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刚开始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写作是神秘高深的,令人望而生畏,在写作中要么是生搬硬套的写一篇,要么就感到无从下笔,不是这儿抄几句,就是那儿套几句,时时感到无处着手,无话可说,无从写起。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优秀的题材,就不可能有优美的作文。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对练笔有较高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平时多指导学生学会寻找优秀练笔题材,为优秀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立足课文,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练笔
选在我们教材中的课文,可以说每一篇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名家名作,文笔优美,都是小学生模仿写作的重要发范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学以致用”,学的目的就是用,我们学习课文的目的,从某方面说也是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写出和教材中课文一样的文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不能为只讲课文而“讲”,把课文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忽略学生“用”,没有从发源地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模仿和学习课文上精华来补充自己的缺点,这样下来一个个学生就会缺少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动笔练习的能力,长此下去,学生的一些潜力无意中就被教师扼杀了。
《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是有顺序记叙的典范,其中对书屋的陈设有这样一段描写“书屋的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车辆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有序描写的范例。在讲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按有顺序的对某一设施的摆设进行练笔,比如写自己的教室的摆设,并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方位名词“正中、底下、前面、东北角……”。
《美丽的小兴安岭》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总—分—总”结构散文的典范。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可以安排这样的练笔:仿照文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描写我们的校园、家乡或其他我们身边熟悉的美景。写的时候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它写具体、写生动。
类似这样的典范例子在我们的课文里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练笔的题材,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渐渐地对写作产生兴趣,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立足现实生活,指导学生在观察思辨中练笔
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加以分析并进行练笔。教师也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结合日常学习、生活,出一些小题目,如“我们的班级”、“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我最喜欢的老师”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题目去观察、去思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要使他们在观察中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掘事物的深刻含义,进而写出有思想的优秀作文。
世界时时处在复杂多变的矛盾之中,矛盾不断地出现,不断地被解决。处在矛盾中的人对矛盾经过的影响特别深,因此在选取题材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例如:在班上一位同学和另一位同学为某事发生打架或口角。在这时候学生的情绪最高涨,并且这件事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对事情的经过特别清楚。事先教师以温和的态度,指导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见解和事情的经过写出来,其实这样练笔的过程中,就训练了学生对事情发展过程“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有所了解,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自然会利用这一次深刻的练笔。同时,本班的同学对这件事发生的过程历历在目,并指导学生写出事情的经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这样无意中就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这种寻找练笔题材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且还教育了学生。
三、寓练于乐,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练笔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精心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会自己寻找练笔的兴趣。例如:在训练人物外貌描写时,教师让学生以谜语形式抓住人的外貌特征分别写一位同学的外貌,然后根据各自的描写同桌间互相猜写的是谁,如果猜不出来说明没有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互相补充完整这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在这样的练笔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学生的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效果当然不言而喻了。
四、修改病文,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在练笔中提高
病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尤其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但是对识别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这就是雪上加霜了,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错误很难被自己发现,在小学生中间利用病文的修改,不但可以发现别人的错误,而且通过修改别人的习作,也可以发现自己的类似错误,这样对于提高小学生写作有一定的好处。例如:在平时练笔时,我们就让同桌之间故意写一篇病文来让同桌进行修改。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病文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平时引导和启发学生注意寻找练笔的题材,就有一些优秀的文章脱颖而出。
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通过以上几种寻找题材练笔的训练,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实现会写、乐写、善写,这样以来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同时也摆脱了“要我写”的被动状态,出现“我要写”的积极局面。
一、立足课文,因势利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练笔
选在我们教材中的课文,可以说每一篇都是编者精心安排的名家名作,文笔优美,都是小学生模仿写作的重要发范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学以致用”,学的目的就是用,我们学习课文的目的,从某方面说也是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写出和教材中课文一样的文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不能为只讲课文而“讲”,把课文讲得栩栩如生、娓娓动听,忽略学生“用”,没有从发源地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模仿和学习课文上精华来补充自己的缺点,这样下来一个个学生就会缺少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动笔练习的能力,长此下去,学生的一些潜力无意中就被教师扼杀了。
《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是有顺序记叙的典范,其中对书屋的陈设有这样一段描写“书屋的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车辆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有序描写的范例。在讲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按有顺序的对某一设施的摆设进行练笔,比如写自己的教室的摆设,并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方位名词“正中、底下、前面、东北角……”。
《美丽的小兴安岭》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总—分—总”结构散文的典范。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可以安排这样的练笔:仿照文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描写我们的校园、家乡或其他我们身边熟悉的美景。写的时候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它写具体、写生动。
类似这样的典范例子在我们的课文里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练笔的题材,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渐渐地对写作产生兴趣,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立足现实生活,指导学生在观察思辨中练笔
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加以分析并进行练笔。教师也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结合日常学习、生活,出一些小题目,如“我们的班级”、“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我最喜欢的老师”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题目去观察、去思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要使他们在观察中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掘事物的深刻含义,进而写出有思想的优秀作文。
世界时时处在复杂多变的矛盾之中,矛盾不断地出现,不断地被解决。处在矛盾中的人对矛盾经过的影响特别深,因此在选取题材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出现的矛盾,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例如:在班上一位同学和另一位同学为某事发生打架或口角。在这时候学生的情绪最高涨,并且这件事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对事情的经过特别清楚。事先教师以温和的态度,指导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见解和事情的经过写出来,其实这样练笔的过程中,就训练了学生对事情发展过程“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有所了解,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自然会利用这一次深刻的练笔。同时,本班的同学对这件事发生的过程历历在目,并指导学生写出事情的经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这样无意中就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这种寻找练笔题材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且还教育了学生。
三、寓练于乐,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练笔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精心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会自己寻找练笔的兴趣。例如:在训练人物外貌描写时,教师让学生以谜语形式抓住人的外貌特征分别写一位同学的外貌,然后根据各自的描写同桌间互相猜写的是谁,如果猜不出来说明没有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互相补充完整这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在这样的练笔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学生的兴趣盎然,气氛活跃,效果当然不言而喻了。
四、修改病文,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在练笔中提高
病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尤其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但是对识别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这就是雪上加霜了,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错误很难被自己发现,在小学生中间利用病文的修改,不但可以发现别人的错误,而且通过修改别人的习作,也可以发现自己的类似错误,这样对于提高小学生写作有一定的好处。例如:在平时练笔时,我们就让同桌之间故意写一篇病文来让同桌进行修改。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病文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平时引导和启发学生注意寻找练笔的题材,就有一些优秀的文章脱颖而出。
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通过以上几种寻找题材练笔的训练,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实现会写、乐写、善写,这样以来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同时也摆脱了“要我写”的被动状态,出现“我要写”的积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