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不能等,“父亲的最后十年”感动数万网友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才多艺的父亲印象
  现年47岁的陈鹏军和他的八旬老父陈芸生活在河南洛阳市嵩县车村镇,这里层层山峦,每条山路都九曲十八弯。小时候,陈鹏军常常被父亲架在脖子上,跟着父亲翻山越岭上班去。父子俩饿了就吃用玉米面和野菜做的窝窝头,渴了就喝山脚下的溪水。
  父亲陈芸有文化,多才多艺。陈鹏军4岁那年,第一次见到了照相机。那天,陈鹏军正和村里的孩子玩,二姐跑过来对他说,“爹要给咱们照相啦!”陈鹏军和二姐跑进院子,看见父亲在摆弄着一个黑色方匣子。听从父亲的指挥,姐弟俩在蓝布前坐好,父亲按下了快门,陈鹏军一直盯着那个方匣子……
  十多年后,陈鹏军在父亲工作的嵩县文化馆里又见到了一模一样的方匣子。他问爹:“这是不是在咱家第一次照相用的相机?”父亲很惊讶,说就是这种120相机,你居然还记得!陈鹏军觉得,这大概是受父亲的潜移默化,或者说自己和镜头有缘。
  少年时期,陈鹏军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后,就从厨房里拿了一个馒头顶在头上,跟小伙伴玩耍当军帽用。父亲见后虎着脸说:“可不能糟蹋粮食!”几天后,陈鹏军就有了一顶红军帽,那是父亲用一块灰布做的,还有一颗从塑料笔记本上剪下的红星。有了父亲做的这顶“军帽”,陈鹏军在一帮小伙伴中自豪了好一阵子。
  在陈鹏军的记忆中,父亲除了工作外,就在自家院子里忙忙碌碌。土坯墙围出的十米见方的院子里,除了种了各种蔬菜外,还放有漂亮的盆景,那都是父亲摆弄出来的。父亲聪明手巧,平常左邻右舍有什么坏的家具电器,父亲都能修补。父亲还写得一笔好书法,懂美工,擅乐器,一手二胡如泣如诉,还能拉板胡,弹电子琴……
  少年时代的陈鹏军,最喜欢和父亲在一起。他的小书包上绣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也是父亲缝的。每天放学回家,父亲在油灯下帮他温习功课。父亲一直很希望陈鹏军能考上大学,可这个愿望,最终他没能实现。
  上中学时,陈鹏军受父亲的影响,也迷上了摄影,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读书。他给同学写信,问:“想照相不?只要买一卷胶卷来,就能帮你们拍照……”一年后,父亲眼看着他每天琢磨拍照,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也都用在冲照片和药水上时,父亲终于忍不住了,说:“我帮你开个照相馆吧,你以商养艺。”陈鹏军喜出望外。
  照相馆选在车村镇最繁华的街边,父子俩一起建起了房子,添了设备。照相馆里的道具都是父亲做的,还有三十多幅高三米、占了整面墙的幕布背景,也都是父亲在以后十多年里一一画出来的。再后来,陈鹏军还开了个婚纱影楼。
  大概在2011年时,年过八旬的父亲听说影楼里缺拍古装照时使用的古筝,儿子想买一个,父亲心疼那几千块钱,坚持非要帮儿子做一架。结果两个多月后,父亲真的给陈鹏军做成了一架古筝。父亲弹奏了一曲,弹出的音符竟一如专业店里的婉转动听。
  儿子成人了,事业有成。父亲老了,从县文化馆退休在家。父子俩的关系还是那样的融洽。闲暇时,陈鹏军到父亲家吃饭,父亲就会对母亲说:“儿子回来了,你给做点儿好吃的吧。”父亲乐呵呵地生火烧水,母亲洗菜,做烙饼。火烧得那么旺,母亲的面还没揉好呢……
  在陈鹏军眼中,父亲跟农民没有什么区别。锄地、喂鸡、砍柴,在地里种菜,等玉米、土豆种好以后,母亲会一一打包好,然后父亲就骑着电动车,给陈鹏军姊妹六个一家家地送……
  用十年时间记录父亲
  2004年,父亲陈芸患了一场大病,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查出患有心肌梗死。有一段时间,父亲的腿疼得厉害,去医院检查,竟然说是骨癌(后来发现是误诊),一听到骨癌这个词,陈鹏军当时就蒙了,快满四十的他才真正意识到,年过古稀的父亲,随时都可能离开。
  在积极给父亲治疗的同时,陈鹏军也在思考着父亲还能坚持多久。陈鹏军是传统的中国农民,连对父亲说声谢谢都羞于启齿。陈鹏军想用视频记录父亲晚年的时光,把老人的音容笑貌记录下来,他决定买台DV摄像机。于是,他跟父亲商量这事儿,但老人不愿意:“给我拍录像有啥用?”
  可陈鹏军决定这一次不听父亲的。他花掉了不少钱,去郑州买了一台摄像机。买回摄像机的第二天,陈鹏军就扛着它回到了父母家里。那天,父亲正在村后的田里干活。陈鹏军想试试新机器,他扛起这个大家伙,手就不由自主地晃悠了起来,摇摇晃晃的镜头对准了正在干农活的父亲,老爷子的动作也不自觉地僵硬起来,讲话都不在平常的调上。陈鹏军都快笑出来了,他把机器一关,对父亲说:“爹,您老就当我不存在就成啦,该干啥就干啥。”
  重拍的时候,陈鹏军的手还是晃悠,父亲却学会了不看镜头。时间久了,儿子手里的玩意儿对老人家不再是个障碍,老人家也逐渐地视镜头为无物。
  再后来,只要有空闲,陈鹏军就会扛着摄像机回父母家,把爹娘的一言一行拍下来,即使有时候没带摄像机,也会用手机去拍一段,这一拍就是将近十年。镜头里,父亲在自家地里锄地,在院里喂鸡,在厨房捣蒜,在病床上拉二胡……这些都是最平凡的生活点滴。
  镜头很多。大哥家修鸡舍,父亲在院子里劈砖头;弟弟摔断了腿,需要小板车方便活动,父亲就找来俩小车轮,乒乒乓乓地把车轱辘锯短了再接上。干活间隙父亲喝水,一仰头,脖子瘦骨嶙峋……
  更多的是一家人欢聚的时光。逢年过节,孙子孙女们都回到爷爷家一起吃团圆饭。小孩子们嘻嘻哈哈地闹成一团,老父亲往往在旁边微笑地看着,西斜的阳光打在他脸上,暖暖的。只是,不同的年份里,父亲的皱纹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瘦,他在渐渐地老去。
  有几个镜头陈鹏军永远不能忘。
  ——2004年2月,父亲首次进入镜头。他在田里干农活,穿着一身灰不溜秋的旧衣裳,挥舞着锄头,偶尔停下来,挠挠灰白的头发,跟母亲说两句话。那时,老人家身子骨硬朗,挑着扁担下坡,腰挺得可直了。
  ——2010年9月,父亲的头发明显白了,他坐在院子里捣鼓小轮子和木板,想做一辆木板车。一样是挠着头的父亲,若有所思,脖子上已经是褶皱分明。   ——2013年1月,父亲最后一次拉起二胡。躺在床上的老人,脸颊微微地凹下去,瘦骨嶙峋的手上贴着输液留下的胶布,脸上却满是笑容。
  将近十年光景,陈鹏军电脑里存了一段又一段父母亲的视频,生活的点点滴滴被浓缩成18盘DV带、装满了20G储存卡。
  而父亲想留下的太多。他写得一手好字,儿子陈鹏民跟着父亲学书法,在父亲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刻字的门店;父亲拉得一手好二胡,可陈鹏军兄弟几个谁都不喜欢二胡。2012年,陈鹏军忍不住松了口,说想学。老爷子大喜过望,认真地翻乐谱,找简单的曲子给儿子练习。陈鹏军不大情愿地拿着琴弓,拉着。后来,二胡就放在陈鹏军的卧室里,他生意很忙,从来没有正经练习过,但他知道学会二胡是父亲的心愿……
  圆父亲最后的心愿


  2012年7月,陈芸的病情再度恶化,并被查出食道癌晚期。医生说,老人的生命还能延续半年,陈鹏军兄妹六人抱头痛哭。那时,陈鹏军立刻决定,带父亲去一趟山东日照,圆父亲的看海梦。以前父亲常对他说:这辈子最遗憾的是没有见过大海。此前,老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伏牛山区,有时县里组织旅游,因为老伴晕车不能离家,他便也在家守着。后来患上了心脏病,就更不愿长途旅行了。
  听说要去山东看大海,老人没有拒绝。在日照的沙滩边,老人面朝大海凝望了很久。他与儿子在岸边散步,后来脱了鞋子,挽起裤腿,在海滩上走来走去。他甚至跳进水里,踩着浪花一路走去。陈鹏军想扶着父亲,但老人放开儿子的手,说要自己走。突然间,老人家童心大起,跟海水亲密接触,一弯腰,用手蘸了海水,再舔舔手指,惊喜地说:“海水真是咸的!”
  见儿子拿出手机拍摄,老人说“等等呀”,然后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副墨镜戴上。在海边,80多岁的父亲第一次戴了墨镜,第一次尝了海水,第一次在沙滩上捡贝壳,开心得像个孩子……看到父亲开心的样子,陈鹏军的心在流泪。虽然大家一直对老父亲隐瞒着病情,但陈鹏军猜测,老人可能早就知道了一切。
  从日照看海归来,父亲入院接受治疗。孩子们注意到,每天深夜,借着手机光,老人家总在病床上孜孜不倦地写着什么。子女们并不知道,黑暗中,老人已经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
  此后几个月里,老人的病情日渐加重,反复入院和出院。2013年4月24日,老人与世长辞,陈鹏军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从柜子里翻出一本名为《忆今生》的手稿。手稿写在病历纸的反面,字迹有些涂抹,但装订得整整齐齐。那是父亲的字——
  “我家祖居张槐杨家岭……我于1930年十一月初七生于张槐沟平地娘舅家……和张氏跟前,共生四男二女。目前都住在车村,姊妹们四方为邻,亲密无间,有事相商,有难同当,和睦有加。我已八十三岁,四世同堂,妻贤子孝,一家康乐无比……
  我一生的工作鉴定是:工作积极,勤奋业务,为人正派,团结同志。长音乐,有书法、美术特长,被编入《厚重车村》一书……
  大海是我最想见到的地方。今有幸已过八十三岁,对死亡已有充分思想准备,唯独没见到大海而遗憾……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我心里兴奋、激动,感叹人生的短暂。即将与世长辞,我留恋而不遗憾……孩子们圆了我的心愿,我不能辜负孩子们的孝心……”


   5分钟视频感动无数网友
  父亲走后,陈鹏军翻箱倒柜,找出了18盒录影带和20G的记忆卡,坐在摄像机前一边看,一边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陈鹏军说,父亲生前他一个月能回家五六次,现在回头去看,才觉得少得可怜,陪老人的时间太少了。如今能做的,就是多回家看看母亲,再多给母亲拍些DV。
  2013年5月27日,父亲去世一个月后,为了让亲友再看看父亲,陈鹏军整理了电脑中的影像,剪辑出一个5分28秒的视频,发到了网上的“嵩县吧”。视频里,没有老人家的声音,背景音乐是老人生前最喜欢的歌曲《我的父亲和母亲》。
  5分28秒,浓缩的是老人十年生活的点滴。视频里,老人家戴着帽子,手拿锄头在田里锄地,累了停下来摘掉帽子抓抓头发,头上一片花白;锄完地回家,肩头挑着扁担,背影高瘦,步步走得让人心疼;老人家在病床上看着乐谱,陶醉地拉着二胡,青筋突暴的左手,手腕上刚输完液体的胶带清晰可见……每一帧镜头闪过,都直击人心,看似琐碎的一个个镜头却让人落泪。
  陈鹏军的视频“父亲的最后十年”经网友转发,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也引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陈鹏军的故事也走上了中央台的新闻节目。
  网友们纷纷留言,发表感悟:“看到视频,想起自己在老家的父母,心里酸酸的”“视频虽然简单但感动得我热泪盈眶,我今天就决定回家看看。”“生活里这些最简单的场景才是最温馨的回忆,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长寿。”……
  陈鹏军为此被人称为“洛阳孝子”。陈鹏军说,我把视频传上网,是想提醒不认识的网友,趁着父母还在身边,多多关怀他们。但面对铺天盖地的“孝子”称谓,让陈鹏军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痛。他说:“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操碎了心,现在想想,我们作为子女确实没让老人省一天心。我知道我不是孝子,我做得远远不够,我根本称不起孝子……”
  2014年春节,全家人的除夕夜团圆饭桌上,陈鹏军的父亲注定缺席了。接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时,陈鹏军说:“这个春节父亲真的不在了,父亲亲手为照相馆制作的道具还在使用,我总觉得父亲还活在我身边的某个地方。”陈鹏军说,如今他在制作另一个短片,要用手中积攒十年的影像资料,把父亲的《忆今生》也做成视频。
  “孝心经不起等待,抽空常回家看看吧。”陈鹏军说。
  编辑/纤手暖
其他文献
35年前,刘艳丽是一位漂亮迷人的年轻姑娘。然而一次工伤事故导致她头部三分之二头皮撕脱,美丽的姑娘失去了一头引以为豪的秀发,取而代之的是头上那触目惊心的疤痕。从此,假发成为她遮盖伤痕的“必需品”。  事故发生在1979年,当年,劳动部门就按规定做出了认定刘艳丽的伤害为工伤事故的处理决定,之后刘艳丽所在单位也对她每年购买假发的费用予以报销。但随着当地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从2012年起当地国有集体企业原
期刊
生活中,电话交流因其独特的便利性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可以说,电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面的交谈,有表情、有手势,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思想、情感。可是,通过电话来交谈的话,就只有依靠语言了,所以,在打电话时要特别讲究谈话的艺术。电话的交流需要技巧和礼仪。在电话中,可以认识许多人,这些人和你并没见面,或者见面很少,只因为在电话中接触得多了,因此一听到你的声音,就对你
期刊
三年前,电视剧版的《北京爱情故事》曾掀起收视狂潮,更成就了一段意料之外的爱情。导演兼男主角陈思成与女主角佟丽娅因戏生情,在戏外上演了一出与他们饰演的程峰和沈冰如出一辙的爱情故事。今年1月,陈思成和佟丽娅的爱情瓜熟蒂落,在美丽的大溪地举办了浪漫唯美的婚礼。情人节,两人合作的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全线热映,票房一路飘红,戏里戏外,这对银幕情侣将“北京爱情故事”进行到底。  累并快乐着的101天  在电
期刊
过了好些天,才决定去看看安泽,我曾经的同事。  路上,一直在想该怎样安慰她或者装作若无其事,也想象不出陷入这种生活处境的安泽,现在会是怎样的情绪和状态。  那时,28岁的安泽是我实习的那家公司最年轻、收入最高的部门主管,老公不仅是“富二代”,还是前途无限的政府官员。  安泽很物质,是定期去香港购物的女子,开跑车,住别墅,却丝毫不张扬,和她相处,并没有压迫感。她的业绩,都是稳扎稳打拼出来的;她很照顾
期刊
快速抢答——“你觉得家里最脏的地方是哪里?”  如果答案是“马桶!”那你家的卫生可真是令人堪忧呢。快来把那些隐形的雷区揪出来让我们的家真正成为干净又舒心的地方。  1牙刷  刷牙可以将牙菌斑、细菌在你的牙齿上安家落户。  扫雷法:刷完牙后用活水冲洗牙刷,甩干其中的水分,将牙刷刷头朝上摆放,自然风干;每三个月换一次牙刷。  2洗衣机  每次洗衣服都会让细菌在洗衣机里大量繁殖。  扫雷法:非常简单,加
期刊
一别尘埃,这四个字真让人欢喜。初次相遇,是在文友飞红的博客里。  彼时,我正恹恹地坐在电脑前,一颗心因了尘世的繁杂罩了点点灰暗。书房里,窗帘遮了半壁阳光。蔡琴的歌低沉而忧伤,犹如一声声叹息,秋叶般,落下来。  就在这时,飞红的微博跳出来,似暗夜点起的火把,顷刻明亮了我的眼睛。  他说:持清晰之思想达澄明之境界,此远非庸碌狡黠之心计所能及。个中乐好,一别尘埃。若松风,如霞云。万泉应和,高山仰止。  
期刊
2014年伊始,深圳诗人刘美松的新书《欠条》忽然火了。书中记录着他的一段冒险经历:分文不带,自驾100天游遍中国,在2.8万多公里的旅程中,他写下了222张欠条,向陌生人赊账近5万元,最大一笔欠款金额5742元,最小一笔10元……在这个我们不断被告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时代,这位金领儒商为何要发起一场有关人心的赌博?这段险象环生的“诚信之旅”,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挑战“诚信缺失”,深
期刊
闺蜜小米在电话里说,妞,我决定离开上海了。说完,她咯咯地笑出了声。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如同当初她义无反顾地辞职来上海一样。  这个踩着高跟鞋,每天出入上海高级写字楼的姑娘,从来都是如此的勇敢。  那年大学毕业,她拗不过父母,考了县城的事业单位。上了一个月班之后,那种能一眼望到头的人生,终于让她彻底地绝望。大上海就像一个绚丽多彩的梦,时时缠绕在心头。  在火车站见到小米的时候,她的脸上洋溢着一
期刊
漂亮女儿也愁嫁  2010年的春节,湖北省武汉市一处普通的民宅里,刘大明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过年。54岁的刘大明是一名普通的的哥,平日里开着出租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工作忙碌而又辛苦,一年到头也难得清闲。好不容易和家人吃顿团圆饭,刘大明十分开心。正在一家人闲话家常时,隔壁忽然传来了震天的鞭炮声。一家人出去看热闹,原来是隔壁王家刚出嫁的女儿回门,带着新婿来给爸妈拜年。  王家这个闺女上个月才出
期刊
60岁本来是抱孙子当奶奶的年纪,但是,养育了30多年的独生女不幸意外身亡。这对已经满脸皱纹的盛海琳来说,无疑是一辈子最大的打击。曾经一度感觉“生不如死”的她为了从痛苦境遇中走出来,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做试管手术,希望借“重生”来拯救自己的下半生。最终,这位花甲之年的“失独”母亲经历千辛万苦诞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打破了生育极限成为中国最高龄产妇。“惊世之举”的背后,有着太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