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中国建筑创作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冲击的问题,二是我国如何对传统建筑精神文化继承发扬的问题。随着人们对传统本土文化回归需求的渴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研究传统建筑空间营造理念和处理手法,及在现实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传统建筑空间意境的现代表达。随着现代中式建筑与国人的审美生活情趣的更加相符,探讨如何创造具有传统中式建筑空间意境的现代建筑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中式建筑創作;空间转译
在当今中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式建筑创作的兴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中国风”。其兴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文化的深度交流。从历史发展看每个国家的开放发展要经历几个客观的过程,建筑领域也不例外。当国门打开时,各种建筑潮流迅速涌入,于是大小城市呈现出千城一貌的状态。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发生理性的本土回归。
经济高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下创造力的激发。网络一体化使得人们有了更多读取与输出信息的机会,建筑师可以很容易的获取世界前沿的建筑科技与设计理念,从而为建筑创作提供启发。建筑师通过见多而开拓眼界,为现代中式建筑的创作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机会。
国民民族意识的复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财富的增长,国民自信度加强,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不再盲目的崇外,而是基于本土文化来挖掘自身民族的特长,从而创造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建筑。随着民族意识的复兴,国人对自身文化的空前认同促进了开发商对中式建筑创作的投入。高品质的中式建筑的建成又加强了民族自信心,慢慢的形成了一股强劲“中国风”。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特征
中国传统单体建筑简单,而群体空间却丰富多彩,追求一种意境的渲染。“传统建筑空间可塑性很强,通过不同空间处理方式以及室内陈设装饰选择等方面,可以在许多性质相似的空间里,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使建筑空间的“形”与“意”呈现出相关相生、互渗互补的交互状态。”[1]
空间形态。一般来说空间形态分为两种:一,一高耸实体立于空旷环境中,周边边界模糊,开放性强;二,通过不同的界面进行围合从而形成一定内向性的空间,我国传统空间多为后者。但是如果只是“围合”很容易给人压抑之感,便常常做“透”处理。“传统空间经常通过孔洞、隔扇、廊、罩来活跃空间打破封闭格局从而形成渗透空间或称作流动空间。”[2]
空间界面。空间的流动性是中国传统空间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建筑空间的界面处理上对空间的隔断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空间的界面主要指墙面、地面、门窗及各种隔断。墙面的高低与虚实对空间的围合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门往往是划分空间序列的重要节点,起着转乘作用。
空间有机性体现人本论。受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原因,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因地制宜,注重整体统一、秩序和对称,并以创造意境空间为主体,实现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
当代中式建筑设计方法
传统典型元素的提炼。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模仿是现代中式建筑设计中重要表现形式,将传统建筑的形式、技术以及材料应用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对传统符号直接利用或者加以抽象,取其精神意向。现代中式住宅符号化设计的典范——北京“观塘”,表面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而建筑平面采取的是自由的现代式。“该住宅受到多元文化影响的同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对中国建筑中门楼,漏窗,假山,凉亭等这些基本元素进行抽象拼贴,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图像和符号集簇。” [3]
重现传统空间精神意境。此设计方法是将现代生活与传统建筑空间相结合,通过建筑内部整体结构和空间的组织再现传统生活意境。
传统建构精神的再现。这种设计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注重诗意的建造,现代中式住宅将传统建筑的建构精神清晰再现出来,同时也注重地域性的表达。北京“运河岸上的院子”便是这方面设计的典范,它实现了功能、结构及艺术的统一,而非简单的模仿、传统建筑构件的堆砌。其建筑的结构关系十分清晰,建筑色彩、陈设、工艺及美术品等有机结合,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结构的完美统一。
传统生活习惯与现代需求的结合。这种设计手法体现了人本关怀而非简单的继承传统建筑实体,它注重现实生活中人们逐渐丢失的传统,比如邻里交往。通过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关注,丰富人们的生活。万科“土楼计划”中将传统土楼的单元式平面布局应用在现代城市住区中,增加住区的向心性,社区感。更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保留了南方低收入社区的邻里关系与社区生活习惯。
现代中式建筑创作中要注意的方法
对于现代中式建筑创作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一,除特殊区域如旅游景点、特殊建筑外,多数现代建筑创作理念上要不仿古不复古;二,创作立意上要新颖的表现中国味道,只是从形式角度去考虑往往是过于简单,必须深层的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创造符合当今生活的中国现代建筑;三,创作手法上要深入,我们多可以从我国的绘画诗词舞曲中吸取灵感进行跨界思考。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空间品质、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空间品质与设计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共通性的,即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现代性。”[4]我国历史漫长疆域广阔,特有的地域文化及各色的文化符号都为我们创造特色的中国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建筑师除了在了解我过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将生态概念加入创作之中,使现代中式建筑向绿色持续发展靠拢,并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肩负起引导开放商和消费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式建筑。
参考文献:
[1] 张塔洪,杨婷.形有尽而意无穷—中国传统建筑建筑空间意境的营造.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
[2]张救.建筑庭院空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邓卉.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谈现代中式风格住宅[J].文化视野,2010(7).
[4] 闻栋.对外部空间设计文化性的探讨[ J] . 山西建筑, 2006,3.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中式建筑創作;空间转译
在当今中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式建筑创作的兴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中国风”。其兴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文化的深度交流。从历史发展看每个国家的开放发展要经历几个客观的过程,建筑领域也不例外。当国门打开时,各种建筑潮流迅速涌入,于是大小城市呈现出千城一貌的状态。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发生理性的本土回归。
经济高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下创造力的激发。网络一体化使得人们有了更多读取与输出信息的机会,建筑师可以很容易的获取世界前沿的建筑科技与设计理念,从而为建筑创作提供启发。建筑师通过见多而开拓眼界,为现代中式建筑的创作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机会。
国民民族意识的复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财富的增长,国民自信度加强,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不再盲目的崇外,而是基于本土文化来挖掘自身民族的特长,从而创造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建筑。随着民族意识的复兴,国人对自身文化的空前认同促进了开发商对中式建筑创作的投入。高品质的中式建筑的建成又加强了民族自信心,慢慢的形成了一股强劲“中国风”。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特征
中国传统单体建筑简单,而群体空间却丰富多彩,追求一种意境的渲染。“传统建筑空间可塑性很强,通过不同空间处理方式以及室内陈设装饰选择等方面,可以在许多性质相似的空间里,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使建筑空间的“形”与“意”呈现出相关相生、互渗互补的交互状态。”[1]
空间形态。一般来说空间形态分为两种:一,一高耸实体立于空旷环境中,周边边界模糊,开放性强;二,通过不同的界面进行围合从而形成一定内向性的空间,我国传统空间多为后者。但是如果只是“围合”很容易给人压抑之感,便常常做“透”处理。“传统空间经常通过孔洞、隔扇、廊、罩来活跃空间打破封闭格局从而形成渗透空间或称作流动空间。”[2]
空间界面。空间的流动性是中国传统空间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建筑空间的界面处理上对空间的隔断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空间的界面主要指墙面、地面、门窗及各种隔断。墙面的高低与虚实对空间的围合度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门往往是划分空间序列的重要节点,起着转乘作用。
空间有机性体现人本论。受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原因,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因地制宜,注重整体统一、秩序和对称,并以创造意境空间为主体,实现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
当代中式建筑设计方法
传统典型元素的提炼。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模仿是现代中式建筑设计中重要表现形式,将传统建筑的形式、技术以及材料应用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对传统符号直接利用或者加以抽象,取其精神意向。现代中式住宅符号化设计的典范——北京“观塘”,表面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而建筑平面采取的是自由的现代式。“该住宅受到多元文化影响的同时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对中国建筑中门楼,漏窗,假山,凉亭等这些基本元素进行抽象拼贴,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图像和符号集簇。” [3]
重现传统空间精神意境。此设计方法是将现代生活与传统建筑空间相结合,通过建筑内部整体结构和空间的组织再现传统生活意境。
传统建构精神的再现。这种设计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注重诗意的建造,现代中式住宅将传统建筑的建构精神清晰再现出来,同时也注重地域性的表达。北京“运河岸上的院子”便是这方面设计的典范,它实现了功能、结构及艺术的统一,而非简单的模仿、传统建筑构件的堆砌。其建筑的结构关系十分清晰,建筑色彩、陈设、工艺及美术品等有机结合,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结构的完美统一。
传统生活习惯与现代需求的结合。这种设计手法体现了人本关怀而非简单的继承传统建筑实体,它注重现实生活中人们逐渐丢失的传统,比如邻里交往。通过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关注,丰富人们的生活。万科“土楼计划”中将传统土楼的单元式平面布局应用在现代城市住区中,增加住区的向心性,社区感。更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保留了南方低收入社区的邻里关系与社区生活习惯。
现代中式建筑创作中要注意的方法
对于现代中式建筑创作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一,除特殊区域如旅游景点、特殊建筑外,多数现代建筑创作理念上要不仿古不复古;二,创作立意上要新颖的表现中国味道,只是从形式角度去考虑往往是过于简单,必须深层的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创造符合当今生活的中国现代建筑;三,创作手法上要深入,我们多可以从我国的绘画诗词舞曲中吸取灵感进行跨界思考。
结语
“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空间品质、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空间品质与设计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共通性的,即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现代性。”[4]我国历史漫长疆域广阔,特有的地域文化及各色的文化符号都为我们创造特色的中国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建筑师除了在了解我过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将生态概念加入创作之中,使现代中式建筑向绿色持续发展靠拢,并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肩负起引导开放商和消费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式建筑。
参考文献:
[1] 张塔洪,杨婷.形有尽而意无穷—中国传统建筑建筑空间意境的营造.家具与室内装饰,2007.
[2]张救.建筑庭院空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邓卉. 理性与浪漫的交织——谈现代中式风格住宅[J].文化视野,2010(7).
[4] 闻栋.对外部空间设计文化性的探讨[ J] . 山西建筑,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