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勤管理作为大型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型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因此,在新时期对大型企业的后勤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则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国有大型企业后勤改革的问题及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后勤模式分析践行探讨。
关键词:大型企业;后勤管理;服务模式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后勤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企业核心业务有着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它对于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士气等也起到非常关键的效果。但是现代企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忽视了后勤的重要性,管理学研究中对后勤管理的研究也很少且不系统,这就造成了企业后勤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企业对后勤的认识仅仅是自己做好保卫、清洁、食堂等工作。特别是对在多地域生产经营的大型企业而言,他们在很多地方都拥有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也都拥有自己的后勤系统,对整个企业来说,诸多后勤部门自行其是,提供的后勤服务有限且重复,这就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大型企业正日益增多,在后勤方面存在的人员冗杂,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等也成为了这些企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就后勤对企业核心业务的支撑作用而言,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强调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客户,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服务领域拓展。在由产品观念销售观念向营销服务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后勤的作用又有哪些变化?企业对后勤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后勤部门急需重新定位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以更好地配合企业发展。
就外部环境而言,市场化的作用正日渐扩大并逐步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也使各领域开始重视信息化进程。在现实中已经有企业开始走上后勤社会化与信息化的改革之路,虽然这种改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却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总结,深化研究。
(二)研究意义。传统后勤管理方式封闭松散,难以满足现代大型企业在全国各地甚至全球范围内开展核心业务的需求,研究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希望将大型企业的后勤实现一体化,通过统一运作协同服务来整合更多资源,提高后勤部门运作效率以更好地为核心业务的开展提供支撑保障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对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在吸引更多客户创造更多利润的同时尽量削减企业成本。对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精简人员,降低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同时集约资源减少资源重复消耗的浪费,从而减少企业总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对后勤管理的研究,还旨在提高后勤服务标准,通过信息化系统为每个员工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安全保障、生活保障等创造一个更加便利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提升员工士气进而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使企业获得更好地业绩。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对后勤的观念需要改变。研究中发现,很多企业对后勤改革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后勤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管理层的这种认识,严重制约了后勤的发展。
2、后勤部门人才匮乏。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认为后勤部门是福利性部门,管理层也经常将后勤部分视为安置年老者的地方。因此后勤管理部门中往往被调入了很多将要退休的员工或是能力不足的人。这样做的结果是后勤部门技术型专业型的人才严重匮乏,影响了后勤改革的进程。
3、后勤体系不完善。由于后勤长期以来受到的忽视,企业后勤尚未实现一个完善的系统。服务标准不明确,绩效考评不健全等等都是后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确定后勤业务流程,加快标准制度的建立,都是后勤改革最先要做的。
4、与核心业务脱节。传统后勤中与核心业务相关的主要就是提供工作设备的保养维修,提供会议准备。可以说企业后勤虽然是价值链中的一环,但它与核心业务的联系却很少。因此传统后勤创造的核心价值有限,因此受到管理层的轻视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企业后勤需求分析。关于后勤工作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企业人员认为物业服务、员工服务保障、公车管理、办公服务以及用房管理等都属于后勤的工作范畴。可以看出企业对后勤的需求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且具备相应技术知识需求,因此后勤工作实际上很难被非专业的人员满足,企业的后勤改革必须实现专业化,无论是企业自身培养专业化队伍还是从社会市场上引进,都可以满足企业后勤对专业化的需求。另外,企业人员认为的这些后勤工作都有着大量的信息处理要求,从需求信息到调动使用信息到反馈信息,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交流过程,而这些交流过程经常是要求及时性但同时是跨越地域的,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集约处理信息交互便成为了非常有效率的办法。
调研中发现,企业认为后勤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管理水平与加快社会化进程。认为企业后勤部门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专业化服务的管理部门,服务平台的管控部门而非服务提供部门。可以看出,在未来后勤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人员希望企业本身的后勤部门渐渐退出服务者的领域而专门去充当管理者的角色。因此企业后勤部门在未来的工作可能集中于制定后勤服务标准,检查后勤服务情况,集中后勤需求并反馈给相关的业务提供者上,而企业具体的后勤服务则应该交给社会化去完成。
三、后勤模式分析
(一)外包模式。外包模式是一种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基础的社会化模式。它是将企业后勤业务诸如保卫、保洁、食堂等工作打包交给社会上专业的物业公司来做。近年来随着外包模式的发展,社会上也已经出现了实力资本较为雄厚的物业公司,它们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后勤服务,对拥有多地分公司的大型企业而言,具有竞争力的物业公司甚至可以配套为每一家分公司都提供相同标准的后勤服务。如宝钢集团便将自己的后勤外包给了索迪斯集团,除了自己的核心业务,宝钢集团将业务相关度低的业务,生活后勤业务等都分离出去,使后勤专业化的同时能够更专注于主营业务生产。 外包模式的优点在于将后勤专业化同时主辅业务分离,使企业能够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开展。后勤外包后后勤服务不再由本企业后勤部门提供,而是由专业公司代为服务,这样做无疑可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使企业享受到更好的后勤。同时企业不必再花费人力物力在提供后勤上,可以精力更集中于主要业务。专业公司对比企业而言有着更强的后勤资源整合能力,因此提供的后勤服务甚至成本更低。但是外包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质量标准的确定与检查是其中之一,由于外包后后勤不再直接由本企业进行考评,所以对后勤人员平时工作的管控难度较大,后勤服务标准的量化标准也需要消耗时间精力去确定修正。另外,后勤提供的一些行政支持功能例如会议准备,客户接待信息等在外包后可能会有一定泄密风险。
综合外包模式的优缺点来看,外包模式适合不以服务为主导的生产型企业,且仅适合将与企业业务相关度极低的工作,如员工食堂,绿化保洁、保安门卫等进行外包。
(二)成立物业公司。与引进市场中的专业公司相对应的,成立物业公司是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并将它们重组为独立核算的子公司,除了为本企业提供后勤业务外还可以将成立的物业公司推向市场,向其它公司提供服务。成立物业公司也同样是将后勤社会化,只不过它是企业由内而外,将自身的后勤推向市场。成立物业公司的做法近年来也有企业正在进行,例如江苏油田下属的紫京公司,它不仅为江苏油田提供后勤服务,甚至将业务开展到了海外,目前正在二十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成立物业公司同样是将企业后勤专业化,同时让成立的物业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又创造了新的价值。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新的物业公司必然会致力于改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这样就能使原企业享受到价廉质优的后勤服务。同时新的公司又带来了新的价值,原企业甚至可以通过后勤创造价值赢得利润。但这种方法同样有它的局限性,成立新公司是需要前期大量投入的,企业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启动项目,后勤服务人员的培训也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同时新公司在市场中并不能保证一定盈利,也存在亏损的可能。
综合各方面来看,成立物业公司适合资本雄厚,拥有相关人才及相关资源,有志于业务拓展,有能力承受失败风险的企业进行。
(三)建立后勤信息系统。近年来也有企业已经在开始探索将后勤与信息化相结合,打造属于企业的后勤云。所谓后勤云就是建立一个后勤信息处理中心,打造各分公司共享的后勤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身处各地的员工都可以提交自己的后勤需求,如差旅机票,账务报销等。这些需求汇集到信息处理中心后被整合,随后或是被统一集中处理如统一向航空公司购票,或是被整理分类后反馈到各地方后勤部门。在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有中信通讯公司,他们的云服务包括财务云,人事云,呼叫云,会议云四个模块,企业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公司的后勤服务。
信息化后勤的优点在于整合集约资源,后勤需求信息传递及时,可以按需求提供服务,弹性较大,节约资源。同时信息化后勤可以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便于统一标准的实施。但是云平台更多实现的是信息的交互,资源的交付与使用,对于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后勤工作如清洁、餐饮、维修等利用信息化只能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具体工作还是需要有实际单位去实施。
后勤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集约资源,调动资源,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它在一些方面可以独立运作,如商旅服务,财务报销、假期调休,办公室会议室使用,会议预定等等,但是在另一些地方还是需要配合具体后勤单位进行业务开展。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后勤模式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发展必然是围绕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来进行。可以预见企业的后勤部门在将来只会负责协调与管理,不会再提供具体的后勤业务。后勤的具体工作无论企业在将来采取什么养的方式,最终都会在市场上完成,交由专业的人去做。如何更好地提升后勤部门的管理能力,如何提升企业对后勤信息的处理反馈能力,怎样管理评价社会化的后勤工作,这些都是企业后勤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化也给有能力的企业提供了重新定位后勤在价值链模型中的地位,利用后勤部门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
信息化也是大型企业后勤的必然发展趋势。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提高企业后勤信息、人员、物资的集约整合能力。企业员工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享受到快捷便利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例如某位员工需要一杯咖啡,某个地方临时需要清洁等都可以通过后勤信息系统及时针对需求进行处理,按需要提供服务。
未来后勤服务的信息系统甚至可以不再单单为企业服务而是面向社会服务。构建的共享服务平台在与有实力的物业公司很好结合后可以为不同公司提供后勤业务,简单的说就是将企业构建的后勤服务信息处理系统与服务平台市场化,对其它企业出售信息化后勤的业务。对一些服务甚至可以将它们广泛地面向社会群众,如商旅服务,酒店旅游管理等。这样做既可以整合更多资源进一步降低成本,还可以同时利用后勤服务创造新的价值。
共享平台还可以与社会上其它资源进一步整合,如与航空公司合作提供更廉价的机票,与医院合作提供体检预约专家咨询,与连锁酒店合作,在员工出差过程中提供住宿服务等等。通过进一步资源整合,对资源上下游有更强的议价优势以降低成本,同时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服务,为信息系统的社会化提供了服务基础,加强吸引力。
(二)研究建议
1、企业要进行后勤改革,首先需要认识到后勤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有转变了思想企业后勤的变革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2、加快后勤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后勤急需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企业后勤进行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3、实现后勤市场化。企业后勤应着力于提高资源配置,主动融入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加快后勤信息化进程。尽快建立可共享的后勤服务平台,平台内容可包括为员工提供车票、住宿、餐饮的商旅服务平台,提供报销服务的财务平台,提供与医院交互的健康平台等。实现了信息平台的构建不仅可以抬高管理与服务质量,也可以领先一步为信息化的市场化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王伟付.论国有大型企业后勤改革的物业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12(20).
[2]黄建华.国有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实现探讨[J].现代商业,2009(14)
关键词:大型企业;后勤管理;服务模式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后勤作为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企业核心业务有着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它对于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士气等也起到非常关键的效果。但是现代企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忽视了后勤的重要性,管理学研究中对后勤管理的研究也很少且不系统,这就造成了企业后勤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企业对后勤的认识仅仅是自己做好保卫、清洁、食堂等工作。特别是对在多地域生产经营的大型企业而言,他们在很多地方都拥有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也都拥有自己的后勤系统,对整个企业来说,诸多后勤部门自行其是,提供的后勤服务有限且重复,这就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大型企业正日益增多,在后勤方面存在的人员冗杂,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等也成为了这些企业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就后勤对企业核心业务的支撑作用而言,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强调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客户,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服务领域拓展。在由产品观念销售观念向营销服务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后勤的作用又有哪些变化?企业对后勤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后勤部门急需重新定位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以更好地配合企业发展。
就外部环境而言,市场化的作用正日渐扩大并逐步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也使各领域开始重视信息化进程。在现实中已经有企业开始走上后勤社会化与信息化的改革之路,虽然这种改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却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总结,深化研究。
(二)研究意义。传统后勤管理方式封闭松散,难以满足现代大型企业在全国各地甚至全球范围内开展核心业务的需求,研究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希望将大型企业的后勤实现一体化,通过统一运作协同服务来整合更多资源,提高后勤部门运作效率以更好地为核心业务的开展提供支撑保障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对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在吸引更多客户创造更多利润的同时尽量削减企业成本。对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精简人员,降低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同时集约资源减少资源重复消耗的浪费,从而减少企业总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对后勤管理的研究,还旨在提高后勤服务标准,通过信息化系统为每个员工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安全保障、生活保障等创造一个更加便利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提升员工士气进而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使企业获得更好地业绩。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对后勤的观念需要改变。研究中发现,很多企业对后勤改革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后勤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管理层的这种认识,严重制约了后勤的发展。
2、后勤部门人才匮乏。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认为后勤部门是福利性部门,管理层也经常将后勤部分视为安置年老者的地方。因此后勤管理部门中往往被调入了很多将要退休的员工或是能力不足的人。这样做的结果是后勤部门技术型专业型的人才严重匮乏,影响了后勤改革的进程。
3、后勤体系不完善。由于后勤长期以来受到的忽视,企业后勤尚未实现一个完善的系统。服务标准不明确,绩效考评不健全等等都是后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确定后勤业务流程,加快标准制度的建立,都是后勤改革最先要做的。
4、与核心业务脱节。传统后勤中与核心业务相关的主要就是提供工作设备的保养维修,提供会议准备。可以说企业后勤虽然是价值链中的一环,但它与核心业务的联系却很少。因此传统后勤创造的核心价值有限,因此受到管理层的轻视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企业后勤需求分析。关于后勤工作应该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企业人员认为物业服务、员工服务保障、公车管理、办公服务以及用房管理等都属于后勤的工作范畴。可以看出企业对后勤的需求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且具备相应技术知识需求,因此后勤工作实际上很难被非专业的人员满足,企业的后勤改革必须实现专业化,无论是企业自身培养专业化队伍还是从社会市场上引进,都可以满足企业后勤对专业化的需求。另外,企业人员认为的这些后勤工作都有着大量的信息处理要求,从需求信息到调动使用信息到反馈信息,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交流过程,而这些交流过程经常是要求及时性但同时是跨越地域的,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集约处理信息交互便成为了非常有效率的办法。
调研中发现,企业认为后勤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管理水平与加快社会化进程。认为企业后勤部门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专业化服务的管理部门,服务平台的管控部门而非服务提供部门。可以看出,在未来后勤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人员希望企业本身的后勤部门渐渐退出服务者的领域而专门去充当管理者的角色。因此企业后勤部门在未来的工作可能集中于制定后勤服务标准,检查后勤服务情况,集中后勤需求并反馈给相关的业务提供者上,而企业具体的后勤服务则应该交给社会化去完成。
三、后勤模式分析
(一)外包模式。外包模式是一种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基础的社会化模式。它是将企业后勤业务诸如保卫、保洁、食堂等工作打包交给社会上专业的物业公司来做。近年来随着外包模式的发展,社会上也已经出现了实力资本较为雄厚的物业公司,它们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后勤服务,对拥有多地分公司的大型企业而言,具有竞争力的物业公司甚至可以配套为每一家分公司都提供相同标准的后勤服务。如宝钢集团便将自己的后勤外包给了索迪斯集团,除了自己的核心业务,宝钢集团将业务相关度低的业务,生活后勤业务等都分离出去,使后勤专业化的同时能够更专注于主营业务生产。 外包模式的优点在于将后勤专业化同时主辅业务分离,使企业能够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开展。后勤外包后后勤服务不再由本企业后勤部门提供,而是由专业公司代为服务,这样做无疑可以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使企业享受到更好的后勤。同时企业不必再花费人力物力在提供后勤上,可以精力更集中于主要业务。专业公司对比企业而言有着更强的后勤资源整合能力,因此提供的后勤服务甚至成本更低。但是外包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质量标准的确定与检查是其中之一,由于外包后后勤不再直接由本企业进行考评,所以对后勤人员平时工作的管控难度较大,后勤服务标准的量化标准也需要消耗时间精力去确定修正。另外,后勤提供的一些行政支持功能例如会议准备,客户接待信息等在外包后可能会有一定泄密风险。
综合外包模式的优缺点来看,外包模式适合不以服务为主导的生产型企业,且仅适合将与企业业务相关度极低的工作,如员工食堂,绿化保洁、保安门卫等进行外包。
(二)成立物业公司。与引进市场中的专业公司相对应的,成立物业公司是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并将它们重组为独立核算的子公司,除了为本企业提供后勤业务外还可以将成立的物业公司推向市场,向其它公司提供服务。成立物业公司也同样是将后勤社会化,只不过它是企业由内而外,将自身的后勤推向市场。成立物业公司的做法近年来也有企业正在进行,例如江苏油田下属的紫京公司,它不仅为江苏油田提供后勤服务,甚至将业务开展到了海外,目前正在二十多个国家开展业务。
成立物业公司同样是将企业后勤专业化,同时让成立的物业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又创造了新的价值。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新的物业公司必然会致力于改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这样就能使原企业享受到价廉质优的后勤服务。同时新的公司又带来了新的价值,原企业甚至可以通过后勤创造价值赢得利润。但这种方法同样有它的局限性,成立新公司是需要前期大量投入的,企业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启动项目,后勤服务人员的培训也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同时新公司在市场中并不能保证一定盈利,也存在亏损的可能。
综合各方面来看,成立物业公司适合资本雄厚,拥有相关人才及相关资源,有志于业务拓展,有能力承受失败风险的企业进行。
(三)建立后勤信息系统。近年来也有企业已经在开始探索将后勤与信息化相结合,打造属于企业的后勤云。所谓后勤云就是建立一个后勤信息处理中心,打造各分公司共享的后勤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身处各地的员工都可以提交自己的后勤需求,如差旅机票,账务报销等。这些需求汇集到信息处理中心后被整合,随后或是被统一集中处理如统一向航空公司购票,或是被整理分类后反馈到各地方后勤部门。在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有中信通讯公司,他们的云服务包括财务云,人事云,呼叫云,会议云四个模块,企业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公司的后勤服务。
信息化后勤的优点在于整合集约资源,后勤需求信息传递及时,可以按需求提供服务,弹性较大,节约资源。同时信息化后勤可以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便于统一标准的实施。但是云平台更多实现的是信息的交互,资源的交付与使用,对于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后勤工作如清洁、餐饮、维修等利用信息化只能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具体工作还是需要有实际单位去实施。
后勤信息化可以有效地集约资源,调动资源,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它在一些方面可以独立运作,如商旅服务,财务报销、假期调休,办公室会议室使用,会议预定等等,但是在另一些地方还是需要配合具体后勤单位进行业务开展。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后勤模式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发展必然是围绕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来进行。可以预见企业的后勤部门在将来只会负责协调与管理,不会再提供具体的后勤业务。后勤的具体工作无论企业在将来采取什么养的方式,最终都会在市场上完成,交由专业的人去做。如何更好地提升后勤部门的管理能力,如何提升企业对后勤信息的处理反馈能力,怎样管理评价社会化的后勤工作,这些都是企业后勤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化也给有能力的企业提供了重新定位后勤在价值链模型中的地位,利用后勤部门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
信息化也是大型企业后勤的必然发展趋势。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提高企业后勤信息、人员、物资的集约整合能力。企业员工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享受到快捷便利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例如某位员工需要一杯咖啡,某个地方临时需要清洁等都可以通过后勤信息系统及时针对需求进行处理,按需要提供服务。
未来后勤服务的信息系统甚至可以不再单单为企业服务而是面向社会服务。构建的共享服务平台在与有实力的物业公司很好结合后可以为不同公司提供后勤业务,简单的说就是将企业构建的后勤服务信息处理系统与服务平台市场化,对其它企业出售信息化后勤的业务。对一些服务甚至可以将它们广泛地面向社会群众,如商旅服务,酒店旅游管理等。这样做既可以整合更多资源进一步降低成本,还可以同时利用后勤服务创造新的价值。
共享平台还可以与社会上其它资源进一步整合,如与航空公司合作提供更廉价的机票,与医院合作提供体检预约专家咨询,与连锁酒店合作,在员工出差过程中提供住宿服务等等。通过进一步资源整合,对资源上下游有更强的议价优势以降低成本,同时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服务,为信息系统的社会化提供了服务基础,加强吸引力。
(二)研究建议
1、企业要进行后勤改革,首先需要认识到后勤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有转变了思想企业后勤的变革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2、加快后勤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后勤急需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企业后勤进行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3、实现后勤市场化。企业后勤应着力于提高资源配置,主动融入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加快后勤信息化进程。尽快建立可共享的后勤服务平台,平台内容可包括为员工提供车票、住宿、餐饮的商旅服务平台,提供报销服务的财务平台,提供与医院交互的健康平台等。实现了信息平台的构建不仅可以抬高管理与服务质量,也可以领先一步为信息化的市场化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王伟付.论国有大型企业后勤改革的物业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12(20).
[2]黄建华.国有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实现探讨[J].现代商业,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