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sa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疑诊早期食管癌的306例患者共计312处病灶临床资料,所有可疑病灶均行卢戈液染色。根据碘染过程中有无粉色征出现分为粉色征阳性组及粉色征阴性组,与活检或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评估粉色征与病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记录粉色征出现时间的病灶分为0~30 s、>30~60 s、>60~90 s和>90~120 s 4组,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粉色征出现时间对病理的诊断价值。

结果

312处病变中,粉色征阳性组208处,其中炎症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癌180处;粉色征阴性组104处,其中炎症或LGIN 69处,HGIN或癌35处。粉色征阳性诊断HGIN及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3.7%、71.1%和79.8%。多因素分析显示,HGIN和癌与粉色征出现时间显著相关(P=0.000,OR=0.016,95%CI=0.042~0.324)。粉色征阳性组中89例记录了粉色征出现时间,粉色征出现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最佳截断值为60 s,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2.8%、84.2%及91.0%。

结论

碘染粉色征对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粉色征出现时间在60 s以内诊断价值更大,通过对粉色征最早出现的部位靶向活检,可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

其他文献
断食疗法作为一种饮食干预方式,以限制热量摄入为核心,通过改变断食的强度及频率衍生出不同形式。断食不仅是减重的有效手段,在调节代谢等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脂解作用、增强产热效应、调节自噬、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反应等。本文主要综述了断食疗法的种类、减轻体重和改善代谢等方面的作用及机制。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影响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转归的因素,为指导LGIN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的随访策略,前瞻性对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47例LGIN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病灶表面情况、分界线、腺管及微血管等进行观察,分析LGIN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35例LGIN的活检及ME-NBI表现无进展(稳定型LGIN组),随访时间(20.7±6.9)个
期刊
目的探讨伴有微乳头结构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从常州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收治的447例早期胃癌病例中,筛选出伴有微乳头结构者(微乳头成分≥5%的腺癌)8例(1.8%)纳入观察组,其余439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在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变大体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在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变大体类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