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in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在经历了办学初期对规模扩大的重视过程后,逐步转向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即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有效办法,对大学生培养和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作用。由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切入,从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及校园环境文化进一步分析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策略
  作者简介:戚文珺(1980-),女,广东湛江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及行政管理。(广东 广州 51136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及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从注重办学规模逐步转向注重内涵建设。在此转变的发展过程中,各大民办高校逐步意识到校园文化是大学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传统精神、文化氛围的反映,更是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发展策略、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创建共性与个性同存的校园文化是紧要的、迫切的、关乎生存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建设内容和基本特征
  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根据我国当前校园文化的客观实际及最凸显的内容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涵盖三个方面: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三点基本特征。
  1.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中所有成员为其群体,以校园为其影响空间,在文化的形成与影响过程中,具有对象及传播范围的封闭性。但校园文化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外部的各种文化不断地进行着交互影响,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具有批判性、创新性和保守性
  校园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文化传播的方向性,会带有一定批判性选择的标准,剔除文化中的某些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能脱离社会主流文化思想,文化成形后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出对其他文化的排斥。
  3.是校园中所有成员情感与理智的统一
  校园中所有成员对文化的认知和接受达到一定饱和就会形成校园里的群体意识,涵盖了情感与理智的交融。校园中的成员会在潜移默化中表现出与文化要求相符合的动态。
  因此校园文化决定着大学自身的改革高度、发展定位和未来走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大学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对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办学起步晚、时间短、经验少。尽管各大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且在人力物力上不吝投入,但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同化现象严重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有着共性的一面,但又因各个学校的历史背景、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在尝试推进实体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但在此过程中对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不够深入,使得校园精神越建设越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不利于学校形成具有普遍影响、校园师生共享的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传承性和系统性,缺少整体规划
  虽然学校的文化活动十分丰富多彩,但定位不准确,往往把大学校园文化等同于学生的校园课外活动,将其作用降低到仅仅只是为了活跃、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与兴趣。在活动当中因对主流思想引导不到位,以及对学生自身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不够注重,缺乏远见卓识。
  3.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内在的联系
  从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来看,各校在硬件条件建设上均增大了投入,新建、扩建了一批实验实训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为校园文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学校在组织各类活动中对校园文化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入、全面,使得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建设缺乏内在的联系,无法充分展现物质文化设施的精神意义。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策略
  1.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规格及办学思想。要在总的纲领思想指导下提炼文化特色,逐步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根据民办高校目前的发展状态,不能走理论型、研究型的发展道路,应将其定位为教学型的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必须针对目标创造什么样的培育环境。
  (2)必须对当代社会主流文化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校园文化必然以社会大环境为背景,并且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需保持一致,在考虑主流思想引导时要切合实际来定位。
  (3)结合实际认知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人。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公办高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根据校园人的特点,在目标价值观取舍上应切合主体意识形态进行定位。目前当代人价值观取向上更多地表现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少了刻苦钻研的精神,多了些急功近利、浮躁的心态。实用主义的风气侵蚀着校园文化,大多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将教育定位为适应经济社会的一种谋生工具,越来越多地只关注个人的短期利益。
  (4)制定重点发展建设规划,逐步推进建设深度。校园文化是一个由内部多个功能部分组合而成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见效。民办高校办学具有起步晚、时间短、经验少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处在雏形和起步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避免校园文化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反复推敲观点是否符合实际、目标定位能否经得住考验。校园文化要形成与学校一致的特色,可从有所侧重建设再到逐步全面推进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1)发展校园精神文化的策略。1)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就是人生观、世界观等取向的问题,它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方向性作用。大学校园是各种文化、思想的汇集地和对外弘扬的窗口,民办高校在定位校园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时必须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加强思想建设工作,增强校园人的爱国、爱校情感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爱校教育,使校园人能充分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进一步认可学校的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珍惜学校的集体荣誉,增强校园人的凝聚力,对成为校园中的一员引以为傲。2)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促成价值体系的形成。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定型的阶段,他们的人生经验少、思想的可塑性强、注重追求个性、抗压能力低、容易受到社会偏激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价值观的扭曲和思想的混乱,产生困惑和不满情绪。民办高校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思想工作加强引导,开展诚信教育、优良传统美德教育,教会学生为人处世。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策略。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对校园精神的展现,更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举行的。民办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活动的目的和所要取得的效果进行统筹策划,应以一学期或一学年来制定阶段性的发展规划。
  根据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可分为公益性活动、艺术类活动、体育类活动和学术类活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加强骨干队伍的建设,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作用的认识,积极引导参与者从被动参加转为主动参加。
  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生活,更能促进校际间的学习交流。民办高校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中要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传播的特点,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活动,从而推动更高层次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
  (3)建设校园环境文化的策略。校园环境包含了自然环境和学校兴建的各项硬件工程。合理的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不但能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园的作用,还能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重要的硬件条件支持。民办高校的校园环境应以“新”面貌进行展现,采取新的建筑理念兴建图书馆、教学功能区、校舍等,使校园人置身于一座现代城中。在此基础上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注重考虑如何发挥物质设施对精神传播的功能,在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对园区中的雕塑文化、校园景点要突出教育主题,对校园网络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其教学效果,对宣传橱窗板报要体现出活动的内涵。
  四、结束语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深化革新。尽管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步比较晚,但各校已意识到校园文化的内在核心作用。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旦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将构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为民办高校的办学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广银,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赵沁平.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空间[J].中国高等教育,2007,(4).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粘孢菌类。刘任等[1]研究表明,该类真菌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腐霉菌Pythiumspp.镰刀菌Fusarium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