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资料
患者,男,52岁。主因肋弓下痛温觉消失12年,近日加重入院。12年前始双下肢麻木,无肢体肌力减退,在当地诊断为颈椎病。后因腰扭伤行理疗,理疗时局部烫伤后无疼痛感觉,局部出现严重感染,行局部清创处理,并不感觉疼痛。查体:双下肢痛觉消失,感觉减退。行脊髓MRI检查诊断为脊髓空洞症。病情继续发展,出现肋弓下感觉丧失,抽烟烫伤皮肤常不觉痛。双下肢肌力减退,走路困难。病后10来年出现顽固性便秘,1周或10多天用开塞露诱导排大便1次,进食很少。近2年常有颈部不适,有时头晕,颈部活动受限。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颅神经检查无异常,痛觉减退,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双下肢肌力均为2级,轻微的肌萎缩,双侧建反射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皮肤粗糙,有多处烫伤,两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律整,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肠鸣音减弱。诊断:脊髓空洞症。
护 理
心理护理:首先取得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向患者家属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从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应该注意掌握恰当的语言交流技巧,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担心。针对手术前期患者承受躯体和心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以及“趋-避”的心理冲突,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以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以交谈方式使患者把自己心中的疑惑讲出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教育程度、心理承受能力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医学术语、把握交流的深浅度,解释和回答患者所提出的疑惑,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饮食护理: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康复的原则:康复医学有别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工作必须贯彻三项基本原则:①强调自身功能训练;②注重整体,即整个人的康复;③目的在于回归社会,参加社会劳动。康复的手段:应用药物、手术和护理手段,以减轻患者的症状,预防合并症和促进功能恢复。包括水疗、光疗、电疗、磁疗、超声波、离子导入等。医疗体育:包括运动、体操、太极拳、气功等。作业疗法:包括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训练,职业性劳动,工艺劳动如编织、泥塑等。通过作业训练,使患者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有人将作业疗法归于医疗体育项内。
康复的标准:根据康复的程度可分高标准、中等标准、低标准。①高标准:身心功能获得显著恢复,能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或虽然有明显残疾,生活不能完全处理,但可经常得到人力或辅助器帮助,残疾与健康善稳定,不影响重返社会,为社会服务。②中等水平:身心功能获得显著改善,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但难以坚持学习,未能与社会结合。③低水平:身心功能有某些改善,但未能走出家门,重返社会,未能就业。
出院指导:对出院病人非常重要。病人必须意识到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保护无感觉区,必须经常想到无感觉区。每天检查几次看有无受伤,注意皮肤有无发红、水疱、烫伤、青肿、抓伤、切伤等等。农村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被荆棘和碎片刺伤。对皮肤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可在温水内浸泡20分钟,然后涂上油膏,每天1次,可防止皮肤干燥和皲裂。如果已有伤口,就不要再按摩、不要再涂油,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家庭康复:病人积极地参与家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煮饭、种花及尽量生活自理,是一种有效的功能训练。其他的一些作业活动,如缝纫、木工、工艺、娱乐等均可在家里进行。在家庭康复措施中,家庭成员的参与和配合很重要。有时家属必须学会一些被动活动、简易器械牵引的方法,使病人能在家里继续治疗。社区康复:已建立社区康复网络的地区,病人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康复治疗。这是既节约资金,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讨 论
脊髓空洞是脊髓内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形成管状空隙,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可与病人临床症状可不一致[1],早期常是一侧或两侧上肢及躯干上部的痛觉、温觉障碍,而触觉及深感觉完整或相对地正常,称作分离性感觉障碍。患者将手放入热水内不知冷热,常在手部发生灼伤或刺、割伤后才发现有痛、温觉的缺损,损伤手指常成溃疡,因无痛觉,不知保护,以致经久不愈。空洞逐渐扩大,而引起一侧或两侧上肢不完全性的瘫痪,大多伴有明显的手部小肌肉的萎缩,形成“鹰爪”手。如空洞在腰骶部脊髓中,则两下肢出现感觉障碍和瘫痪,肌肉紧张,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叩击肌腱反射亢进。营养障碍也常见,如皮肤发绀、角化过度、无汗或少汗,关节的痛觉缺失,引起关节磨损、萎缩、畸形、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有磨擦音而无痛觉。延髓空洞症可表现吞咽困难及呐吃,软腭与咽喉肌无力,腭垂偏斜,伸舌偏向患侧,患侧舌肌萎缩;面神经麻痹,面部痛、温觉消失,自面的后部逐渐发展到鼻及口;眩晕、耳鸣、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其他如脊柱侧突、后突畸形、脊柱裂、弓形足等亦属常见。此病起病隐浅、发病缓慢,甚至觉察不出来,随病情发展渐出现手部肌肉萎缩,下肢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2]。所以一旦确诊,即说明已到了一定程度,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脊髓空洞症至今没有很好的分型,有按照累及部位分型的[3]。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神经科学已飞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神经科护理学的发展除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外,并且掌握一些手术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并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龙洁.脊髓空洞症102例临床与MRI研究.首都医学院学报,1992,13(4):291.
2 宋光晖,钱彩韵,等.脊髓空洞症若干临床问题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93,19(6):345-348.
3 顾苏兵,刘颖苹,等.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类型.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3,6(4):239.
患者,男,52岁。主因肋弓下痛温觉消失12年,近日加重入院。12年前始双下肢麻木,无肢体肌力减退,在当地诊断为颈椎病。后因腰扭伤行理疗,理疗时局部烫伤后无疼痛感觉,局部出现严重感染,行局部清创处理,并不感觉疼痛。查体:双下肢痛觉消失,感觉减退。行脊髓MRI检查诊断为脊髓空洞症。病情继续发展,出现肋弓下感觉丧失,抽烟烫伤皮肤常不觉痛。双下肢肌力减退,走路困难。病后10来年出现顽固性便秘,1周或10多天用开塞露诱导排大便1次,进食很少。近2年常有颈部不适,有时头晕,颈部活动受限。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颅神经检查无异常,痛觉减退,触觉及深感觉存在,双下肢肌力均为2级,轻微的肌萎缩,双侧建反射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皮肤粗糙,有多处烫伤,两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律整,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肠鸣音减弱。诊断:脊髓空洞症。
护 理
心理护理:首先取得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向患者家属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从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应该注意掌握恰当的语言交流技巧,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担心。针对手术前期患者承受躯体和心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以及“趋-避”的心理冲突,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以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以交谈方式使患者把自己心中的疑惑讲出来,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教育程度、心理承受能力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医学术语、把握交流的深浅度,解释和回答患者所提出的疑惑,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饮食护理:合理调配饮食结构,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康复的原则:康复医学有别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工作必须贯彻三项基本原则:①强调自身功能训练;②注重整体,即整个人的康复;③目的在于回归社会,参加社会劳动。康复的手段:应用药物、手术和护理手段,以减轻患者的症状,预防合并症和促进功能恢复。包括水疗、光疗、电疗、磁疗、超声波、离子导入等。医疗体育:包括运动、体操、太极拳、气功等。作业疗法:包括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训练,职业性劳动,工艺劳动如编织、泥塑等。通过作业训练,使患者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有人将作业疗法归于医疗体育项内。
康复的标准:根据康复的程度可分高标准、中等标准、低标准。①高标准:身心功能获得显著恢复,能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或虽然有明显残疾,生活不能完全处理,但可经常得到人力或辅助器帮助,残疾与健康善稳定,不影响重返社会,为社会服务。②中等水平:身心功能获得显著改善,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但难以坚持学习,未能与社会结合。③低水平:身心功能有某些改善,但未能走出家门,重返社会,未能就业。
出院指导:对出院病人非常重要。病人必须意识到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保护无感觉区,必须经常想到无感觉区。每天检查几次看有无受伤,注意皮肤有无发红、水疱、烫伤、青肿、抓伤、切伤等等。农村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被荆棘和碎片刺伤。对皮肤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可在温水内浸泡20分钟,然后涂上油膏,每天1次,可防止皮肤干燥和皲裂。如果已有伤口,就不要再按摩、不要再涂油,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家庭康复:病人积极地参与家务活动,如打扫卫生、煮饭、种花及尽量生活自理,是一种有效的功能训练。其他的一些作业活动,如缝纫、木工、工艺、娱乐等均可在家里进行。在家庭康复措施中,家庭成员的参与和配合很重要。有时家属必须学会一些被动活动、简易器械牵引的方法,使病人能在家里继续治疗。社区康复:已建立社区康复网络的地区,病人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康复治疗。这是既节约资金,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讨 论
脊髓空洞是脊髓内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形成管状空隙,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可与病人临床症状可不一致[1],早期常是一侧或两侧上肢及躯干上部的痛觉、温觉障碍,而触觉及深感觉完整或相对地正常,称作分离性感觉障碍。患者将手放入热水内不知冷热,常在手部发生灼伤或刺、割伤后才发现有痛、温觉的缺损,损伤手指常成溃疡,因无痛觉,不知保护,以致经久不愈。空洞逐渐扩大,而引起一侧或两侧上肢不完全性的瘫痪,大多伴有明显的手部小肌肉的萎缩,形成“鹰爪”手。如空洞在腰骶部脊髓中,则两下肢出现感觉障碍和瘫痪,肌肉紧张,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叩击肌腱反射亢进。营养障碍也常见,如皮肤发绀、角化过度、无汗或少汗,关节的痛觉缺失,引起关节磨损、萎缩、畸形、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有磨擦音而无痛觉。延髓空洞症可表现吞咽困难及呐吃,软腭与咽喉肌无力,腭垂偏斜,伸舌偏向患侧,患侧舌肌萎缩;面神经麻痹,面部痛、温觉消失,自面的后部逐渐发展到鼻及口;眩晕、耳鸣、步态不稳、眼球震颤等。其他如脊柱侧突、后突畸形、脊柱裂、弓形足等亦属常见。此病起病隐浅、发病缓慢,甚至觉察不出来,随病情发展渐出现手部肌肉萎缩,下肢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2]。所以一旦确诊,即说明已到了一定程度,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脊髓空洞症至今没有很好的分型,有按照累及部位分型的[3]。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神经科学已飞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神经科护理学的发展除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外,并且掌握一些手术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并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龙洁.脊髓空洞症102例临床与MRI研究.首都医学院学报,1992,13(4):291.
2 宋光晖,钱彩韵,等.脊髓空洞症若干临床问题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93,19(6):345-348.
3 顾苏兵,刘颖苹,等.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类型.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3,6(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