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共有10个专题,44篇文章,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一篇一篇地讲解、分析,那仍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着眼于整本书阅读,才能让学生体验到鲁迅作品意蕴的丰富、意境的深邃、感情的浓烈、文体的多变、文风的不拘一格,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1942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共设计了15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2”,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置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反思自己的读书习惯,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将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形式。
一、知人论世,产生阅读期待
了解鲁迅,可以有以下四种途径:一是教师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去多方位了解鲁迅,并有选择地讲给学生;二是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如《鲁迅自传》、《鲁迅传》(许寿裳)、《阅读鲁迅》(田刚)等,钱理群《走近当代的鲁迅》让学生去自主阅读、了解;三是观看关于鲁迅生活及思想的教学视频。如央视播出的《百家讲坛》中《孔庆东讲鲁迅》以及《探索发现》栏目的《先生鲁迅》等;四是让学生自己到网络上去搜集、了解鲁迅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先了解鲁迅,以至于喜欢鲁迅,甚至崇拜鲁迅,产生阅读期待,再看鲁迅的作品,并结合他当时的生活以及思想,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兴趣,也为后期深刻理解鲁迅作品中的情感及思想奠定基础。
二、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
这是进行整体阅读的最重要环节,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方法、鉴赏能力等都是通过这一环节来产生、形成和提高的。这一环节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逐篇阅读,整体把握。
通过逐篇阅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鲁迅作品的主要风格、语言特点,鲁迅的精神思想,创作的时代背景,等等。整体把握,也是重点研读的前提。
2.选篇精读,重点品味。
选篇并不是由教师来完成,而是学生自主选择。可将学生4—6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单元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精读,在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情感取向、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解决各自阅读时的困惑,最后,每个人可从不同角度切入,以书面形式初步形成各自的阅读成果。
3.阅读相关鉴赏、解读类的文章,以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思考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带学生到电子阅览室,就本小组所选定的篇目,查阅更多资料,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当前学术界对此文的评析赏鉴,可以是作品鉴赏解读类,也可以是突破传统观点的评价类,还可以是非文学领域视角的品评类。总之,博观而约取,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材料之后,充实和完善最初的理解,并形成自己新的思考和认识。此时,学生的认识是个性化和开放化的。
4.自选角度,撰写习作,形成最终阅读成果。
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广泛涉猎之后,应该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独特认识与思考,再把自己的思考进行梳理,以严密的逻辑、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最终的阅读成果,可以是学习心得,可以是鉴赏小论文,也可以是读书报告,等等。总之,这一环节以“写”的方式将学生的思考,具体落实下来。
三、生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首先是小组内的交流,大家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习作,共同完善后,将本组的最主要见解做成幻灯片,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形成更大范围的思维碰撞。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不仅是倾听者,同时也是质疑者、点评者。
当《我之“看客”观》《鲁迅笔下的奴才形象》《鲁迅小说语言的幽默与讽刺》《鲁迅作品的标题艺术》《鲁迅作品的人格力量》《睁眼看世界》《鲁迅笔下的國民劣根性》等一系列优秀习作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感到惊叹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通过学生的展示,我们会发现,他们不仅是读了一本书,而且开阔了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了阅读的深度,还形成了自己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并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锻炼了自己思维的缜密度和敏捷度。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走近了鲁迅,也走进了他笔下的人物、社会,最终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是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学会了自主阅读,并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与鉴赏的乐趣,养成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的学习习惯。
1942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共设计了15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2”,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置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宽阅读视野,反思自己的读书习惯,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将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形式。
一、知人论世,产生阅读期待
了解鲁迅,可以有以下四种途径:一是教师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去多方位了解鲁迅,并有选择地讲给学生;二是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如《鲁迅自传》、《鲁迅传》(许寿裳)、《阅读鲁迅》(田刚)等,钱理群《走近当代的鲁迅》让学生去自主阅读、了解;三是观看关于鲁迅生活及思想的教学视频。如央视播出的《百家讲坛》中《孔庆东讲鲁迅》以及《探索发现》栏目的《先生鲁迅》等;四是让学生自己到网络上去搜集、了解鲁迅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先了解鲁迅,以至于喜欢鲁迅,甚至崇拜鲁迅,产生阅读期待,再看鲁迅的作品,并结合他当时的生活以及思想,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兴趣,也为后期深刻理解鲁迅作品中的情感及思想奠定基础。
二、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
这是进行整体阅读的最重要环节,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方法、鉴赏能力等都是通过这一环节来产生、形成和提高的。这一环节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逐篇阅读,整体把握。
通过逐篇阅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鲁迅作品的主要风格、语言特点,鲁迅的精神思想,创作的时代背景,等等。整体把握,也是重点研读的前提。
2.选篇精读,重点品味。
选篇并不是由教师来完成,而是学生自主选择。可将学生4—6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单元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精读,在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情感取向、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解决各自阅读时的困惑,最后,每个人可从不同角度切入,以书面形式初步形成各自的阅读成果。
3.阅读相关鉴赏、解读类的文章,以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的思考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带学生到电子阅览室,就本小组所选定的篇目,查阅更多资料,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当前学术界对此文的评析赏鉴,可以是作品鉴赏解读类,也可以是突破传统观点的评价类,还可以是非文学领域视角的品评类。总之,博观而约取,让学生在学习这些材料之后,充实和完善最初的理解,并形成自己新的思考和认识。此时,学生的认识是个性化和开放化的。
4.自选角度,撰写习作,形成最终阅读成果。
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广泛涉猎之后,应该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独特认识与思考,再把自己的思考进行梳理,以严密的逻辑、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最终的阅读成果,可以是学习心得,可以是鉴赏小论文,也可以是读书报告,等等。总之,这一环节以“写”的方式将学生的思考,具体落实下来。
三、生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首先是小组内的交流,大家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习作,共同完善后,将本组的最主要见解做成幻灯片,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形成更大范围的思维碰撞。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不仅是倾听者,同时也是质疑者、点评者。
当《我之“看客”观》《鲁迅笔下的奴才形象》《鲁迅小说语言的幽默与讽刺》《鲁迅作品的标题艺术》《鲁迅作品的人格力量》《睁眼看世界》《鲁迅笔下的國民劣根性》等一系列优秀习作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感到惊叹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通过学生的展示,我们会发现,他们不仅是读了一本书,而且开阔了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了阅读的深度,还形成了自己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并提升了自己的表达能力,锻炼了自己思维的缜密度和敏捷度。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走近了鲁迅,也走进了他笔下的人物、社会,最终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是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学会了自主阅读,并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与鉴赏的乐趣,养成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