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掌峨眉山风景区“帅印”16个春秋,马元祝带领同事们创造了一项项令人刮目相看的“金顶高度”:成功跻身世界“双遗产”之列,荣膺“最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称号,蝉联“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我这个人干不了什么大事,就会守在峨眉山做文章,当一个尽心尽职的‘看山人’!”初次相见,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马元祝就给记者留下了既开朗又低调的印象。
在记者的“资料库”里,马元祝是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生于峨眉,长于峨眉,植根峨眉;受命于危难,铁腕治山,让峨眉山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遭遇重大车祸,险遭歹徒暗算,身患肝癌重症,依然无悔坚守……
然而,中秋节前夕的专访,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马元祝怀着深厚感情,处处关心峨眉山风景区农民的故事。
不解决好农民的吃饭问题,就无法彻底根治“脏乱差”
1992年,时任峨眉山市常务副市长的马元祝临危受命,出任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全面主持日常工作,执掌起保护峨眉山的“帅印”。
那时的风景区,存在着许多与秀丽风光格格不入的现象:垃圾遍地、管理混乱、个体商贩拉客宰客现象严重、少数农民甚至有意挖断公路以便推车赚钱,连国家建设部主要领导的专车也被围堵……一位台湾同胞在致中央领导的投诉信中大声疾呼:“峨眉山被弄成这样,令国人痛心疾首!”
几个月深入调查下来,马元祝找到了症结:为了保护峨眉山生态环境,当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实行了“停耕还林”。令人痛心的是,大批失去务农收入的村民并没有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受益,一些有关系门道的人却在风景区内处处摆摊设点发了大财,其中峨眉山市的一个机关干部就独占了9个摊点……农民没法从正道上获益,就在歪门邪道上下工夫,拉客宰客、以次充好,致使损害风景区声誉的行为不断发生……
“峨眉山的脏、乱、差现象要彻底根治,首先必须解决景区内农民的吃饭问题,否则永远不得安宁!”马元祝决心从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人手,给农民提供干活挣钱的岗位。
“把非景区户口的经营户全部请出峨眉山,把所有的经营摊点、工作岗位都留给景区‘停耕还林’农民!”当峨眉山管委会向非景区户口的经营户亮起红牌之后,这些自恃神通广大的人又通过多种关系找到马元祝要求“通融通融”。
面对软磨硬泡,马元祝的答复是:违反规定的字,我从来不签!不符合政策的事,我从来不办!
遇到领导和朋友的条子、电话,马元祝大倒苦水:拜托诸位帮我做做工作吧,你们多劝走一个熟人,我就多解决一家农民的生计啊。
一个叫卢天焰的人因不满被取消经营资格,用自制的土炸弹对马元祝进行报复,致使老马脸部受伤,左手丧失正常功能,左眼视力严重下降,近在咫尺也看不清面前的事物。
不少人以为老马遭此重创后会一蹶不振,没想到他出院以后态度更加强硬,几个月后彻底清退了景区内不符合条件的经营户,为峨眉山农民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生存环境。
让农民在规范发展中受益,同时成为“仙山卫士”
非景区户口的经营户从峨眉山撤出了,所有影响景区景观的违章建筑拆除了,美观整洁的经营摊点建起来了,景区内每个原住农民家庭均得到了一张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颁发的永久经营资格证……困扰峨眉山风景区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
“我们不仅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饭吃,而且必须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让他们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财致富,同时自觉自愿成为‘仙山卫士’,共同保护美丽的风景区!”马元祝抛出了酝酿已久的设想。
在管委会的统一指导安排下,风景区内的农民有了挣钱的门路:懂经营管理、有一定经营基础的,就开办旅游饭店;经济条件稍差的,经营小型摊点;有文化的从事导游讲解工作;身体结实的,参加滑竿队;脑瓜灵活的,去照相;元经营能力、体力又较差的,当清洁工……
滑竿队伍规范了。统一着装,统一佩戴证件,统一抬行线路,统一里程价格,并统一由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收取服务费用。
讲解员队伍规范了。成立了讲解员服务中心,设立了多个管理站,讲解员统一着装,统一佩戴证件,统一在讲解员服务站等候游客。
小型经营摊点规范了。摊点经营户实行“五统一”和计分管理,若有违章经营行为,由执法人员按相关规定扣除相应分数,一旦分数被扣完,该经营户将被取消从事摊点经营的资格。 ……
农民旅游饭店、土特产商店、风光摄影等经营项目逐渐规范了,昔日一盘散沙的农民经营活动步入正轨,收入节节攀升的农民开始自觉遵守制度,诚信经营蔚然成风。过去,农民与风景区矛盾重重,现在,他们自觉地变成了峨眉山的守护者,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有保护峨眉山的责任,意识到这不仅是为国家守护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守护着自己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饭碗。
“我就是得益于当年优先解决农民就业的规定,才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成为国家级导游员,后来又自立门户办起旅游饭店,过上好日子的。”农民讲解员刘红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如果不把农民吃饭的问题解决好,农民看山、护山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没有峨眉山原住农民这支庞大的护山队伍,那些珍稀动植物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人类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就可能遭到无知者的切割,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生命链条就会出现裂缝!”马元祝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发展必须考虑农民利益。农民不富景区不富,农民不稳景区不稳
“峨眉山风景区内有1.7万多农民,是全国农民数量最多的风景区。所以,峨眉山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利益,否则,农民不富景区不富,农民不稳景区不稳。”多年来,马元祝一直将农民利益挂在心上,并为此制订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为了保护农民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风景区管委会就大力开展“让利于民”行动,先是全部取消了所辖的经营网点,随后停办了在雷洞坪一带的几家大型酒店,以每年减少几百万元收入的代价支持当地农民搞旅游饭店。
“要不是当初马书记坚持不与民争利,主动停办了管委会的大酒店,我们的旅游饭店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红火光景!”在雷洞坪靠办旅游饭店攒下上千万元家当,年收入近百万元的当地农民范贵华感恩不尽。
几年前,风景区本打算修建一条索道,用于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后来,马元祝考虑到索道建成后,当地抬滑竿的农民收入将明显减少,于是说服大家主动放弃了这项已获建设部批准,建成后年收入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
……
“我们不仅要让旅游沿线的农民发财,还要让短期内无法发展旅游经济,但占景区近一半人口的边远山区农民受益!”在核心景区农民一天天富起来后,马元祝又将关注的目光瞄向了边远山区。
从2004年起,每年从风景区总收入中提取3%用于支持农民发展绿色产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旅游业反哺农村”。仅2007年,管委会就投入上千万元用于修路引水,使风景区内所有农民吃上了自来水。
对远离核心景区、经济还欠发达的地区,管委会推出了“兴边富民”工程,制订出5年发展规划,利用雪魔芋加工厂、天麻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加工基地等一批富民工程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据了解,今年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超过4800元。
……
“农民富了,就更爱惜家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了,景区才能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景乡一体化,让所有原住民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只知道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永远成不了大气候!”马元祝的观念始终朴实而新颖。
“我这个人干不了什么大事,就会守在峨眉山做文章,当一个尽心尽职的‘看山人’!”初次相见,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马元祝就给记者留下了既开朗又低调的印象。
在记者的“资料库”里,马元祝是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生于峨眉,长于峨眉,植根峨眉;受命于危难,铁腕治山,让峨眉山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遭遇重大车祸,险遭歹徒暗算,身患肝癌重症,依然无悔坚守……
然而,中秋节前夕的专访,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马元祝怀着深厚感情,处处关心峨眉山风景区农民的故事。
不解决好农民的吃饭问题,就无法彻底根治“脏乱差”
1992年,时任峨眉山市常务副市长的马元祝临危受命,出任峨眉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全面主持日常工作,执掌起保护峨眉山的“帅印”。
那时的风景区,存在着许多与秀丽风光格格不入的现象:垃圾遍地、管理混乱、个体商贩拉客宰客现象严重、少数农民甚至有意挖断公路以便推车赚钱,连国家建设部主要领导的专车也被围堵……一位台湾同胞在致中央领导的投诉信中大声疾呼:“峨眉山被弄成这样,令国人痛心疾首!”
几个月深入调查下来,马元祝找到了症结:为了保护峨眉山生态环境,当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实行了“停耕还林”。令人痛心的是,大批失去务农收入的村民并没有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中受益,一些有关系门道的人却在风景区内处处摆摊设点发了大财,其中峨眉山市的一个机关干部就独占了9个摊点……农民没法从正道上获益,就在歪门邪道上下工夫,拉客宰客、以次充好,致使损害风景区声誉的行为不断发生……
“峨眉山的脏、乱、差现象要彻底根治,首先必须解决景区内农民的吃饭问题,否则永远不得安宁!”马元祝决心从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人手,给农民提供干活挣钱的岗位。
“把非景区户口的经营户全部请出峨眉山,把所有的经营摊点、工作岗位都留给景区‘停耕还林’农民!”当峨眉山管委会向非景区户口的经营户亮起红牌之后,这些自恃神通广大的人又通过多种关系找到马元祝要求“通融通融”。
面对软磨硬泡,马元祝的答复是:违反规定的字,我从来不签!不符合政策的事,我从来不办!
遇到领导和朋友的条子、电话,马元祝大倒苦水:拜托诸位帮我做做工作吧,你们多劝走一个熟人,我就多解决一家农民的生计啊。
一个叫卢天焰的人因不满被取消经营资格,用自制的土炸弹对马元祝进行报复,致使老马脸部受伤,左手丧失正常功能,左眼视力严重下降,近在咫尺也看不清面前的事物。
不少人以为老马遭此重创后会一蹶不振,没想到他出院以后态度更加强硬,几个月后彻底清退了景区内不符合条件的经营户,为峨眉山农民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生存环境。
让农民在规范发展中受益,同时成为“仙山卫士”
非景区户口的经营户从峨眉山撤出了,所有影响景区景观的违章建筑拆除了,美观整洁的经营摊点建起来了,景区内每个原住农民家庭均得到了一张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颁发的永久经营资格证……困扰峨眉山风景区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
“我们不仅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饭吃,而且必须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让他们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财致富,同时自觉自愿成为‘仙山卫士’,共同保护美丽的风景区!”马元祝抛出了酝酿已久的设想。
在管委会的统一指导安排下,风景区内的农民有了挣钱的门路:懂经营管理、有一定经营基础的,就开办旅游饭店;经济条件稍差的,经营小型摊点;有文化的从事导游讲解工作;身体结实的,参加滑竿队;脑瓜灵活的,去照相;元经营能力、体力又较差的,当清洁工……
滑竿队伍规范了。统一着装,统一佩戴证件,统一抬行线路,统一里程价格,并统一由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收取服务费用。
讲解员队伍规范了。成立了讲解员服务中心,设立了多个管理站,讲解员统一着装,统一佩戴证件,统一在讲解员服务站等候游客。
小型经营摊点规范了。摊点经营户实行“五统一”和计分管理,若有违章经营行为,由执法人员按相关规定扣除相应分数,一旦分数被扣完,该经营户将被取消从事摊点经营的资格。 ……
农民旅游饭店、土特产商店、风光摄影等经营项目逐渐规范了,昔日一盘散沙的农民经营活动步入正轨,收入节节攀升的农民开始自觉遵守制度,诚信经营蔚然成风。过去,农民与风景区矛盾重重,现在,他们自觉地变成了峨眉山的守护者,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有保护峨眉山的责任,意识到这不仅是为国家守护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守护着自己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饭碗。
“我就是得益于当年优先解决农民就业的规定,才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成为国家级导游员,后来又自立门户办起旅游饭店,过上好日子的。”农民讲解员刘红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如果不把农民吃饭的问题解决好,农民看山、护山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没有峨眉山原住农民这支庞大的护山队伍,那些珍稀动植物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人类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就可能遭到无知者的切割,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生命链条就会出现裂缝!”马元祝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发展必须考虑农民利益。农民不富景区不富,农民不稳景区不稳
“峨眉山风景区内有1.7万多农民,是全国农民数量最多的风景区。所以,峨眉山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利益,否则,农民不富景区不富,农民不稳景区不稳。”多年来,马元祝一直将农民利益挂在心上,并为此制订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为了保护农民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风景区管委会就大力开展“让利于民”行动,先是全部取消了所辖的经营网点,随后停办了在雷洞坪一带的几家大型酒店,以每年减少几百万元收入的代价支持当地农民搞旅游饭店。
“要不是当初马书记坚持不与民争利,主动停办了管委会的大酒店,我们的旅游饭店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红火光景!”在雷洞坪靠办旅游饭店攒下上千万元家当,年收入近百万元的当地农民范贵华感恩不尽。
几年前,风景区本打算修建一条索道,用于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后来,马元祝考虑到索道建成后,当地抬滑竿的农民收入将明显减少,于是说服大家主动放弃了这项已获建设部批准,建成后年收入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
……
“我们不仅要让旅游沿线的农民发财,还要让短期内无法发展旅游经济,但占景区近一半人口的边远山区农民受益!”在核心景区农民一天天富起来后,马元祝又将关注的目光瞄向了边远山区。
从2004年起,每年从风景区总收入中提取3%用于支持农民发展绿色产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旅游业反哺农村”。仅2007年,管委会就投入上千万元用于修路引水,使风景区内所有农民吃上了自来水。
对远离核心景区、经济还欠发达的地区,管委会推出了“兴边富民”工程,制订出5年发展规划,利用雪魔芋加工厂、天麻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加工基地等一批富民工程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据了解,今年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超过4800元。
……
“农民富了,就更爱惜家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了,景区才能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景乡一体化,让所有原住民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只知道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永远成不了大气候!”马元祝的观念始终朴实而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