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会计监督含义的认识
会计监督是以记账、算账、报账和财务活动等方式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依法进行控制、审核、检查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监督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会计监督的执行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内容: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监督;对财产、资金,对财务收支,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以及其他重要经济管理活动的监督;对成本费用,对收益和上交利税的监督;以及对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
会计监督的方法主要是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保证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使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有效、有序地进行。
二、会计监督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转轨变型阶段,企事业单位经济成份日趋多元化,资金渠道不断拓宽,部分资金活动呈现无秩序状态,经济领域法制建设滞后,经济监督弱化,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经济现象和很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带头违法违纪,干预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单位会计秩序混乱,在很大程度上与单位领导滥用职权违法违纪有关。有的领导甚至一些地区和部门的负责人为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或受虚报浮夸风的影响,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或其下属单位篡改会计数据,填报虚假会计报表,以达到隐匿收入、转移国家资产、偷漏税金、粉饰领导政绩等非法目的;有的领导带头私分公款;有的领导对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乱纪行为非但不支持、奖励,还设置阻力刁难甚至打击、报复。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所有者权益,助长了消极腐败者的气焰,使会计监督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小金库”屡禁不止。
近年来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的现象,不但未得到遏制而且呈蔓延势头。“小金库”巧立名目,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编造假工资单来套取资金;有的虚列支出等,从而使单位的经营实绩不能反应出来,加大了单位的经营风险。
(三)国有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大量流失。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5000亿元的资产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个人或小团体的腰包。某些企业领导片面追求政绩,不惜滥用手中权力,使企业创造出“效益”,为完成利润指标,少提甚至不提折旧,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损失不能如实纳入当期损益,企业虚盈实亏,造成虚假分配,使国有资产流失。还有些企业干部,无视党纪国法,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对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非正常压价或抬价,强买强卖,高进低出,更有甚者把企业大量的资产拱手送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有些单位虽建有规章制度,但形同虚设,致使大量违纪、腐败现象滋生。
(五)会计有意造假或无意出错也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1、会计有意造假,造假花样繁多。
有些单位把不规范、不合理甚至非法的收支凭证通过各种途径使之在形式上做到规范、合理甚至合法;有的单位把属于下期的收益或费用在本期作应收应付款处理;有的单位该提的费用少提或不提,该摊的费用少摊或不摊,而不该提的费用也提或多提,不该摊的费用也摊或多摊;还有的单位明明盈利或亏损,却在账上人为制造成亏损或盈利;还有的单位的会计报表不但不能提供完整、规范、真实、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而且为了完成某些指标,干脆撇开账簿随意调整编报。去年财政部对2001年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三次抽查,发现了不少问题。从第三次抽查结果看,100户中有81户存在资产盈亏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虚报利润27.47亿元。这些会计做假现象严重影响了单位财务成果和国家宏观决策,给经济管理带来极大的危害。
2、会计无意出错、失误频繁。
会计工作中的无意出错、失误同样也影响着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其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从下列现象中看出端倪:有的会计人员无证上岗;有的会计人员虽有证上岗,但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有的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只要有领导签字就报销,而不管对错;有的疏于学习、懒于钻研实际业务,工作中不负责任、粗心大意;有的自己本来才疏学浅,还以单位对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不重视为由而不求上进,上边考试检查,草草作弊应付。以上三种表现导致财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反馈以及会计核算中常常出现技术性差错。这些会计失误、出错现象给单位财会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给社会经济管理带来一系列隐患,也使会计临督困难重重。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措施
1、把好内部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各单位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
(1)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会计人员应通过监督原始凭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制止、纠正和揭露经济业务的违法违纪行为。
(2)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会计法》规定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只要求退回进行更正、补充,而不予受理。
2、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收支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办理”。对财务收支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
3、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多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情况所决定的。会计可以起到其他工具所起不到的作用,也就是通过会计可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信息等方面的揭示,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
4、严格执法是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会计法》将单位、部门和有关个人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大了处罚力度,并且对严重违法行为作了单独定罪处罚,这是严格执行《会计法》的有力保证。所以从《会计法》执行开始,必须严格执法。应该强调的是对执法部门违法应负的法律责任应坚决追究,最大限度的避免玩忽职守。严格执法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政府的威信,认真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
5、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企业法人的素质,是强化国家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保证。
6、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1)明确规定各部门在一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中的权限和职责以及办事程序,要体现相互制约的原则。
(2)建立财产清查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制度,按《会计法》要求建立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并对会计账簿与实物的差异进行及时处理,做到账实相符,才能达到对资产管理的目标,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3)建立对单位负责人员及主要经营管理者和决策部门的权力制衡的约束制度。
(4)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核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7、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相结合,是会计监督的有力保证。内部监督强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监督体系的基础;社会监督的内容较为广泛,常常是有目的审计,是监督体系的补充;政府监督的内容更为广泛,常常是强制检查,是监督体系的主导。此三者构成了三位一体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将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实施,会计监督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企业会计人员要求不但掌握专业技术,精通会计原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9、加强国家监督,是会计监督的源头。国家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监督,其主体是财政、审计、税务等有关部门。从产权角度看,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代表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经营者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以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如果产权所有者对其资产放弃监督,势必造成资产流失,从这种意义上讲应加强国家监督。从效益考核角度看,国家作为产权所有者,自然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情况以及分配情况。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是利益的驱动,使国家强化监督职能。
强化国家监督,首先要通过立法规定,各部门应对审查的企业报表作出结论并承担责任。
会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好会计秩序,规范好会计行为,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以协调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中,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为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财务科)
会计监督是以记账、算账、报账和财务活动等方式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依法进行控制、审核、检查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监督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会计监督的执行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内容: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监督;对财产、资金,对财务收支,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以及其他重要经济管理活动的监督;对成本费用,对收益和上交利税的监督;以及对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
会计监督的方法主要是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保证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使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有效、有序地进行。
二、会计监督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转轨变型阶段,企事业单位经济成份日趋多元化,资金渠道不断拓宽,部分资金活动呈现无秩序状态,经济领域法制建设滞后,经济监督弱化,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经济现象和很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带头违法违纪,干预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单位会计秩序混乱,在很大程度上与单位领导滥用职权违法违纪有关。有的领导甚至一些地区和部门的负责人为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或受虚报浮夸风的影响,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或其下属单位篡改会计数据,填报虚假会计报表,以达到隐匿收入、转移国家资产、偷漏税金、粉饰领导政绩等非法目的;有的领导带头私分公款;有的领导对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乱纪行为非但不支持、奖励,还设置阻力刁难甚至打击、报复。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所有者权益,助长了消极腐败者的气焰,使会计监督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小金库”屡禁不止。
近年来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的现象,不但未得到遏制而且呈蔓延势头。“小金库”巧立名目,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编造假工资单来套取资金;有的虚列支出等,从而使单位的经营实绩不能反应出来,加大了单位的经营风险。
(三)国有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大量流失。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有5000亿元的资产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个人或小团体的腰包。某些企业领导片面追求政绩,不惜滥用手中权力,使企业创造出“效益”,为完成利润指标,少提甚至不提折旧,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损失不能如实纳入当期损益,企业虚盈实亏,造成虚假分配,使国有资产流失。还有些企业干部,无视党纪国法,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对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非正常压价或抬价,强买强卖,高进低出,更有甚者把企业大量的资产拱手送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有些单位虽建有规章制度,但形同虚设,致使大量违纪、腐败现象滋生。
(五)会计有意造假或无意出错也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1、会计有意造假,造假花样繁多。
有些单位把不规范、不合理甚至非法的收支凭证通过各种途径使之在形式上做到规范、合理甚至合法;有的单位把属于下期的收益或费用在本期作应收应付款处理;有的单位该提的费用少提或不提,该摊的费用少摊或不摊,而不该提的费用也提或多提,不该摊的费用也摊或多摊;还有的单位明明盈利或亏损,却在账上人为制造成亏损或盈利;还有的单位的会计报表不但不能提供完整、规范、真实、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而且为了完成某些指标,干脆撇开账簿随意调整编报。去年财政部对2001年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三次抽查,发现了不少问题。从第三次抽查结果看,100户中有81户存在资产盈亏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虚报利润27.47亿元。这些会计做假现象严重影响了单位财务成果和国家宏观决策,给经济管理带来极大的危害。
2、会计无意出错、失误频繁。
会计工作中的无意出错、失误同样也影响着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其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从下列现象中看出端倪:有的会计人员无证上岗;有的会计人员虽有证上岗,但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有的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只要有领导签字就报销,而不管对错;有的疏于学习、懒于钻研实际业务,工作中不负责任、粗心大意;有的自己本来才疏学浅,还以单位对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不重视为由而不求上进,上边考试检查,草草作弊应付。以上三种表现导致财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反馈以及会计核算中常常出现技术性差错。这些会计失误、出错现象给单位财会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给社会经济管理带来一系列隐患,也使会计临督困难重重。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措施
1、把好内部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各单位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
(1)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会计人员应通过监督原始凭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制止、纠正和揭露经济业务的违法违纪行为。
(2)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会计法》规定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只要求退回进行更正、补充,而不予受理。
2、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收支也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办理”。对财务收支监督的重点是合法性问题。
3、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多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情况所决定的。会计可以起到其他工具所起不到的作用,也就是通过会计可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信息等方面的揭示,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
4、严格执法是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会计法》将单位、部门和有关个人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大了处罚力度,并且对严重违法行为作了单独定罪处罚,这是严格执行《会计法》的有力保证。所以从《会计法》执行开始,必须严格执法。应该强调的是对执法部门违法应负的法律责任应坚决追究,最大限度的避免玩忽职守。严格执法是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政府的威信,认真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
5、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企业法人的素质,是强化国家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保证。
6、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1)明确规定各部门在一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中的权限和职责以及办事程序,要体现相互制约的原则。
(2)建立财产清查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制度,按《会计法》要求建立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并对会计账簿与实物的差异进行及时处理,做到账实相符,才能达到对资产管理的目标,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3)建立对单位负责人员及主要经营管理者和决策部门的权力制衡的约束制度。
(4)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核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7、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相结合,是会计监督的有力保证。内部监督强调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监督体系的基础;社会监督的内容较为广泛,常常是有目的审计,是监督体系的补充;政府监督的内容更为广泛,常常是强制检查,是监督体系的主导。此三者构成了三位一体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将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实施,会计监督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企业会计人员要求不但掌握专业技术,精通会计原理,熟悉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9、加强国家监督,是会计监督的源头。国家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监督,其主体是财政、审计、税务等有关部门。从产权角度看,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代表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经营者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以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如果产权所有者对其资产放弃监督,势必造成资产流失,从这种意义上讲应加强国家监督。从效益考核角度看,国家作为产权所有者,自然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情况以及分配情况。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是利益的驱动,使国家强化监督职能。
强化国家监督,首先要通过立法规定,各部门应对审查的企业报表作出结论并承担责任。
会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好会计秩序,规范好会计行为,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以协调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中,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为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