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以为义帝发丧为名,在洛阳新城召集诸侯,打着为义帝报仇,诛杀大逆不道之徒的旗号,趁项羽深陷齐国不能脱身,后方防守空虚之际,率领五国联军约56万西伐项羽。
项羽听闻以后,留部将继续在齐国平叛,自己率领3万精锐南下回援,楚军从早上开始进攻,到了中午汉军就开始崩盘了,随后汉军便往安徽方向败退,途中阵亡人数多达数十万,几乎全军覆没。刘邦带着十几个人趁着沙尘暴才得以逃脱,可以说彭城之战是自刘邦起兵以来遭遇最大的一次惨败。刘邦退守荥阳以后,在那儿建立起有效的防线,遏制了一路败退的状况,但是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仍然胜少败多。
到了楚汉战争晚期,刘邦率领诸侯联军约60万在垓下合围项羽,此时项羽手上有10万军队,但是他这一次却没能再创彭城之战以少胜多的奇迹,最终兵败自刎。
那么项羽在彭城之战以3万击溃联军56万,楚汉战争期间又败少胜多,为何在垓下不能再次创造奇迹呢?
一、楚军战斗力由强变弱,汉军则由弱变强
1.楚军士气由强变弱
彭城之战项羽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是楚军士气高昂的精锐骑兵,项羽手下的军队向来勇猛善战,是当时天下最优秀的军队,而且战斗力强,那么为什么项羽的军队士气这么高昂呢?
其一,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5万军队大破秦军主力40万,使得军中士气大振,天下诸侯在辕门拜见项羽,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连刘邦也只能忍气吞声接受项羽的封号。彭城之战在巨鹿之战一年后爆发,此时项羽霸主的光环还没有褪去,楚军士气依旧高昂。
这一点张良看得很明白,当诸侯群起反抗项羽时,张良设计把项羽的第一把火引向齐国,因为他知道倘若此时与楚军交战汉军没有好果子吃,果然齐王兵败被杀。
其二,汉军是侵略军,千里迢迢来到西楚国,占领了别人的家园,楚军此时人人怀着收复自己家园的激情参战,自然士气高昂、义愤填膺。
可见楚军在人气和地理位置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楚军不顾生死与汉军作战,以求一战将敌军击溃。
但是楚军的士气随着楚汉战争的进行逐渐发生了变化,项羽攻破荥阳以后,刘邦采取“攻其必救”之策,派彭越南下断了项羽的粮道,迫使项羽回援,项羽一走,刘邦立即攻下荥阳,结果项羽辛辛苦苦用了一年才打下的地盘,没几天就丢了。
到了楚汉战争后期,项羽兵败退守垓下营寨以后,已是兵少粮尽,此时汉军唱起楚歌,项羽不由感叹“难道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吗?”,此时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也开始打退堂鼓了,其实此时在楚地,项羽至少还控制着五个郡,但是汉军的一首“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军瞬间士气崩溃,当年断然渡河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西楚霸王项羽,竟然抛弃自己的10万大军,挑选800名骑士连夜逃亡,再也没有当初破釜沉舟的勇气。
2.汉军战斗力由弱变强
到了楚汉战争后期,经过多年的持续战争,楚军已是疲惫不堪,汉军的士气却越来越高涨。
不久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采取分赏取敌的方式激发将士们的战斗力,什么叫作分赏取敌?
张良认为刘邦只有得到韩信、彭越的全力支持,才能战胜项羽,所以要与之共享天下,张良是想让刘邦以裂土封王为赏赐调动韩信、彭越的积极性,这就是所谓的分赏取敌。
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立即许诺彭越与韩信,只要灭了项羽,睢阳以北一直到谷城的地盘给彭越,陈县以东一直到大海的土地给韩信,结果他俩接到刘邦的许封以后显得格外积极,立即出兵汇集垓下。分赏取敌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所在。
二、汉军团队凝聚力得到强化
从战国时期开始,东方六国为了抗衡秦国,先后多次发动合纵抗秦的活动,却屡遭惨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联军组织松散,不便于统一指挥,致使联合作战指挥失灵,而汉军之所以能够翻盘,主要原因取决于汉军把黄河以北统一了,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总而言之,北方的统一代表汉军的团队凝聚力得到强化,不再是彭城之战那些松散的联军,而是聚集凝聚力的虎狼之师,统一的调配和指挥能在短时间内对敌军发动攻击。
除此之外,北方的统一也意味着刘邦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部署,自此楚汉战争的局势发生了逆转,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
三、指挥官不同
在垓下之战爆发前,刘邦吸取彭城之战教训,认为自己并不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所以将指挥权交由韩信,刘邦想要打败项羽,只能依靠韩信。
公元前202年12月,各路汉军汇集垓下,此时项羽兵力十万,汉军兵力多达60万之众。其实垓下之战是楚汉时期最优秀的两位军事将领的对决,在过去3年的灭秦战争以及后来的楚汉战争,这两位未曾有過败绩的军事家并没有在战场上正面交锋过,然而他们却在垓下拉开决定楚汉命运的生死决战。
韩信将60万汉军摆成六道军阵。
第一道军阵为主力,共30万人,分为前、左、右三军,韩信部将孔熙居左,他的另外一位部将陈贺居右,韩信自己居中突前,目的直击楚军,每路10万人,左右两翼主要是支援部队,同时防御楚军从左右突袭。
第二道军阵为中军,共10万人,由刘邦亲自率领,主要是支援韩信的后备队。
第三道军阵为后军,共计20万人,分为左、右两军,周勃居左,柴武居右,每位将领手中10万人,主要在中军后,为了防止楚军从后方突袭,同时也作为预备队。
布好阵以后,项羽率军直击韩信的前军阵营,双方打了一会儿,汉军受到攻击,韩信看情况不妙开始往后撤退,项羽乘胜追击,直接杀入汉军阵营,这是项羽一贯的作风,他太迷信武力,力求速战速决。
楚军进入汉军军阵后,孔熙和陈贺从侧翼袭击楚军,同时韩信与刘邦的后备队开始出击,对项羽进行围攻,楚军成了夹心饼干,项羽兵败。
反观两次战役,地利、人和都发生了改变,彭城之战爆发在巨鹿之战一年以后,项羽盟主的光环并没有褪去,他的势力依旧如日中天,还是大家心目中那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西楚霸王,在这样情况下,楚军自然士气高昂。
垓下之战爆发前,项羽与刘邦已经在荥阳一带相互攻伐长达两年多,楚军虽然胜多败少,但是并没有越过荥阳,进一步往西挺近。由于项羽缺乏谋略,逐渐失去了战略的主动权,被刘邦牵着鼻子走,楚军经过几年的长期作战,变得筋疲力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特种部队。
而此时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已被刘邦逐一歼灭,完成了统一,他们万众一心,已不是彭城之战时那些组织松散的联军,加之汉军统一指挥得当,兵少粮尽、军心涣散的楚军自然不是汉军的对手。
(摘自“羽馨娱乐最前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