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头一:
监狱探视室里,手捧儿子园园画的一张全家福,看着上面写的“爸爸去哪儿了?”李维军追悔莫及,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故事:
《爸爸去哪儿了》讲述的是李维军在担任国企项目部会计兼出纳期间,在老婆的虚荣、朋友的怂恿、供货商的蛊惑之下,利用职务之便以重复报账、用单位错账报账的方式,侵吞公款、收受贿赂。不断膨胀的贪婪和欲望,让李维军在人生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最终酿成苦果。
镜头二:
办公室里,生活困难的哥哥想让弟弟王少刚帮忙承包点活儿干。左右为难的王少刚,拒绝了哥哥的要求。
故事:
《兄弟》一片中,在公司担任生产副总的王少刚严格遵守公司规定,拒绝曾经靠打工赚钱供养自己上学的哥哥在自己管辖的单位分包、转包工程。他在兄弟反目、父母误解、亲人冷落的重重压力下,妥善处理家庭、亲情、利益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最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
镜头三:
家里,小张对父亲说:“您是老兵,我是小兵,我身上流着您的血呢。在您那儿过不去的,到了我这儿也不能含糊。您为公家站了一辈子岗,现在您就放心地把这副担子交给我吧。”话音刚落,父子双双行起了军礼。
故事:
《军礼》的主人公小张在国企某项目担任材料主管,父亲是老一辈革命军人,因心脏病突然病倒。刚刚买了房子的小张,面对高额的心脏手术费愁眉不展。此时,项目上的材料商企图通过行贿小张而让自己的材料过关。在利益与亲情的矛盾下,小张最终抵制住了诱惑,延续了“铁军精神”。
这虽是三个时长仅有10分钟左右的微电影,但所讲述的故事清晰完整、发人深省。
虽然它们是反映严肃主题的廉政微电影,却十分接地气。从策划、写剧本、选演员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三部微电影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轻松活泼和寓教于乐。影片包含了众多时尚元素,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染力在央企掀起了一阵廉政微电影之风。
虽然它们是纪检监察系统的内部电影,却实现了央企内部的总动员。上至党组书记易军、纪检组长刘杰,下至普通职工甚至大批职工家属都积极参与其中。
这就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总公司)拍摄的“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
台前:中纪委网站的头条
“我们的微电影上中纪委网站头条了!”2014年11月28日上午,中建总公司监察局副局长王萍兴奋地告诉《国企》记者。
这一天,中央纪委官网要闻头条刊发中建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作品展播专栏,详细介绍了中建总公司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工作的情况,并将获奖的10部微电影在专栏中展映。
这10部微电影是中建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创作大赛的优秀作品。大赛开始于2014年2月。6个多月中,全系统共创作微电影剧本480部,拍摄微电影160部,其中有30部是与地方纪委、检察院、反贪局等联合拍摄。据了解,在这次活动组织过程中,全员积极参与,从撰稿、摄制、参演到后期剪辑等各环节多由员工自行完成。这种“群众参与”的方式,既丰富了大家的工作生活,又节约了摄制成本。
“用活泼、时尚的方式,将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寓教于乐,让外界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纪检系统。”在中建总公司纪检组长刘杰看来,“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是发挥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重要载体,是深化中央“三转”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对纪检监察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
微电影体裁时尚、鲜活,大家喜闻乐见,通过镜头中的光和影呈现了对廉洁的诠释、对反腐的主张、对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经验的分享,将一段段内心独白、一个个矛盾冲突、一件件血的教训、一桩桩悬崖勒马、一个个清廉榜样展现在广大领导干部员工眼前,达到了引导、示范、警示的效果,把“抓早抓小”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此次,中央纪委设立中建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作品展播专栏,对提高中建总公司廉洁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扩大“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作品的教育警示作用,更好地践行“陈超英精神”,倡导“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廉洁文化理念,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氛围,助推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幕后:草台班子演大戏
过去,纪检监察工作因其性质特殊,给大家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我们要做有声音、有色彩、有形象、有温度的纪检人。”王萍一直有这样的想法。
2013年,国资委新闻中心举办的“新国企·中国梦”网上影像大赛,给了中建总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很多灵感。
“微电影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与我们的工作相结合。我们也可以举办微电影大赛。”中建总公司监察局局长张洪生提议一出,很多人觉得有新意,值得去做。随后,关于微电影大赛的通知被传达到各级单位,在下级单位掀起了一股创作微电影的热潮。
很多单位本着“微成本、精制作”的原则,在电影的整个拍摄过程中,人人上阵,人尽其才:演员全是本单位职工,剧本是职工写的,道具制作也是职工自力更生,力求简单形象,场景设定尽量因地制宜,甚至赛标和奖状都是由自己的设计院设计制作的。就这样,各级单位依靠临时组建起的“草台班子”拍摄出了一部部廉政好戏。
颇具创意者有之。《于成龙招标外传》颇具创新性地将中建元素与廉洁文化融入清朝清官于成龙的故事中,同时增添了现代色彩的台词,使微电影的廉洁主题更显活泼生动。
视角独特者有之。《佳佳的梦想》从主任设计师女儿的视角出发,艺术地再现了汶川地震前中建西南院项目组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的难忘情节。
感人至深者有之。《兄弟》的主人公,一位公司生产副总,严格遵守公司规定,拒绝了曾经靠打工赚钱供养自己上学的哥哥在自己管辖的单位分包、肢解工程。
发人深省者亦有之。《等你回家》以母爱为主要格调,以中建员工“英子”这个旁观者的视角讲述“孩子”一步步成长、事业上升以及最后因贪腐走上绝路的故事。 有的单位一气拍了十部微电影;有的单位为拍摄微电影特地到高原取景;有的单位因为报名太踊跃,只得采取竞聘的方式筛选演员;有的员工因为演技过硬,一个人分饰好几个角色。
不仅是员工,就连那些平时看起来严肃的高管们,也过了一把微电影的瘾。有一部微电影需要拍中建三局党委书记陈华元讲话的镜头。陈华元从没演过什么戏,面对镜头略显紧张,但对自己要求挺高,反复问“拍得行吗?”还有西北院纪委书记赵政亲自上阵,从剧本到主演都一肩挑。中建总公司监察局的徐亮作为此项工作的主管忙得不亦乐乎,异常兴奋。
辛苦付出终没白费。到最后的大赛评选环节,大家都大为惊讶:谁也没想到,一次大胆的微电影大赛提议,会吸引如此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收获如此优秀的成绩,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
2014年9月4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首届“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大赛评比结果出炉。经过来自中纪委、国资委、中建总公司等行业专家的评审,在22家二级单位报送的一百多部参赛微电影中,有45部微电影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中建总公司还设置了一些特别奖项,各级单位和演员载誉而归。
传播:“一果多用”放大正能量
近两年,不少企业和机关都在尝试用微电影来宣传自身形象或反映工作,因此公益类微电影层出不穷。但是,宣传教育是这类微电影不变的主题,因为受众面较小,宣教意味较浓,真正让人记住的并不多。用一个老套的故事,生硬地讲一番大而空洞的道理,让这些微电影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很多微电影成为某部门或某系统自娱自乐的产物。
中建总公司是最早发起拍摄微电影的央企之一。为了清晰地传达意图,更为外界喜闻乐见,中建总公司做足了功课。虽然过去也没有太多经验,但很多单位在筹划时就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剧本精益求精,情节更接地气,演员更加专业,能将过去纪检工作生硬的说教和宣贯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廉洁文化教育,引起更大的反响和警示作用。
所以,此次中建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大赛评出的很多微电影不是传统的说教,而是以场景带入的形式将故事背后发人深思的东西展现出来,真正达到以情动人、以剧警人、寓教于乐。
中建总公司首届微电影大赛的圆满落幕,并不意味着廉政建设工作的结束。
在微电影创作完成后,中建总公司充分利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各单位年中工作会播放,在项目一线巡展,并上传至各单位纪检监察网和官方微博,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廉洁宣贯教育,借助视觉语言,进一步启迪员工,教育员工,在企业内部营造风清气正廉洁从业的氛围,倡导“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廉洁文化理念,夯实廉洁从业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此外,中建内刊《中国建筑新闻》开辟了专栏,向所有参与者征文,讲述微电影背后的故事。
“净化社会的空气,央企责无旁贷。‘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是廉洁文化宣教手段的创新和丰富。它发挥影像优势,以视觉语言讲述廉政故事,传递正能量,助推企业和社会健康发展。我们希望‘一果多用’,通过微电影这类创新手段,将廉政建设的效果放至最大。”王萍总结道。
监狱探视室里,手捧儿子园园画的一张全家福,看着上面写的“爸爸去哪儿了?”李维军追悔莫及,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故事:
《爸爸去哪儿了》讲述的是李维军在担任国企项目部会计兼出纳期间,在老婆的虚荣、朋友的怂恿、供货商的蛊惑之下,利用职务之便以重复报账、用单位错账报账的方式,侵吞公款、收受贿赂。不断膨胀的贪婪和欲望,让李维军在人生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最终酿成苦果。
镜头二:
办公室里,生活困难的哥哥想让弟弟王少刚帮忙承包点活儿干。左右为难的王少刚,拒绝了哥哥的要求。
故事:
《兄弟》一片中,在公司担任生产副总的王少刚严格遵守公司规定,拒绝曾经靠打工赚钱供养自己上学的哥哥在自己管辖的单位分包、转包工程。他在兄弟反目、父母误解、亲人冷落的重重压力下,妥善处理家庭、亲情、利益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最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
镜头三:
家里,小张对父亲说:“您是老兵,我是小兵,我身上流着您的血呢。在您那儿过不去的,到了我这儿也不能含糊。您为公家站了一辈子岗,现在您就放心地把这副担子交给我吧。”话音刚落,父子双双行起了军礼。
故事:
《军礼》的主人公小张在国企某项目担任材料主管,父亲是老一辈革命军人,因心脏病突然病倒。刚刚买了房子的小张,面对高额的心脏手术费愁眉不展。此时,项目上的材料商企图通过行贿小张而让自己的材料过关。在利益与亲情的矛盾下,小张最终抵制住了诱惑,延续了“铁军精神”。
这虽是三个时长仅有10分钟左右的微电影,但所讲述的故事清晰完整、发人深省。
虽然它们是反映严肃主题的廉政微电影,却十分接地气。从策划、写剧本、选演员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三部微电影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轻松活泼和寓教于乐。影片包含了众多时尚元素,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染力在央企掀起了一阵廉政微电影之风。
虽然它们是纪检监察系统的内部电影,却实现了央企内部的总动员。上至党组书记易军、纪检组长刘杰,下至普通职工甚至大批职工家属都积极参与其中。
这就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总公司)拍摄的“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
台前:中纪委网站的头条
“我们的微电影上中纪委网站头条了!”2014年11月28日上午,中建总公司监察局副局长王萍兴奋地告诉《国企》记者。
这一天,中央纪委官网要闻头条刊发中建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作品展播专栏,详细介绍了中建总公司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工作的情况,并将获奖的10部微电影在专栏中展映。
这10部微电影是中建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创作大赛的优秀作品。大赛开始于2014年2月。6个多月中,全系统共创作微电影剧本480部,拍摄微电影160部,其中有30部是与地方纪委、检察院、反贪局等联合拍摄。据了解,在这次活动组织过程中,全员积极参与,从撰稿、摄制、参演到后期剪辑等各环节多由员工自行完成。这种“群众参与”的方式,既丰富了大家的工作生活,又节约了摄制成本。
“用活泼、时尚的方式,将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寓教于乐,让外界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纪检系统。”在中建总公司纪检组长刘杰看来,“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是发挥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重要载体,是深化中央“三转”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对纪检监察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
微电影体裁时尚、鲜活,大家喜闻乐见,通过镜头中的光和影呈现了对廉洁的诠释、对反腐的主张、对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经验的分享,将一段段内心独白、一个个矛盾冲突、一件件血的教训、一桩桩悬崖勒马、一个个清廉榜样展现在广大领导干部员工眼前,达到了引导、示范、警示的效果,把“抓早抓小”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此次,中央纪委设立中建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作品展播专栏,对提高中建总公司廉洁文化品牌建设工作,扩大“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作品的教育警示作用,更好地践行“陈超英精神”,倡导“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廉洁文化理念,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氛围,助推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幕后:草台班子演大戏
过去,纪检监察工作因其性质特殊,给大家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我们要做有声音、有色彩、有形象、有温度的纪检人。”王萍一直有这样的想法。
2013年,国资委新闻中心举办的“新国企·中国梦”网上影像大赛,给了中建总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很多灵感。
“微电影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与我们的工作相结合。我们也可以举办微电影大赛。”中建总公司监察局局长张洪生提议一出,很多人觉得有新意,值得去做。随后,关于微电影大赛的通知被传达到各级单位,在下级单位掀起了一股创作微电影的热潮。
很多单位本着“微成本、精制作”的原则,在电影的整个拍摄过程中,人人上阵,人尽其才:演员全是本单位职工,剧本是职工写的,道具制作也是职工自力更生,力求简单形象,场景设定尽量因地制宜,甚至赛标和奖状都是由自己的设计院设计制作的。就这样,各级单位依靠临时组建起的“草台班子”拍摄出了一部部廉政好戏。
颇具创意者有之。《于成龙招标外传》颇具创新性地将中建元素与廉洁文化融入清朝清官于成龙的故事中,同时增添了现代色彩的台词,使微电影的廉洁主题更显活泼生动。
视角独特者有之。《佳佳的梦想》从主任设计师女儿的视角出发,艺术地再现了汶川地震前中建西南院项目组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的难忘情节。
感人至深者有之。《兄弟》的主人公,一位公司生产副总,严格遵守公司规定,拒绝了曾经靠打工赚钱供养自己上学的哥哥在自己管辖的单位分包、肢解工程。
发人深省者亦有之。《等你回家》以母爱为主要格调,以中建员工“英子”这个旁观者的视角讲述“孩子”一步步成长、事业上升以及最后因贪腐走上绝路的故事。 有的单位一气拍了十部微电影;有的单位为拍摄微电影特地到高原取景;有的单位因为报名太踊跃,只得采取竞聘的方式筛选演员;有的员工因为演技过硬,一个人分饰好几个角色。
不仅是员工,就连那些平时看起来严肃的高管们,也过了一把微电影的瘾。有一部微电影需要拍中建三局党委书记陈华元讲话的镜头。陈华元从没演过什么戏,面对镜头略显紧张,但对自己要求挺高,反复问“拍得行吗?”还有西北院纪委书记赵政亲自上阵,从剧本到主演都一肩挑。中建总公司监察局的徐亮作为此项工作的主管忙得不亦乐乎,异常兴奋。
辛苦付出终没白费。到最后的大赛评选环节,大家都大为惊讶:谁也没想到,一次大胆的微电影大赛提议,会吸引如此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收获如此优秀的成绩,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
2014年9月4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首届“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大赛评比结果出炉。经过来自中纪委、国资委、中建总公司等行业专家的评审,在22家二级单位报送的一百多部参赛微电影中,有45部微电影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中建总公司还设置了一些特别奖项,各级单位和演员载誉而归。
传播:“一果多用”放大正能量
近两年,不少企业和机关都在尝试用微电影来宣传自身形象或反映工作,因此公益类微电影层出不穷。但是,宣传教育是这类微电影不变的主题,因为受众面较小,宣教意味较浓,真正让人记住的并不多。用一个老套的故事,生硬地讲一番大而空洞的道理,让这些微电影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很多微电影成为某部门或某系统自娱自乐的产物。
中建总公司是最早发起拍摄微电影的央企之一。为了清晰地传达意图,更为外界喜闻乐见,中建总公司做足了功课。虽然过去也没有太多经验,但很多单位在筹划时就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剧本精益求精,情节更接地气,演员更加专业,能将过去纪检工作生硬的说教和宣贯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廉洁文化教育,引起更大的反响和警示作用。
所以,此次中建总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大赛评出的很多微电影不是传统的说教,而是以场景带入的形式将故事背后发人深思的东西展现出来,真正达到以情动人、以剧警人、寓教于乐。
中建总公司首届微电影大赛的圆满落幕,并不意味着廉政建设工作的结束。
在微电影创作完成后,中建总公司充分利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在各单位年中工作会播放,在项目一线巡展,并上传至各单位纪检监察网和官方微博,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廉洁宣贯教育,借助视觉语言,进一步启迪员工,教育员工,在企业内部营造风清气正廉洁从业的氛围,倡导“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廉洁文化理念,夯实廉洁从业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此外,中建内刊《中国建筑新闻》开辟了专栏,向所有参与者征文,讲述微电影背后的故事。
“净化社会的空气,央企责无旁贷。‘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是廉洁文化宣教手段的创新和丰富。它发挥影像优势,以视觉语言讲述廉政故事,传递正能量,助推企业和社会健康发展。我们希望‘一果多用’,通过微电影这类创新手段,将廉政建设的效果放至最大。”王萍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