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狂人日记》、《七巧板》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关于文学作品“狂人”形象的新见解:金乃文的荒唐表明用心理动力定型形成的下意识的表现,而“狂人”之“狂”则体现了他早先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但在长期的与封建势力的对垒中精神崩溃了,他对封建礼教及其复杂的封建利害关系的类似自动化的反射系统,同样是心理动力定型学说的反映。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动力定型学说,在心理学与文学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解读小说及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