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回放】
柔弱,不是台前装扮得强大,退回幕后出汗。柔弱是种敬慕的心情,是种静聆的姿态……唯其柔弱而犹勇敢,才显出生命的尊严。
对这段话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命题透视】
这是2020届江苏5月份十六校高考模拟联考作文题。统观近几次江苏各市的模考作文题,都沿袭了话题型作文或核心词的材料作文模式。本次作文题围绕“柔弱”这一核心词展开。
作文材料来自史铁生的散文《想念地坛》中的一段话。一时陷入人生绝境的史铁生在地坛沉思并获得开悟,理解了万物之美德在于柔弱,丰富了柔弱的内涵,体会到了一种道家的生存哲学,即“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将坚守柔弱视为人们谋取生存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为他自己打开了一道生门。
本次作文材料有难度、深度,命题人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万物、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是对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的解读,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
【审题提示】
材料作文首先要审对材料,找准材料的核心。本次材料的核心词为“柔弱”,找到这一核心词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考生必须结合材料深入理解“柔弱”一词的丰富内涵。
材料共分两个层次,第一句命题人从反面界定柔弱不是外强中干、不是虚弱、软弱、脆弱;第二句从正面界定柔弱的真正内涵是:对世界需有敬慕之心,谦卑地静聆万物。“柔弱”的深层内涵应该是敬、静,是一种处世的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第三句阐释的是“柔弱”的价值所在,“柔弱而犹勇敢”,“犹”是还的意思,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外在显现的是柔弱,内里表现的是勇敢,唯其符合这两个条件方显生命的尊严。
从材料整体看,文本的核心句应落在最后一句:“唯其柔弱而犹勇敢,才显出生命的尊严。”《道德经》有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才是真正维护了生命的尊严。所以“柔弱”应该是勇敢地回头转身;敢于示弱,不作无谓的对抗、不作无意义的消耗。其次,我们意识到了生命无所谓高低贵贱,万物平等;看清了生命的本质,能勇敢地承认自己并不优于其他生命,从而以敬慕的心情、平等的姿态去生活,无关胜负,只为生命的尊严。
【写作陷阱】
1.只满足于将柔弱定义为外在的纤柔、温柔,不结合材料探究“柔弱”的深层意义。
2.没有全局意识,只抓住“柔弱”与“勇敢”两个词,大谈两者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材料最后一句“唯其柔弱而犹勇敢,才显出生命的尊严”。对“勇敢”仅界定为不怕危险、有胆量、不退缩,不能以思辨的角度辨析“柔弱”与“勇敢”,不知“勇于不敢乃大勇”。
3.思维单一,不能将目光投向现实的人生与当今世界,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作纵深思考。本材料揭示的“柔弱”哲学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而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从传统中寻求答案。
【佳作点评】
惟至柔者至刚
孙佳瑶
当俄狄浦斯的足迹遍及希腊,人们惊叹于强者的威仪,而不见其浸满罪孽的心灵已然伤痕累累。大地的雷霆过后,始终陪伴俄狄浦斯左右的安提戈涅从林间走出,毅然面对血腥的叛乱与惨淡的人生。其背影竟比英雄俄狄浦斯还要高大。
方知,惟至柔者至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的智慧,逆胜者为王的时代思潮而上,向千年后的我们揭示了“刚柔并济”的人生至道。狂风骤雨之下,穷尽的枝干中,难敌命运的呼啸,而柔弱的柳条却能揭开苦难的帘幕,面对一地狼藉,依旧高歌不辍。
柔而不弱,退而愈勇。生命的姿态在柔弱中焕发光彩,恰如在漆黑的夜幕中,单薄的星光才更显其璀璨。
哈珀·李所著《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律师坚守正义,为黑人辩护。在一片质疑谩骂声中,他的呼唤微弱而又明亮。虽是一星微光,也怀抱破除黑暗的勇气,为生命的尊严谱一曲高昂的赞歌。
余秋雨感慨到,时代常以强者的姿态,为其嚆矢,而最终画下句点的却往往是文质彬彬而柔弱的灵魂。文人柔弱,风骨犹存。蔺相如的谦让,隐士的退避,貌似怯懦的皮囊下是永不弯曲的脊梁和炽热的心。
《世说新语》描述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他的柔弱与沉默并行,心怀敬慕,静聆众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至柔处寻至刚。
《白鹿原》中,白灵向着理想的旭日不断奔跑;刘和珍君们的鲜血涂抹着生命的旗帜……他们以纤细的双手擎一盏灯行走于茫茫暗夜之中,照亮他人,更照亮时代。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诗。”秋瑾的慷慨高歌,在柔弱中更显其力量,时至今日依然在耳畔激荡。
只是曲解了优胜劣汰的现代人,似乎越来越执著于将自我矫饰,以不可一世的姿态去嗤笑柔弱者,与虚伪者相比,谁更虚伪?强者的华氅脱落,躲在其中鄙陋而浅薄的心灵愈发显得滑稽可笑。
我愿执柔之盾,匿刚之矛。
不知安提格涅在冷眼面对国王时,是否在其柔弱中窥见了刚毅之烈火呢?
【点评】
文章的核心论点“惟至柔者至刚”“柔而不弱,退而愈勇”,切中材料对“柔弱而犹勇敢”内涵的解读,且有很强的思辨力量。选用的素材陌生化,开篇通过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俄狄浦斯与安提戈涅作对比,顺势引出材料的核心论点,并能在文章结尾处前后呼应,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引用道家的名句切中“柔弱”的要害,力道狠、准。文章的语言掷地有声,读后能感受到作者阅读积累厚实,思考深刻。不足之处在于,彰显生命的尊严,着力不够;后面列举《世说新语》《白鹿原》等论据,有蜻蜓点水之嫌,且思路亦显凌乱,可精选一两则材料展开,把道理说透。
优雅的撤退
葉晨曦
二战的烽火连天中,敦刻尔克大撤退,无疑是最令人惊叹的一笔。
这次撤退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丧心病狂的杀戮中依然能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柔弱,承认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其实生命的优雅与尊严,往往不在战胜与进取的时刻,而在失败与撤退的时刻。因为在战胜和进取中凸显的只是生命的强大,它带给我们狂妄空虚的自得,从而抛弃对生命柔弱的承认。当失败真正到来时,只剩无谓的否认与矫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为什么千百年后那痛彻心扉之感仍然那样清晰?因为我们深知生命的柔弱,却在胜利的诱惑下,对它给予否认,学不会给生命一个优雅的撤退。
殊不知优雅的撤退,对生命柔弱与价值的肯定也是一种胜利,精神上的胜利。
在都灵,尼采看到一匹马正遭受马夫的鞭挞,他上前一把将其揽入怀中,痛哭流涕。他是柔弱的,他的柔弱不在于向世人彰显内心的苦痛,对生命失去信仰与希望,而在于对任何生命无条件的尊重,守护一切生命的尊严。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们为何抱歉?因为大多数的我们不甘于柔弱,妄图占领高地统治一切,待到一切拜伏于我们足下时,那丧心病狂的笑声被四顾的旷野吸收得一干二净,换回的终是死一般的寂静。柔弱的尼采,看清了这一切,从此与人类决裂。
《出埃及记》中的红海,变幻莫测。每个过路人在此都要经受生死的洗礼,在这里生死由不得自己。其实那红海并不是埃及才存在,它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贯穿生命的始终。没有人是命运的操盘手,作为人类个体,我们能决定的只是生的尊严,死的尊严。当我们承认生命的柔弱,承认悲剧的存在,并勇敢地面对或悲或喜的漫漫一生,我们才得以获得生的尊严,死的尊严。
一部电影的片头至今令我耿耿于怀,如果你预先知道将要发生的一切,你还有勇气前来吗?
想象自己步入暮年,垂垂老矣,坐在火炉旁回首这漫漫一生,是多少次的颠沛流离,生离死别的交织。而支撑着坐在火炉边,恬淡地回忆起这一生的是什么呢?我想是对生命柔弱的承认,在生与死的关口前,每一次优雅的撤退。
【点评】
这篇文章的标题,生动而形象,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文章的核心论点精准地切中材料。开篇以敦刻尔克撤退为引,用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作对比,凸显优雅的撤退是对生命柔弱与价值的肯定,也是一种胜利,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尼采的论据恰到好处地论述了材料的第二句话,对万物报以敬慕,以平等之心对待万物。遗憾之处在于结尾部分略显仓促,主题升华不足。
【备考演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正确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善良是我们要坚守的品格。如果二者不可得兼,你该如何选择?(选自苏锡常镇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题)
郭洋:江苏省盱眙中学教师,多年从教高三,曾获一師一优课部级优课等多种奖项。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柔弱,不是台前装扮得强大,退回幕后出汗。柔弱是种敬慕的心情,是种静聆的姿态……唯其柔弱而犹勇敢,才显出生命的尊严。
对这段话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命题透视】
这是2020届江苏5月份十六校高考模拟联考作文题。统观近几次江苏各市的模考作文题,都沿袭了话题型作文或核心词的材料作文模式。本次作文题围绕“柔弱”这一核心词展开。
作文材料来自史铁生的散文《想念地坛》中的一段话。一时陷入人生绝境的史铁生在地坛沉思并获得开悟,理解了万物之美德在于柔弱,丰富了柔弱的内涵,体会到了一种道家的生存哲学,即“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将坚守柔弱视为人们谋取生存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为他自己打开了一道生门。
本次作文材料有难度、深度,命题人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万物、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是对人生态度和人生智慧的解读,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
【审题提示】
材料作文首先要审对材料,找准材料的核心。本次材料的核心词为“柔弱”,找到这一核心词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考生必须结合材料深入理解“柔弱”一词的丰富内涵。
材料共分两个层次,第一句命题人从反面界定柔弱不是外强中干、不是虚弱、软弱、脆弱;第二句从正面界定柔弱的真正内涵是:对世界需有敬慕之心,谦卑地静聆万物。“柔弱”的深层内涵应该是敬、静,是一种处世的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第三句阐释的是“柔弱”的价值所在,“柔弱而犹勇敢”,“犹”是还的意思,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外在显现的是柔弱,内里表现的是勇敢,唯其符合这两个条件方显生命的尊严。
从材料整体看,文本的核心句应落在最后一句:“唯其柔弱而犹勇敢,才显出生命的尊严。”《道德经》有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才是真正维护了生命的尊严。所以“柔弱”应该是勇敢地回头转身;敢于示弱,不作无谓的对抗、不作无意义的消耗。其次,我们意识到了生命无所谓高低贵贱,万物平等;看清了生命的本质,能勇敢地承认自己并不优于其他生命,从而以敬慕的心情、平等的姿态去生活,无关胜负,只为生命的尊严。
【写作陷阱】
1.只满足于将柔弱定义为外在的纤柔、温柔,不结合材料探究“柔弱”的深层意义。
2.没有全局意识,只抓住“柔弱”与“勇敢”两个词,大谈两者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材料最后一句“唯其柔弱而犹勇敢,才显出生命的尊严”。对“勇敢”仅界定为不怕危险、有胆量、不退缩,不能以思辨的角度辨析“柔弱”与“勇敢”,不知“勇于不敢乃大勇”。
3.思维单一,不能将目光投向现实的人生与当今世界,从中国传统文化层面作纵深思考。本材料揭示的“柔弱”哲学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而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从传统中寻求答案。
【佳作点评】
惟至柔者至刚
孙佳瑶
当俄狄浦斯的足迹遍及希腊,人们惊叹于强者的威仪,而不见其浸满罪孽的心灵已然伤痕累累。大地的雷霆过后,始终陪伴俄狄浦斯左右的安提戈涅从林间走出,毅然面对血腥的叛乱与惨淡的人生。其背影竟比英雄俄狄浦斯还要高大。
方知,惟至柔者至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的智慧,逆胜者为王的时代思潮而上,向千年后的我们揭示了“刚柔并济”的人生至道。狂风骤雨之下,穷尽的枝干中,难敌命运的呼啸,而柔弱的柳条却能揭开苦难的帘幕,面对一地狼藉,依旧高歌不辍。
柔而不弱,退而愈勇。生命的姿态在柔弱中焕发光彩,恰如在漆黑的夜幕中,单薄的星光才更显其璀璨。
哈珀·李所著《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律师坚守正义,为黑人辩护。在一片质疑谩骂声中,他的呼唤微弱而又明亮。虽是一星微光,也怀抱破除黑暗的勇气,为生命的尊严谱一曲高昂的赞歌。
余秋雨感慨到,时代常以强者的姿态,为其嚆矢,而最终画下句点的却往往是文质彬彬而柔弱的灵魂。文人柔弱,风骨犹存。蔺相如的谦让,隐士的退避,貌似怯懦的皮囊下是永不弯曲的脊梁和炽热的心。
《世说新语》描述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他的柔弱与沉默并行,心怀敬慕,静聆众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至柔处寻至刚。
《白鹿原》中,白灵向着理想的旭日不断奔跑;刘和珍君们的鲜血涂抹着生命的旗帜……他们以纤细的双手擎一盏灯行走于茫茫暗夜之中,照亮他人,更照亮时代。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诗。”秋瑾的慷慨高歌,在柔弱中更显其力量,时至今日依然在耳畔激荡。
只是曲解了优胜劣汰的现代人,似乎越来越执著于将自我矫饰,以不可一世的姿态去嗤笑柔弱者,与虚伪者相比,谁更虚伪?强者的华氅脱落,躲在其中鄙陋而浅薄的心灵愈发显得滑稽可笑。
我愿执柔之盾,匿刚之矛。
不知安提格涅在冷眼面对国王时,是否在其柔弱中窥见了刚毅之烈火呢?
【点评】
文章的核心论点“惟至柔者至刚”“柔而不弱,退而愈勇”,切中材料对“柔弱而犹勇敢”内涵的解读,且有很强的思辨力量。选用的素材陌生化,开篇通过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俄狄浦斯与安提戈涅作对比,顺势引出材料的核心论点,并能在文章结尾处前后呼应,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引用道家的名句切中“柔弱”的要害,力道狠、准。文章的语言掷地有声,读后能感受到作者阅读积累厚实,思考深刻。不足之处在于,彰显生命的尊严,着力不够;后面列举《世说新语》《白鹿原》等论据,有蜻蜓点水之嫌,且思路亦显凌乱,可精选一两则材料展开,把道理说透。
优雅的撤退
葉晨曦
二战的烽火连天中,敦刻尔克大撤退,无疑是最令人惊叹的一笔。
这次撤退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丧心病狂的杀戮中依然能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柔弱,承认生命的尊严与价值。 其实生命的优雅与尊严,往往不在战胜与进取的时刻,而在失败与撤退的时刻。因为在战胜和进取中凸显的只是生命的强大,它带给我们狂妄空虚的自得,从而抛弃对生命柔弱的承认。当失败真正到来时,只剩无谓的否认与矫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为什么千百年后那痛彻心扉之感仍然那样清晰?因为我们深知生命的柔弱,却在胜利的诱惑下,对它给予否认,学不会给生命一个优雅的撤退。
殊不知优雅的撤退,对生命柔弱与价值的肯定也是一种胜利,精神上的胜利。
在都灵,尼采看到一匹马正遭受马夫的鞭挞,他上前一把将其揽入怀中,痛哭流涕。他是柔弱的,他的柔弱不在于向世人彰显内心的苦痛,对生命失去信仰与希望,而在于对任何生命无条件的尊重,守护一切生命的尊严。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们为何抱歉?因为大多数的我们不甘于柔弱,妄图占领高地统治一切,待到一切拜伏于我们足下时,那丧心病狂的笑声被四顾的旷野吸收得一干二净,换回的终是死一般的寂静。柔弱的尼采,看清了这一切,从此与人类决裂。
《出埃及记》中的红海,变幻莫测。每个过路人在此都要经受生死的洗礼,在这里生死由不得自己。其实那红海并不是埃及才存在,它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贯穿生命的始终。没有人是命运的操盘手,作为人类个体,我们能决定的只是生的尊严,死的尊严。当我们承认生命的柔弱,承认悲剧的存在,并勇敢地面对或悲或喜的漫漫一生,我们才得以获得生的尊严,死的尊严。
一部电影的片头至今令我耿耿于怀,如果你预先知道将要发生的一切,你还有勇气前来吗?
想象自己步入暮年,垂垂老矣,坐在火炉旁回首这漫漫一生,是多少次的颠沛流离,生离死别的交织。而支撑着坐在火炉边,恬淡地回忆起这一生的是什么呢?我想是对生命柔弱的承认,在生与死的关口前,每一次优雅的撤退。
【点评】
这篇文章的标题,生动而形象,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文章的核心论点精准地切中材料。开篇以敦刻尔克撤退为引,用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作对比,凸显优雅的撤退是对生命柔弱与价值的肯定,也是一种胜利,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尼采的论据恰到好处地论述了材料的第二句话,对万物报以敬慕,以平等之心对待万物。遗憾之处在于结尾部分略显仓促,主题升华不足。
【备考演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正确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善良是我们要坚守的品格。如果二者不可得兼,你该如何选择?(选自苏锡常镇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作文题)
郭洋:江苏省盱眙中学教师,多年从教高三,曾获一師一优课部级优课等多种奖项。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