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自然》杂志上刊登文章称:糖有『毒』且成瘾,过量摄入糖类如同慢性自杀,建议像控制烟草一样控制糖。人们一直向往甜甜蜜蜜的生活,很难想象有一天我们也需要向糖宣战。
●甜蜜有毒 糖平日里在中国文化中似乎充满了正派形象,但恐怕现在却也难逃被围剿追杀的命运。“万物皆有毒,只要剂量足”。与充斥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各种被曝光的有毒物质所不同的是,过多食糖所导致的健康危害往往是慢性的。除了摄入过多能量导致肥胖症之外,过量食糖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症候群相关疾病。
但营养过剩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难道不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么?这算得上是“毒”吗?算!当代社会,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大多发达国家地区的主要死亡因素了,而吸烟、饮酒、不良饮食正是非传染性疾病的三大罪魁祸首。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果糖具有与酒精类似的肝毒性,过多的摄入可能和癌症及认知能力下降有关。《自然》杂志的文章中列举了糖的四宗罪:不可避免性、有毒性、潜在成瘾性以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结论是将糖和酒精、烟草归为一类,并呼吁加强对糖的控制。
●谁打翻了我们的糖罐?虽然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食物都将热量清楚表明在食品包装袋上,但在这些欧美国家,肥胖及其他代谢症候群相关疾病到处可见。中国目前的情况看似尚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糟糕,但现实情况也并不容乐观。国人传统饮食观念中,似乎并不太习惯于摄入太多的糖。不过随着西式饮食的入侵,越来越多人的饮食也逐渐开始被泡在糖罐子里了。
如果从人均糖摄入量来看,中国还远低于欧美国家,甚至于跟非洲处在一个水平(<100g每天)。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在糖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均匀分布,城市和农村之间,沿海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与此同时,肥胖等代谢症候群正在一步步地吞噬我们的健康。目前我国成年人中已经有超过三成居民体重超重,而肥胖率也超过一成;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在2004年已达1.6亿;而大中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已接近10%,似乎很有赶英超美的气势。
●出路在哪里?那么当政府已经对酒精烟草加强控制的情况下,一切似乎都告诉我们:也该是时候向饮食(包括糖)宣战了。丹麦自2011年10月其对富含饱和脂肪的食品征税,并考虑将糖类食品也列入征税范围内。尽管一些评论认为仅仅靠提价是没有效果的,很难对糖类消费造成真正的抑制,但多少还是有些亡羊补牢的作用。除了丹麦,美国纽约也在最近推出了限制大杯碳酸饮料销售的政策。根据禁令,超过450毫升的大瓶或大杯含糖汽水需要从全纽约快餐连锁店、食品车、体育场、电影院的货架上消失。尽管我们对于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怎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最有利已经有了很多科学系统的认识,但即便如此,仅仅靠健康宣教的效果似乎并不显著。中国在很多“糖贩子”看来仍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尽管目前人均糖类消费水平仍很低,但我们还是务必要小心这颗损害健康的糖衣炮弹。
●甜蜜有毒 糖平日里在中国文化中似乎充满了正派形象,但恐怕现在却也难逃被围剿追杀的命运。“万物皆有毒,只要剂量足”。与充斥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各种被曝光的有毒物质所不同的是,过多食糖所导致的健康危害往往是慢性的。除了摄入过多能量导致肥胖症之外,过量食糖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症候群相关疾病。
但营养过剩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难道不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么?这算得上是“毒”吗?算!当代社会,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大多发达国家地区的主要死亡因素了,而吸烟、饮酒、不良饮食正是非传染性疾病的三大罪魁祸首。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果糖具有与酒精类似的肝毒性,过多的摄入可能和癌症及认知能力下降有关。《自然》杂志的文章中列举了糖的四宗罪:不可避免性、有毒性、潜在成瘾性以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结论是将糖和酒精、烟草归为一类,并呼吁加强对糖的控制。
●谁打翻了我们的糖罐?虽然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食物都将热量清楚表明在食品包装袋上,但在这些欧美国家,肥胖及其他代谢症候群相关疾病到处可见。中国目前的情况看似尚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糟糕,但现实情况也并不容乐观。国人传统饮食观念中,似乎并不太习惯于摄入太多的糖。不过随着西式饮食的入侵,越来越多人的饮食也逐渐开始被泡在糖罐子里了。
如果从人均糖摄入量来看,中国还远低于欧美国家,甚至于跟非洲处在一个水平(<100g每天)。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在糖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均匀分布,城市和农村之间,沿海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与此同时,肥胖等代谢症候群正在一步步地吞噬我们的健康。目前我国成年人中已经有超过三成居民体重超重,而肥胖率也超过一成;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在2004年已达1.6亿;而大中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已接近10%,似乎很有赶英超美的气势。
●出路在哪里?那么当政府已经对酒精烟草加强控制的情况下,一切似乎都告诉我们:也该是时候向饮食(包括糖)宣战了。丹麦自2011年10月其对富含饱和脂肪的食品征税,并考虑将糖类食品也列入征税范围内。尽管一些评论认为仅仅靠提价是没有效果的,很难对糖类消费造成真正的抑制,但多少还是有些亡羊补牢的作用。除了丹麦,美国纽约也在最近推出了限制大杯碳酸饮料销售的政策。根据禁令,超过450毫升的大瓶或大杯含糖汽水需要从全纽约快餐连锁店、食品车、体育场、电影院的货架上消失。尽管我们对于怎样的饮食才是健康的,怎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最有利已经有了很多科学系统的认识,但即便如此,仅仅靠健康宣教的效果似乎并不显著。中国在很多“糖贩子”看来仍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尽管目前人均糖类消费水平仍很低,但我们还是务必要小心这颗损害健康的糖衣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