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王艺禅(女演员,主演电视剧《沂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电影《乡恋》、《吴运铎》等) 记录/房金远
我叫你“妈妈”
我记得那个傍晚,妈妈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回外婆住的小村庄。
从生下来的那年起我已在这里住了六年。父母是军人,如今转业了,也不习惯拘囿在一地的全家福生活,他们要去外地创业。
外婆站在村外的小河边淘米,她放下米筛,小心牵过我,“就不能不走吗?你就不怕娃到时和你不亲吗?”
妈妈只是笑,挽着外婆一起回家。村口到外婆家是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我真心祈祷这条路永远走不到尽头。但妈妈走得决然,吃过饭后交给我一沓零花钱便转身离去,头也不回。
我六岁,常常想妈妈想得哭,尤其在村里的小孩嘲笑我是“爸爸妈妈不要的孩子”时。唯一留在身边的念想是那沓零花钱,我舍不得花,因为被妈妈摸过,上面留有她的味道。
我还会找出其他与妈妈有关的事。比如临走前她蹲过的厕所,我会半小时半小时地蹲在那里。外婆把我拽出来时,她的眼圈比我还红。
“真是造孽。”她别过头不看我,小声嘟囔。我知道自己这些奇怪的举动让她心酸了。
我是家里除了外婆的唯一外姓人。家里人口多,最小的舅舅只比我大3岁,每当粮食不够吃时他就冲我嚷嚷:“你不是我们家的人!”然后大大小小的孩子扭打成一团。外婆像护小鸡一样护着我,她悄悄领着我去收割过的麦田里捡麦穗,拿到村口作坊里换烧饼吃。
但我知道自己不可能随时随地生活在护佑下,寄人蓠下的生活让我非常敏感。被打了几次,我不敢再在人前想妈妈,还会跟着舅舅们一起喊外婆“妈妈”。
外婆每次听见都会笑起来,然后又别过头不看我,“真是造孽。” 她说。
我的身体里流着外婆的血
我总不让外婆省心。
8岁,外婆推着自行车送我上学。路途上有一座石头小桥,上坡吃力,我坐在车上看外婆下车,把身体绷成一张弓。
小桥没有名字,我想起那首每个外婆都会哼唱的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弯成弓的桥和弯成弓的外婆,这桥在我心底便叫外婆桥。
8岁入学已经晚了一年,我偏没遗传到父母的聪慧,学习像一座怎么吃也吃不完的馍馍山,干硬地让我想哭。我想考100分给外婆争气,可每天都会被老师骂:“王艺禅,你怎么这么笨!”
这世上只有外婆会为此比我更难过。我坐在教室里听课,转头却看到窗外外婆认真记笔记的身影。她只上过小学,和我一起听课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笨办法——听明白了回家就可以再教我。
记笔记的外婆感动了老师,她在我的座位旁加了一张小凳,外婆坐在我身旁,我们是最亲密的同学。
我终究没考上高中。父母又一次决定了我的前程,妈妈说:去乌鲁木齐当
兵吧。
15岁,我第一次离家去遥远的新疆,那里没有外婆的护佑。
领导才不在乎我是15岁还是18岁,他安排我去养猪。新兵蛋子都从养猪开始。
我被猪撵得满坡跑,边跑边想外婆的温柔。在农村长大,但我没干过一件粗活,外婆会把所有风雨挡在外。分别时她曾紧紧搂住我,一脸忧愁:“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要处处小心,有啥苦,自己咬牙忍着,天下没有过不去的事情。”
她还是放不下担忧,我拉练时摔成重伤,诊断结果却是重度贫血,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输血治疗。医生瞒着我通知了家里人,60多岁的外婆连夜打包坐上火车赶到新疆。“别人的血我不放心,我要亲自给我孙女输。”她对医生说。
我和外婆躺在一个病房,我的身体里流着她的血。外婆,我要给你最好的生活。
最真的那场哭戏
生活再也不由父母掌控。17岁进部队文工团,2001年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我想变成外婆心里最闪亮的星星,成星的路很艰难,没有人骂“王艺禅,你怎么这么笨”,只有残酷的淘汰。
所幸,外婆一直在。我吊嗓失误导致失声,外婆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给我求来继续留在学院的机会;为了能出演电视剧《沂蒙》,我在太阳下曝晒了一个月,外婆寄来大堆番石榴,“防紫外线的,多吃。”她用枯瘦的手、几乎看不见的眼给我缝护腰护腕护膝,让拍戏时“鬼子”不会再踢伤我……
那些努力换来的却是外婆再看不清我。她年逾七旬,患了白内障,只能把电视声音调大,每天听我的声音。
2009年冬天,我把外婆接到北京。她的身体正一点点失灵,看不清,也记不住——唯独害怕的感觉让她刻骨铭心。她走失过一次,在下楼为我买早点时偏了方向,在离家很远的路口打转,没有人能听懂她软糯糯的江苏话。
在我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外婆和我颠倒了保护与被保护的角色。护着我不被舅舅们欺负的外婆,和我肩并肩听课的外婆,亲眼看着自己的血流进外孙女身体的外婆,用浑浊的眼缝制衣物的外婆,如今却眼巴巴等着我到派出所拯救她,然后像个孩子在我怀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从此她再也不下楼了。我想是我兑现诺言的时机太晚了,或者我自以为的“最好的生活”并不是最好的。
2010年7月1日,我正在江苏赣榆县拍戏,家里突然打来电话:“外婆走了。”外婆去世的事我没告诉剧组的任何人,她不喜欢我做事半途而废。那天没有哭戏,可我每一场戏都哭着演,导演很犯愁,我说:导演,我控制不住,你把所有的哭戏都放今天拍吧。
每个演员都有哭得最真的一场戏,我最真实的哭戏就在那一天。
我叫你“妈妈”
我记得那个傍晚,妈妈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回外婆住的小村庄。
从生下来的那年起我已在这里住了六年。父母是军人,如今转业了,也不习惯拘囿在一地的全家福生活,他们要去外地创业。
外婆站在村外的小河边淘米,她放下米筛,小心牵过我,“就不能不走吗?你就不怕娃到时和你不亲吗?”
妈妈只是笑,挽着外婆一起回家。村口到外婆家是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我真心祈祷这条路永远走不到尽头。但妈妈走得决然,吃过饭后交给我一沓零花钱便转身离去,头也不回。
我六岁,常常想妈妈想得哭,尤其在村里的小孩嘲笑我是“爸爸妈妈不要的孩子”时。唯一留在身边的念想是那沓零花钱,我舍不得花,因为被妈妈摸过,上面留有她的味道。
我还会找出其他与妈妈有关的事。比如临走前她蹲过的厕所,我会半小时半小时地蹲在那里。外婆把我拽出来时,她的眼圈比我还红。
“真是造孽。”她别过头不看我,小声嘟囔。我知道自己这些奇怪的举动让她心酸了。
我是家里除了外婆的唯一外姓人。家里人口多,最小的舅舅只比我大3岁,每当粮食不够吃时他就冲我嚷嚷:“你不是我们家的人!”然后大大小小的孩子扭打成一团。外婆像护小鸡一样护着我,她悄悄领着我去收割过的麦田里捡麦穗,拿到村口作坊里换烧饼吃。
但我知道自己不可能随时随地生活在护佑下,寄人蓠下的生活让我非常敏感。被打了几次,我不敢再在人前想妈妈,还会跟着舅舅们一起喊外婆“妈妈”。
外婆每次听见都会笑起来,然后又别过头不看我,“真是造孽。” 她说。
我的身体里流着外婆的血
我总不让外婆省心。
8岁,外婆推着自行车送我上学。路途上有一座石头小桥,上坡吃力,我坐在车上看外婆下车,把身体绷成一张弓。
小桥没有名字,我想起那首每个外婆都会哼唱的歌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弯成弓的桥和弯成弓的外婆,这桥在我心底便叫外婆桥。
8岁入学已经晚了一年,我偏没遗传到父母的聪慧,学习像一座怎么吃也吃不完的馍馍山,干硬地让我想哭。我想考100分给外婆争气,可每天都会被老师骂:“王艺禅,你怎么这么笨!”
这世上只有外婆会为此比我更难过。我坐在教室里听课,转头却看到窗外外婆认真记笔记的身影。她只上过小学,和我一起听课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笨办法——听明白了回家就可以再教我。
记笔记的外婆感动了老师,她在我的座位旁加了一张小凳,外婆坐在我身旁,我们是最亲密的同学。
我终究没考上高中。父母又一次决定了我的前程,妈妈说:去乌鲁木齐当
兵吧。
15岁,我第一次离家去遥远的新疆,那里没有外婆的护佑。
领导才不在乎我是15岁还是18岁,他安排我去养猪。新兵蛋子都从养猪开始。
我被猪撵得满坡跑,边跑边想外婆的温柔。在农村长大,但我没干过一件粗活,外婆会把所有风雨挡在外。分别时她曾紧紧搂住我,一脸忧愁:“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要处处小心,有啥苦,自己咬牙忍着,天下没有过不去的事情。”
她还是放不下担忧,我拉练时摔成重伤,诊断结果却是重度贫血,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输血治疗。医生瞒着我通知了家里人,60多岁的外婆连夜打包坐上火车赶到新疆。“别人的血我不放心,我要亲自给我孙女输。”她对医生说。
我和外婆躺在一个病房,我的身体里流着她的血。外婆,我要给你最好的生活。
最真的那场哭戏
生活再也不由父母掌控。17岁进部队文工团,2001年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我想变成外婆心里最闪亮的星星,成星的路很艰难,没有人骂“王艺禅,你怎么这么笨”,只有残酷的淘汰。
所幸,外婆一直在。我吊嗓失误导致失声,外婆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给我求来继续留在学院的机会;为了能出演电视剧《沂蒙》,我在太阳下曝晒了一个月,外婆寄来大堆番石榴,“防紫外线的,多吃。”她用枯瘦的手、几乎看不见的眼给我缝护腰护腕护膝,让拍戏时“鬼子”不会再踢伤我……
那些努力换来的却是外婆再看不清我。她年逾七旬,患了白内障,只能把电视声音调大,每天听我的声音。
2009年冬天,我把外婆接到北京。她的身体正一点点失灵,看不清,也记不住——唯独害怕的感觉让她刻骨铭心。她走失过一次,在下楼为我买早点时偏了方向,在离家很远的路口打转,没有人能听懂她软糯糯的江苏话。
在我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外婆和我颠倒了保护与被保护的角色。护着我不被舅舅们欺负的外婆,和我肩并肩听课的外婆,亲眼看着自己的血流进外孙女身体的外婆,用浑浊的眼缝制衣物的外婆,如今却眼巴巴等着我到派出所拯救她,然后像个孩子在我怀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从此她再也不下楼了。我想是我兑现诺言的时机太晚了,或者我自以为的“最好的生活”并不是最好的。
2010年7月1日,我正在江苏赣榆县拍戏,家里突然打来电话:“外婆走了。”外婆去世的事我没告诉剧组的任何人,她不喜欢我做事半途而废。那天没有哭戏,可我每一场戏都哭着演,导演很犯愁,我说:导演,我控制不住,你把所有的哭戏都放今天拍吧。
每个演员都有哭得最真的一场戏,我最真实的哭戏就在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