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护理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比较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多种护理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组内共选取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已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存在较高的淋巴水肿风险,符合实验入组条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配为两组,分别为使用常规护理、运动锻炼的对照组和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包括手法按摩和早期康复训练,并对比两种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水肿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且患肢周径、肩关节活动度也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使用多种护理方式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淋巴水肿风险。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护理方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multiple nursing methods on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68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the group. All of them have received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There is a higher risk of lymphedema after surgery, which meets the conditions for entry into the experiment.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adopted to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exercise exercis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cluding manual massage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 6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edem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igh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affected limb and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f multiple nursing methods for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lymphedema.
  [Keywords] breast cancer; postoperative lymphedema; nursing methods; clinical effects
  引言
  乳腺疾病是女性臨床常见病,类型较多,其中以乳腺癌最具代表性,发生率较高。在癌细胞的长期扩散下,患者患侧乳房会逐步出现乳晕异常、乳房硬块等临床症状,也可能会表现出疼痛、恶心、呕吐等情况。临床上对于乳腺癌,一般需使用病灶切除术治疗,同时,为保障治疗效果的有效性,降低复发率,还需实施腋窝淋巴清扫术,虽然有效提升了临床疗效,但也提升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常见淋巴水肿[1]。该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加重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也会加剧患者心理压力,不利于其术后康复。对于术后淋巴水肿,多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功能锻炼,但效果依然有所不足,而据分析来看,通过为患者应用多种护理方式,对术后淋巴水肿防治有积极作用,如手法按摩、早期康复训练等,本次实验中,便探究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使用多种护理方式防治淋巴水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中,于我院甲乳外科选取研究对象68例,均患有乳腺癌,存在不同程度的乳腺癌临床症状,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较为严重,同时,据调查,组内研究对象除乳腺癌外,未合并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精神类病史等情况,符合实验入组标准,且为自愿参与实验,并在入组后将其随机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介于32~56岁,平均年龄(46.36±2.48)岁;观察组中患者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49.96±3.05)岁。相比之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包括基础护理、功能锻炼。第一,术后基础护理:据调查统计数据来看,在乳腺癌术后,约有30%的可能性会出现淋巴水肿,风险性较高,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力度,尤其是手臂淋巴处的血液循环、颜色等,并定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第二,心理护理:乳腺癌属于慢性类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了长期持续性的伤害,并使得患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患者在术后本应放松心理压力时,得知可能会出现淋巴水肿,便会在其心理压力上雪上加霜,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向患者讲解淋巴水肿的并发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优越性等,同时可向患者讲述相关案例,促使患者可提高自信心,缓解心理压力[2]。第三,功能锻炼:对于已经并发或有较高淋巴水肿并发风险的患者,应实施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锻炼,如抬高患肢、握拳、送拳、活动手腕等,手术3d后,可根据患者情况拔下引流管,指导患者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如肘关节屈伸、肩关节旋转、上下举、摸耳运动、爬墙运动等,且护理人员应做好锻炼时的监护,嘱咐患者活动幅度不宜过大,在感到疼痛后应及时停止,每天2次,每次30min左右即可。   观察组应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早期康复训练治疗。首先,患者需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按照要求完成以上功能锻炼,并在锻炼后由护理人员对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肢实施按摩,注意动作要轻柔、有节奏,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以此来促进淋巴引流以及局部血液循环,每天2次,每次20min。其次,还应针对性的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风险,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制定早期康复训练计划,一般可使用相关器械來配合完成。通过患者主动训练,对促进患者尽快回复上肢功能、提升预后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一般可选择拉力器、扩胸器作为训练器械,并在患者的指导和辅助下完成锻炼。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需对组内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6个月后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上臂周径和肩关节活动度。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需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可使用SPSS21.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n)为计数资料,使用x2或t检验数据间差异,以(P<0.05)表示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医疗卫生技术发展较快,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方法较多,临床应用频率高、治疗效果较好的便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手术时需将患侧乳腺病灶切除,并需对上肢淋巴行腋窝淋巴清扫,可最大限度的清除癌细胞,提升手术治疗有效率。但是据实际情况来看,淋巴清扫会对上肢淋巴血流动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术后血液回流时便可能会出现血液流通不畅的情况,进而导致淋巴水肿,并会拉低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生活质量。护理过程中,常常通过基础护理、功能锻炼的方式促进水肿消退,但效果相对较为浅显,所需恢复时间较长[3]。而通过在其基础上增加手法按摩、早期康复锻炼,可以使因清扫术而被切断的淋巴通路逐步恢复通畅,使得淋巴液、血液可恢复正常循环。据本次实验结果中表1来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中,21例患者未出现水肿,轻度、中度12例、1例;反观使用常规护理、功能锻炼的对照组,无水肿、轻度、中度水肿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10例、6例,明显差于观察组,(P<0.05);同时再如表2,观察组患者上臂周径、肩关节活动度较之对照组改善情况也更优,(P<0.05),由此可见,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采取多种护理方式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防治,应用价值较高,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殷秀玲,黄丽,胡倩倩.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8):68-69.
  [2]肖真真.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方式及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0):128-129.
  [3]霍洪波,李秀丽,曹晨曦.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改善效果的临床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01):49-5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牙髓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牙髓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2018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及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75.86%,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围术期的护理过程中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筛选出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疗法的患儿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给予基础性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记录、对比两组的护理结局。结果: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性明显超出15.00%(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将用于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比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除时间、护理前后患儿的体重变化,以及新生儿的首次排便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除时间、血清间接胆红素、首次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期刊
【摘要】压疮一直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给予预防性压疮护理能全面预防患者出现压疮问题,缓解患者的痛苦,现通过压疮概述、发生因素、易发人群、预防干预措施进展进行综述,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压疮;预防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压疮是卧床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长期卧床或者局部受压所致[1],其发病率高,愈合慢,它不仅影响原发病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在神经外科预防和改善卧床便秘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每组50例。对于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中医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中医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50例患者中,3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心理干预对缓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住院患者68例,均等分组,其中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干预,收集SDS(抑郁自评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及SAS(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参数,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后的护理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对策,降低因护理不当而造成的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入护理风险评估,进而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效果更强,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探究,采用间歇性经口管饲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通过选取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其患者的治疗时间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随后进行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分组,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一般组来说,对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临床运用。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观察组来说,其对间歇性经口管饲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运用。结果:通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
期刊
【摘要】目的: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实施双心护理模式对改善其负面情绪所取得的积极价值。方法:随机抽取70例心血管内科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实施双心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指标: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经过护理前,组间负面情绪评分相近,经过比较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改善,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探究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和社会技能所发挥的积极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2月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3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比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和社会技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服藥依从率高,生活质量与社会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