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相关性因素,为有效控制切口感染提供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45例普外科患者手术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在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共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24.44%,其中Ⅰ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2.50%(1/8);Ⅱ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9.05%(4/21);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37.50%(6/16)。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Ⅰ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Ⅱ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抗生素应用情况均与切口感染有着密切相关性。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因而临床要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普外科 手术 切口感染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63-01
在临床当中,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为临床较为多见的感染类型,依据临床相关资料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临床各种感染中位居第四。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对45例普外科患者手术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以此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相关性因素,为有效控制切口感染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现将临床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45例普外科患者,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为5~81岁,平均年龄为42.7岁;45例手术患者当中,12例为浅部切口感染;33例为深部切口感染。
1.2 方法
1.2.1 切口感染评定标准[2]
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周围存在脓性渗出液(或者伴体温大于38℃),即可确定为切口感染。
1.2.2 临床研究方法
分析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包括辅助检查结果,体温记录、临时及长期医嘱等,根据临床手术切口感染评定标准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并整理记录相关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与手术切口类型相关性分析
在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共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24.44%;8例Ⅰ型切口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2.50%;21例Ⅱ型切口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9.05%;16例Ⅲ型切口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37.50%。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Ⅰ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Ⅱ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注:Ⅰ型切口属无菌手术;Ⅱ型切口属污染手术;Ⅲ型切口属感染手术。
2.2 切口感染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24例6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中,7例发生切口感染,约为29.17%;21例小于60岁手术患者中,4例发生切口感染,约为19.05%;老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手术患者。应用1种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20.69%(6/29)明显低于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患者31.25%(5/16)。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手术切口感染为较为多见的院内感染[3]。普外科手术患者在通过临床手术治疗之后,机体免疫力、体质状况均较手术前有所下降,同时由于临床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手术之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等相关因素,促使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不利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6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9.17%(7/24);小于60岁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9.05%(4/21);由此可以看出,老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手术患者。因而对于老年手术患者,要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应用1种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20.69%(6/29)明显低于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患者31.25%(5/16),因而在普外科手术治疗过程当中,要加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可能通过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4]。
在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共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24.44%,其中Ⅰ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2.50%(1/8);Ⅱ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9.05%(4/21);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37.50%(6/16)。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Ⅰ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Ⅱ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有效控制Ⅱ型与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控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Ⅱ、Ⅲ型切口感染发生[5]。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因而临床要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凤梧.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66.
[2]胡海彦.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问题的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8):76.
[3]张桂萍,邱莉.普外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及切口感染情况调查[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5):2801-2803.
[4]苏志峰.浅谈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9):76.
[5]燕海峰,王力岩.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3):163.
【关键词】 普外科 手术 切口感染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63-01
在临床当中,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为临床较为多见的感染类型,依据临床相关资料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临床各种感染中位居第四。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对于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对45例普外科患者手术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以此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相关性因素,为有效控制切口感染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现将临床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45例普外科患者,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为5~81岁,平均年龄为42.7岁;45例手术患者当中,12例为浅部切口感染;33例为深部切口感染。
1.2 方法
1.2.1 切口感染评定标准[2]
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周围存在脓性渗出液(或者伴体温大于38℃),即可确定为切口感染。
1.2.2 临床研究方法
分析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包括辅助检查结果,体温记录、临时及长期医嘱等,根据临床手术切口感染评定标准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切口感染,并整理记录相关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与手术切口类型相关性分析
在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共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24.44%;8例Ⅰ型切口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2.50%;21例Ⅱ型切口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9.05%;16例Ⅲ型切口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37.50%。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Ⅰ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Ⅱ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注:Ⅰ型切口属无菌手术;Ⅱ型切口属污染手术;Ⅲ型切口属感染手术。
2.2 切口感染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24例6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中,7例发生切口感染,约为29.17%;21例小于60岁手术患者中,4例发生切口感染,约为19.05%;老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手术患者。应用1种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20.69%(6/29)明显低于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患者31.25%(5/16)。
3 讨论
在临床当中,手术切口感染为较为多见的院内感染[3]。普外科手术患者在通过临床手术治疗之后,机体免疫力、体质状况均较手术前有所下降,同时由于临床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手术之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等相关因素,促使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不利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6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9.17%(7/24);小于60岁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9.05%(4/21);由此可以看出,老年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手术患者。因而对于老年手术患者,要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应用1种抗生素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20.69%(6/29)明显低于应用2种以上抗生素患者31.25%(5/16),因而在普外科手术治疗过程当中,要加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尽可能通过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4]。
在45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当中,共1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24.44%,其中Ⅰ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2.50%(1/8);Ⅱ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9.05%(4/21);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37.50%(6/16)。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Ⅰ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Ⅱ型切口患者与Ⅲ型切口患者之间均有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有效控制Ⅱ型与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控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Ⅱ、Ⅲ型切口感染发生[5]。
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因而临床要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凤梧.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66.
[2]胡海彦.基层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问题的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8):76.
[3]张桂萍,邱莉.普外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及切口感染情况调查[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5):2801-2803.
[4]苏志峰.浅谈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9):76.
[5]燕海峰,王力岩.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