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归类 3位艺术家的隐性表达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的表達方式是后现代艺术最大的特点,也是艺术能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此时,归类仿佛并不那么重要,而最应该体会的是艺术家直接对象中的隐形表达。

  Anselm Kiefer
  安塞姆·基弗
  “混合材料与颜料的多重实践”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于1945年3月8日出生于德国多瑙什琴根,童年时目睹房屋被炸毁的经历,这对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探索德国战后的身份、历史和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雕塑家和装置艺术家。他的作品中不仅颜料运用自由,更融合了稻草、灰烬、粘土、照片、铅和虫胶等各种材料,以其特有的纹理,形成了鲜明的、令人难忘的画面,具有令人难忘的形体感。他曾说:“废墟对我来说是开始。利用这些碎片,你可以构建新的想法。它们是开始的象征。”基弗在他的整个作品中与过去进行争论,并讨论了历史上的禁忌和最近有争议的问题。纳粹统治的主题尤其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例如,油画《玛格丽特》(布面油画和稻草)的灵感来自保罗策兰的著名诗作《死亡赋格》。他的作品的特点是毫不动摇地愿意面对他的黑暗文化的过去和未实现的潜力。在作品中,往往是一个大的、对抗性的、规模非常适合的主题。他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找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物、传奇人物或历史遗迹的签名或名字。所有这些符号元素都被基弗置于自己的作品当中,这导致他的作品又被联系到新象征主义和新表现主义。
  Yasumasa Morimura
  森村泰昌
  “艺术很难,我并没有在娱乐”
  森村泰昌(Yasumasa Morimura)于1951年出生于日本,当代摄影艺术家。20世纪80年代因出版摄影集《自画像(梵·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作品主要是对艺术史上的经典绘画和名人照片用摄影的方式进行重新解构,例如他模仿和解构了马奈的著名油画《奥林匹亚》。这种独特的拍摄方式使森村泰昌在70年代后期兴起的“装置摄影”潮流中取得一席之地。1985年,森村泰昌童话般神奇地亮出了他的新作《自画像》。这是一幅以梵·高的《自画像》为原形的“复制品”。森村泰昌模仿原作的造型和色彩,将油画颜料直接涂在自己脸上和衣服上,戴上用橡皮泥仿制的棉帽,在照相机前完成了对名画的“复制”。初看上去,似乎是梵·高作品的复印件,但随着观察的深入,人们的视线被引向细节部分,很快就发现自己上当了,那一双活生生的眼睛显然不是画笔所能成就的。真实和虚拟的并存,使画面投射出罕有的多义性,其手法之独到令所有人顿觉耳目一新。

  Christian Boltanski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我的工作是关于死亡的事实”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于1944年出生于巴黎,他是摄影师、画家、雕塑家和装置艺术家。在其出生之际正值“二战”接近尾声,作为一名犹太裔,他从小对于犹太人的遭遇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些记忆造就了波尔坦斯基在其后的艺术创作中对于个体、生命与死亡的不断思考。例如在《抽屉》(Tiroir)系列作品中,他将众多儿童的面孔打印出来,摆放成祭坛的形式,辅之以凄凉的灯光,构造出类似大屠杀之后的悼念场景。总之,这位艺术家从诸如明信片、报纸、警察档案和家庭相册中挑选出照片形成装置,将日常生活与高级艺术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涉及失落、记忆、童年和死亡的概念,通常充当集体文化仪式和事件的纪念馆或圣地,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共鸣。
其他文献
01|影像有温度:让大家来分享属于你的温度影像  2019年,为了看到大家更多对影像与生活的解读,我们建立了#影像有温度#话题与超话,在此,我们感受着大家分享的影像生活。现在,有14.3万人参与着我们的话题。  同时,我们还以影像有温度为主题,开展了今年的微博影赛。我们也通过影赛看到了更多新摄影人与新一代爱好者为我们带来的好作品与好故事。  数据盘点|2019年,我们为大家介绍了这些:我们还为还为
手机从诞生之初只为满足基本的语音通话需求,到如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拍照功能上也同样经历了一次次的进化与淘汰。下面让我们带领大家一起来回顾拍照手机从无到有再到百家争鸣的发展历程。  2000 SHARP J-SH04  世界第一款拍照手机夏普J-SH04诞生,仅在日本售卖,未产生重大影响。  2002 NOKIA 3210  諾基亚发布3210,真正意义上第一款拍照手机,手机进入彩屏时代。
“外婆,这里有一只好大的蜘蛛!”我大叫一声,躲到了门后。  “吧嗒,吧嗒……”急促的拖鞋声越来越大,“来了,别动。”  她来了,她就是我的英雄。  那双小拖鞋一脚踩下,蜘蛛跑了。紧接着,便又是一脚。虽掷地有声,但着实没有踩到蜘蛛。两三脚后,她喘着粗气,四周寻找着蜘蛛的踪迹,可蜘蛛已经无影无踪了。我在门后看着她。比我矮了一个头了吧,那背影佝偻着,双手反叉在腰上。  她转过身来,望着我,像一个孩子打游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后期技术,让影像发展出更多可能。就在2021年春晚,虚拟歌手洛天依登上央視舞台备受关注。近几年一股虚拟偶像风潮已经崛起——美国的Lil Miguela、日本的Imma、欧洲的Noonorui、英国的Shudu、中国的Ling登场,一时间虚拟模特的话题随之变得风云诡谲。互联网平台新宠儿 LING风靡亚洲的日本偶像 IMMA世界上第一个虚拟超模 SHUDU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物换星移,本属自然,非人力所能改变。就在人们感叹花落的时候,燕子却翩然归来。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乃天道,即天地运行的规律,跟人类的善恶悲喜全然无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虽说贱为野草,诠释的亦是生命之道:生命不可能一直衰败,也不可能永远茁壮;生命总要发荣滋长,也总会凋零消亡。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彰显出的便是生命的
物体识别的背叛,2019?Trevor Paglen,纽约大都会影城,奥特曼·西格尔,旧金山  從“‘苹果’到‘异常’”是特雷弗·帕格伦(Trevor Paglen)与专门研究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员兼教授凯特·克劳福德(Kate Crawford)所做的工作的物理体现。展出的30,000张照片全部来自图库网站ImageNet。ImageNet拥有超过1400万张图像和21,000多
被妈妈简单戏剧装扮后佳缘有模有样徽县非遗皮影戏展演,佳缘与父亲挑戏佳缘在武場面玩耍,身旁是爸爸妈妈和老艺人张清成徽县城关镇杨四将军庙木偶戏演出时佳缘一人挑多角佳缘与另一位老师傅学打鼓佳缘,与戏剧绝佳的缘分  提起成子恒和徽县马山木偶皮影剧团的渊源,他曾说“一是出于工作原因, 二是出于非遗题材, 三是忠实记录。”2006年,成子恒在徽县文化馆的非遗工作中结识了马山木偶戏皮影戏剧团班主卢金良,自此之后
雍和宫盛况  每年农历的正月底,雍和宫内都会人头攒动,人们欲争相一睹“打鬼”的场面。“打鬼”是京城百姓对这一活动的俗称,它正式的称呼叫“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羌姆”,蒙古语称“布扎克”,是黄教特有的宗教乐舞。这是一种极为隆重的宗教大典,乾隆年间传入北京,旧时主要在雍和宫、黑寺和弘仁寺举行。照片中围观的人既有满族,也有汉族,有成人,也有儿童,个个翘首以待,可见当时之盛况。青楼女子  在风月场所谋生
专栏作者  林路  影像评论家  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教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两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什么是偶像?  先来说偶像——偶像是指为人所模仿的对象。一般意义上的偶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物,如太阳、月亮。二是人造物,如明星。三是思想物,如神仙。简而言之,偶像是被追求、被崇拜的对象。这里所论及的偶像,是指第二类被追捧的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成为众人仰慕的对象。
1.?高泽安,《收费站》,选自《城市的纹理》系列,2020(前页)?高泽安,《写字楼》,选自《城市的纹理》系列,2020FIELD 1规则与秩序  人类世界在方方面面划分了各种领域,并为之制定规则,维护秩序。城市是当代人类最主要的生存领域之一,城市又被分成其他具象的结界,比如商业的、工业的、生活的、交通的、文化的、体育的领域,以及个人或公共的领域,每个领域中各有其规则和秩序。观察城市的形态,从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