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考。
关键词:学生工作;核心思想;“心药”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09—002
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呢?攻城,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要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之,必要时搬出校纪校规或请动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胜利,因此,广大人民教师甚好之。
可是,攻城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极大。首先,学生总是要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地反抗。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教师若采用强攻的办法,学生即使最后就范了,心里必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其次,攻城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损伤。由于是硬攻,教师难免发火,怒火伤身,急火攻心,加之学生再有反抗,急切之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身不由己,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教师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有了不当言行,最终反而伤及自己。
攻心就不同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个著名的关于人的“五个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该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惟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而各种需要有先后顺序与高低之分,每~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性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需要得以满足,人就会进入舒适的心理区域,那么内在动力将得以调动,内在潜能将得以激发。因此,我们应该主张,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一、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
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开阔。
班内有个学生小文是贵州人,随父母打工来到此地,从小就不间断地换学校,自由惯了,经常借一些小事欺负同学、欺瞒老师,违反纪律那是家常便饭。没有学习目的。找其谈心,他认为自己下学期反正要随父母走的,无所谓,找家长也是一样的态度,老师发火,他好笑;同学哭泣,他扬长而去,第二天照旧,伤透了老师和同学的心。再三分析他的情况,应该是极度自尊和自卑心理相冲突的结果,决定开好药方,“对心下药”,从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开始。
首先,细致入微,用关爱来满足其生理需要。
平时注意关心、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缩短和他的心理距离,由“心理”上的“陌生人”变成“友人”。平时注意听其言,观其行,分析他的思想动态,熟悉心理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用平等、科学的方法做其工作。允许他在思想感情与行为上表现出应有的独立性,以保护用自尊来掩饰的自卑,满足他的生理需求,用理解获得理解,用信任赢得信任。
其次,团结互助,用友爱满足安全需要。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期,更是学知识的关键期。在这阶段。学生们开始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看得很重要,把交朋友也看得很重要。小文经常更换学校,因此朋友很少,也很少得到朋友的关怀,更不知道应该如何交朋友,也因此不会与同学交往,而没有朋友只会使他的心与其他同学更疏远。要使这种学生摆脱心理上的种种困惑,以满足他们在集体中的安全需要,作为老师只有对他以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促使同学对他加以关心。友爱相处,消除他的戒备心理。达到师生心理相融。采用“逐步教育。逐步分化瓦解”的方法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把他曾经放“野”的心重新“唤”回来,达到“回心转意”的目的。对于有过矛盾的一些学生,则要采用“疏导障碍,握手言和”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样,在有益适度的教育活动中,让他的心灵敞开,精神愉快,使他在团结互助、互尊互爱的氛围中满足了安全需要。
关注爱护,用博爱满足爱与归属需要。
这种第三层次的需要,包括被人接纳、爱护、关注、信任、欣赏、鼓励和支持等需要。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总会造成老师的心理偏差。老师总是不知不觉地喜欢那些优生,而对后进生缺乏信任,怀疑他们的能力,不相信他们的进步。后进生由于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另眼相待。滋长了抵触情绪,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缺乏信心。“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小文很是适用。用信任唤起他的自尊心、责任心和自信心,经常给予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别人做得好,我也会做好”。“扬长避短,人人成材”。欣赏他身上的闪光点,赞许他的每一点进步,呵护他的每一次与众不同,让他在赏识中满足爱与归属需要。
二、倾注爱心,用平等满足尊重需要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促使学生信心百倍地学习和生活。在批评小文违反纪律时讲究批评的艺术,达到“批评无痕”的境界。
这种无痕的批评,不伤害他的自尊,让他理解什么是尊重,意识到自己被尊重,并从老师对他的尊重和爱中学会自尊,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从而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创设条件,用激情满足自我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小文在体育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因此就创设各种让他亮相的条件,有机会展示他的特长。并配以适宜的表扬,让他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此剂“攻心”药方的实施效果令人可喜,小文“阳光”了。开朗了,同学们喜欢他了,我也放心了。
当然,要用好药方,还得时时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用“心药”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己之心,度入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是好的,学生离心离德害莫大焉。
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 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方可牢牢锁定目标。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要知道,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体罚就如同攻城一般,学生即使被征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代价。我们反对使用体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那么,对于个别特别顽劣的学生。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非也。错误是得用心灵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的。因此,若是真的要惩罚学生,心罚才是最厉害的惩罚!
譬如说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罚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故意不公正的表扬与批评是很大的心罚。他会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表扬别人却不表扬我?为什么老师对我的进步视而不见?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师为什么不批评我?教师的不公正的态度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反响,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心罚。
譬如说教师对学生的故意冷落。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此言不虚。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需要,学生尤甚,如果明显受到教师的冷落,必定心中极为痛苦,此种惩罚,教师若能巧妙用之,效果与体罚不可同日而语。
需要说明的是,心罚杀伤力极大,既是一种惩罚,教师要慎用之。若是使用不当,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弥补的心灵伤害。对普通学生最好不要采用,对犯错学生也要偶一为之,而且,最好在再三思考后使用,以防误用。
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攻城為下,攻心为上,以此为准则,那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
关键词:学生工作;核心思想;“心药”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3—009—002
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呢?攻城,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要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之,必要时搬出校纪校规或请动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胜利,因此,广大人民教师甚好之。
可是,攻城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极大。首先,学生总是要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地反抗。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教师若采用强攻的办法,学生即使最后就范了,心里必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健康发展不利。其次,攻城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损伤。由于是硬攻,教师难免发火,怒火伤身,急火攻心,加之学生再有反抗,急切之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身不由己,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教师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有了不当言行,最终反而伤及自己。
攻心就不同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个著名的关于人的“五个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该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惟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而各种需要有先后顺序与高低之分,每~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性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需要得以满足,人就会进入舒适的心理区域,那么内在动力将得以调动,内在潜能将得以激发。因此,我们应该主张,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一、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
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开阔。
班内有个学生小文是贵州人,随父母打工来到此地,从小就不间断地换学校,自由惯了,经常借一些小事欺负同学、欺瞒老师,违反纪律那是家常便饭。没有学习目的。找其谈心,他认为自己下学期反正要随父母走的,无所谓,找家长也是一样的态度,老师发火,他好笑;同学哭泣,他扬长而去,第二天照旧,伤透了老师和同学的心。再三分析他的情况,应该是极度自尊和自卑心理相冲突的结果,决定开好药方,“对心下药”,从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开始。
首先,细致入微,用关爱来满足其生理需要。
平时注意关心、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缩短和他的心理距离,由“心理”上的“陌生人”变成“友人”。平时注意听其言,观其行,分析他的思想动态,熟悉心理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用平等、科学的方法做其工作。允许他在思想感情与行为上表现出应有的独立性,以保护用自尊来掩饰的自卑,满足他的生理需求,用理解获得理解,用信任赢得信任。
其次,团结互助,用友爱满足安全需要。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期,更是学知识的关键期。在这阶段。学生们开始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看得很重要,把交朋友也看得很重要。小文经常更换学校,因此朋友很少,也很少得到朋友的关怀,更不知道应该如何交朋友,也因此不会与同学交往,而没有朋友只会使他的心与其他同学更疏远。要使这种学生摆脱心理上的种种困惑,以满足他们在集体中的安全需要,作为老师只有对他以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促使同学对他加以关心。友爱相处,消除他的戒备心理。达到师生心理相融。采用“逐步教育。逐步分化瓦解”的方法来解决他的心理问题。把他曾经放“野”的心重新“唤”回来,达到“回心转意”的目的。对于有过矛盾的一些学生,则要采用“疏导障碍,握手言和”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样,在有益适度的教育活动中,让他的心灵敞开,精神愉快,使他在团结互助、互尊互爱的氛围中满足了安全需要。
关注爱护,用博爱满足爱与归属需要。
这种第三层次的需要,包括被人接纳、爱护、关注、信任、欣赏、鼓励和支持等需要。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总会造成老师的心理偏差。老师总是不知不觉地喜欢那些优生,而对后进生缺乏信任,怀疑他们的能力,不相信他们的进步。后进生由于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另眼相待。滋长了抵触情绪,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缺乏信心。“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小文很是适用。用信任唤起他的自尊心、责任心和自信心,经常给予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别人做得好,我也会做好”。“扬长避短,人人成材”。欣赏他身上的闪光点,赞许他的每一点进步,呵护他的每一次与众不同,让他在赏识中满足爱与归属需要。
二、倾注爱心,用平等满足尊重需要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促使学生信心百倍地学习和生活。在批评小文违反纪律时讲究批评的艺术,达到“批评无痕”的境界。
这种无痕的批评,不伤害他的自尊,让他理解什么是尊重,意识到自己被尊重,并从老师对他的尊重和爱中学会自尊,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从而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创设条件,用激情满足自我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小文在体育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因此就创设各种让他亮相的条件,有机会展示他的特长。并配以适宜的表扬,让他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此剂“攻心”药方的实施效果令人可喜,小文“阳光”了。开朗了,同学们喜欢他了,我也放心了。
当然,要用好药方,还得时时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用“心药”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己之心,度入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是好的,学生离心离德害莫大焉。
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是千变万化的,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 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方可牢牢锁定目标。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地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也不一定能够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要知道,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体罚就如同攻城一般,学生即使被征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代价。我们反对使用体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那么,对于个别特别顽劣的学生。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非也。错误是得用心灵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的。因此,若是真的要惩罚学生,心罚才是最厉害的惩罚!
譬如说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罚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故意不公正的表扬与批评是很大的心罚。他会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表扬别人却不表扬我?为什么老师对我的进步视而不见?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师为什么不批评我?教师的不公正的态度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反响,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心罚。
譬如说教师对学生的故意冷落。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此言不虚。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需要,学生尤甚,如果明显受到教师的冷落,必定心中极为痛苦,此种惩罚,教师若能巧妙用之,效果与体罚不可同日而语。
需要说明的是,心罚杀伤力极大,既是一种惩罚,教师要慎用之。若是使用不当,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弥补的心灵伤害。对普通学生最好不要采用,对犯错学生也要偶一为之,而且,最好在再三思考后使用,以防误用。
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攻城為下,攻心为上,以此为准则,那我们的工作必将事半而功倍,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