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自然万物,都起源于对事物本身的惊异、好奇。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纵观数学教学,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那么,在数学教学
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来自生活中的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努力去攻克难题,体验成功。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数时,我结合班级阳光体育活动中进行的跳短绳比赛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昨天进行的数学比赛中,第一小组7人总成绩是861下,第二小组8人总成绩是952下。我现在宣布:这次比赛第二小组获胜。此时,第二小组开始欢呼,而第一小组学生却提出了质疑: “老师,第二小组有8人,人数多,你这样比总成绩,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接下来,我说道:“那怎样算才公平呢?”……在和孩子自然的对话中,引出了平均数、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预设效果。让孩子们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类似的与生活相贴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生活数学出发,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探究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姆曾说过: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积极探究实践中,不断体验成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于是我在教学时并没有急于引出“角”的概念,而是在教学时做了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多媒体出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多么巧妙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故意设“悬”,让学生对这一数学概念产生的浓厚的兴趣,由此,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一堂精彩的课堂在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中进行。
2、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的兴趣也就浓,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在结合与图形的教学时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先让学生先动手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了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三、让学生感悟数学价值,使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质的提升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的价值无处不在。小学数学,就是从加减乘除开始的。诸多的例子说明,计算对生活的帮助太多了。还有数学中最基础的几何图形对于生活中作图问题的帮助更是很多。只有学生真正能感悟到数学存在的价值,才能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质的提升。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XXX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计算;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
再如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可以知道是否合适。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存在价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质的提升。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合理的利用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伟大的中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在生活中用好数学。只有在生活中用好了数学,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存在的价值,才会进一步提升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江苏】
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来自生活中的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努力去攻克难题,体验成功。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数时,我结合班级阳光体育活动中进行的跳短绳比赛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昨天进行的数学比赛中,第一小组7人总成绩是861下,第二小组8人总成绩是952下。我现在宣布:这次比赛第二小组获胜。此时,第二小组开始欢呼,而第一小组学生却提出了质疑: “老师,第二小组有8人,人数多,你这样比总成绩,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接下来,我说道:“那怎样算才公平呢?”……在和孩子自然的对话中,引出了平均数、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预设效果。让孩子们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类似的与生活相贴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生活数学出发,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探究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姆曾说过: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积极探究实践中,不断体验成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于是我在教学时并没有急于引出“角”的概念,而是在教学时做了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多媒体出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多么巧妙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故意设“悬”,让学生对这一数学概念产生的浓厚的兴趣,由此,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一堂精彩的课堂在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中进行。
2、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的兴趣也就浓,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在结合与图形的教学时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先让学生先动手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了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三、让学生感悟数学价值,使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质的提升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数学的价值无处不在。小学数学,就是从加减乘除开始的。诸多的例子说明,计算对生活的帮助太多了。还有数学中最基础的几何图形对于生活中作图问题的帮助更是很多。只有学生真正能感悟到数学存在的价值,才能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质的提升。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XXX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计算;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
再如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可以知道是否合适。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存在价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有质的提升。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合理的利用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伟大的中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在生活中用好数学。只有在生活中用好了数学,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存在的价值,才会进一步提升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