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风险及其治理"这一研究主题,对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结果开展了批判性反思。研究发现,现有成果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法学、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的成果三足鼎立,行为科学视角下的研究值得期待;二是分析框架的建构相对匮乏,定性研究处于主导地位,混合研究方法的使用初见端倪;三是在治理的价值导向、治理模式和政策工具上鲜有共识。研究认为,滥用深度伪造技术在我国主要的风险是引发持久性的社会信任危机,因此需由应用场景决定是加强还是放松管制,以及采用合理的管制结构;需通过激励与惩戒并举并辅之救济机制来防范技术负能;需并用技术工具与信用工具引导应用场景创新,服务数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