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做核酸,到昆山”已经成为小核酸领域从业人员的“常识”,一个自主的小核酸制药产业创新体系正在昆山高新区形成。昆山高新区是幸运的,用3年时间打造了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然而,看似幸运和偶然的背后,有着必然的因素。
在生物制药产业,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在小核酸制药领域却几乎与世界同步。昆山高新区从零开始发展生物产业,却一下就抓住了小核酸这一中国最具技术优势的领域,并迅速成为国内小核酸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现在,“做核酸,到昆山”已经成为小核酸领域从业人员的“常识”,一个自主的小核酸制药产业创新体系正在昆山高新区形成。
昆山高新区与小核酸的渊源
小核酸制药是生物制药一个新兴领域,它通过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关闭相应基因的表达或使该基因沉默,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一技术被《科学》杂志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评为2002年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在2007年以前,昆山的生物产业近乎为零,仅有的几家生产辅药产品的传统制药厂也陆续关停了。这样看来,昆山高新区似乎并不具备发展如此前沿、高端的小核酸制药产业的基础。然而,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和一位名叫梁子才的科学家的进驻,改变了这种状况。
清华科技园曾经在全球各地遍寻掌握先进技术的华人科学家,鼓励其回国创业。现任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总经理的刘万丰在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现了梁子才教授主持生物方面的科研项目,并建立了联系。2003年,863计划立项支持了我国第一个小核酸研究项目,梁子才受聘作为外籍科学家参与该项目的研究。2005年结题后,梁子才便留在国内,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2006年,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开园仪式在北京举行。梁子才原本并不看好清华科技园在昆山建设分园,但在这次开园仪式上,梁子才感受到了昆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心和能力,于是就在清华科技园的帮助下在昆山创建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小核酸产业的火种由此被引到了昆山高新区。
瑞博公司的股东不仅有梁子才,还包括张礼和院士、席真教授、金奇教授等,都是国内小核酸领域的顶尖专家。而瑞博公司的成立给昆山高新区带来的也不仅有高端人才,还有发展小核酸产业的理念和信心。昆山市政府和昆山高新区下决心开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提出要把小核酸产业作为继光电产业之后最重要的产业来扶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成为最重要的推手。在他们的努力下,昆山市高层对发展小核酸产业形成了高度共识,为小核酸产业在昆山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搭建公共平台构建产业基础
2007年,昆山高新区投入200万元,由瑞博公司与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合作建立了核酸应用技术公共实验室。这是昆山市首个公共生物实验室。这个小小的实验室,吸引了一批小核酸领域的创业企业,它们共享实验室的科研条件,每当有企业做大,就从实验室搬出,进入昆山高新区。可以说,这个实验室扮演了昆山小核酸产业孵化器的角色,它孵化了一批企业,也培育了一批江苏省领军人才,成为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的创新源。
2008年,我国第一届小核酸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昆山召开。原定200人规模的会议,实际报名参会者超过了400人,国内小核酸领域的研究人员几乎全部到会,还吸引了一批国外从业人员前来参会。会议总结时,南开大学化学院副院长席真教授喊出了一句口号:“做核酸,到昆山”。现在,“做核酸,到昆山”已经被国内小核酸领域从业人员所熟知,它也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昆山高新区在小核酸领域产业集聚能力的真实写照。
此时,昆山市政府更加坚定了发展小核酸产业的信心,投资2.6亿元建立了公益性的小核酸应用研究和孵化实体——昆山高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昆山高新区也划出了1000亩土地专门发展小核酸产业,同时将小核酸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虽然小核酸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但昆山高新区的决策者们已经看到了小核酸产业蕴含的能量和产业前景。2008年10月,我国首个以核酸为主的生物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在昆山高新区奠基。昆山高新区仅用3个半月的时间,就为小核酸研究所搭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一期过渡设施,并采购了价值近3000万元的设备,建立起了一个小核酸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吸引了国内大部分小核酸企业和一批产业链上相关的企业聚集在此。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集群由此初具规模。
以人才引进带动产业集聚,以平台建设引导产业集群,以活动论坛推动产业发展,成为昆山高新区培育小核酸产业明晰而有效的路径。
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创新体系
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集群的形成,人才团队的引进起到了核心作用。而高端人才的聚集,要归功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昆山高新区,有10个以院士、专家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这些院士、专家都是国内小核酸领域的顶尖人才。昆山高新区为他们搭建了技术创新的平台,并且提供经费支持,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科研。现在,不同的实验室之间已经建立起协作关系,按照小核酸技术链进行分工合作。这些实验室让昆山高新区成为了国内小核酸领域的技术高地,技术的裂变和扩散,又吸引了更多的小核酸企业聚集到昆山高新区。
独特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也是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小核酸制药领域有全球公认的四大技术难题,其中有两项已经在昆山被攻破,依靠的就是独特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以小核酸液相合成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小核酸制药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然而如此复杂的技术攻关仅仅依靠企业难以完成。昆山高新区相关机构与南开大学展开合作,由席真教授领衔进行技术攻关,研究成果南开大学享受1/3,席真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享受1/3,昆山高新区工业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享受1/3。经过努力,研究团队终于攻克了这项技术。瑞博公司派出了一个团队,从南开大学原有研究团队“接手”小核酸液相合成技术,这项技术就成功转移到了昆山高新区。
目前,全国30多家小核酸企业有一半都落户在昆山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已经组建了江苏省小核酸产业联盟,正在筹建全国的小核酸产业联盟,通过产业组织来推进整个小核酸产业的发展。
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集聚、整合小核酸创新资源,引进和培养小核酸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昆山高新区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和有效互动的小核酸产业创新体系,促进了小核酸产业的迅速发展。
点线面体小核酸产业培育路径
在有些人看来,昆山高新区是幸运的,他们选择了小核酸这个生物制药的前沿领域,又是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产业领域,用3年时间打造了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然而,看似幸运和偶然的背后,有着必然的因素。
身兼昆山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昆山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总经理三职的荀标是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认为,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培育路径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体”四个字。“点”就是创新源,昆山高新区通过全球搜寻找到了在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小核酸领域及其领军人物;“线”就是产业链,领军人物的落户和昆山高新区搭建的公共技术平台吸引了相关小核酸企业聚集,形成了从研发到服务配套的产业链;“面”就是产业环境,昆山高新区建设的小核酸产业基地和相关的政策措施都形成了鼓励小核酸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体”就是市场化,帮助小核酸企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最终形成小核酸药品走向市场。
荀标说,目前,昆山高新区的“点线面”都已具备,正处于向“体”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点线面体”的培育,昆山高新区要让小核酸产业的发展升级为国家行为,争取政策的支持,最终参与国际竞争。
在“点线面体”的培育路径上,离不开三个实体:昆山高新区工业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小核酸研究所贯通了小核酸生物技术的创新链,瑞博公司引领了小核酸生物技术制造的产业链,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梳理了小核酸产业服务链。三个实体打造了三条链,形成了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市场创新的完整链条,支撑了小核酸产业的迅速发展。
一个强势的技术源头,一批顶尖的领军人才,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一套独特的产业创新体系,成就了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十二五”期间,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拥有50余家研发型企业、20余家产业化企业,总投资25亿元,总产能300亿元,形成一个拥有数十名博士、教授以及数百位硕士为核心员工的研发集群及相关生产、服务集群,成为国内第一、国际领衔的小核酸产业基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在生物制药产业,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但在小核酸制药领域却几乎与世界同步。昆山高新区从零开始发展生物产业,却一下就抓住了小核酸这一中国最具技术优势的领域,并迅速成为国内小核酸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现在,“做核酸,到昆山”已经成为小核酸领域从业人员的“常识”,一个自主的小核酸制药产业创新体系正在昆山高新区形成。
昆山高新区与小核酸的渊源
小核酸制药是生物制药一个新兴领域,它通过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关闭相应基因的表达或使该基因沉默,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一技术被《科学》杂志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评为2002年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在2007年以前,昆山的生物产业近乎为零,仅有的几家生产辅药产品的传统制药厂也陆续关停了。这样看来,昆山高新区似乎并不具备发展如此前沿、高端的小核酸制药产业的基础。然而,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和一位名叫梁子才的科学家的进驻,改变了这种状况。
清华科技园曾经在全球各地遍寻掌握先进技术的华人科学家,鼓励其回国创业。现任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总经理的刘万丰在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现了梁子才教授主持生物方面的科研项目,并建立了联系。2003年,863计划立项支持了我国第一个小核酸研究项目,梁子才受聘作为外籍科学家参与该项目的研究。2005年结题后,梁子才便留在国内,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2006年,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开园仪式在北京举行。梁子才原本并不看好清华科技园在昆山建设分园,但在这次开园仪式上,梁子才感受到了昆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心和能力,于是就在清华科技园的帮助下在昆山创建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小核酸产业的火种由此被引到了昆山高新区。
瑞博公司的股东不仅有梁子才,还包括张礼和院士、席真教授、金奇教授等,都是国内小核酸领域的顶尖专家。而瑞博公司的成立给昆山高新区带来的也不仅有高端人才,还有发展小核酸产业的理念和信心。昆山市政府和昆山高新区下决心开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提出要把小核酸产业作为继光电产业之后最重要的产业来扶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成为最重要的推手。在他们的努力下,昆山市高层对发展小核酸产业形成了高度共识,为小核酸产业在昆山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搭建公共平台构建产业基础
2007年,昆山高新区投入200万元,由瑞博公司与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合作建立了核酸应用技术公共实验室。这是昆山市首个公共生物实验室。这个小小的实验室,吸引了一批小核酸领域的创业企业,它们共享实验室的科研条件,每当有企业做大,就从实验室搬出,进入昆山高新区。可以说,这个实验室扮演了昆山小核酸产业孵化器的角色,它孵化了一批企业,也培育了一批江苏省领军人才,成为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的创新源。
2008年,我国第一届小核酸研究与应用研讨会在昆山召开。原定200人规模的会议,实际报名参会者超过了400人,国内小核酸领域的研究人员几乎全部到会,还吸引了一批国外从业人员前来参会。会议总结时,南开大学化学院副院长席真教授喊出了一句口号:“做核酸,到昆山”。现在,“做核酸,到昆山”已经被国内小核酸领域从业人员所熟知,它也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昆山高新区在小核酸领域产业集聚能力的真实写照。
此时,昆山市政府更加坚定了发展小核酸产业的信心,投资2.6亿元建立了公益性的小核酸应用研究和孵化实体——昆山高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昆山高新区也划出了1000亩土地专门发展小核酸产业,同时将小核酸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虽然小核酸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但昆山高新区的决策者们已经看到了小核酸产业蕴含的能量和产业前景。2008年10月,我国首个以核酸为主的生物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在昆山高新区奠基。昆山高新区仅用3个半月的时间,就为小核酸研究所搭建起了3500平方米的一期过渡设施,并采购了价值近3000万元的设备,建立起了一个小核酸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吸引了国内大部分小核酸企业和一批产业链上相关的企业聚集在此。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集群由此初具规模。
以人才引进带动产业集聚,以平台建设引导产业集群,以活动论坛推动产业发展,成为昆山高新区培育小核酸产业明晰而有效的路径。
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创新体系
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集群的形成,人才团队的引进起到了核心作用。而高端人才的聚集,要归功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昆山高新区,有10个以院士、专家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这些院士、专家都是国内小核酸领域的顶尖人才。昆山高新区为他们搭建了技术创新的平台,并且提供经费支持,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科研。现在,不同的实验室之间已经建立起协作关系,按照小核酸技术链进行分工合作。这些实验室让昆山高新区成为了国内小核酸领域的技术高地,技术的裂变和扩散,又吸引了更多的小核酸企业聚集到昆山高新区。
独特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也是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小核酸制药领域有全球公认的四大技术难题,其中有两项已经在昆山被攻破,依靠的就是独特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以小核酸液相合成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小核酸制药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然而如此复杂的技术攻关仅仅依靠企业难以完成。昆山高新区相关机构与南开大学展开合作,由席真教授领衔进行技术攻关,研究成果南开大学享受1/3,席真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享受1/3,昆山高新区工业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享受1/3。经过努力,研究团队终于攻克了这项技术。瑞博公司派出了一个团队,从南开大学原有研究团队“接手”小核酸液相合成技术,这项技术就成功转移到了昆山高新区。
目前,全国30多家小核酸企业有一半都落户在昆山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已经组建了江苏省小核酸产业联盟,正在筹建全国的小核酸产业联盟,通过产业组织来推进整个小核酸产业的发展。
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集聚、整合小核酸创新资源,引进和培养小核酸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昆山高新区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和有效互动的小核酸产业创新体系,促进了小核酸产业的迅速发展。
点线面体小核酸产业培育路径
在有些人看来,昆山高新区是幸运的,他们选择了小核酸这个生物制药的前沿领域,又是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产业领域,用3年时间打造了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然而,看似幸运和偶然的背后,有着必然的因素。
身兼昆山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昆山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总经理三职的荀标是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认为,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培育路径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体”四个字。“点”就是创新源,昆山高新区通过全球搜寻找到了在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小核酸领域及其领军人物;“线”就是产业链,领军人物的落户和昆山高新区搭建的公共技术平台吸引了相关小核酸企业聚集,形成了从研发到服务配套的产业链;“面”就是产业环境,昆山高新区建设的小核酸产业基地和相关的政策措施都形成了鼓励小核酸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体”就是市场化,帮助小核酸企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最终形成小核酸药品走向市场。
荀标说,目前,昆山高新区的“点线面”都已具备,正处于向“体”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点线面体”的培育,昆山高新区要让小核酸产业的发展升级为国家行为,争取政策的支持,最终参与国际竞争。
在“点线面体”的培育路径上,离不开三个实体:昆山高新区工业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小核酸研究所贯通了小核酸生物技术的创新链,瑞博公司引领了小核酸生物技术制造的产业链,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梳理了小核酸产业服务链。三个实体打造了三条链,形成了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市场创新的完整链条,支撑了小核酸产业的迅速发展。
一个强势的技术源头,一批顶尖的领军人才,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一套独特的产业创新体系,成就了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十二五”期间,昆山高新区小核酸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拥有50余家研发型企业、20余家产业化企业,总投资25亿元,总产能300亿元,形成一个拥有数十名博士、教授以及数百位硕士为核心员工的研发集群及相关生产、服务集群,成为国内第一、国际领衔的小核酸产业基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