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德育课教学问题的一些办法和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德育课 教法单调 模式陈旧 评价失衡
目前德育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对德育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目前,一些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技术院校还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认为“上高中、上大学才是正道,才有前途”,文化课基础稍好的或者说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大都选择上高中、上大学,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是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觉得有一种被落下甚至被抛弃的感觉,成天忧心忡忡,无所事事,对学习缺乏热情。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学生,文化课基础都不太好。这些学生本来就对文化基础课心存畏惧,而对德育理论课更是不感兴趣。
2.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评价失衡
(1)教学方法单调。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说教式”、“满堂灌”等形式仍占据着德育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学生的主动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鲜明的个性无法体现和发挥。(2)教学评价失衡。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多数是从原来的各类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政策性的转轨后才升格为专科院校的。无论从硬件软件、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都需要一个逐步转变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德育课很大程度还是沿袭普通中学和中专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过分依赖考试成绩、注重单纯的德育知识传授,忽视知识传授与陶冶情操、考试成绩与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弱化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3.教育模式“重理轻实”
目前的德育模式,学校将其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在集中的几十个课时之内,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教学中突出地表现为“重理轻实”,具体可以归纳为“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引导;重考试成绩、轻日常行为习惯。再加上现在的德育课程,无论是教材的编排、内容的选择,还是学校具体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教材与专业不够配套,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三年制高职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通用一种教材,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宽泛笼统,针对性不强。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和评价往往是依据教学大纲,以是否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来衡量教学工作的优劣。
解决办法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德育课,要把德育课和专业课的建设等同起来,改变那种只重视专业课不重视德育课的局面。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要从软硬件方面舍得投资,在辅导员的配备、德育教师的人选安排方面,要把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德育课教师团队中来。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德育教师要努力加强业务进修学习,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报刊搜集信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学校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创造一切条件,让德育课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
再次,德育课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束缚,要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在德育课教学中探索总结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2.充实更新教材内容
(1)选择教材要有针对性。在市场经济体制驱动下,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原先一些传统的专业逐渐淡出,新兴专业快速发展,这对学校的德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德育教材的内容也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目前的教材建设滞后于专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及时编写出版与专业配套的,尤其是对一些新兴的、热门专业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各院校也应组织科研和教学人员,编写出适合本校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作为“补充教材”。(2)灵活使用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以指定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指定教材。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不具备编写本地市教材的条件,而在使用全国通用的高职甚至是本科院校的教材。这虽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使教材更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德育课要有规范统一的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更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巧妙地使用教材。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捷径。德育方法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特点,适合学校条件的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在德育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表达,可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如,“活动式”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榜样熏陶式”教学法等。
4.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机制
为了增强职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高职德育课程的评价应实行综合积分制,建立学生德育综合档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对学生德育课程的活动参与、知识学习、课堂表现、守纪情况,校内校外(包括在家庭)的行为习惯的实际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除在学期末进行总评外,平时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用,包括课上、课下。评价形式可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由学生进行初评(自评、他评相结合)、任课教师合议、班主任教师建议、德育课教师评议等多项多环节组成的综合考核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机制,使学生的德育成绩评定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从而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宋俊骥、李莲英:《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2]刘硕、王洪乔:《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3]卢永帅:《中西方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
【关键词】高职德育课 教法单调 模式陈旧 评价失衡
目前德育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对德育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目前,一些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技术院校还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认为“上高中、上大学才是正道,才有前途”,文化课基础稍好的或者说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大都选择上高中、上大学,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是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觉得有一种被落下甚至被抛弃的感觉,成天忧心忡忡,无所事事,对学习缺乏热情。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学生,文化课基础都不太好。这些学生本来就对文化基础课心存畏惧,而对德育理论课更是不感兴趣。
2.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评价失衡
(1)教学方法单调。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说教式”、“满堂灌”等形式仍占据着德育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学生的主动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鲜明的个性无法体现和发挥。(2)教学评价失衡。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多数是从原来的各类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政策性的转轨后才升格为专科院校的。无论从硬件软件、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都需要一个逐步转变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德育课很大程度还是沿袭普通中学和中专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过分依赖考试成绩、注重单纯的德育知识传授,忽视知识传授与陶冶情操、考试成绩与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弱化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3.教育模式“重理轻实”
目前的德育模式,学校将其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在集中的几十个课时之内,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教学中突出地表现为“重理轻实”,具体可以归纳为“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引导;重考试成绩、轻日常行为习惯。再加上现在的德育课程,无论是教材的编排、内容的选择,还是学校具体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教材与专业不够配套,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三年制高职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通用一种教材,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宽泛笼统,针对性不强。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和评价往往是依据教学大纲,以是否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来衡量教学工作的优劣。
解决办法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德育课,要把德育课和专业课的建设等同起来,改变那种只重视专业课不重视德育课的局面。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要从软硬件方面舍得投资,在辅导员的配备、德育教师的人选安排方面,要把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德育课教师团队中来。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德育教师要努力加强业务进修学习,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报刊搜集信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学校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创造一切条件,让德育课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
再次,德育课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束缚,要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在德育课教学中探索总结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2.充实更新教材内容
(1)选择教材要有针对性。在市场经济体制驱动下,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原先一些传统的专业逐渐淡出,新兴专业快速发展,这对学校的德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德育教材的内容也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目前的教材建设滞后于专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及时编写出版与专业配套的,尤其是对一些新兴的、热门专业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各院校也应组织科研和教学人员,编写出适合本校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作为“补充教材”。(2)灵活使用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以指定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指定教材。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不具备编写本地市教材的条件,而在使用全国通用的高职甚至是本科院校的教材。这虽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使教材更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德育课要有规范统一的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更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巧妙地使用教材。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捷径。德育方法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特点,适合学校条件的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在德育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表达,可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如,“活动式”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榜样熏陶式”教学法等。
4.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机制
为了增强职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高职德育课程的评价应实行综合积分制,建立学生德育综合档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对学生德育课程的活动参与、知识学习、课堂表现、守纪情况,校内校外(包括在家庭)的行为习惯的实际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除在学期末进行总评外,平时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用,包括课上、课下。评价形式可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由学生进行初评(自评、他评相结合)、任课教师合议、班主任教师建议、德育课教师评议等多项多环节组成的综合考核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机制,使学生的德育成绩评定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从而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宋俊骥、李莲英:《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2]刘硕、王洪乔:《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3]卢永帅:《中西方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