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人皆知,中国股票市场是个政策市,政策导向压倒一切。其实中国邮市何尝不是如此。对于一个交易方式原始、管理手段落后、投机性极强、规范程度较低的不太成熟的集藏投资市场,邮政主管部门的新邮发行政策和对邮票二级市场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邮市的运动方向。
就目前而言,有关邮市的政策应如何看待呢?目前邮市非常不景气,打折的邮资票品大量充斥,大家对这种状况十分不满。造成这种局面,有关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现在市场有关各方,从国家邮政局到其下属的各级集邮公司,从邮商大户到一般集邮爱好者,大家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都希望邮市尽快摆脱已经持续三年多的低迷,步入良性循环,这是大家的共同利益之所在,邮市的希望之所在。
目前邮市萧条,谁最着急大家心知肚明,这种状况不扭转,受损害最大的其实就是邮政部门自己。近来我们可以明显地觉察出,邮政管理层对邮市的认识、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正逐步贴近市场。今年以来,各项救市措施出台的频率和力度正逐步加大,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处罚各种违规、削减新邮印量、降低新邮面值,直至销毁部分库存。但直到目前为止,效果还不太明显,莫非邮市这个"政策市"对政策不敏感了?恐怕不是。邮市内外各种矛盾积重难返是主要原因,而个别部门不顾全大局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也是导致政策屡屡失灵的重要原因。希望邮市尽快复苏,又要维持比例偏高的集邮业务收入,尽可能多的获取低成本资金,这实在是一个难以化解的"哥德巴赫猜想"。部分市场人士对邮市、对集邮的认识上,也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不管人们参与的动机是什么,集邮的文化属性永远是第一性的,投资获利不过是附带而来的,由于人们投资意识的增强,后者的作用有被过度夸大的倾向,但它毕竟取代不了前者。邮市交易的重心,应当是那些存世量较少的、设计精美的、符合大众趣味的早中期票品。但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部分媒体的误导,邮市里似乎是各种新邮大唱主角,明明是发行量过大、面值过高,需要削量乃至销毁的东西,却偏偏有人看好它们的"投资价值",号召大家去"逢低吸纳",其实绝大多数新邮的市场价值,不过是体现在过分的投机炒作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它们的集藏投资价值无从谈起,人们总是因新邮的泛滥成灾而指责有关部门,其实市场也应反躬自省。部分市场人士的非理性行为,实在是难辞其咎。
但市场在政策面前并非无所作为。邮市就其起源而言,本是自发地产生于民间,历经磨难,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例如在1993年前后,面对着新邮天量发行的严酷现实,市场一批有识之士不是消极等待,而是从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流通纪念币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随后又有编号票、小本票等的成功发掘,在大势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通过收缩战线,营造出局部持续的热点,先期介入者在冷市中照样赚得钵满盆满。
一年多来,部分不甘寂寞的市场人士也试图制造局部热点、突出重围,先后选择了新邮、各种违规品、集邮开发品、98缩量田村卡和金银币等作为突破口,结果却是为他人做嫁,参与者屡屡被套,市场资金流失严重,低迷加剧。究其原因,在于上述品种的商业味太浓,并无多少使用价值(当然打折新邮例外)和集邮价值,群众基础较差。
邮人痛定思痛,终于认识到恶炒各种新品种,结局必然是毁掉市场。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向前期品种转移,春节过后在各种新邮屡创新低的同时,大部分老票拒绝下调,猴票等强势品种甚至创出了两年来新高,这是值得密切关注的。这表明邮市已经有步入良性循环的迹象,只要这些热点得以持续并逐渐扩散,则邮市的复苏将会是自然而然的事。
责编/衣纯燕
就目前而言,有关邮市的政策应如何看待呢?目前邮市非常不景气,打折的邮资票品大量充斥,大家对这种状况十分不满。造成这种局面,有关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现在市场有关各方,从国家邮政局到其下属的各级集邮公司,从邮商大户到一般集邮爱好者,大家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都希望邮市尽快摆脱已经持续三年多的低迷,步入良性循环,这是大家的共同利益之所在,邮市的希望之所在。
目前邮市萧条,谁最着急大家心知肚明,这种状况不扭转,受损害最大的其实就是邮政部门自己。近来我们可以明显地觉察出,邮政管理层对邮市的认识、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正逐步贴近市场。今年以来,各项救市措施出台的频率和力度正逐步加大,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处罚各种违规、削减新邮印量、降低新邮面值,直至销毁部分库存。但直到目前为止,效果还不太明显,莫非邮市这个"政策市"对政策不敏感了?恐怕不是。邮市内外各种矛盾积重难返是主要原因,而个别部门不顾全大局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也是导致政策屡屡失灵的重要原因。希望邮市尽快复苏,又要维持比例偏高的集邮业务收入,尽可能多的获取低成本资金,这实在是一个难以化解的"哥德巴赫猜想"。部分市场人士对邮市、对集邮的认识上,也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不管人们参与的动机是什么,集邮的文化属性永远是第一性的,投资获利不过是附带而来的,由于人们投资意识的增强,后者的作用有被过度夸大的倾向,但它毕竟取代不了前者。邮市交易的重心,应当是那些存世量较少的、设计精美的、符合大众趣味的早中期票品。但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部分媒体的误导,邮市里似乎是各种新邮大唱主角,明明是发行量过大、面值过高,需要削量乃至销毁的东西,却偏偏有人看好它们的"投资价值",号召大家去"逢低吸纳",其实绝大多数新邮的市场价值,不过是体现在过分的投机炒作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它们的集藏投资价值无从谈起,人们总是因新邮的泛滥成灾而指责有关部门,其实市场也应反躬自省。部分市场人士的非理性行为,实在是难辞其咎。
但市场在政策面前并非无所作为。邮市就其起源而言,本是自发地产生于民间,历经磨难,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例如在1993年前后,面对着新邮天量发行的严酷现实,市场一批有识之士不是消极等待,而是从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流通纪念币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随后又有编号票、小本票等的成功发掘,在大势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通过收缩战线,营造出局部持续的热点,先期介入者在冷市中照样赚得钵满盆满。
一年多来,部分不甘寂寞的市场人士也试图制造局部热点、突出重围,先后选择了新邮、各种违规品、集邮开发品、98缩量田村卡和金银币等作为突破口,结果却是为他人做嫁,参与者屡屡被套,市场资金流失严重,低迷加剧。究其原因,在于上述品种的商业味太浓,并无多少使用价值(当然打折新邮例外)和集邮价值,群众基础较差。
邮人痛定思痛,终于认识到恶炒各种新品种,结局必然是毁掉市场。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向前期品种转移,春节过后在各种新邮屡创新低的同时,大部分老票拒绝下调,猴票等强势品种甚至创出了两年来新高,这是值得密切关注的。这表明邮市已经有步入良性循环的迹象,只要这些热点得以持续并逐渐扩散,则邮市的复苏将会是自然而然的事。
责编/衣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