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对多数人而言并无特殊的一个年份,美国人傅杰明(Jamie Fouss)却因这一年的中国之行以及此行留下的影像,让1984成为他绵延几十年的记忆。
  傅杰明并不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的普通游客,但是相比同期外国人需要通过旅行团渠道来中国而言,他的那次“自由行”有了更为自主的观看和拍摄。那次旅行完成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坐绿皮车,第一次看到被剥皮的羊,第一次进入中国人的家庭……持续了6个星期的游走和拍摄,将他脑海里关于中国的想象和眼前看到的种种进行了重叠、印证。
  中国影像的记录,发端于西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来自西方的观看和记录也一直没有停止,只是彼时能踏上中国大地的多是外交人员、学者、媒体人、文艺界名人如苏珊·桑塔格、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亨利·卡蒂埃-布勒松、马克·吕布、何奈·布里等,这些被“选定”的到访者多数情况是像踏上流水线一般,被热情地邀请去指定的工厂、幼儿园……
  相比于那个时代被过度安排下的见闻,1984年,普通游客傅杰明的中国之行,没有“地主”陪同,没有机构对接,随性地游走、拍摄。和之前所有来过的外国人一样,傅杰明所到之处依旧处于被围观的状态,在这种相互被观看的怪相中,他不断举起相机。大多数中国人对他的拍摄表现得很热情,但也碰到个别拒绝他的人。不管怎样,傅杰明的1984之行,享受到了意外的“待遇”——被最普通的中国百姓邀请到家里做客,而这恰恰是当年那些名家们所期盼的了解中国的途径。同时,与改革开放后来中国拍摄的西方媒体如久保田博二、伊芙·阿诺德、玛蒂娜·弗兰克等人相比,普通游客傅杰明的观看和拍摄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采访,不为探究什么真相,甚至就连旅行本身,都是源于随性的临时决定。
  对于傅杰明而言,一个存在于脑海中多年的未知国度,面对时,似乎任何细微都值得大书特书,甚至,他为见所未见的粪桶也拍了张纪念照。正是这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新奇感,不经意间为中国那时的社会风貌、大众生活留下了丰富的信息。而彩色胶片的缘故,也让这批影像显得更为准确、更容易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回忆。
  尽管也要节省胶片,但傅杰明当时的拍摄条件显然是同期大多数中国普通人家所不能及(他用的是佳能AE-1,而当时在中国销售的佳能AE-1P售价约为1800元人民币)。彼时的中国,摄影还远没有成为生活方式,普通人家多是在一些值得纪念的重大时刻拍一些郑重摆布的纪念照,鲜有人有意识地专注于记录自我的日常生活、社会风貌。而当时国内摄影界尽管确立了社会纪实的方向并将镜头对准了普通人、市井生活,但在拍摄时仍然多少留有“创作”的痕迹,拍摄时常不忘讲求“寓意”。
  从傅杰明这些影像推及而开的是“外国人拍摄的中国影像”这样一个宏大课题,被我们熟知的案例就有从19世纪中叶随着鸦片战争来到的于勒·埃及尔、约翰·汤姆森,到后来罗伯特·卡帕等享誉国际的名家,再到改革开放后玛格南等众多西方媒体的记者们,他们所提供的视角与观看,如果按照时间线来加以串联,大致就勾勒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梗概。在现有研究中,也多是对“名家”所拍中国影像的关注。而在改革开放后,大量普通外国游客的到来,提供了与名家的“职业”视角相补充的“业余”观看,这种个人倾向、趣味更浓的观看,鲜有政治或学术意义上的审视与评判,却也因此使观者有了一种心理亲近感,也使得来自西方的观看与“被摄影”变得更为鲜活丰满。近些年此类影像不断浮现于坊间,它们出自业余摄影人之手,并无本质差别,但傅杰明大概是受过摄影熏陶的缘故,拍摄中还是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关注光影、角度,在等待、挑选中拍摄,他的很多城市画面都自带一种光影中开启一日生活的“小城故事”之感,反映着他所见到的生活浪漫或者市井气息。而他镜头下呈现的那些人物肖像,比如充满表现欲、穿着高领打底衫和西装外套的男人,比如穿着白色工装、脸上有雀斑的年轻女子……尽管衣着仍然摆脱不了灰蓝色的单调,但却透出一种鲜活丰富、色彩缤纷的气息。这些影像在充分展示时代信息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其拍摄者的摄影美学追求。
  那次中国之旅30多年后,傅杰明又有机会到中国工作,并于2017年就任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在这期间他有了充足的时间对30年前那匆匆一瞥进行深入的延续和补充。不同于法国驻滇总领事方苏雅拍摄的清末老照片在130多年后才在中国展出,傅杰明的1984以及之后的中国影像都被及时地展示在他个人网站上,只是这些影像仅仅是供小范围内的亲朋好友分享,并未进入公众传播领域。
  如今,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在“中国看世界”的时代背景下,当《大众摄影》作为首家媒体刊发傅杰明的这些老照片时,我们透过一个西方人充满好奇的视线,看到了那个摄影并不普及的时代之下,众多关于历史的记忆、补充与见证。
1984 傅杰明 攝
其他文献
索尼RX1RII已经是这一35mm不可换镜头全画幅系列相机的第三代产品,与之前的第一代RX1和第二代取消低通版本的RX1R相比,这一次产品的升级非常全面,不仅搭载了全新约4240万有效像素的全画幅传感器,而且在对焦、取景器和低通滤镜功能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变,当我使用它进行实拍时,体会颇深。  4240万有效像素带来惊人画质  2015年在影像产品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高像素”,索尼RX1 R
P:怎么想到做这本书?  J:《红旗照相馆》做得很累,大量的那种资料读起来很不愉快,你比如说资料涉及到的很多东西,实际上作为新闻从业者,自己不愿意面对。但进入这个工作,你必须面对这些材料,跳过这些东西的话,这个东西就不完整了。所以之后我就想,能不能做个别的东西,换个角度。这时候我有一种感觉,在官方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的影像的背景后,有没有一种民间的影像形态。而这种民间的影像呢,比较放松,没有这么多
全能定焦奢华用料高画质  尼康尼克尔Z 35mm F1.8 S  镜头结构:9组11片。  特殊镜片:2片低色散ED镜片,3片非球面镜片。  滤镜直径:62mm  重量:约370g  其他:针对视频补偿了对焦时的呼吸效应  售价超过5000元,这只尼康镜头是本文中最为昂贵的。但高售价也说明了另一件事,它的用料也是本文所有镜头中最奢侈的。9组11片的镜头结构中,包含2片ED玻璃镜片和3片非球面镜片,
花如雪 鲁一凡 摄 / 尼康 D800 70mm焦距,光圈F5.6,速度1/125秒  意境可分为实境与虚境,虚境是指画面中虚化的部分以及由画面中实境引发的想象,实境指画面中清晰可见的部分。虚境和实境不只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统一。没有虚境,实境会显得直白,不够深远;没有实境,虚境也过于迷惘,无法立足。运用虚前景、虚背景、虚主体等手法营造虚境与实境,展示虚、实的不同内涵和二者的辩证关系,非常有助于创
捕捞队的小伙子们利用休息时间,就地在船上摆上几局。1986年摄于浙江省淳安县开发公司捕捞一队。 吴宗其 摄  我出生在浙西山区千岛湖畔的一个摄影世家,1978年在浙江省淳安县姜家照相馆跟父亲学照相,1980年进入县文化馆从事摄影工作,至今已有整整40年。40年间,我的镜头从未离开过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我跟随并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变化,我的足迹走遍过家乡的山山水水,我了解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份
高速对焦和快捷的响应速度,让GFX100在影棚拍摄时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5軸防抖还让它摆脱了三脚架,让1亿像素的画面无惧抖动、纤毫毕现。不遥远的“小目标”  这并不是第一台中画幅无反相机,也不是第一款1亿像素的数码相机。但是,回顾以往,当传统中画幅厂商推出1亿像素数码后背时,没有太多人会感到激动和震撼。因为高昂的价格和繁琐的操控让此类设备宛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而当富士GFX100推出后,不仅
建筑不一定拍全  拍摄建筑时,人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 一定要把建筑拍全、拍大,但其实,建筑本身就是艺术作品,要在摄影中艺术地表现建筑的美,不能只追求像是拍资料或宣传照那样的记录,而应该在建筑本身和光影、环境中寻找打动人的那个角度或局部。  拍摄室外建筑时,我会选用24-105mm的镜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拍摄现场的环境来决定拍全景还是局部细节。拍室内的结构才会用16-35mm的超广角,因为室
萤火虫是一种会发光的鞘翅目萤科昆虫,夏季大多在河边、池塘边、农田出现。世界上萤火虫种类繁多,我国各地皆有部分种类分布,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夏季是萤火虫的活动高峰期,夏日夜晚,萤光点点,流光飞舞,浪漫又梦幻。爱好摄影的朋友也可借此机会捕捉到它们的身影,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拍摄萤火虫的方法。  萤火虫出现的时间地点  萤火虫一般夏季可见,主要在水源较好,环境较佳,人类干涉较少的纯自然生态环境中出
王昆峰 摄  洛阳摄影家王昆峰,多年来一直在结合影像技术的发展对牡丹拍摄进行多元艺术探索。九大色系、十大花型,于環境中抽离的牡丹,在飞思1亿像素相机以及焦点堆栈合成的超凡表现力下,呈现出别样的震撼。愿这组作品,给已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个季度的读者们,带去春天的问候和芬芳。
水下摄影器材  面对不同的摄影需求,有不同的水下摄影器材可供选择,无论手机、运动相机、微单、单反及专业闪光系统,都各有用处。对于画质来讲,当然还是专业相机及灯光系统最佳。手机水下摄影  一开始,有很多朋友都是从浮潜运动开始接触的水下摄影。选择先从手机防水壳开始。虽然目前也有很多手机声称有防水功能,但要注意,官方都尤为谨慎的提醒是防泼水或生活防水,而不是潜水。简单的塑料手机袋质量参差不齐,常规防水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