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抢抓机遇 优化服务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rc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档案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区档案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有效服务社会,努力打造“存史泽世”服务品牌,坚持“基础再强化、服务再优化、推进信息化”的基本工作方向,在加快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方面取得新的显著成效。2011年,作为全区档案事业主体的区档案馆被国家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在2011年度全区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十佳工作奖”。2012年,武进区又被国家档案局、农业部、民政部授予“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称号。在2012年度区级机关综合考评中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优胜单位”称号。2012年被省档案局、省人社廳授予“江苏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武进区先进集体。2016年1月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档案局表彰为“江苏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2017年12月,被江苏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命名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连年被省档案局评为“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档案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一、注重争取领导支持,档案部门有新地位
  武进区委、区政府一贯重视档案工作,“十二五”以来,全区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区)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我区政府机构改革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的意见》《常州市武进区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及《关于加强全区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见》等重要文件,2014年,武进区委批准印发《2014年度武进区镇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其中“档案工作”作为第七大类党建工作中的单独一项,列入百分制考核细则实行年度目标考核。档案事业发展必需经费始终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专项资金亦能给予保障。区人大、区政协对档案事业也给予了很大关心和支持,行政村村务档案建立情况还被纳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内容。2016年8月,武进区政协主席会议专题视察档案工作,9月率领区政协机关、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规划局、区档案局相关人员赴太仓市、昆山市档案馆专题调研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区委、区政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档案馆新馆建设,分别在区档案馆提交的报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二、注重强化资源建设,档案基础有新巩固


  区档案局始终坚持狠抓源头、夯实基础,以深入贯彻国家档案局第八、第九、第十号令为契机,依法监督和悉心指导各单位,做到既各负其责又协同配合,努力确保各门类档案“应建尽建”、各种文件材料“应归尽归”、档案保管期限合理准确,档案资源建设的工作领域已依法覆盖所有国有单位,并向非国有的经济社会组织及市民家庭加快延伸覆盖,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普遍提高,实现了区级机关下属单位(包括学校、医院)和镇(街道)所辖行政村(涉农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全覆盖的重大突破,档案门类数量更多、涉及内容更加丰富。全方位推行《江苏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到2017年末,全区累计有档案工作“省五星级”单位14家、“省四星级”单位28家、“省三星级”单位超过220家。
  坚持依法接收,确保国家重点档案、涉及民生的专门业务档案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等各类应进馆档案及时、齐全、完整接收进馆。2011年共接收文书和专门业务档案179卷、1809盒(33405件),照片档案808张,以及其他少量特殊载体档案。接收了区法院(破产清算组)委托代保管的基建档案820盒3280件。
  2014年组织接收原芙蓉、东安、卜弋、寨桥、潘家、漕桥、焦溪等已撤销镇的7个全宗文书档案25433件(1047盒)、违纪案件档案133卷。
  2015年协调做好邹区镇、郑陆镇、奔牛镇区划调整以及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卫生局、计生局机构改革涉及单位档案移交、接收工作,共接收档案40274件、59卷。
  2016年组织卫生局、计生局机构改革单位档案移交、接收工作,完成纸质档案和电子全文数据“双套制”移交,接收档案27560件、94卷,接收计生局托管档案1678卷。
  2017年度完成花博会档案接收工作,共计接收文书档案205盒4984件,著作权档案17盒154件,照片档案1119张,光盘档案40张,实物档案54件,印章11枚。开展经贸公司、物资公司等档案接收工作,接收文书档案1785件、411卷,实现档案实体和电子全文数据“双套制”接收。
  注重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具有武进地方特色的重要档案文献资料,发布《征集档案资料启事》,并编制了《武进区档案馆征集档案整理方案》,“十二五”以来共征集家谱、地方志等各类资料2442册。
  三、注重优化利用服务,档案价值有新彰显
  “十二五”以来,武进区档案馆以加快建立有效服务社会、便捷服务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目标,坚持档案资源“窗口”查证利用和“编研”开发利用并重,竭诚为机关日常工作和史志编修、城市建设、拆迁安置等工作,以及人民群众享受改善民生的政策待遇提供原始档案凭据查证服务。区档案馆查档服务窗口共接待利用档案近4万人次、调阅案卷6万余卷(件)、复制提供7.1万余页,特别是为《武进志》及《中共武进历史》的征编工作提供了档案服务和有力保障。注重发挥区档案馆独特社会功能,先后举办纪念建党90周年《奋斗与辉煌——武进地方党史图片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展等,组织到机关、军营、社区、行政村、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处巡回展出,观展人数突破6万,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区档案局还先后联合区文广新局和武进地方文献研究会,组织编辑出版地方史料性书刊《恽南田书画研究》和《武进人物》,2016年专门召开编纂工作座谈会,重点了解《武进人物》编纂进展情况,2017年底,《武进人物》进入最后审稿阶段。2016年开始组织整理出版《武进经籍》一书,旨在把《四库全书》中武进名人的著作通过简介的形式介绍给社会公知,使大家在研究、学习武进历史人文、传承武进文化时,可以加以利用,起到存世、传世、普及等作用,至2017年底已基本定稿。为记录好武进地区档案事业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状,2016年我们着手编纂《武进档案志》,现在有序推进中。   四、注重档案安全保管,保密意识有新强化
  档案安全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抓安全、保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结合全国档案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组织档案人员参加档案安全培训班,切实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责任制度、保管利用制度、执行操作制度、安全保障制度、责任倒查制度,立足梳理“当前与长远”“安全保密与开放利用”“传统安全与信息化安全”“创新发展与稳步推进”之间的关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档案工作的每个岗位、每位人员、每个环节,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等确保档案安全;加强档案实体出入库管理,重视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对档案鉴定划控特别是上网公布实行严格把关,对档案全文数字化信息实行严格管理。进一步强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档案安全工作,创新档案安全执法手段、方式和方法,将档案安全作为年度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真正使档案安全各类制度、规则和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严格执行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制度,组织全区99个进馆单位认真、及时、准确地完成档案事业年报统计工作。
  五、注重“智慧档案”工程,档案管理有新提升
  “十二五”以来,我们坚持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档案馆室基础业务建设以及利用服务的规范化、精细化和一体化,稳步推进“智慧档案”工程并取得重大进展。在档案信息系统开发方面,区档案局(馆)已与常州市档案局(馆)同步开发完善档案馆室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具备档案馆室业务一体化管理和档案信息馆际共享的功能;同时,区档案局协调会同区信息中心开发并投入应用基于区协同工作平台的电子公文归档子系统(功能模块)。在区档案局(馆)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方面,专用服务器、数据存储等基本设备已配置到位。至2017年末,区档案馆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已基本完成,累計量约2000万幅,并送湖南省档案馆异地备份,保障了全文数据的安全;同时,2017年开展馆藏档案实体与电子目录全文数据核查工作,全年共核查1238卷,新增目录2836条,对不符合标准的档案进行了重新扫描挂接。向省档案局移交乡镇企业档案电子数据,共移交43个全宗3111卷、目录37875条、全文数据37776个,共计19.7GB。
  先后实施了区档案馆馆藏乡镇全宗档案全文数据对应返乡共享、婚姻登记信息与登记中心共享,以及相应档案信息与常州市、新北区、钟楼区档案馆共享,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组织部、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等多个部门的档案信息共享,方便了机关和社会查证利用,使档案数字化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武进档案信息网”实行全方位改版升级,以更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文化服务和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需求。
  六、注重人才管理培养,档案队伍有新活力
  “十二五”以来,区档案局坚定不移地引导和督促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行政管理干部,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十二五”期间,单独或联合举办机关档案、企业档案、部门系统等业务培训班近40期,共计培训近5000人次。充分利用省局远程教育平台,全面推行档案人员远程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积极开展“三型机关”“文明单位”“星级科室”等创建活动,成功打造武进档案“存史·泽世”服务品牌,培育了整体充满生机活力的档案队伍。2015年被常州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档案管理科被评为2015年全区“赢在中层”创优服务十佳科室;2016年档案利用窗口荣获“常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2017年4月朱亮理同志被授予2014—2016年度“武进区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2月丁丽娟同志先后被评为2017年度区级机关目标管理服务标兵、武进区2018年度三八红旗手;2018年3月邱添同志被评为2016—2017年度武进区五一巾帼标兵。
其他文献
口述历史在丰富历史记录、留存社会记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档案局以费孝通26次访问的“江村”为样本,携手复旦大学社会学院,开展乡村口述历史资料采集试点工作,在留存乡村记忆、传承乡村文明、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吴江特色之路。  选点江村,弥补志书“只见社会不见人”的缺憾  江村,本名开弦弓村,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太湖南岸,因村内东西流向的小清河与南北向的北塍港呈“弯弓搭
期刊
5月14日,江蘇省档案局专门印发《“推动思想解放,促进全省档案事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实施方案》,在全省档案系统部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省档案局党组紧密联系全省档案工作实际,决定在全省档案系统开展以“推动思想解放,促进全省档案事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期刊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在推动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东台市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档案工作,1998年单独设立档案室,为局下属事业单位,2005年通过江苏省档案管理五星级标准认定。局派驻镇区的14个国土资源所(分局)同时建有独立档案室,2008年全部通过江苏省档案管理三星级标准认定;2016—2017年相继有7家国土资源
期刊
[摘要]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常态和技术环境,对档案工作发展和档案学理论研究带来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论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从实践需求环境的视角切入,探讨大数据对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学理论创新、人才选用的影响,提出大数据环境下我国档案学研究发展思路:催生档案数据学研究兴起,培育档案数据思维、数据素养,全面拓展档案数据管理能力。  [关键词]档案数据档案数据学数据管理数据素养  [分类
期刊
[摘要]论文从网络社群的角度出发,选取由微信公众号“档案微平台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度省级类档案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的前十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档案微信公众号在运营过程中均考虑到了内容、交互和关系链这三大要素,其可以从明确功能定位、培养核心用户、活化生态圈三个角度入手完善公众号的运营策略。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公共档案局(馆)网络社群运营策略  [分类号]G273.5  Research on
期刊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省档案局馆  6月22日下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周琪,带领委员会集体到江苏省档案局馆调研《中华人民共和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省档案局馆长陈向阳汇报了省档案局馆贯彻档案法律法规的情况,副局馆长赵深、陈万田、孙敏陪同。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周琪肯定了省档案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
期刊
珍存历史惠及民生——江苏省档案馆受赠锦旗  1月25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储锦超、老干部处处长鞠晓东、人事处处长彭友一行,专程来到江苏省档案馆赠送锦旗,感谢省档案馆为他们排忧解难。锦旗书写着“珍存历史惠及未来服务至上担当责任”。江苏省档案馆副馆长赵深代表省档案馆接受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赠送的锦旗,并与储锦超进行了交流。  此前,由于几经改制和整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档案不慎散失,导致
期刊
南京云锦始于孙吴,兴于刘宋,大发展于元,全盛于明清,没落于民国中期。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它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它有元明清三朝700多年为皇室服务的历史,一直是皇家御用物品,用于度身定织皇室龙袍。尤其是明代南京云锦中的妆花织物,将它的丝织工艺达到最高水平,至今无法超越;且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至今仍无法用现代机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建筑保护让位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历史建筑被破坏或拆除等现象时常发生。为应对此类问题,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力度便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济南老火车站为例,从城市记忆对现代城市的作用切入,通过分析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必要性,进而归纳出在新时期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使其得以更好地作用于现代城市的记忆构建,完整
期刊
扬州“吴氏家族”自吴引孙、吴筠孙起,诗书传家,尤其是“吴氏四杰”(吴白匋、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在近现代中国科学史、人文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迹。“吴氏家族”档案是近年来扬州市档案馆致力于名人档案征集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截至2018年1月,已征集有“吴氏家族”珍贵档案1438件,从“吴道台宅第”的两位主人吴引孙、吴筠孙兄弟开始,涵盖吴家四代人。  一、“吴氏家族”档案的建立  1.“吴氏家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