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由于中锋偏袒患者的手术大多都是采用的西医疗法,因此相关的康复训练基本上以西医疗法为主,不过通过中医临床反馈的效果来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中风偏袒患者康复训练进行指导的话,最终的效果更为明显,本文就结合此情况进行简析。
关键词:中风偏瘫患者 康复性训练 中西医护理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一个多发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是相当高的,而且因为中风身体不便等病症所直接导致的身体机能出现其它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当高,因此,中风患者的康复性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验反馈来的信息显示,单一的西医护理效果远远不如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效果明显。
1. 西医护理治标
针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性训练,西医治疗的侧重方向在于采用药物给患者做保护脑神经处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其中不乏使用了大量的降压药物。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再采用辅助器械来进行早期康复性基础训练。西医的这种治疗方案是很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的,前期对患者采用一些“固本”的药物是必须的手段,但是后期采用辅助器械来进行早期康复性基础训练的话,其直接作用就是容易导致复发率激增,解决不了患者的实际问题。
2. 中医护理治本
中医护理在西医固本的基础上明确的提出了“培元”的概念,也就是说小到患者的饮食结构,大到理疗,都采用的是修复性的措施,这种措施使用恰当之后的直接效应是,在患者康复之后,虽然极难达到患病之前的身体机能效果,但是极大的降低了复发率和并发症的爆发几率,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完全有益的。
2.1 心理护理
西药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身体机能参数恢复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大多数神经性药物都有十分明显的副作用,因此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刺激,再加上因为出现了偏瘫的实际反应,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中医采用“气疗”的方式,让患者在坚定了病症治疗信心的同时,能够直观且明显的感觉到护理所带来的明显效果,虽然初期并不能让肢体有明显的动作,但是首先已经在心理上对病症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2 饮食护理
对于患者的饮食护理做出较为恰当的处理,是后续一系列治疗措施的保障,因为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已经不能自主行动,因此因为患者的个体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病症差异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医的“食疗”方案根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病症,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直接的调整,使其在接受物理治疗的过程中完全处于一个最佳状态下。
另外,由于长期受到药物的刺激,患者的身体器官也又不同程度的受损,采用一些较为温和的中医食疗方案来改善患者的饮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因为长期受到药物刺激而不断恶化的身体器官反应,给患者康复之后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帮助。
2.3 患肢护理
患肢护理是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关键环节,因为采取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因此可能存在治疗周期较为缓慢的情况出现,但是通过临床的反馈信息来看,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其复发率是最低的。整个的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不同反应,适度的在不同的阶段微调治疗方案也是对患者的治疗进一步负责任的表现。
其一,软瘫期全方位开展针灸理疗。患者的外部表象虽然是中风偏瘫,但是因为患者个体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患肢的具体情况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采用中医针灸的方式,不仅要对患肢部位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方案,还要针对这些患肢的引导部位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治疗,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疏通经络,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改善患肢的功能恢复。护理人员应每隔2小时为患者更换体位一次,保持良肢位,预防感染及痉挛模式的发生。进行逐渐增加患肢负重能力的康复训练,1次/d,30min/次,期间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缓慢进行,切忌粗暴,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其二,痉挛期进行被动物理治疗。采用针灸治疗4-6周之后,患者的患肢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被动反应,但是由于存在着经络受阻等情况,患肢不能受患者的意识形态影响来改变存在状态,因此患肢的肌张力容易增高,严重的情况下患肢或者其周边甚至会出现淤青。这个时候护理措施就应该改变成护理员对患肢进行物理按摩治疗,不仅要按摩患肢,还要有针对性的对患肢附近进行穴位刺激,这样一方面是在改善患肢的微循环,活血化瘀,另一方面是在对患肢的肌肉进行初期恢复性训练,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红花酒对肢体进行按摩,1次/d。指导患者按关节活动阀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至患侧,由大关节至小关节循序渐进,要注意运动强度。
其三,改善期做理气通顺治疗。中医对人体结构的认定是理气通顺,出现了中风偏瘫的病症,中医认为主要是因为“不通”造成的,由于不通,患者则痛,最终导致偏瘫。让患者平卧于床上,双膝屈曲,助手扶住患者双膝关节,嘱患者抬起臀部,加强功能锻炼是偏瘫改善期最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有活血行气,防止关节肌肉萎缩。由于其过程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病理冲击,因此不宜过于频繁。
2.4 电疗护理
在恢复性护理的中后期,患者的各项身体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通过针灸的穴位刺激对患者的经络调整是最为明显的,但是这其中极易存在因为患者身体机能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局部肌肉出现恢复性障碍的问题,在中医护理方案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电疗的方式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护理。不过这种电疗护理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升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参数,但是由于是受到被动扩张刺激而出现的反应,因此可能会导致在病症痊愈之后存在复发的概率,因此在电疗刺激性护理结束之后,在食疗方案和药品治疗方案上也要相应的做出一些适度调整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3.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针对中风偏袒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西医主要侧重的是前期的病房治疗,中医主要侧重的是后期的康复治疗,二者并没有在治疗的过程中有较为显著的结合,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中西医的结合来,那么势必会在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治疗费用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秀霞,郭芙莲.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13(24)
[2] 梁茜茜,吴舸.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康复中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8)
摘要:由于中锋偏袒患者的手术大多都是采用的西医疗法,因此相关的康复训练基本上以西医疗法为主,不过通过中医临床反馈的效果来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中风偏袒患者康复训练进行指导的话,最终的效果更为明显,本文就结合此情况进行简析。
关键词:中风偏瘫患者 康复性训练 中西医护理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一个多发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是相当高的,而且因为中风身体不便等病症所直接导致的身体机能出现其它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当高,因此,中风患者的康复性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验反馈来的信息显示,单一的西医护理效果远远不如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效果明显。
1. 西医护理治标
针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性训练,西医治疗的侧重方向在于采用药物给患者做保护脑神经处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微循环的作用,其中不乏使用了大量的降压药物。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再采用辅助器械来进行早期康复性基础训练。西医的这种治疗方案是很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的,前期对患者采用一些“固本”的药物是必须的手段,但是后期采用辅助器械来进行早期康复性基础训练的话,其直接作用就是容易导致复发率激增,解决不了患者的实际问题。
2. 中医护理治本
中医护理在西医固本的基础上明确的提出了“培元”的概念,也就是说小到患者的饮食结构,大到理疗,都采用的是修复性的措施,这种措施使用恰当之后的直接效应是,在患者康复之后,虽然极难达到患病之前的身体机能效果,但是极大的降低了复发率和并发症的爆发几率,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完全有益的。
2.1 心理护理
西药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身体机能参数恢复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大多数神经性药物都有十分明显的副作用,因此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刺激,再加上因为出现了偏瘫的实际反应,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中医采用“气疗”的方式,让患者在坚定了病症治疗信心的同时,能够直观且明显的感觉到护理所带来的明显效果,虽然初期并不能让肢体有明显的动作,但是首先已经在心理上对病症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2 饮食护理
对于患者的饮食护理做出较为恰当的处理,是后续一系列治疗措施的保障,因为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已经不能自主行动,因此因为患者的个体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病症差异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医的“食疗”方案根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病症,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直接的调整,使其在接受物理治疗的过程中完全处于一个最佳状态下。
另外,由于长期受到药物的刺激,患者的身体器官也又不同程度的受损,采用一些较为温和的中医食疗方案来改善患者的饮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因为长期受到药物刺激而不断恶化的身体器官反应,给患者康复之后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帮助。
2.3 患肢护理
患肢护理是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关键环节,因为采取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因此可能存在治疗周期较为缓慢的情况出现,但是通过临床的反馈信息来看,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其复发率是最低的。整个的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不同反应,适度的在不同的阶段微调治疗方案也是对患者的治疗进一步负责任的表现。
其一,软瘫期全方位开展针灸理疗。患者的外部表象虽然是中风偏瘫,但是因为患者个体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患肢的具体情况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采用中医针灸的方式,不仅要对患肢部位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方案,还要针对这些患肢的引导部位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治疗,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疏通经络,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改善患肢的功能恢复。护理人员应每隔2小时为患者更换体位一次,保持良肢位,预防感染及痉挛模式的发生。进行逐渐增加患肢负重能力的康复训练,1次/d,30min/次,期间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缓慢进行,切忌粗暴,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其二,痉挛期进行被动物理治疗。采用针灸治疗4-6周之后,患者的患肢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被动反应,但是由于存在着经络受阻等情况,患肢不能受患者的意识形态影响来改变存在状态,因此患肢的肌张力容易增高,严重的情况下患肢或者其周边甚至会出现淤青。这个时候护理措施就应该改变成护理员对患肢进行物理按摩治疗,不仅要按摩患肢,还要有针对性的对患肢附近进行穴位刺激,这样一方面是在改善患肢的微循环,活血化瘀,另一方面是在对患肢的肌肉进行初期恢复性训练,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红花酒对肢体进行按摩,1次/d。指导患者按关节活动阀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至患侧,由大关节至小关节循序渐进,要注意运动强度。
其三,改善期做理气通顺治疗。中医对人体结构的认定是理气通顺,出现了中风偏瘫的病症,中医认为主要是因为“不通”造成的,由于不通,患者则痛,最终导致偏瘫。让患者平卧于床上,双膝屈曲,助手扶住患者双膝关节,嘱患者抬起臀部,加强功能锻炼是偏瘫改善期最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有活血行气,防止关节肌肉萎缩。由于其过程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病理冲击,因此不宜过于频繁。
2.4 电疗护理
在恢复性护理的中后期,患者的各项身体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通过针灸的穴位刺激对患者的经络调整是最为明显的,但是这其中极易存在因为患者身体机能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局部肌肉出现恢复性障碍的问题,在中医护理方案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电疗的方式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护理。不过这种电疗护理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升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参数,但是由于是受到被动扩张刺激而出现的反应,因此可能会导致在病症痊愈之后存在复发的概率,因此在电疗刺激性护理结束之后,在食疗方案和药品治疗方案上也要相应的做出一些适度调整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3.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趋势
目前针对中风偏袒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西医主要侧重的是前期的病房治疗,中医主要侧重的是后期的康复治疗,二者并没有在治疗的过程中有较为显著的结合,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中西医的结合来,那么势必会在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治疗费用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秀霞,郭芙莲. 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13(24)
[2] 梁茜茜,吴舸.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康复中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