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MSCT后重组技术在十二指肠降部憩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内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证实的十二指肠降部憩室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17例,均行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图像进行1.5mm薄层重组,Syngo Acquisition Workplace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观察。结果17个憩室直径为6.5~34.6mm,均位于十二指肠系膜缘,表现为紧贴十二指肠降部壁外的圆形或类圆形囊袋状影,8例囊内表现为气液平,6例仅为气体密度影,1例囊内为液体密度影,2例囊内为混合密度影表现为筛板状或网格状影;3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前壁,11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乳头旁表现为紧贴胰头右后方或后方囊袋状影,与胰头界限清晰;3例十二指肠乳头位于憩室内,并发胆管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炎;运用MSCT后处理 MPR技术结合原始薄层轴位图像均能显示憩室颈部位置,原始轴位薄层图像结合多方位重组技术可明确显示憩室。本组病例中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巨大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后方,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发现憩室颈部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区,乳头位于其内,为憩室内乳头型。本组病例17例中有14例发生在乳头旁或其内,发生率为82.4%;1例憩室表现为液体密度影,须鉴别于胰头囊性病灶,运用MPR后处理技术显示憩室颈可与之鉴别。运用 MSCT后处理技术MPR可从不同角度了解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的关系。结论MSCT以其安全无创、分辨率高的优点,原始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 MPR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对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诊断,明确憩室颈部的位置,判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同时可提供其并发症的诊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