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区献血者的体质量指数与肥胖状况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献血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和肥胖状况,为关爱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通市区2021年5月1日至7月31日的11408例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体检资料,通过献血者自我汇报或现场测量体重与身高计算BMI和超重率、肥胖率,并进行分层比较。结果 11408例献血者中,中位年龄30(20,41)岁;女4260例(37.3%),男7148例(62.7%);体重正常5642例(49.5%),超重4026例(35.3%),肥胖1383例(12.1%),体重过低357例(3.1%);中位BMI为23.7(21.4,26.0)kg/m~2。男性献血者的BMI高于女性(24.3kg/m~2 vs 22.6kg/m~2,P<0.001),单采献血者的BMI高于全血献血者(24.2kg/m~2 vs 23.7kg/m~2,P<0.001)。BMI随献血者年龄增长而增长,中位BMI≥24.0kg/m~2的男性最低年龄为24岁,女性为40岁。女性献血者的BMI随学历的增加持续下降。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均对献血者的BMI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为正常高值及谷丙转氨酶异常的献血者的BMI均显著高于收缩压、舒张压及谷丙转氨酶正常者(P<0.05)。结论 献血者BMI与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年龄较大、低学历、体力劳动等是超重/肥胖发生的促进因素,采供血机构需予以关注,以降低超重/肥胖对采供血的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无偿献血过程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0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人文关怀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疼痛耐受度、再献血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
采用乙醇为提取溶剂,对无刺蜂蜂巢中甾萜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探究无刺蜂蜂巢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stingless bee honeycomb,EESH)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EESH的提取工艺;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显色法测定EESH中甾萜类含量,并分析了EESH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
针对某公司GDS现状,对现有系统进行联网升级改造,实现对现场可燃、有毒气体报警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实现大数据分析,为现场报警数据的预警和报警后分析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公司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工厂提供技术基础。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4~2020年在本血站1 302例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随访1年,记录其再次献血情况,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20年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记录1 302例,其中男性1 070例,女性232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8.69±12.9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39例、高中或中专
目的 探讨献血后访谈了解献血者捐献全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ADRs)的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捐献全血2周内ADRs调查问卷,2021年9月~10月随机选择812名全血献血者,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在献血后未离场前现场访谈、献血后24 h及2周时电话随访,统计ADRs出现的频率和类型,收集调查对象性别、年龄、血压、平均动脉压(MAP)、体重等体检数据,与ADRs做相关度分析。结果
功能对等理论是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对现代翻译学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文章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以《菊与刀》两种不同汉译本为例,选取其中两个章节,分别剖析了两种译本是否符合功能对等理论,即译本是否形成了中英两种语言间的功能对等。
目的 观察五行音乐联合心理护理对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缓解作用。方法 将2021年8~10月于上海市嘉定区血站首次献血的自愿献血者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心理护理同时给予五行音乐欣赏,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五行音乐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
目的 飞机驾驶舱布局设计能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飞行效率、作战效能等,因此有必要对驾驶舱布局进行优化研究,以达到人机匹配最优。方法 基于CATIA软件建立人体模型,构造以设计眼位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结合飞行员坐姿,提出驾驶舱可达域和可视域的约束条件。运用G1法结合惯性权值粒子群算法,协调算法等进行全局和局部排序优化。结果 (1)建立驾驶舱布局优化模型;(2)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模型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