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普安县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展开讨论,并且列举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人口流动;留守儿童;普安县;解决措施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青山小学是目前普安较大的一所乡镇小学,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总体比例偏高。通过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我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理想、抱负、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将学生分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两类,分别进行座谈。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理想、人生价值等内容的明确度,要低于“非留守儿童”25个百分点,而持单纯追求经济收入或将来走一步看一步观点的“留守儿童”,则高于“非留守儿童”2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学校要教育、管理这一特殊群体,确实需要进一步探讨问题根源。
1、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留守儿童由于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常常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第一,沟通缺失、亲情饥渴、性格叛逆。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溺爱倾向严重,年龄差距过大,形成交流沟通障碍,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容易导致“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暴躁叛逆,不服临时监护人和老师的管教。
第二,价值扭曲、道德滑坡、意志薄弱。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心里上对孩子有歉疚,总是以金钱来弥补,使一些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抽烟喝酒,无所不为,讲排场,请客之风在校园里盛行,穿着讲品牌、赶时髦,发型怪异,根本不听老师劝解,平常学习作文不动笔,写情书却很专业,从网上摘抄的情书成本成册,面对这些情形,令老师束手无策。
第三,厌学弃学、不守规章、我行我素。临时监护人往往重养轻教,把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方面,教育渠道单一,缺乏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些孩子厌学逃课完不成学习任务,不守校纪校规,经常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留连网吧,三五成群,彻夜不归。
第四,管理空位,盲目早恋、情感失衡。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缺乏安全感,他们一方面寻求亲情、寻求保护,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空位,他们行为自由、行事懵懂、精神空虚、盲目早恋。某校一初三女生,父母均在外打工,由奶奶照管,因奶奶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该女生几乎每晚偷偷外出与同村一男孩同宿,不到一个月就怀孕了,结果导致失学、早婚,既影响身心健康,又丧失了人生前途。
第五,监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的安全教育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至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孩子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某校一初一男生,暑假无所事事,无人管束,伙同同学下河游泳,结果一去不归。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心理引导。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及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的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老师要主动多与留守儿童接触,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去打工的选择和辛苦,消除抱怨情结和被“抛弃”的感觉,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将这份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感受亲情和幸福的校内外活动。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活动,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和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感受父母的亲情和生活的幸福,例如:电话传情,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和话题,定期召开特殊的班会,电话传情。由家长从外打进电话通过话筒,扩音器放大给全班同学听,先由孩子们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或讲故事,说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启迪……再由家长介绍最近在外的工作和生活,在孩子和家长对话时,教师随时赞许、勉励或鞭策,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时常感受远方父母的关爱,而远方的父母也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倾扣孩子的心声。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关键词: 人口流动;留守儿童;普安县;解决措施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青山小学是目前普安较大的一所乡镇小学,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总体比例偏高。通过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我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理想、抱负、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的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将学生分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两类,分别进行座谈。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对学习目的、理想、人生价值等内容的明确度,要低于“非留守儿童”25个百分点,而持单纯追求经济收入或将来走一步看一步观点的“留守儿童”,则高于“非留守儿童”2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学校要教育、管理这一特殊群体,确实需要进一步探讨问题根源。
1、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留守儿童由于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常常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第一,沟通缺失、亲情饥渴、性格叛逆。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溺爱倾向严重,年龄差距过大,形成交流沟通障碍,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容易导致“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暴躁叛逆,不服临时监护人和老师的管教。
第二,价值扭曲、道德滑坡、意志薄弱。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心里上对孩子有歉疚,总是以金钱来弥补,使一些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抽烟喝酒,无所不为,讲排场,请客之风在校园里盛行,穿着讲品牌、赶时髦,发型怪异,根本不听老师劝解,平常学习作文不动笔,写情书却很专业,从网上摘抄的情书成本成册,面对这些情形,令老师束手无策。
第三,厌学弃学、不守规章、我行我素。临时监护人往往重养轻教,把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方面,教育渠道单一,缺乏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些孩子厌学逃课完不成学习任务,不守校纪校规,经常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留连网吧,三五成群,彻夜不归。
第四,管理空位,盲目早恋、情感失衡。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缺乏安全感,他们一方面寻求亲情、寻求保护,另一方面由于管理空位,他们行为自由、行事懵懂、精神空虚、盲目早恋。某校一初三女生,父母均在外打工,由奶奶照管,因奶奶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该女生几乎每晚偷偷外出与同村一男孩同宿,不到一个月就怀孕了,结果导致失学、早婚,既影响身心健康,又丧失了人生前途。
第五,监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的安全教育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至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孩子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某校一初一男生,暑假无所事事,无人管束,伙同同学下河游泳,结果一去不归。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心理引导。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及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自卑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的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老师要主动多与留守儿童接触,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去打工的选择和辛苦,消除抱怨情结和被“抛弃”的感觉,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将这份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感受亲情和幸福的校内外活动。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活动,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和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感受父母的亲情和生活的幸福,例如:电话传情,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和话题,定期召开特殊的班会,电话传情。由家长从外打进电话通过话筒,扩音器放大给全班同学听,先由孩子们向家长汇报,朗读课文或讲故事,说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启迪……再由家长介绍最近在外的工作和生活,在孩子和家长对话时,教师随时赞许、勉励或鞭策,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时常感受远方父母的关爱,而远方的父母也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倾扣孩子的心声。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