;赶羊经过——既好气,又好笑;赶羊结果——羊进了圈,从自己的所见、所为和所想等不同角度去获得作文内容的。通过读写结合,给农村小学生创造实实在在的感受,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方法,逐渐学会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去获取具体充实的作文内容。 3、引导学生拟题
针对农村小学生为生活实际命题,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了解农村小学生的活动特点,了解农村不同时节的事物特点,把作文题目拟得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接近一点,拟得与农村不同节令的事物特点更接近一些。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灵活调整和修改课本上的作文题目,如指导小学生写《公园一角》,学生仅从课本上一幅插图能观察到图中有些什么事物,却对公园的特点、布局与人们游园的乐趣没有直接的认识,写出的作文内容很难充实具体。如把这个题目改为《校园一角》让学生写,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更有实感一些,作文的内容也会更充实一些。
三、写好下水文
1、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叶老先生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合作应该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按照习作的要求,写和学生相同的作文题目,便于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习作。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下水文”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即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习作情感,激发习作兴趣和习作欲望,对消除学生畏作心理和习作无助感也有很大帮助。同时教师写“下水文”,对提升自己文化内涵、对自己研究如何教学也很有好处。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好写“下水文”的时间和内容,使“下水文”成为我们作文教学的好帮手,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1)能起示范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教师要坚持“下水”练笔,把自己的小作展示给学生。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下水”文,不仅对学生写作有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2)体谅学生习作的苦衷,帮助学生攻克写作难点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常常为作文而发愁。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体会学生的写作甘苦,把自己移到学生的位置上,亲身体验学生的写作生活,以便指导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在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写有关春节里的难忘事情。笔者从实际出发,以元宵节农村地区舞龙灯、举火把为题材,写了一篇《观龙灯、火把》,许多学生那晚亲自参加了舞龙灯、举火把的游行队伍,身临其境、记忆犹新。“下水”文就如一块跳板,缓冲了学生写作的坡度,开阔了他们的写作思路。
(3)便于分析作文的题目,帮助学生积累材料和选择材料
教师写作文是备课的继续,是深入理解教材的继续,是探索如何指导学生作文的好方法。
教师写好“下水”文后,还要进一步备课,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发现闪光的东西。小学仿写,是作文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仿写,将会写成千篇一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使他们体会到生活在集体中,作文时不用再去编造。
2、教师如何写“下水文”
(1)把握写“下水文”的时间
提前写。即在上习作指导课之前完成“下水文”。在习作指导前,结合指导的重、难点,用比较充分的时间去推敲和撰写,有利于提高习作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指导时就能有的放矢。这样,利于突破习作指导的重、难点,避免将习作指导异化为空洞的说教。
同步写。即教师在完成必要的作前指导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现场同题竞写。它属鼓励性下水,提倡师生比武,师生一起交流、评议。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作心理。此外,师生竞写这一形式,还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端正学生的习作态度。
阅后写。即学生写完了习作,且教师对学生习作的优缺点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之后,针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有说服力的范文,进行比较讲评,再给学生第二次习作的机会。这样的范例,可以以点带面,既提高的习作评改课的教学效率和效益,又可以使学生的自豪感得到激发,自尊心得到维护。
(2)把握写“下水文”的内容
实用性和实效性是“下水文”的灵魂。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下水文”应该是一篇成型的佳作,是一篇很规范的文章。其实不然,它不能以立意高尚与否、文采斐然与否等文章本身的质量指标定好坏,而应以使用后产生的效益的高低判优劣。我认为,根据“下水文”所起的不同作用,可整可零、可优可差。
可整可零
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句子都可以作为“下水文”。片段、句子是针对某一专项训练或某一焦点问题而写的,什么地方需要,就在什么地方下水;全文是综合性的范例,是在学生需要掌握全篇结构是教师所作的范例,着眼于文章的整体考虑。
可优可差
优例即尽可能使所攥写的“下水文”在观察、取材、立意、构思、表达诸方面或某方面有可取之处。攥写优例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老师的“内才”,而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该文,切实得到思路的启迪和写法的积累等。因此攥写时,应尽可能多参考或应用学生习作中的精妙之处,以增强学生习作的成功体验,提高习作兴趣,从而树立写好文章的自信心,切忌脱离学生实际,而一味卖弄文采,以免让学生产生高不可攀、自惭形秽之感,挫伤其习作自信心。
庸例其质量大致相当于中等生的习作,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庸例的使用,时让学生在借鉴长处、引进不足的实践中,确立习作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病例教师应确立“写好病例比写好优例更重要”的思想认识。在习作指导过程中适时呈现病例,往往能及早地、有效地将学生习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起到“预防”的作用。病例的攥写,一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本学段和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以能集中折射出(或预见)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宜,忌无病呻吟;二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炼整合,以免伤及学生自尊心。
3、教师如何用“下水文”
使用效果是“下水文”的第一生命。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凭借正确到位的使用,使“下水文”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那么“下水文”在什么时机出示更合适呢?作前读,利于突破习作指导的重、难点,可使指导具体化,比单纯的讲解要更有效,起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开启思维,克服畏难情绪的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作文题目比较难的情况。如: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可针对学生习作中可能出现空话、大话、套话等现象,即时出现示范文,而对于那些比较容易的作文题,可在大致浏览学生的初稿后,再出示“下水文”,这样可起到帮助学生指点迷津、纠正偏差的作用。作后读可使学生对照总结,起到指导修改的作用。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教训与经验,注意避短扬长,引导学生对生活加以观察,就能使学生学到方法,掌握技巧,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曾经的教训
1、教学目的不明确
表现在一些教师对新课标关于各年级的总体要求不甚了解,心中无数,训练无序,没有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整体规划,教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实在步骤,每次作文成为零星、参差、互不相连或局部交叉的分布点。有的学校低年级不谈作文,中年级即作记叙文,高年级跟着毕业会考的指挥棒走。结果,在整个小学阶段,许多应该让学生了解的起码的作文基础知识都未能得以训练。
2、“作文”“育人”相分离
作文教学具有丰富的教育性,首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其次,作文教学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情体验;再次,作文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目前,有的教师把“作文”看成是教学的硬任务,而把“育人”视作招牌、幌子。两者出现了相互脱离的现状。
3、重书面轻口语训练
学生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导。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书面语言的发展必须以口语能力的发展为基础,因此,教师应通过口头言语来教会学生书面言语。许多老师指导学生习作没有先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说”的训练。直接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因而出现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局面。
4、作前指导不力
好的作文指导,可诱发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动机,唤起学生记忆表象,开拓学生联想思路,启迪学生思维想象,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特别是智力得到发展。而从所听的作前指导课来看,有的繁琐、冗长,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划一些死框框,限制过多、过严,不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有的指导不在点子上,“鸡毛蒜皮”一起上;有的没有备好课,临阵磨枪,草率了事……因而出现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或难以下手。出色的游泳教练,有谁在岸上比手画脚不下水?因此,教师的习作指导,提倡要先写下水文。(后叙)
5、作文批改粗疏
作文批改是对学生的最切实的个别指导,它不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应该是对学生作文做最具体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反馈信息,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成为增强学生作文兴趣,促使学生努力提高作文技能的心理动因;应能照顾全班,又能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多种批改方法,使信息反馈及时。而有的教师批改作文的随意性大,有的批改和本篇作文训练的目的不符,或粗疏地写上几条批语。或重点不明地改写学生的作文,或弃“学困生”的作文于不顾,而重点地修改“优等生”的作文;有的是老师独揽批改权,对学生的自我批改或相互批改放心不下,等等。这些批改,没有起到引导、指点、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6、忽略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应采用多种讲评方法,如综合法、深入法、对比法、自评法、归类法、节选法、专题法等等,来巩固与深化本次作文写作内容。强化写作方法。而有的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没有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罗列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四面出击,而忽略共性的东西;没有针对性的评述,学生应接不暇,听后不知所云,没有领悟。
二、点滴的经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留心周围事物;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同时还学会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因此,农村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教师要在下面的几个环节上狠下功夫。
1、帮助学生拮取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之米与学生的写作的素材一样,如果缺乏了,都将成为空谈。农村小学生每夭都接触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庄稼疏菜;飞禽走兽,昆虫鱼虾;河流山川,晨雾晚霞;都是作文的好内容。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注意挖掘大自然中这各种事物和现象,留心布谷乌在什么时候叫,小草什么时候绿,花儿在什么时候开了,昆虫在什么时候鸣了,庄稼什么时候熟了,大雁什么时候迁了,树叶在什么时候落了,河水在什么时候枯了,那他们一年四季都有了作文的内容。
农村小学生作文,还可以从自己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的内容。他们在学习生活之余,也要利用自己的不同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和各种各样的劳动,那些摸鱼儿,捉黄鳝,粘鸣蝉,掏乌窝,扑蝴蝶,斗蟋蟀一类有趣的活动,以及骑牛放鸭,喂鸡养兔,做饭洗衣一类非常熟悉的劳动,大都是他们直接参加过的,把这些活动中的乐趣和感受写出来,作文也会有充实的内容。
与城市小学生一样,农村小学生也可在学校中找到作文的内容,如同学之而的互相帮助,师生之间的真挚情谊,班级之间的各种比赛,学校中的新人新事,以及踢毽子,跳皮筋,打乒乓,丢沙包,猜字谜,讲故事等文娱体育活动,学生亲自参加过,感受过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等,这也是作文的好内容。
2、教给学生写法
农村小学生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另一原因,是他们也知道自己身边可作作文内容的事物不计其数.但要在作文中写这些事物时,又感到用这些事物写起作文来内容比较单薄。他们写晨雾可能只写出雾有多浓,多长时间散去,没有把晨雾笼罩的大地景象和人们的表现联系起来写;写捉鱼可能只写出自己在什么地方捉了几条鱼,不把自己捉鱼中的经验教训或捉鱼时的心情写出来。这反映出农村小学在获取作文内容时还缺乏方法,仅仅认识了事物的浅表,未能深入进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各种特性,以及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
针对农村小学生这一实际,教学中要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从阐读材料中学习别人是怎样全面深入地去获取某一作文材料的。比如教学《火烧云》一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从静态上抓住火烧云的灰色——红彤彤、金灿灿、紫、黄、灰;位置——天空、从西边到东边;形状一一像不同的动物;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让地面的事物都变了色。从动态上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去获得对火烧云全面深刻的认识。教学《雨》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抓住下雨过程中的天色——昏暗;空气——沉闷;雨帘——成线;水花——四溅;积水----成溪,并联想到雨的作用,从听、看、想不同角度去获得作文内容的。教学《赶羊》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抓住赶羊原因——羊唷麦苗;赶羊经过——既好气,又好笑;赶羊结果——羊进了圈,从自己的所见、所为和所想等不同角度去获得作文内容的。通过读写结合,给农村小学生创造实实在在的感受,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方法,逐渐学会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去获取具体充实的作文内容。 3、引导学生拟题
针对农村小学生为生活实际命题,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了解农村小学生的活动特点,了解农村不同时节的事物特点,把作文题目拟得与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接近一点,拟得与农村不同节令的事物特点更接近一些。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灵活调整和修改课本上的作文题目,如指导小学生写《公园一角》,学生仅从课本上一幅插图能观察到图中有些什么事物,却对公园的特点、布局与人们游园的乐趣没有直接的认识,写出的作文内容很难充实具体。如把这个题目改为《校园一角》让学生写,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更有实感一些,作文的内容也会更充实一些。
三、写好下水文
1、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叶老先生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合作应该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按照习作的要求,写和学生相同的作文题目,便于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习作。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下水文”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即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习作情感,激发习作兴趣和习作欲望,对消除学生畏作心理和习作无助感也有很大帮助。同时教师写“下水文”,对提升自己文化内涵、对自己研究如何教学也很有好处。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好写“下水文”的时间和内容,使“下水文”成为我们作文教学的好帮手,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1)能起示范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教师要坚持“下水”练笔,把自己的小作展示给学生。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下水”文,不仅对学生写作有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2)体谅学生习作的苦衷,帮助学生攻克写作难点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常常为作文而发愁。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体会学生的写作甘苦,把自己移到学生的位置上,亲身体验学生的写作生活,以便指导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在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写有关春节里的难忘事情。笔者从实际出发,以元宵节农村地区舞龙灯、举火把为题材,写了一篇《观龙灯、火把》,许多学生那晚亲自参加了舞龙灯、举火把的游行队伍,身临其境、记忆犹新。“下水”文就如一块跳板,缓冲了学生写作的坡度,开阔了他们的写作思路。
(3)便于分析作文的题目,帮助学生积累材料和选择材料
教师写作文是备课的继续,是深入理解教材的继续,是探索如何指导学生作文的好方法。
教师写好“下水”文后,还要进一步备课,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发现闪光的东西。小学仿写,是作文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仿写,将会写成千篇一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使他们体会到生活在集体中,作文时不用再去编造。
2、教师如何写“下水文”
(1)把握写“下水文”的时间
提前写。即在上习作指导课之前完成“下水文”。在习作指导前,结合指导的重、难点,用比较充分的时间去推敲和撰写,有利于提高习作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指导时就能有的放矢。这样,利于突破习作指导的重、难点,避免将习作指导异化为空洞的说教。
同步写。即教师在完成必要的作前指导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现场同题竞写。它属鼓励性下水,提倡师生比武,师生一起交流、评议。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作心理。此外,师生竞写这一形式,还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端正学生的习作态度。
阅后写。即学生写完了习作,且教师对学生习作的优缺点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之后,针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有说服力的范文,进行比较讲评,再给学生第二次习作的机会。这样的范例,可以以点带面,既提高的习作评改课的教学效率和效益,又可以使学生的自豪感得到激发,自尊心得到维护。
(2)把握写“下水文”的内容
实用性和实效性是“下水文”的灵魂。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下水文”应该是一篇成型的佳作,是一篇很规范的文章。其实不然,它不能以立意高尚与否、文采斐然与否等文章本身的质量指标定好坏,而应以使用后产生的效益的高低判优劣。我认为,根据“下水文”所起的不同作用,可整可零、可优可差。
可整可零
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句子都可以作为“下水文”。片段、句子是针对某一专项训练或某一焦点问题而写的,什么地方需要,就在什么地方下水;全文是综合性的范例,是在学生需要掌握全篇结构是教师所作的范例,着眼于文章的整体考虑。
可优可差
优例即尽可能使所攥写的“下水文”在观察、取材、立意、构思、表达诸方面或某方面有可取之处。攥写优例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老师的“内才”,而是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该文,切实得到思路的启迪和写法的积累等。因此攥写时,应尽可能多参考或应用学生习作中的精妙之处,以增强学生习作的成功体验,提高习作兴趣,从而树立写好文章的自信心,切忌脱离学生实际,而一味卖弄文采,以免让学生产生高不可攀、自惭形秽之感,挫伤其习作自信心。
庸例其质量大致相当于中等生的习作,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庸例的使用,时让学生在借鉴长处、引进不足的实践中,确立习作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病例教师应确立“写好病例比写好优例更重要”的思想认识。在习作指导过程中适时呈现病例,往往能及早地、有效地将学生习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起到“预防”的作用。病例的攥写,一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本学段和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以能集中折射出(或预见)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宜,忌无病呻吟;二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炼整合,以免伤及学生自尊心。
3、教师如何用“下水文”
使用效果是“下水文”的第一生命。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凭借正确到位的使用,使“下水文”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那么“下水文”在什么时机出示更合适呢?作前读,利于突破习作指导的重、难点,可使指导具体化,比单纯的讲解要更有效,起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开启思维,克服畏难情绪的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作文题目比较难的情况。如: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可针对学生习作中可能出现空话、大话、套话等现象,即时出现示范文,而对于那些比较容易的作文题,可在大致浏览学生的初稿后,再出示“下水文”,这样可起到帮助学生指点迷津、纠正偏差的作用。作后读可使学生对照总结,起到指导修改的作用。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教训与经验,注意避短扬长,引导学生对生活加以观察,就能使学生学到方法,掌握技巧,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