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消费品工业总体处在较高发展水平
(一)产业门类齐全、地位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形成了覆盖面广、门类齐全、上下配套的产业体系。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新旧动能接续断档的情况下,消费品工业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
(二)本土企业和自主品牌崛起
随着消费品工业不断发展,一批优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来,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领先企业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活跃的创新精神、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优势和影响力。
(三)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内消费品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创新、自主研发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研发外包创新等多种方式,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在一些技术领域已与国外发展水平相当,部分领域甚至处在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国内消费品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已经开始转化为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四)国际竞争力处在较高水平
消费品工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工业部门。目前,作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品制造基地,我国已经确立了世界消费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我国共有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日用陶瓷、灯具、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鞋、钢琴等100多种消费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二、产业全面迈向中高端存在诸多困难
(一)产品结构性矛盾较为严重
当前,国内消费结构正在快速升级,对消费品的品种、质量、规格、品牌等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一变化趋势下,我国消费品工业有效供给能力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一是普通消费品供过于求,中低档次产品严重过剩,导致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导致中高端需求大量外溢。
(二)关键材料和部件瓶颈突出
一是上游原材料制约明显。一些为家电产业配套的原材料工业水平较低,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滞后,缺乏高品质的材料供应商。二是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由于基础材料、模具加工、板件成型等环节精细化、集约化水平较低,导致部分关键零部件品质较差、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
(三)品牌市场竞争力存在短板
品牌是体现行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标志。在许多消费品领域,国内制造产品的品质并不比国外产品差。但是由于国内企业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品牌维护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品牌影响力明显偏低,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较少。这也导致同等性能的国内产品无法获得国外品牌的巨大溢价。
三、技术创新仍是转型升级的重大短板
(一)基础研究能力依然薄弱
基础研究滞后是制约消费品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轻工科研院所、学校下放地方以后,国家缺乏对消费品基础研究的宏观指导,特别是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经营,相当一部分力量不搞科研,行业基础性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严重弱化。另一方面,企业对基础研发的重视不够。
(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企业发展起步较晚,长期扎根于代工制造环节,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均交由国外企业完成,导致国内企业对于消费者需求、市场变化的把握和引领不够。一是产品设计理念、风格以跟踪国际流行趋势为主,很多产品款式在国外流行式样基础上修改产生,缺乏自身个性和风格,难以形成稳定的品牌文化积淀。二是适应需求、发现需求、引领需求的新产品开发滞后。三是支撑产品设计的资源相对贫乏,如消费需求、流行信息、创新意识等,特别是人员素质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创新型产品酝酿涌现的土壤。
(三)部分装备工艺较为落后
制造环节的装备和工艺水平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一些消费品工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依然较为落后,处在工业3.0甚至2.0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装备需要从国外进口。当前,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行“机器替人”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智能化生产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整合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企业调整适应的难度较大。此外,工匠精神缺失也是精品制造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虽然在发挥作用,但是作用有限。其关键就在于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首先,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化的资金不足。我国科技研发经费长期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要流向,即使是产学研合作项目,也多以科研机构为主导,企业的地位相对边缘化。其次,企业研发人员在数量、素质、层次上存在较大差距。
(五)创新工具支撑作用不够
调研中发现,CAX等创新工具能够促进产品开发,在结构设计方面效果显著。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软件购买成本高、配套设备投资大、高水平应用人员少是制约CAX创新工具使用推广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于CAX创新工具的专用性要求较高,从市场上购进的软件和系统通用性太强,与企业研发创新的实际需要难以匹配,需要进行二次专业开发。一些企业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无法进行二次专业开发,结果导致CAX创新工具的使用效果不明显。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行业基础和共性技术研发
在产业发展进入中高端阶段之后,没有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就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首先,充分认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挥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作用,提出原创科学思想、开辟新的学科方向,补足基础研究积累不够、原始创新供给不足的短板。其次,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布局和高水平科研基地、科研平台建设,通过实施重大科学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方式,加快突破一批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使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和能力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最后,围绕消费品工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瓶颈制约,突破一批事關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颠覆性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提供坚实支撑。 (二)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支持
消费品工业面对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开展智能制造的潜力和空间很大。为此,要适应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带来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商业模式变化,支持企业以智能化制造为重点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引导扶持企业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同时,建立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激励机制,将企业对接市场的产业化优势与科研院校的技术研发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技术研发。
(三)培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有效激励、文化建设、完善制度,培育坚定踏实、工艺精湛、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将工匠精神植入产品基因、推进“品质革命”,加快“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变。通过制度顶层设计,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机制,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有较高的收入、有发展的通道。通过文化再造、源头培育、社会滋养,发展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四)积极推进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
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品开发与创新。深入研究分析消费品工业发展形势和国内外市场情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建立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协同发展的产品开发与创新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创品牌、强品牌行动。一是树立以国内市场为基石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二是积極学习国际品牌的设计理念、运作方式和营销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营销渠道,逐步提高国际市场美誉度。三是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联盟标准。
(五)完善创新工具支持和服务体系
加大企业购买、使用CAX软件与系统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在国产定制化软件与系统实施过程中,给予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科技奖励等支持。建立多层次的CAX软件与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软件测试、外包项目对接、市场推广、产品推介、解决方案、信息咨询、培训及认证等服务。鼓励发展CAX软件与系统应用企业,培育一体化的创新服务供应商,提供市场化研发设计外包服务。聚焦CAX软件与系统开发与使用中需要的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引导院校设置急需的专业学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
(一)产业门类齐全、地位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形成了覆盖面广、门类齐全、上下配套的产业体系。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新旧动能接续断档的情况下,消费品工业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
(二)本土企业和自主品牌崛起
随着消费品工业不断发展,一批优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来,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领先企业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活跃的创新精神、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优势和影响力。
(三)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内消费品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创新、自主研发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研发外包创新等多种方式,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在一些技术领域已与国外发展水平相当,部分领域甚至处在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国内消费品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已经开始转化为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四)国际竞争力处在较高水平
消费品工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工业部门。目前,作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品制造基地,我国已经确立了世界消费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我国共有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日用陶瓷、灯具、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鞋、钢琴等100多种消费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二、产业全面迈向中高端存在诸多困难
(一)产品结构性矛盾较为严重
当前,国内消费结构正在快速升级,对消费品的品种、质量、规格、品牌等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一变化趋势下,我国消费品工业有效供给能力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一是普通消费品供过于求,中低档次产品严重过剩,导致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导致中高端需求大量外溢。
(二)关键材料和部件瓶颈突出
一是上游原材料制约明显。一些为家电产业配套的原材料工业水平较低,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滞后,缺乏高品质的材料供应商。二是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由于基础材料、模具加工、板件成型等环节精细化、集约化水平较低,导致部分关键零部件品质较差、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
(三)品牌市场竞争力存在短板
品牌是体现行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标志。在许多消费品领域,国内制造产品的品质并不比国外产品差。但是由于国内企业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品牌维护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品牌影响力明显偏低,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较少。这也导致同等性能的国内产品无法获得国外品牌的巨大溢价。
三、技术创新仍是转型升级的重大短板
(一)基础研究能力依然薄弱
基础研究滞后是制约消费品工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轻工科研院所、学校下放地方以后,国家缺乏对消费品基础研究的宏观指导,特别是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经营,相当一部分力量不搞科研,行业基础性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严重弱化。另一方面,企业对基础研发的重视不够。
(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企业发展起步较晚,长期扎根于代工制造环节,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均交由国外企业完成,导致国内企业对于消费者需求、市场变化的把握和引领不够。一是产品设计理念、风格以跟踪国际流行趋势为主,很多产品款式在国外流行式样基础上修改产生,缺乏自身个性和风格,难以形成稳定的品牌文化积淀。二是适应需求、发现需求、引领需求的新产品开发滞后。三是支撑产品设计的资源相对贫乏,如消费需求、流行信息、创新意识等,特别是人员素质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创新型产品酝酿涌现的土壤。
(三)部分装备工艺较为落后
制造环节的装备和工艺水平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一些消费品工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依然较为落后,处在工业3.0甚至2.0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装备需要从国外进口。当前,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行“机器替人”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智能化生产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整合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企业调整适应的难度较大。此外,工匠精神缺失也是精品制造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虽然在发挥作用,但是作用有限。其关键就在于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首先,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化的资金不足。我国科技研发经费长期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主要流向,即使是产学研合作项目,也多以科研机构为主导,企业的地位相对边缘化。其次,企业研发人员在数量、素质、层次上存在较大差距。
(五)创新工具支撑作用不够
调研中发现,CAX等创新工具能够促进产品开发,在结构设计方面效果显著。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软件购买成本高、配套设备投资大、高水平应用人员少是制约CAX创新工具使用推广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于CAX创新工具的专用性要求较高,从市场上购进的软件和系统通用性太强,与企业研发创新的实际需要难以匹配,需要进行二次专业开发。一些企业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无法进行二次专业开发,结果导致CAX创新工具的使用效果不明显。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行业基础和共性技术研发
在产业发展进入中高端阶段之后,没有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就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首先,充分认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挥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作用,提出原创科学思想、开辟新的学科方向,补足基础研究积累不够、原始创新供给不足的短板。其次,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布局和高水平科研基地、科研平台建设,通过实施重大科学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方式,加快突破一批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使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和能力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最后,围绕消费品工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瓶颈制约,突破一批事關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颠覆性技术,为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提供坚实支撑。 (二)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支持
消费品工业面对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开展智能制造的潜力和空间很大。为此,要适应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带来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商业模式变化,支持企业以智能化制造为重点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引导扶持企业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同时,建立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激励机制,将企业对接市场的产业化优势与科研院校的技术研发优势结合起来,通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技术研发。
(三)培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有效激励、文化建设、完善制度,培育坚定踏实、工艺精湛、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将工匠精神植入产品基因、推进“品质革命”,加快“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变。通过制度顶层设计,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机制,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有较高的收入、有发展的通道。通过文化再造、源头培育、社会滋养,发展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四)积极推进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
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品开发与创新。深入研究分析消费品工业发展形势和国内外市场情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建立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协同发展的产品开发与创新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创品牌、强品牌行动。一是树立以国内市场为基石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二是积極学习国际品牌的设计理念、运作方式和营销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营销渠道,逐步提高国际市场美誉度。三是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联盟标准。
(五)完善创新工具支持和服务体系
加大企业购买、使用CAX软件与系统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在国产定制化软件与系统实施过程中,给予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科技奖励等支持。建立多层次的CAX软件与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软件测试、外包项目对接、市场推广、产品推介、解决方案、信息咨询、培训及认证等服务。鼓励发展CAX软件与系统应用企业,培育一体化的创新服务供应商,提供市场化研发设计外包服务。聚焦CAX软件与系统开发与使用中需要的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引导院校设置急需的专业学科,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