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门美甲、上门按摩、上门烧菜等等各式O2O服务不断涌现出来的情况下,6年前就在做电子维修生意的闻春林,为这项服务搭建一个线上平台,似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2015年3月,闻春林在筹备了半年之后,推出了一修哥。除了他所熟悉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维修,家电的清洁保养及维修,也是一块主要业务。
凌乱与分散是维修公司给人们留下的普遍印象。这个行业存在着诸如没有统一标价的维修零件、上门检测费随口开价、维修人员技术参差不齐等等问题。所以,如果只是单纯把工程师搬到线上,这个不规范的市场仍然会把传统习气带到互联网上。
一修哥的系统会根据用户描述的故障,结合历史数据先行报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价格透明。它线下没有自己的门店,维修工程师完全是社会化资源。用户可以像打车软件一样,根据地理位置预约最近的工程师上门维修。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一修哥并没有像报修一站等同类维修平台那样签约自己的维修师,而是设置了一个名为“靠谱指数”的评价机制。
“靠谱指数”依据的并不仅仅是用户评价,它是一个综合了各类指标的复杂算法,包括工程师的籍贯、婚姻状况、所在网点开业时长和工作年限等等。不同阶段,各项指标的权重还会相应变化,由运营部门根据用户反馈定期调整。在与用户约定的价格的基础上,一修哥的系统会再根据用户打分来支付工程师费用。
今年7月,一修哥的原价订单(即不含活动促销订单)已达到4000份,入驻的工程师达到5000人。据闻春林说,这是从2万名维修工程师申请者中筛选出来的。
“靠谱指数”成为一修哥规范市场、体现产品特点的一个解决办法,同时,它也体现了闻春林聚集资源,坚持较轻平台模式的思路—这是他从前10年连续创业的经验与教训中得到的。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闻春林,在2006年第一次创业时,选择了IT外包服务。那时,市场对“外包”还没有概念。每次去联系业务时,他都得向企业普及外包的基本概念,前半年的业务因此进展缓慢。
半年之后,随着市场对外包服务接受度的增强,闻春林的业务越来越顺畅。“创业之前一定要去看大环境如何,目标客户的想法决定了你做这件事情要费多大力。”他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也是他从首次创业学到的重要一点。
不过,外包服务很容易就遇到瓶颈。作为最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工程师的时间经常被耗费在路上。当时团队的工程师约15人,经常因为业务需要在浦西和浦东之间来回奔波。而如果扩大工程师的队伍,彼时的业务量又无法摊付人员成本。
这让闻春林看到了作为个体的局限性,他开始找同行结盟。由他牵头,这些联合的“个体户”会采用统一的对外品牌名,在内部实行清晰的结算系统。聚集有相同困境的同类企业,解决了人手问题后,闻春林的生意又取得了进一步增长。
走进维修店的人一定都是带着目的性的。在闻春林看来,如果每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年都需要维护一次,那么从笔记本出货量来看,这个市场就像座还未充分开采的矿。他开始考虑把生意从仅面向企业端扩大到个人端,而这方面,社区维修店会是一个不错的切口。
不过,相比IT服务外包,面向个人的维修店“个体户”氛围更为浓重,也更缺乏规范。“左手收钱,右手放进口袋,店老板都是在凭感觉去经营,没有诚信,也没有计划。”闻春林认为,这个市场太需要一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去做一些改变。
所以当年,他停止了之前仍在赚钱的IT外包业务,开始专心研究怎么改造社区店。他还在上海闵行区华漕镇首先开了一家试验性质的维修店。
2009年年中,闻春林正式成立易帮。现在看来,它已有了O2O模式的雏形:有上千家维修店加盟了易帮,加盟完全免费,易帮并不拥有这些物理网点,而是通过流量转化来获利。取得用户信任后,易帮用办会员卡的方式锁定他们,然后再吸引更多的增值业务导入网点,让用户享受更多的一站式服务。
易帮在整合各个线下店时,会提供统一、免费的品牌物料和店面改造等,甚至免费提供商品。只有当产品卖出后,才会和加盟方进行利润分成。而积累的流量,赋予它在电子产品,或PC相关业务上获得高议价权。此时,线下维修店成了它的销售网点。
到2013年时,易帮的门店已经扩展到了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有近4000家加盟商。然而,当闻春林正朝着在全国铺一万家的网点的目标迈进时,问题也慢慢暴露了出来。
首要问题就是钱。虽然有统一的品牌和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但各个维修店的客户需求却大不相同。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也意味着资源和精力的耗散。2009年创立易帮时,闻春林自有的400多万元已经花完,中途还接受过一轮投资。
日益减少的线下流量也是困扰。2014年年初,闻春林发现去网点的顾客越来越少。此前每天能有8到10人上门的社区维修店,这时只有三五位顾客会进店。这个趋势,让他意识到线下运营的衰弱和线上运营的紧迫。
保留易帮意味着要继续烧钱,而且除了维持现有的业务,还要想办法挽回流量。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更像是在逆势而行。
于是,2014年6月,闻春林又一次停掉了原先的业务,更把200多人的团队缩减到20人,准备重新开始。“很多人认为我是不负责任,但以个人创业经历来说,集中精力同时做两件事情,几乎不可能。”
不过,已有的维修店工程师,仍是闻春林的资源。这让他的第三次创业具备了一些先天优势。
2015年3月,一修哥上线,它还是沿用了易帮的“广泛结盟”的思路,把散落的工程师集结到平台上来,却不再设立任何线下网点。
一修哥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点:常规订单向接单工程师收取一定的佣金,另外则会向用户收取年费—类似易帮的会员卡概念。闻春林认为,固定金额的年费套餐,也意味着向用户提供了一个稳定服务支出预期。用户每年只需要评估一次费用是否合理,而不必在每一次服务过程中纠结到底要信任哪一位工程师。
为了找到用户,一修哥还会到社区附近的商圈开展“现场小维修”的活动。另外,和银行、水果店之类实体网店合作,服务会员等也会给他们带来了每天20个左右的用户转化量。
在一修哥的App上,目前只有上海地区可以享受到维修服务,但闻春林已经在400个城市储备了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会提供二三线家电品牌的定制服务,这也是一修哥未来为覆盖其他城市所做的准备。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闻春林已经放弃了此前开一万家线下门店的野心。不过,今年年初刚拿到天使轮融资的一修哥,似乎可以有一些更大的目标,比如未来和各大家电品牌合作,完全承包它们的售后服务。
2015年3月,闻春林在筹备了半年之后,推出了一修哥。除了他所熟悉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维修,家电的清洁保养及维修,也是一块主要业务。
凌乱与分散是维修公司给人们留下的普遍印象。这个行业存在着诸如没有统一标价的维修零件、上门检测费随口开价、维修人员技术参差不齐等等问题。所以,如果只是单纯把工程师搬到线上,这个不规范的市场仍然会把传统习气带到互联网上。
一修哥的系统会根据用户描述的故障,结合历史数据先行报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价格透明。它线下没有自己的门店,维修工程师完全是社会化资源。用户可以像打车软件一样,根据地理位置预约最近的工程师上门维修。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一修哥并没有像报修一站等同类维修平台那样签约自己的维修师,而是设置了一个名为“靠谱指数”的评价机制。
“靠谱指数”依据的并不仅仅是用户评价,它是一个综合了各类指标的复杂算法,包括工程师的籍贯、婚姻状况、所在网点开业时长和工作年限等等。不同阶段,各项指标的权重还会相应变化,由运营部门根据用户反馈定期调整。在与用户约定的价格的基础上,一修哥的系统会再根据用户打分来支付工程师费用。
今年7月,一修哥的原价订单(即不含活动促销订单)已达到4000份,入驻的工程师达到5000人。据闻春林说,这是从2万名维修工程师申请者中筛选出来的。
“靠谱指数”成为一修哥规范市场、体现产品特点的一个解决办法,同时,它也体现了闻春林聚集资源,坚持较轻平台模式的思路—这是他从前10年连续创业的经验与教训中得到的。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闻春林,在2006年第一次创业时,选择了IT外包服务。那时,市场对“外包”还没有概念。每次去联系业务时,他都得向企业普及外包的基本概念,前半年的业务因此进展缓慢。
半年之后,随着市场对外包服务接受度的增强,闻春林的业务越来越顺畅。“创业之前一定要去看大环境如何,目标客户的想法决定了你做这件事情要费多大力。”他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也是他从首次创业学到的重要一点。
不过,外包服务很容易就遇到瓶颈。作为最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工程师的时间经常被耗费在路上。当时团队的工程师约15人,经常因为业务需要在浦西和浦东之间来回奔波。而如果扩大工程师的队伍,彼时的业务量又无法摊付人员成本。
这让闻春林看到了作为个体的局限性,他开始找同行结盟。由他牵头,这些联合的“个体户”会采用统一的对外品牌名,在内部实行清晰的结算系统。聚集有相同困境的同类企业,解决了人手问题后,闻春林的生意又取得了进一步增长。
走进维修店的人一定都是带着目的性的。在闻春林看来,如果每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年都需要维护一次,那么从笔记本出货量来看,这个市场就像座还未充分开采的矿。他开始考虑把生意从仅面向企业端扩大到个人端,而这方面,社区维修店会是一个不错的切口。
不过,相比IT服务外包,面向个人的维修店“个体户”氛围更为浓重,也更缺乏规范。“左手收钱,右手放进口袋,店老板都是在凭感觉去经营,没有诚信,也没有计划。”闻春林认为,这个市场太需要一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去做一些改变。
所以当年,他停止了之前仍在赚钱的IT外包业务,开始专心研究怎么改造社区店。他还在上海闵行区华漕镇首先开了一家试验性质的维修店。
2009年年中,闻春林正式成立易帮。现在看来,它已有了O2O模式的雏形:有上千家维修店加盟了易帮,加盟完全免费,易帮并不拥有这些物理网点,而是通过流量转化来获利。取得用户信任后,易帮用办会员卡的方式锁定他们,然后再吸引更多的增值业务导入网点,让用户享受更多的一站式服务。
易帮在整合各个线下店时,会提供统一、免费的品牌物料和店面改造等,甚至免费提供商品。只有当产品卖出后,才会和加盟方进行利润分成。而积累的流量,赋予它在电子产品,或PC相关业务上获得高议价权。此时,线下维修店成了它的销售网点。
到2013年时,易帮的门店已经扩展到了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有近4000家加盟商。然而,当闻春林正朝着在全国铺一万家的网点的目标迈进时,问题也慢慢暴露了出来。
首要问题就是钱。虽然有统一的品牌和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但各个维修店的客户需求却大不相同。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也意味着资源和精力的耗散。2009年创立易帮时,闻春林自有的400多万元已经花完,中途还接受过一轮投资。
日益减少的线下流量也是困扰。2014年年初,闻春林发现去网点的顾客越来越少。此前每天能有8到10人上门的社区维修店,这时只有三五位顾客会进店。这个趋势,让他意识到线下运营的衰弱和线上运营的紧迫。
保留易帮意味着要继续烧钱,而且除了维持现有的业务,还要想办法挽回流量。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更像是在逆势而行。
于是,2014年6月,闻春林又一次停掉了原先的业务,更把200多人的团队缩减到20人,准备重新开始。“很多人认为我是不负责任,但以个人创业经历来说,集中精力同时做两件事情,几乎不可能。”
不过,已有的维修店工程师,仍是闻春林的资源。这让他的第三次创业具备了一些先天优势。
2015年3月,一修哥上线,它还是沿用了易帮的“广泛结盟”的思路,把散落的工程师集结到平台上来,却不再设立任何线下网点。
一修哥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点:常规订单向接单工程师收取一定的佣金,另外则会向用户收取年费—类似易帮的会员卡概念。闻春林认为,固定金额的年费套餐,也意味着向用户提供了一个稳定服务支出预期。用户每年只需要评估一次费用是否合理,而不必在每一次服务过程中纠结到底要信任哪一位工程师。
为了找到用户,一修哥还会到社区附近的商圈开展“现场小维修”的活动。另外,和银行、水果店之类实体网店合作,服务会员等也会给他们带来了每天20个左右的用户转化量。
在一修哥的App上,目前只有上海地区可以享受到维修服务,但闻春林已经在400个城市储备了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会提供二三线家电品牌的定制服务,这也是一修哥未来为覆盖其他城市所做的准备。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闻春林已经放弃了此前开一万家线下门店的野心。不过,今年年初刚拿到天使轮融资的一修哥,似乎可以有一些更大的目标,比如未来和各大家电品牌合作,完全承包它们的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