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和普通话作为我国通用的文字和语言,对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推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汉语和普通话的推广首先应从学校抓起,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中进行“国语教学”,制定汉语和普通话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顺应时代潮流。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国语的现实状况,提出应从提高认识、加大国语教学宣传力度、教师重视等方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
关键词:国语教学 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语水平
前言:
在十九大召开期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产生新矛盾,下一步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语水平可以说是解决教育领域新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国语教学”的来源及其内容
(一)“国语教学”来源
推行国语教学是1930年3月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通令:中小学教员一律以与国语相近之语言为教授用语,使学生看的和听的趋于一致,以利国语推行。教育行政机关应设法开班,使教员有练习国语的机会,以便应用。
同年5月,全国国语教育促进会将《推行国语教育办法及注意点》函发全国教育行政机关,提出将全国划分成以南京、广州、武昌、北平为中心的4个国语学区,在一年半内由教育部、省市县的国语注音符号讲习所训练国语推导员及中小学国语教员。教育部国语统一委员会主办之国语讲习所于5月开学,学生百余人[1]。
(二)“国语教学”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我国的国语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由于历史原因,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因此“国语教学”提倡的是全民学习普通话和书写汉字,同时,在通用的学习教材以及教师授课、课程通关考试等教学的各个环节用普通话和汉字作为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例如学习教材以汉语为书写内容,老师在授课中用普通话而非地方方言进行授课。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提高的意义
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和文字,但是随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现在,各少数民族中的干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大多数已不同程度地学会使用汉语文。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学校中,已根据不同民族的情况,分别设置了汉语文课,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汉语文师资,这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提供了接触国语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方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对促进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国语认同感,提高56个民族是一个共同体的意识,加强文化和国家的认同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提高国语水平既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学业的提升,为以后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的方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语水平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例如以教育部门为主,通过在高校设置宣传栏、散发宣传单、开设国语讲座、举办国语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提高国语水平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对普通话教学和汉字书写方面的规范力度,强化国语教学管理水平,从老师到学生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教育教学,营造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国语的氛围,提升国语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宣传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提高国语水平对提升自身素质、方便就业、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信心、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制度、法律建设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作保障,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语水平的众多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将无法开展。例如制定国语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教学有法律依据,在高校排班过程中,将少数民族与汉族同学进行混合排班、混合上课、混合住宿等制度,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的与其他民族同学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制度保障,如果将少数民族同学单独排班、排课、住宿不仅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而且对不同民族之间的同学学习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阻碍。此外,对教师授课的教材、学生使用的教材等进行规范,制定统一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大监督和审核的力度,将不利于提供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的“问题教材”彻底杜绝[3]。
(三)提升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国语、提高国语水平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长久接受自己民族语言的教学,到大学后需要逐步适应以汉语为交流语境的高校,因此高校一定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例如高校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设置“国语角”,每天固定的时间有老师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国语学习以及练习,设置“国语学习微信群”,不同民族的学生可以在群内讨论学习的方法、心得体会等,不定期举办国语学习大比拼,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定期播放时政热点、民族文化,励志事件,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在同学的帮助或带动下参与到国语学习的活动中来,变被动为主动,不断练习,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国语水平。
(四)创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法
高校在传统国语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当下流行的兩微一端等新媒体设备,创新教学方法,首先高校老师应主动了解国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模块授课,不断积累授课经验,分析授课效果,根据课程的受学生欢迎程度以及课程达到的目的等多方面内容,制定出最优的少数民族国语教学模式[4]。例如,教师除利用书本教材授课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下载不同的教学APP,通过多种途径练习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文字写作能力。其次,高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坚持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例如,在课程开始前,高校老师将教材所阐明的本堂课程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注意内容、汉语以及汉字的历史、组成等文化渊源理论传授给学生,老师将理论知识讲完之后再进行实践练习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训练,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训练,达到课程训练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好国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中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好本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国语,提升国语水平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自我、更好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国语教学”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提高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46-47.
[2]陈炜.“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和俄罗斯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以新疆教育学院双语学院和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7-31.
[3]张萍.影响新疆高校汉语教学效果因素的诊断与分析—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3(2):71-76.
关键词:国语教学 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语水平
前言:
在十九大召开期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产生新矛盾,下一步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语水平可以说是解决教育领域新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国语教学”的来源及其内容
(一)“国语教学”来源
推行国语教学是1930年3月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通令:中小学教员一律以与国语相近之语言为教授用语,使学生看的和听的趋于一致,以利国语推行。教育行政机关应设法开班,使教员有练习国语的机会,以便应用。
同年5月,全国国语教育促进会将《推行国语教育办法及注意点》函发全国教育行政机关,提出将全国划分成以南京、广州、武昌、北平为中心的4个国语学区,在一年半内由教育部、省市县的国语注音符号讲习所训练国语推导员及中小学国语教员。教育部国语统一委员会主办之国语讲习所于5月开学,学生百余人[1]。
(二)“国语教学”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我国的国语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由于历史原因,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大多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因此“国语教学”提倡的是全民学习普通话和书写汉字,同时,在通用的学习教材以及教师授课、课程通关考试等教学的各个环节用普通话和汉字作为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例如学习教材以汉语为书写内容,老师在授课中用普通话而非地方方言进行授课。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提高的意义
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和文字,但是随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现在,各少数民族中的干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大多数已不同程度地学会使用汉语文。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学校中,已根据不同民族的情况,分别设置了汉语文课,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汉语文师资,这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提供了接触国语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方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对促进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国语认同感,提高56个民族是一个共同体的意识,加强文化和国家的认同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提高国语水平既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学业的提升,为以后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的方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语水平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例如以教育部门为主,通过在高校设置宣传栏、散发宣传单、开设国语讲座、举办国语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提高国语水平的重要性。加强高校对普通话教学和汉字书写方面的规范力度,强化国语教学管理水平,从老师到学生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教育教学,营造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国语的氛围,提升国语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宣传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提高国语水平对提升自身素质、方便就业、增强民族荣誉感和自信心、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制度、法律建设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作保障,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语水平的众多授课内容、授课形式将无法开展。例如制定国语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教学有法律依据,在高校排班过程中,将少数民族与汉族同学进行混合排班、混合上课、混合住宿等制度,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的与其他民族同学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制度保障,如果将少数民族同学单独排班、排课、住宿不仅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而且对不同民族之间的同学学习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阻碍。此外,对教师授课的教材、学生使用的教材等进行规范,制定统一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大监督和审核的力度,将不利于提供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的“问题教材”彻底杜绝[3]。
(三)提升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国语、提高国语水平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长久接受自己民族语言的教学,到大学后需要逐步适应以汉语为交流语境的高校,因此高校一定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例如高校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设置“国语角”,每天固定的时间有老师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国语学习以及练习,设置“国语学习微信群”,不同民族的学生可以在群内讨论学习的方法、心得体会等,不定期举办国语学习大比拼,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定期播放时政热点、民族文化,励志事件,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活动,使学生耳濡目染,在同学的帮助或带动下参与到国语学习的活动中来,变被动为主动,不断练习,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国语水平。
(四)创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法
高校在传统国语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当下流行的兩微一端等新媒体设备,创新教学方法,首先高校老师应主动了解国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模块授课,不断积累授课经验,分析授课效果,根据课程的受学生欢迎程度以及课程达到的目的等多方面内容,制定出最优的少数民族国语教学模式[4]。例如,教师除利用书本教材授课外,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下载不同的教学APP,通过多种途径练习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文字写作能力。其次,高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坚持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例如,在课程开始前,高校老师将教材所阐明的本堂课程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注意内容、汉语以及汉字的历史、组成等文化渊源理论传授给学生,老师将理论知识讲完之后再进行实践练习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训练,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训练,达到课程训练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好国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中国的民族分布、民族关系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好本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国语,提升国语水平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自我、更好适应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国语教学”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国语水平提高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46-47.
[2]陈炜.“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和俄罗斯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以新疆教育学院双语学院和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7-31.
[3]张萍.影响新疆高校汉语教学效果因素的诊断与分析—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3(2):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