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一、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由于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特别重要。
二、原材料的控制技术
原材料是商品混凝土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原材料要严格的进行检测,此外要对原材料进行现场抽样检查,在使用之前还要进行相应的复查,以保证其质量达到相关要求的标准。原材料是保障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基础组成,其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将直接的关系到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石子是混凝土所需要的原材料之一,其颗粒的形状、大小、质量等对混凝土在易性上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在石子的选择上要要个的按照要求。在首次使用石子的时候,要对其压碎值进行相应的测定,避免使用针片状比较对并且空隙也比较大的石子,此种石子会造成混凝土的可泵性变差,需要使用很多的砂和水泥来进行填充。在砂的使用上避免使用含泥量较大并且有较多泥块的砂,此种砂会使配合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在生产混凝土时所使用的水要保障其不含有超标的有害离子,要使用比较纯净的地下水或者是自来水。 水泥是混凝土当中主要的胶凝材料,水泥强度的高低将直接的影响到混凝土强度的高低,所以在进行水泥的选择上要严格对其进行控制,可以选择旋窑水泥,这种水泥的生产规模是比较大的,相应的水泥的质量也比较强,质量比较稳定,每批水泥之间矿物的组成和强度的波动是比较小的,方便控制,使用此种水泥可以提高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在水泥的选择上要综合的进行评价,以选择优质的水泥进行混凝土的凝聚。此外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外加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选用了不恰当的外加剂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经济损失,所以在选择混凝土的外加剂时要严格的按照减水率、保水率以及保塑性的指标进行真确的选择,在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时,要对外加剂的一般指标进行相应的检测,以保障其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施工的具体要求、施工方案设计以及相应的原材料的特点等,把所要配置的混凝土的特点明确的转达给相关的生产人员。要提高相关人员对于混凝土特性的认识工作,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此外还要保障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性,严格的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相应的时间间隔,保障混凝土的整体的质量。在施工的现场要对混凝土进行相应的取样,并且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还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提高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质量管理。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现场的监督和质量控制工作,发现不良状况要及时的进行上报,并且做出及时的处理。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配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计算机可以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精准的计算,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混凝土上产前要做好相关的控制工作,避免相关质量事故的发生,对于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以及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的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防止相应的质量事故的发生,是混凝土的质量保持在一定的稳定状态,严格的对混凝土进行检测,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三、混凝土施工工艺要点
1、 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术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宦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虚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 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士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士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问。
2、施工缝
由于人力的限制、环境因素以及技术上的不足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连续地进行施工,并且间歇的时间又超出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留置施工缝。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在进行浇筑之前按照施工技术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确定。因为在留缝处的混凝土结合力要相对其它位置低,属于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所以,施工缝尽量选择承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位置。
3、捣实
所谓的捣实就是入模混凝土成型及密实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施工来确保混凝土的结构构件能够形成准确的外形,并且保证其强度以及其它的性能指标也能满足设计所需的要求。混凝土在進行入模之后必须及时进行振捣,进而使入模混凝土能够充满到模板的所有空间,将气泡排出,这样就能确保混凝土的搅拌物能够得到充分地密实,并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振捣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振捣,另一种是人工振捣。人工振捣就是运用插钎或是捣滚等工具进行夯、插等作业,进而达到使混凝土成型的目的。通常只在小范围施工或缺少设备的情况下使用。而机械振捣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机械振捣。
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所谓混凝土的养护,指的是在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阶段,采取的工艺措施来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出现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造成的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具体而言,混凝土养护应该联系养护,且养护的时间不宜少于28d。
结束语
总之,我们还应该对现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做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从而推进我们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作到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为今后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顾大伟.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23).
[2] 官书林.浅议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使用中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2,(17):88-89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一、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由于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特别重要。
二、原材料的控制技术
原材料是商品混凝土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原材料要严格的进行检测,此外要对原材料进行现场抽样检查,在使用之前还要进行相应的复查,以保证其质量达到相关要求的标准。原材料是保障商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基础组成,其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将直接的关系到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石子是混凝土所需要的原材料之一,其颗粒的形状、大小、质量等对混凝土在易性上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在石子的选择上要要个的按照要求。在首次使用石子的时候,要对其压碎值进行相应的测定,避免使用针片状比较对并且空隙也比较大的石子,此种石子会造成混凝土的可泵性变差,需要使用很多的砂和水泥来进行填充。在砂的使用上避免使用含泥量较大并且有较多泥块的砂,此种砂会使配合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在生产混凝土时所使用的水要保障其不含有超标的有害离子,要使用比较纯净的地下水或者是自来水。 水泥是混凝土当中主要的胶凝材料,水泥强度的高低将直接的影响到混凝土强度的高低,所以在进行水泥的选择上要严格对其进行控制,可以选择旋窑水泥,这种水泥的生产规模是比较大的,相应的水泥的质量也比较强,质量比较稳定,每批水泥之间矿物的组成和强度的波动是比较小的,方便控制,使用此种水泥可以提高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在水泥的选择上要综合的进行评价,以选择优质的水泥进行混凝土的凝聚。此外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外加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选用了不恰当的外加剂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经济损失,所以在选择混凝土的外加剂时要严格的按照减水率、保水率以及保塑性的指标进行真确的选择,在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时,要对外加剂的一般指标进行相应的检测,以保障其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要根据相关的施工的具体要求、施工方案设计以及相应的原材料的特点等,把所要配置的混凝土的特点明确的转达给相关的生产人员。要提高相关人员对于混凝土特性的认识工作,在生产过程中要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此外还要保障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性,严格的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相应的时间间隔,保障混凝土的整体的质量。在施工的现场要对混凝土进行相应的取样,并且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还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提高施工现场混凝土的质量管理。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现场的监督和质量控制工作,发现不良状况要及时的进行上报,并且做出及时的处理。
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配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计算机可以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精准的计算,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混凝土上产前要做好相关的控制工作,避免相关质量事故的发生,对于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以及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的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防止相应的质量事故的发生,是混凝土的质量保持在一定的稳定状态,严格的对混凝土进行检测,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三、混凝土施工工艺要点
1、 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术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宦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虚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 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士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士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问。
2、施工缝
由于人力的限制、环境因素以及技术上的不足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连续地进行施工,并且间歇的时间又超出了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留置施工缝。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在进行浇筑之前按照施工技术的方案以及设计的要求进行确定。因为在留缝处的混凝土结合力要相对其它位置低,属于结构中较为薄弱的部分,所以,施工缝尽量选择承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位置。
3、捣实
所谓的捣实就是入模混凝土成型及密实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施工来确保混凝土的结构构件能够形成准确的外形,并且保证其强度以及其它的性能指标也能满足设计所需的要求。混凝土在進行入模之后必须及时进行振捣,进而使入模混凝土能够充满到模板的所有空间,将气泡排出,这样就能确保混凝土的搅拌物能够得到充分地密实,并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振捣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振捣,另一种是人工振捣。人工振捣就是运用插钎或是捣滚等工具进行夯、插等作业,进而达到使混凝土成型的目的。通常只在小范围施工或缺少设备的情况下使用。而机械振捣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机械振捣。
4、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所谓混凝土的养护,指的是在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阶段,采取的工艺措施来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出现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造成的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具体而言,混凝土养护应该联系养护,且养护的时间不宜少于28d。
结束语
总之,我们还应该对现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做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从而推进我们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作到降低成本,降低能耗,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为今后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顾大伟.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23).
[2] 官书林.浅议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使用中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2,(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