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病人福利及照顾问题的研究综述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m82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神病人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然看似与正常人无异,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就会引发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困扰。精神病人所患疾病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游离在社会正常群体之外,需要特殊的照顾与福利。本文即针对此问题,总结已有的论文,进行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精神病主要是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全球有4.5亿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人,其中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达到了6000万。陈青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较快,生活竞争压力较大,精神病患会继续增加,并保持疾病总负担的首位。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精神病人照顾与福利方面的研究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
  1 精神病人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利的定义有多种多样,一般情况指人们个体对所享受到的事物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满足感的评价。但是由于精神病人本身的感知能力有所偏差,因此本文中所指的“精神病人福利”不仅仅指精神病人本身所受到的照顾与相应的福利感受,而是与精神病人紧密相关的家庭、社区所能感知到的福利状态,换言之,是一种相对广义上的福利。
  1.1 个人层面
  正因为精神病患者的认知、行为感情等与常人相异,因此他们对福利的感受也会与正常人不同。因此笔者认为对精神病患者,特别是较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当从他们生活状态来判断他们的福利。周在东详细分析了各种精神疾病情况下,精神病人所感知的福利是受到病症严重程度影响的,焦虑,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等精神疾病对于患者个人来说,可能会对其个人福利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甚至会带来较高的自杀率。①
  1.2 家庭层面
  由于大多数精神病人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家庭就成为这个病人福利实现的最基本载体,而病人的情况也和整个家庭的福利状况息息相关。根据杨华渝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显示,患病者家属中,相当比例希望病人可以长期入院,其原因主要因为居住困难、无人照顾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照顾困难。同时,28%的家属明确表示厌恶家中的精神病患,自费负担医疗费用的家属则绝大部分表示不会顾虑到经济,无论如何也要医治。②
  陈青将社会的偏见与歧视当做精神病人最大的障碍。她认为,精神病人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但是社会上的其实无所不在,精神病人的家庭都有一种羞耻感,多数不愿意公开病情寻求主动的治疗。而医疗负担过重,是精神病人家庭所承受的另一大压力。现在国家所给予的精神病人的免费治疗是分发精神病药品,通过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但是这种价格低廉药品对人体副作用较大,精神病人需要长期的看护,因此许多家庭因此无法全劳动力工作,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经济条件的衰败,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必然会从经济和心理等诸多方面影响到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福利。
  吴就君将照顾精神病人的家庭所承担的负荷概括为经济因素,社会歧视,因长期照护病人而导致的身心俱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加摩擦和压力,家庭与治疗者、医院及其他有关机构之间发生复杂而不愉快的关系,家庭与邻居、警察等之间的冲突。③
  张红彩和李峥在进行精神分裂者家庭负担的研究总结时,引入了“客观负担”和“主观负担”的概念。并通过相关的量化指标总结出了相关家庭的心理负担、生理负担、社交负担、日常生活负担、家庭关系负担和经济。④
  1.3 社会层面
  精神病人在发病时,多数呈现出暴躁易怒的精神状态,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极有攻击力的暴力行为,明显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如果不对精神病人加以妥善的照顾,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福利,会让其他的社会成员感受到福利的削减。因此从社会层面的角度,必须将精神病人及其家庭的相关福利纳入到社会福利体系中,按照提供福利的不同内容将其归为物质福利、精神福利和服务福利等范畴,以此来保障整个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保障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不会因此而遭到消减。
  2 精神病人照顾体系
  正如前文所述,精神病人的福利除了个人的感知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家庭和社会方面。相对于社会,家庭承担了相对较多的照顾的责任,但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在精神病人的照顾中,家庭是基础,家庭会因为精神病人的存在而得到沉重的债务,社会的排斥,社会支持网络的中断,这些都应该成为福利政策的惠及对象。
  鉴于家庭会因为精神病家庭成员的照顾而陷入负担,而家庭的负担,特别是家庭其他成员对于压力的不正确处理方式会影响到患者的就医和预后,对于相关家庭的福利提供可以认为以减压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福利。张红彩等援引国外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集体家庭教育以及逐步让家属参与治疗的门诊所、日间中心和寄宿站等治疗形式来提高家属的社交接触和社会支持感知。同时应当鼓励家属自发的互助组织。他们认为,如何有效解决家庭负担,使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有所裨益已经成为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比于家庭照顾的责任,更多的学者在精神病人照顾体系中更加注重社区照顾对病人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与家庭对病人的关心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在恶劣的周围环境中生活,病人容易惶恐不安,导致抑郁、焦虑等,使得病情再度复发。
  陈青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01年就倡议以社区康复治疗体系代替精神病院,认为社区更能给精神病人带来最为需要的关爱,使他们不至于脱离社会与亲友,因此要积极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加强康复治疗体系的建设,在掌握社区中精神病人康复情况后可以进行个案康复。
  周在东在比较社区和住院精神病患者间生活质量差异时指出,在主观生活质量方面,精神病人集体之家中的病患对生活领域的满意度最高,生活质量各方面均较好,而国外研究人员也表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时会产生较高的生活质量评价,在社区康复机构的长期精神病患者对各方面的主观满意度较高。
  喻瑶对精神健康服务的研究表明,想要获得比较好的精神健康服务结果,应当把精神卫生保健从大型精神病院中分离出来,发挥社区服务的作用,积极开展精神健康的三级防范制度,将精神保健纳入一般卫生服务之中,建立各个部门,包括福利、教育、住房等发面的紧密联系。
  刘林在分析我国社区服务发展时,指出我国社区服务内容日益系统化的今天,残疾人医疗站属于社会福利服务内容中的残疾人服务系列。精神病人在我国已被归为精神残疾的范畴,由社区向其提供福利内容是国家与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玉华等通过对上海市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机构现状调研后得出结论,康复机构目前处于生存困难,迅速萎缩的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绝大多数属于民政福利企业,需靠企业生产的利润来维持生存和承担入站患者的福利,随着企业的关闭,康复机构随之关闭,由于缺乏长效的投入机制和管理规范,机构关闭率很高。而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够重视,没有给予充分的援助,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也是重要的原因。
  此外,除了一般的社区照顾体系,还应当鼓励精神病人在适当的时候和能力条件之下重返社会,不能单纯的依赖福利。杜勇对宁夏精神病照顾定岗康复模式的分析很好的论证了身体条件许可的精神病人,在有计划的职业锻炼下,能够较好的恢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提高。定岗康复模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项积极尝试。
  3 简单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看出,精神病人的福利状态主要体现在精神病人个体感知状态,家庭感知状态以及精神病人所生存的社区其他成员的感知状态。由于精神病人本身的限制,家庭所感受到的福利以及社区所感受到的福利以及家庭和社区如何进行精神病人的照顾才能达到三方的福利最大化,应当成为较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目前研究成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如果想贯彻精神病人个体的福利,首先应当从法律制度上加以保障。我国并没有精神病人相关的法律,即精神病人在遭到社会各方面歧视时,并没有相应的法律供其本人及其家属维权。而反观邻国日本,早在明治时代就制定了相关的精神病人的法律,此后不断修订,其条款充分尊重了精神病人的人权,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完善了相应的医疗救助管理制度,具有完善精神病人福利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精神病人的家庭福利与其个体福利紧密相关。笔者认为,精神病人家庭及其家属受到的最大的压力包括由于长期医治而造成的经济压力以及社会歧视造成的精神压力,因此如何给精神病家庭减压,从经济、生活、心理上减轻他们的负担应当是精神病福利研究的重中之重。
  对于精神病人家庭来说,经济压力多数是由于病人需要看护,家属无法从事劳动,加上医疗费用庞大造成的。因此,国家的经济救助就十分重要。另外,目前国家实行的精神病人免费药品治疗虽然可以缓解一部分医疗压力,但是药品副作用较大,长远角度看来对病人康复并不十分有利。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其他的医疗补助方式,给予病人家属更多的选择权,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家属的心理压力减低与社区康复环境密切相关。如果社区有一个较和谐、友善、符合社区精神病人自身特点的康复机构,可以代家庭履行一部分照顾职责,将家属适度的从繁重的照料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社区究竟选用哪种康复模式,康复机构如何定位,都是目前悬而未决的问题。社区康复机构应该定义为精神病医疗服务体系的最低一级,应当担负起的职责,除了精神病人的康复,还应当包括对于社区居民进行精神病知识的普及,树立社区正确的精神病认识观,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消灭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同时也让精神病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心态,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重回社会。
  总之,精神病人的福利以及相应的照顾体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换言之,精神病人个体上的福利,除了自己的感受,更大程度上要依赖通过照顾体系所感受到的福利状态。在这种前提下,如何建设完善的包括家庭和社区在内的精神病人照顾体系,使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提升精神病人福利的目的,需要继续的研究与完善。
  
  注释
  ①周在东.精神疾病与生活质量.现代康复,1998(3).
  ②杨华渝.对精神病人及精神病态度的社会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1).
  ③吴就君.精神病人家庭照护者负荷的跨国文化解析模式(上).临床精神医学,1996(2).
  ④张红彩,李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9(8).
  
  参考文献
  [1]陈青.精神病病人社区康复治疗探讨.家庭护士,2007(1).
  [2]杜勇.精神病患者定岗职业康复模式可鉴.社会福利,2009(10).
  [3]柯淑真,张惠阳.社区精神病人的分析与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9(3).
  [4]李敬.亟待建立康复、教育福利与服务保障系统.中国社会报,2010-04-13.(3).
  [5]李玉华,姚新伟,张明园.上海市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机构现状调研与对策建议.上海精神医学,2005,17(增刊).
  [6]刘林.浅谈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几个阶段.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4).
  [7]浅井邦彦.日本新精神保健福利法及其目前的精神卫生发展政策.季建林,译.上海精神医学.2000(1).
  [8]温谋富.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社会福利需要——以福州市为个案的研究.社会工作,2009(6)(下).
  [9]喻瑶.精神健康服务的最新研究探析.卫生软科学,2005(2).
其他文献
端的一碗人物传奇!事涉中央领导、著名作家、文人学士和陕西乡党,还有那世情心境之沉浮。煞是有趣。  端的一碗艺术品!红白相间,肉面浑然,色嫩、汤鲜、馍筋、质滑、味醇,从视觉到味觉,全方位的刺激和享受。  再看它又荤又素,又软又硬;又干又稀,又香又辣;又俗又雅,又贱又贵;又有嚼头又好嚼,油而不腻;又能经饱又不撑,筋而不塞,不管年老年少有牙没牙,一概食如甘饴,吃一顿饱一天。  “羊肉泡馍”是最富传统色彩
期刊
千里万里的来了,来看你,塞罕坝!rn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人,乘飞机、火车、汽车,涉跃千山远渡万水来这北方的边缘--木兰围场,来看塞罕坝.
古元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版画家,被公认为中国新兴木刻,尤其是解放区木刻的优秀代表。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古元与人民息息相通、休戚与共,一贯坚持反映人民的心愿
期刊
该施政纪要从总务事项、文化事项、教育事项、保健事项等四个方面介绍了1943年2月1日——1944年1月31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的文化教育情况,反映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
端起碗,就端起人间的无边岁月。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地上一个丁,人间多只碗。一只碗,就是一个丁、一个人在人间的身份,是你的地位,是你的谋生。一只碗在民间的分量有多重?它跟生命是等价的。  人生来就端着一只朝天的空碗,向这世界讨要你的生计。岁月在你的碗里添水添羹加米加饭,你靠着一只碗在世间存身。  民间的碗,多是广口的泥陶碗、粗瓷碗,这些大黑碗里盛着粗茶淡饭,稀汤薄水,就像穷人带补丁的棉袄,立
期刊
在维吾尔民间以书面和口头形式广为流传的达斯坦(叙事长诗)《玉素甫-祖莱哈》,赞颂了纯洁的爱情,其情节以“大结构”的形式得以叙述。该长诗以其丰富的内容、严密的结构和优
期刊
近几年研究新时期报告文学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报告文学中的迎合、阿谀之声甚多,即使剔除了广告文学,在被称之为报告文学的文体中也依然是一片迎合之声.也难怪,
2011年9月26日21点09分,彦涵走完了他传奇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去世前半年的一天,彦涵躺在医院的病榻上,费力地睁开眼睛凝视着窗外的天空许久,之后对儿子说:“我最近一直在
期刊
一rn罗丹可能是近百年来,西方美术史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艺术家.rn首先,罗丹敢于打破僵死传统、勇于革新的精神,激励了“五四”时代的革命者.郭沫若当时在他的著名的诗篇中,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