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物画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ssd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笔人物画作为古代绘画中最先发展成熟的画科之一,当中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方向。如唐代的张萱《捣练图》、周文矩《宫中图》都是较早出现儿童形象的作品,在这两幅作品当中儿童都是神情灵活,为画面增添了数分生活气息。宋代以儿童为主角的绘画作品,可以参见当期优秀的儿童画题材画家,如苏汉臣、陈宗训、李嵩、刘松年等。元代的儿童题材工笔人物画较少,基本沿袭了宋代的范式。明代时期则在继承宋代的基础之上又向前发展,如仇英《汉宫春晓图》中亦有涉及儿童形象造型。清代的儿童绘画又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如金廷标的《冰戏图》等采用意象手法,注重描绘儿童形象的特殊神气,塑造各阶层儿童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来反映出诗意盎然的世俗生活。
  关键词:清代儿童画;婴戏图;世俗生活;独特题材
  儿童有其独特的形体造型、精神面貌,其技法形式、题材样式、人物造型方式较其他人物题材有所不同。从了解古代绘画中对于儿童题材的表达,对丰富画面内容有极大的裨益。古代绘画中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儿童形象创作题材多以戏婴图、货郎图、闹学图及百子图等为主。
  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是宋代儿童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其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很好地表达出了儿童游戏是的天真活泼形象。画作中对于器物的陈设及其情感表达系此画作中最为动人的部分之一,如何深入了解当中的含义以及在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上既继承传统,又能有创新之处,从而使得儿童工笔人物画保持传统的风貌,对于线的造型、用色技巧等,又能符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其关键在于对画面的具体表达内容的背景及表现语言进行分析,此亦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对于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已有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于:第一,古代著录及近現代学者著作;第二,期刊论文;第三,画家画集。古代著录对于戏婴图及对于苏汉臣的生平考究,已探明的记载中关于戏婴及戏婴图的古代著录,有宋代宋祁《景文集》、明代有汪珂玉《珊瑚网》、清代有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对于苏汉臣的生平考究的古代著录记载有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元代郭畀《云山日记》、庄肃《画继补遗》、明代有李日华《味水轩日记》、清代方睿颐《梦园书画录》等。近现代学者对于戏婴、戏婴图及对于苏汉臣的生平考究的著作中都有提及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但大都是对画面内容的简单介绍,并无对作详细的论述。对于画中的服饰、玩具、佛塔佛器、家具、湖石植物、虚实关系、儿童形象、样纹、画面意义等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于期刊著作及论文文献当中。
  如服饰方面可参见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 》、胡越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卷轴人物画中的服饰表现》,这些文章皆对北宋风俗画中的服装样式作了归类分析。在本画作中,器物占画面内容较大的部分,如玩具部分有张文博士论文《戏泥呈巧儿江南民间泥玩具研究》对宋代的儿童题材艺术玩具作出详细的论述,学者王连海发表的《万历百子衣中的古代玩具》,学者吴芳《古代玩具》等刊著中亦有相关研究。如图中童子玩耍的推枣磨游戏,现在鲜有人知。但这种游戏包含着杠杆力学原理,对孩童有很好的启智作用,值得被研究、记录。
  在佛塔佛器方面,有唐代百丈怀海《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中对于相关法器作出了分类说明。任继愈《佛教大辞典》 、张婧文《元明清组合式陶瓷供佛器研究》中梳理历年考古发现和各博物馆所藏传世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时期组合式陶瓷供佛器的特征及组合方式的发展演变。在家具方面,有邵晓峰博士论文《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的关系研究》,对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家具装饰作出了归纳分析。如画作当中的鼓凳采用了缠枝莲的漆艺纹,凳身采用佛教的吉祥数字七,形成此七镂空七凳腿。对于湖石植物的研究,主要周密《癸辛杂识》、孟兆《林业史论文集》之《北海假山浅识》,有学者引用《八达游春图》、孙位《高逸图》作对比分析,对宋代以来的园林湖石及植物的布局进行设计安排。
  在人物造型方面,可参见王慧《宋辽金考古遗存中的孩童形象研究》,该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宋辽金时期考古遗存中的孩童形象特点以及形成原因。样纹方面参见谷莉博士论文《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研究》,从文人士大夫的文人审美情趣及普通的市民阶层生活审美的需要着手研究,认为装饰纹样既有儒雅性又有世俗性。
  对于画面意义,有观点认为人口问题与婴戏图的兴盛有着密切关系,是政府鼓励生育的软文化策略的反映。但亦有观点认为是对杀子、溺女、堕胎等不举子现象的关注,或是反映子嗣、继承等传统的家族观念。苏汉臣作为婴戏题材的绘画大师,其作品能反映出该时期婴戏图的整体风貌。本文以《秋庭婴戏图》作为推进点,引介画中内容的时代背景,研习画中的表现语言,对刻画出当前儿童画应有现实精神面貌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韦文翔.略论苏汉臣婴戏题材绘画的艺术特色[J].美术,2018.
  [2] 刘冰冰,程艳妮.秦汉、唐衣冠服饰制度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8.
  [3] 吴菁.宋代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赏析[N].光明日报,2017.
  [4] 王新.宋《秋庭婴戏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5] 李思洁.工笔人物儿童形象造型研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6.
  作者简介:林美舒(1992—),女,广东增城人,硕士在读,从事国画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校企联合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梦想与行业的平台。酷狗·广外校园音乐基地(以下简称“音乐基地”)的建立刺激了校园音乐人创作的热情,学生运营团队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通过酷狗繁星的直播,音乐表演的同学随时都有新观众通过屏幕观看直播,线上音乐会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舞台经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音乐基地如何稳定现有状态,逐步发展,需要运营团队更深层的挖掘探索、设定战略。本文通过采用文献法、参与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重要的介质。本文聚焦于海南省小城镇特色景观研究,桂林洋小镇景观面貌的问题分析,偏重于典型性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方法引导,基于特色小城镇的背景,小镇景观规划可以引入城镇景观的相关理念作为实践的指导理论。  关键词:景观研究;特色小城镇;景观风貌;政策体系  1 综述  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实践性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 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本文通过直面并深入剖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本專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转型发展;实践性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万石村是一座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生态自然环境优越、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虽人口不多,但也孕育了许多著名人物。由于交通不发达、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村民对村落保护意识不明确,导致万石村目前的发展优势并不明显。目前,随着社会传统村落保护意识的兴起,万石村也开始进行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运用 SWOT分析方法,对万石村传统村落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为万石村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启
期刊
摘 要:桂台两地的发展凝聚着历史、文化与艺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并将其内容丰富、发展和创新。广西艺术设计教育的特色发展应注重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融合,借鉴运用台湾文创产业的成功经验提升艺术设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引导文化有序发展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关键词:桂台文创;交流传承;人才培养  台湾现代工业设计教育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经济成功模式”的重要组
期刊
摘 要:笔者将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引入室内设计系列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两个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与应用研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专业必修课《建筑装饰材料》为例,深入探析“对分课堂”的教学特点和实践经验,旨在为室内设计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实现对传统教学的实质性变革。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基于心理学原理、权责对分理念和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种形式。信息视觉化是一种以视觉表现形式,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把信息数据通过艺术的手段重新展现。经过视觉可视化的美观设计,让它更具有艺术形式呈现给受众,应用信息视觉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鄂尔多斯婚礼成为此次研究的非遗项目。本文以信息视觉化为基础,对非遗鄂尔多斯婚禮项目信息视觉化呈现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对
期刊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工业革命爆发,日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促使了法国政治制度的改变,画家们的绘画理念、技法、风格也惨遭滑铁卢,由于不甘被束缚,他们开始了大胆的探索,高更就是其中一个,他向往远方,想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他放弃他当时的社会地位、家庭而选择他所认为的伊甸园——塔希提岛,并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转变。  关键词:高更;艺术追求;塔希提岛  1 高更的逐梦
期刊
摘 要:当今人们的生活对精神信仰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财神作为中国民间信仰的对象,有着非常重大的研究和传播价值,他除了求赐财降福外,大多还渗透着除恶扬善的理念,更体现人们对于道德和文明的重视,其道德教化的意蕴不言自明,带有正面的教育和启迪意义。而今天,在社会的发展都进入了新媒体环境的趋势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借助新媒体的趋势更好地传播和发扬出去。本次设计的大体方向就是借助新媒体趋势
期刊
摘 要:作为《鬼吹灯》系列小说改编最成功的一部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充分撷取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志怪元素,在“盗墓”外衣包裹下,借鉴好莱坞探险故事的“内核”,试图靠着正宗的“摸金范”打造中国电影所独有的志怪图景。但是,作为一种类型片尝试,只有扎根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在真实与幻象互动的现代语境中,回归最质朴的人文关怀,对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有更深刻的认知与把握,国产魔幻类影片才能真正承担起“互联网+”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