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调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进行标准化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12个月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0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首次进行SLIT治疗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治疗12个月的依从性,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共计162例患者中,78例患者(48.15%)在治疗12个月内中止治疗;患者自评的停止治疗的原因前三位分别是:疗效欠佳(33.33%),自觉症状好转(30.77%)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
【基金项目】
:
南京市卫计委科技发展基金(2018-18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进行标准化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12个月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0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首次进行SLIT治疗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治疗12个月的依从性,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共计162例患者中,78例患者(48.15%)在治疗12个月内中止治疗;患者自评的停止治疗的原因前三位分别是:疗效欠佳(33.33%),自觉症状好转(30.77%)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参照量表研制方法,在中医相关理论指导下,将低位直肠癌中医多媒体医患沟通量化为生存质量概念下的领域,构建低位直肠癌中医多媒体医患沟通系统理论模型。确立了生理和病理、心理、社会功能3大领域,从20个方面,如精力、饮食、二便、房事、疲倦、发热、便血、疼痛、保肛与造口、手术信心、战胜疾病的信心、身体外貌、积极感受、消极感受、带瘘生存能力、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工作能力、社会支持、医疗保健等,共同构成该系统理论结构的基本内容。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致敏药物、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80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药疹中以重症多形红斑型(SJS)药疹最多见(44.4%),其次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23.8%)、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TEN)药疹(17.2%)、剥脱性皮炎型(ED)药疹(14.4%)。致敏药物依次为抗生素类药(28.3%)、镇静抗癫痫药(21.7%)及抗痛风药(18.9%)等其他药物。该病以发热、皮肤黏膜损害
目的探讨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心理状况、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18年7月开始实施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在此理论基础上制订慢性鼻窦炎术后需求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方案,现从2017年8月~2018年6月随机选择152例行鼻内镜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18年7月~2019年5月随机选择148例行鼻内镜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和(或)鼻动力切除腺样体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术式选择。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20年1月我院手术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共27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90例:A组-鼻动力组,采用鼻动力切除腺样体,压迫及电凝止血;B组-等离子组,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腺样体;C组-鼻动力联合低温等离子组,采用鼻动力切除腺样体至咽颅底筋膜表面约2mm,后行低温等离子残余腺样体消融止血。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绝大多数患儿术后病情得到治愈。但C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方面优
目的通过观察龙胆苦苷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角蛋白(K)17表达的影响,探讨龙胆苦苷治疗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噻唑兰(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模型组、氨甲蝶呤(MTX)组及龙胆苦苷治疗组对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此外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VEGF A、K17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aCaT细胞存活率、VEGF A、K1
报道1例误诊为褥疮感染的老年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NF)患者。患者女,75岁,为老年截瘫患者,长期卧床,肛周局部患有褥疮。因肛周红肿伴反复高热1周入院,病初误诊为褥疮感染,治疗后未有好转,病情反复且加重,后转至我院;肛周、会阴及双侧大阴唇可见广泛红肿,肛缘皮损处有稀薄恶臭渗出液,疮底晦暗,部分皮下按压有捻发音。诊断为:PNF。截瘫后压力性溃疡表面无神经支配,受体位制动,常久溃难收,极易导致PNF,对于褥疮感染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警惕PNF的发生,以减少或避免漏诊误诊。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老年患者行姑息切除术与造瘘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间西安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52例晚期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器械造瘘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纳入造瘘组,采用姑息切除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纳入姑息组。记录与随访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患者男,60岁,躯干泛发灰蓝色斑片1个月余。皮肤科情况:躯干弥漫性灰蓝色斑片,四肢可见散在紫红色扁平斑丘疹,下肢部分皮损伴发水疱,直径约1 cm,疱液清亮,尼氏征阴性。病理检查示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形成表皮下疱,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散在中等量淋巴细胞及嗜黑素细胞浸润。诊断:色素性扁平苔藓(LPP)并发大疱性扁平苔癣(BLP)。
目的探讨临床情景模拟培训对实习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38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名。对照组进行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指导,试验组实习护生在临床教学前1周增加临床情景模拟培训。比较2组实习护生的测评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生的测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情景模拟培训在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应用,可提高护生的临床评判性思维水平。
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皮损及正常人表皮中蛋白激酶(Akt)1、Akt2、Akt3及磷酸化Akt的蛋白水平及细胞定位,来证实Akt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的方法对3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20例正常人皮肤中的Akt1、Akt2、Akt3蛋白表达、细胞定位和pAkt(Ser473)、pAkt(Thr308)磷酸化水平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人表皮相比,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Akt1、Akt2及Ak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k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