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数据算法取得的显著成效,人工智能在各行业都被广泛运用,尤其是需要海量数据处理的金融行业,人工智能与金融行业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业务,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巨大挑战。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和业务结构调整刻不容缓,部分大中型商业银行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但仍存在创新不足、发展放缓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所造成的冲击着手,分析商业银行如何利用AI实现经营结构的转型升级,探究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经营方式;风险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金融新技术应用广泛,新业态发展迅猛。作为近年来金融行业的大趋势——金融脱媒,一种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等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的模式。随着筹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选择直接在市场发债、发股而不再局限于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居民可以选择通过APP平台直接购买股票、基金、保险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然而就是在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的过程中,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资金遭到分流,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造成了严重的蚕食。其次,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一直以来通过依赖息差来获取利润的商业银行盈利空间加速收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限制,经营风险也显著增加。当前,在大智移云物的时代背景下,让我们对各类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处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环顾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正努力将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到金融行业中从而推动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面临内部盈利空间收缩及外部竞争压力加剧的生存环境下,商业银行不得不顺应时势做出改变。
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转变经营方式、挖掘新的利润创造点以达到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效果将是研究重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也值得探究。
二、现实问题
2018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AI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呈现势不可挡的趋势。应对冲击和挑战,部分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但始终无法摆脱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足、经营方式固守等内生性问题;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更加便捷、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带来挤占客户资源的压力,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若无法找到融入AI技术背景的突破口,那么将会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一)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发放贷款模式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过去商业银行规模大、抵押高等放贷模式的不足。当前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掌握大量客户的交易信息、消费模式、交易趋势及方向,更能抓住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分流商业银行贷款端业务。目前商业银行贷款端群体和授信额度相对固定,且放贷手续繁琐和高抵押的放贷条件对于新客户的吸引能力不强,形成只能依靠老客户续贷而新客源枯竭的现象,因此,商业银行贷款端业务很难有起色。
(二)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空间缩减。因为类似于支付宝这种货币基金本身不具备银行的功能,吸收到的存款最终还是会流向银行,因此银行存款总量是不会下降的。但和银行直接从储户手中吸收存款不同的是,类似于支付宝这种大规模的货币基金,谈判和议价能力强,向银行抬高利率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从而直接导致银行在存款业务部门的利润缩减。
(三)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对中間业务以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商业银行带来极大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中间业务产品相较于商业银行更加便利,体验感更优,在二者作用之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空间急剧收缩。由于各种金融APP的出现,个人理财、资产管理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获得性变得更强,客户群体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与同类金融产品利率进行对比做出选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信息透明度加强,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丧失优势。
由于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严格的审批流程,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然而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随着中小企业体量逐渐增大,商业银行在经营方式上的转型也应该主要考虑如何向中小企业打开大门。由于互联网金融先天灵活的优势已然获得了许多中小企业的青睐,但商业银行相比线上金融公司而言,会更加具有保障性。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型
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稳定且优质的客户群,风险管控体系较互联网金融更为完善。本文通过目前成功转型的经验并结合人工智能背景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提供思路。
(一).合理发展存、贷款等传统业务。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通常未考虑到资本占用问题,一般通过定向理财、大额同业存款、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或发展低成本协议存款、短期融资等负债业务来支撑资产的扩张。对此,商业银行一是要对贷出资金进行科学监管,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根据信用评级核定客户授信额度或期限抢占市场份额以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二是创新信贷产品,可根据客户对资金的需求,对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抵押物等进行组合创新,开发出适用不同群体针对性较高的组合产品。三是以获取优质资产为目标,提高偿付能力管理,注重资产负债配置和业务管理的灵活性。
(二).注重多元化发展、拓展新兴业务。多元化发展能够有效分散风险,挖掘中间业务的盈利空间,满足不同客户多样化需求,从市场需求出发设计产品才最具有市场潜力。商业银行发展新兴业务可以从业务创新及产品组合入手,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打造具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组合、提供异质化服务等经营理念能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建立有效的产品研发机制创新产品去抢占市场份额,致力于研发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由于商业银行高公信力的特征,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来发展综合性较强的金融管家等特色服务,利用协同效应打造完整的金融生态圈,并通过良好的生态闭环进行品牌建设。 (三).改善融资结构、实施投贷联动。投贷联动主要是对中小科技企业在风险投资机构评估、股权投资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和PE等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度、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覆盖面,实现普惠金融。就投贷联动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一是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联动机制,将贷款利息收益、客户风险等纳入考核体制,打破主体间的界限。二是改进投贷联动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投贷联动工作机制,范围涵盖贷前客户营销、尽职调查、贷后管理等各阶段流程。三是选择合适目标企业。企业成长性是选择投贷联动目标企业的重要标准。
(四).优化盈利模式。通过强化经济增加增提升银行的资本回报率,改变以净息差为主要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可以从压低成本和促进销售两方面进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建立有效的利率应对机制来缓解利率所带来的变动风险,在加强对外部风险防御的同时也需要打造自身内在优势,建立有效的产品研发机制以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完善激励机制并加大考核力度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同时注重多元化人才的选拔保障优质服务的提供来实现压低成本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五).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把控风险,平衡风险和收益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优化内部风控制度。由于分业经营的方式导致银行内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失效现象。通过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实施合规经营,优化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控,把握不同业务风险点的评级,并进行精准且及时的预警监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三建立健全投贷联动风控体系。首先,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发展需要商业银行摆脱传统信贷风控思维束缚,转变风险理念和风险偏好,不能再僅仅依靠不动产等资产抵押物的单一模式,应向注重技术含量高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轻型”抵押转变。
结语
从商业银行来说,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需要采取渐进式的策略,逐步探索平衡风险的方法和发展创新的思路。从监管层面来说,关注商业银行的合规与风险问题将有利于从外界促使商业银行进行健康转型。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由资源消耗型转变为以技术进步为主,这不仅意味着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金融行业也需要为此做出改变,因此,商业银行从规模扩张转为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只有打造健康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微观层面来讲,商业银行在转型的良性竞争中将会有助于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进而灵活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玲.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优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
[2]凌冰. 中国大中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研究[D].辽宁大学,2018.
[3]唐洁珑,赵大伟. 建设轻型银行——金融科技赋能银行发展[J]. 清华金融评论,2018(11):74-7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经营方式;风险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金融新技术应用广泛,新业态发展迅猛。作为近年来金融行业的大趋势——金融脱媒,一种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等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的模式。随着筹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企业需要资金时,可以选择直接在市场发债、发股而不再局限于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居民可以选择通过APP平台直接购买股票、基金、保险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然而就是在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的过程中,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资金遭到分流,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造成了严重的蚕食。其次,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一直以来通过依赖息差来获取利润的商业银行盈利空间加速收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受到限制,经营风险也显著增加。当前,在大智移云物的时代背景下,让我们对各类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处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环顾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正努力将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到金融行业中从而推动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面临内部盈利空间收缩及外部竞争压力加剧的生存环境下,商业银行不得不顺应时势做出改变。
商业银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转变经营方式、挖掘新的利润创造点以达到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效果将是研究重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也值得探究。
二、现实问题
2018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鼓励金融行业应用智能客服、智能监控等技术,AI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呈现势不可挡的趋势。应对冲击和挑战,部分商业银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但始终无法摆脱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性不足、经营方式固守等内生性问题;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更加便捷、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带来挤占客户资源的压力,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若无法找到融入AI技术背景的突破口,那么将会逐渐被市场边缘化。
(一)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发放贷款模式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过去商业银行规模大、抵押高等放贷模式的不足。当前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掌握大量客户的交易信息、消费模式、交易趋势及方向,更能抓住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分流商业银行贷款端业务。目前商业银行贷款端群体和授信额度相对固定,且放贷手续繁琐和高抵押的放贷条件对于新客户的吸引能力不强,形成只能依靠老客户续贷而新客源枯竭的现象,因此,商业银行贷款端业务很难有起色。
(二)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润空间缩减。因为类似于支付宝这种货币基金本身不具备银行的功能,吸收到的存款最终还是会流向银行,因此银行存款总量是不会下降的。但和银行直接从储户手中吸收存款不同的是,类似于支付宝这种大规模的货币基金,谈判和议价能力强,向银行抬高利率的可能性大大增强,从而直接导致银行在存款业务部门的利润缩减。
(三)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对中間业务以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商业银行带来极大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中间业务产品相较于商业银行更加便利,体验感更优,在二者作用之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空间急剧收缩。由于各种金融APP的出现,个人理财、资产管理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获得性变得更强,客户群体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与同类金融产品利率进行对比做出选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信息透明度加强,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丧失优势。
由于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严格的审批流程,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然而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随着中小企业体量逐渐增大,商业银行在经营方式上的转型也应该主要考虑如何向中小企业打开大门。由于互联网金融先天灵活的优势已然获得了许多中小企业的青睐,但商业银行相比线上金融公司而言,会更加具有保障性。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型
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稳定且优质的客户群,风险管控体系较互联网金融更为完善。本文通过目前成功转型的经验并结合人工智能背景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提供思路。
(一).合理发展存、贷款等传统业务。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通常未考虑到资本占用问题,一般通过定向理财、大额同业存款、资产证券化等产品或发展低成本协议存款、短期融资等负债业务来支撑资产的扩张。对此,商业银行一是要对贷出资金进行科学监管,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根据信用评级核定客户授信额度或期限抢占市场份额以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二是创新信贷产品,可根据客户对资金的需求,对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抵押物等进行组合创新,开发出适用不同群体针对性较高的组合产品。三是以获取优质资产为目标,提高偿付能力管理,注重资产负债配置和业务管理的灵活性。
(二).注重多元化发展、拓展新兴业务。多元化发展能够有效分散风险,挖掘中间业务的盈利空间,满足不同客户多样化需求,从市场需求出发设计产品才最具有市场潜力。商业银行发展新兴业务可以从业务创新及产品组合入手,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打造具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组合、提供异质化服务等经营理念能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开展提供新思路。建立有效的产品研发机制创新产品去抢占市场份额,致力于研发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由于商业银行高公信力的特征,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来发展综合性较强的金融管家等特色服务,利用协同效应打造完整的金融生态圈,并通过良好的生态闭环进行品牌建设。 (三).改善融资结构、实施投贷联动。投贷联动主要是对中小科技企业在风险投资机构评估、股权投资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和PE等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度、降低融资成本,而且能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覆盖面,实现普惠金融。就投贷联动业务而言,商业银行一是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联动机制,将贷款利息收益、客户风险等纳入考核体制,打破主体间的界限。二是改进投贷联动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投贷联动工作机制,范围涵盖贷前客户营销、尽职调查、贷后管理等各阶段流程。三是选择合适目标企业。企业成长性是选择投贷联动目标企业的重要标准。
(四).优化盈利模式。通过强化经济增加增提升银行的资本回报率,改变以净息差为主要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可以从压低成本和促进销售两方面进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建立有效的利率应对机制来缓解利率所带来的变动风险,在加强对外部风险防御的同时也需要打造自身内在优势,建立有效的产品研发机制以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完善激励机制并加大考核力度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同时注重多元化人才的选拔保障优质服务的提供来实现压低成本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五).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把控风险,平衡风险和收益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优化内部风控制度。由于分业经营的方式导致银行内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失效现象。通过强化合规风险管理、实施合规经营,优化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来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控,把握不同业务风险点的评级,并进行精准且及时的预警监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三建立健全投贷联动风控体系。首先,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发展需要商业银行摆脱传统信贷风控思维束缚,转变风险理念和风险偏好,不能再僅仅依靠不动产等资产抵押物的单一模式,应向注重技术含量高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轻型”抵押转变。
结语
从商业银行来说,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需要采取渐进式的策略,逐步探索平衡风险的方法和发展创新的思路。从监管层面来说,关注商业银行的合规与风险问题将有利于从外界促使商业银行进行健康转型。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由资源消耗型转变为以技术进步为主,这不仅意味着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金融行业也需要为此做出改变,因此,商业银行从规模扩张转为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只有打造健康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微观层面来讲,商业银行在转型的良性竞争中将会有助于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进而灵活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玲.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优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
[2]凌冰. 中国大中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研究[D].辽宁大学,2018.
[3]唐洁珑,赵大伟. 建设轻型银行——金融科技赋能银行发展[J]. 清华金融评论,2018(1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