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计学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对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明确,很多高职类院校在教材的选择、理论和实践的比重分配、承担统计学课程的教师选择上都经常变动,高职统计学的教学还处在探索性阶段。因此,确定一个适合高职统计学的教学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学目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统计学教学新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教材;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C8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4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展,现有的统计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颇深,强调理论知识,忽视统计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即使有实践的部分,实践内容和现实生活差距很大,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统计学作为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教材基本相同,既没有考虑到专业间的不同特点,也没有考虑到各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针对统计学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构建与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并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的统计学教学新模式的设想。
一、高职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学教学目的不明确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目前的教学重点还是集中在介绍统计学有哪些工具,至于这些工具怎么用,提得很少。教学的目的还是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虽然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中会写“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资料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预测以及统计报告的撰写。”但是哪些统计方法是分析不同专业最新统计资料需要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资料哪些是最新的,并且是相关专业学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能用来预测的统计学方法有哪些是对高职各专业学生有用的,需要预测什么?这些绝大多数高职类院校的统计学老师都不清楚。教学目的只是空话,形同虚设。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概念和公式上。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任课教师的选择上都很迷茫,即使会做些调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材不能满足专业需求
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同一院校的各专业大都选用统一的教材。另一方面,不同的院校所选用教材的作者、版本等纵然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内容体系却是大同小异,所强调的重点基本一致。统计学教学的有关负责人意识到这点,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有的负责人每个学期都选用不同的教材,以期在中间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的统一教材,但结果令人失望;有的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但各个版本的教材大体一致,专业针对性不强;有的则直接摒弃统计学基础教材,直接选用统计学在各专业中应用的教材,如管理与统计、会计与统计分析、金融统计分析等,这种改革非常具有突破性,专业针对性很强,但是对承担统计学课程的教师要求很高,既要有深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累积,又要非常熟悉统计学方法在相关专业的运用。同时,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统计学,只有一本介绍统计学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教材,显得力不从心。这些尝试遇到的困难源于目前没有一本与高职院校各专业对应的统计学教材。
(三)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首先,由于教材基本框架一样,教学内容也没有多大区别,即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抽样推断、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相关分析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像假设检验、统计量都不讲,即使课本中有相关内容,教师考虑到学生普遍薄弱的基础,也会删除这些内容,或草草带过,学生听的也是云里雾里。教学内容几十年不变,很少有人去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内容是否应该调整?应该作怎样的调整?其次,讲解的案例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离现实生活很远,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案例脱离实际,一方面表现在所选案例太过宏观,学生平时都没关注。比如GDP、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人口普查、全国客运量等等,学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太抽象、也没有实用性;另一方面表现在所选案例大都是 “某城市、某企业、某班”等案例,没有明确地指出具体的研究对象,这样使得学生对数据的来源产生了怀疑,降低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陈旧
统计学作为基础课程,一直沿袭着“黑板、粉笔、计算器”和“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统计学在现实中的运用大多用到统计软件,“黑板、粉笔、计算器”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教会学生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现实中的问题,黑板上呈现的大量的数据和公式、以及运用计算器进行统计的超负荷的计算量,都使得学生望而却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统计学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作为教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广的统计知识,还必需具有相应专业方面的知识,才能把统计学提供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和相应专业特定的数据结合起来,从而教会学生处理和分析相应专业统计数据的方法。而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大多还不具备这种知识结构和素质。有些院校为了加强统计学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同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由该专业的教师教授,而这些教师绝大部分不是统计学专业出身,这种安排加强了针对性,削弱了统计学知识的专业性和应用性。
二、构建统计学教学新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的
为了满足各专业不同的需求,统计学的教学要具有专业针对性;由于未来的就业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又要求统计学的教学涉及面要广。看似矛盾,实际是把统计学教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在其教学目的的要求上必须加以反映,即“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基本的统计知识,为深入进行本专业的统计分析服务;同时,使学生能够了解或掌握统计分析方法在其他专业中的运用,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和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统计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哪些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应用领域有哪些,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应用领域的统计学方法都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不断地调研,统计学教学目的的具体内容也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编写符合教学目的的教材
由于教学目的强调各专业的针对性和广泛性,目前的教材中没有一本是符合此要求的,需要编写新的教材。教材的框架需要根据调查统计学在各专业中应用的结果确定,形成统计学系列教材,如《统计与管理》、《统计与会计》、《统计与金融》、《统计与电子商务》等。基本思路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确定不同的框架,教材以统计学在该专业的应用案例为主,可适当引用其他专业的应用案例。比如编写《统计与金融》,教材的案例以统计学在金融中的运用为主,加一个统计学在会计中的运用案例,统计学在其他专业中的运用放在课后练习中。编写的人员既要有统计学专家,又要有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特别是需要有来自相关企业的专业人才。
(三)突出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
可以采用新的教材,根据新教材的框架确定教学重点。比如给金融专业的学生上课,收集二手资料、统计指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一元和多元)、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就显得很重要。教材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但不可避免有时效性,有教学重点的滞后,也有案例的滞后。所以,教学内容还需补充新的内容、新的案例,使其更切合实际。除了强调教学内容实用性和时效性,也不能忽略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具体性和生动性。这主要体现在案例的选取上。如举企业的例子,必须指明是哪个企业哪一年的数据,资料怎么得来,并有的放矢地介绍一下该企业的背景资料等;举股票的例子,必须指明是哪只股票,收集资料的方法、选择这只股票的原因、分析所得结果的用处等。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以引起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为宗旨。一方面,要运用多媒体和实训室(或机房)进行教学。统计学在现实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的依仗相关软件来完成,采用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运用软件,实现统计方法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把学生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又能使课堂多姿多彩,引人入胜。运用实训室,使学生能够练习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巩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每个知识点之前,以问题或案例的形式引出主题,问题或案例的选取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在讲难度较低的内容前,可以给出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通过评价学生的成果来讲解教学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每个过程,引导他们思考。当然小组讨论、辩论、户外实践、成果展示等都可以引进统计学课堂。
(五)培养多层次的统计专业教师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统计学需要既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又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超强的学习能力的教师。现实的情况是,没有符合此要求的统计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培养:一是引进人才,如去证券咨询公司或商业银行找证券分析师或金融企业高管给金融专业的学生教授统计学,去制造企业找相关管理人员如车间统计人员给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教授统计学等。二是校内挖掘培养人才,如对校内现有的统计学教师进行其他相关专业的培训,对校内相关专业非统计学专业的教师进行统计学专业培训,可以请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来校内培训,或把教授不同专业的统计学教师送到相关企业去实践等。
参考文献:
[1] 朱宇兵.财经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6).
[2] 王天营.刘爱民.关于高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4,(08).
[3] 贺银娟.高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设想[J].商业经济,2009,(01).
[4] 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学研究,2007,(12).
[5] 黄海午.《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教材;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C8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4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学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展,现有的统计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颇深,强调理论知识,忽视统计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即使有实践的部分,实践内容和现实生活差距很大,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统计学作为基础课程,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教材基本相同,既没有考虑到专业间的不同特点,也没有考虑到各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针对统计学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构建与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并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的统计学教学新模式的设想。
一、高职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学教学目的不明确
统计学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目前的教学重点还是集中在介绍统计学有哪些工具,至于这些工具怎么用,提得很少。教学的目的还是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虽然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中会写“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资料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预测以及统计报告的撰写。”但是哪些统计方法是分析不同专业最新统计资料需要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统计资料哪些是最新的,并且是相关专业学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能用来预测的统计学方法有哪些是对高职各专业学生有用的,需要预测什么?这些绝大多数高职类院校的统计学老师都不清楚。教学目的只是空话,形同虚设。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概念和公式上。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任课教师的选择上都很迷茫,即使会做些调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材不能满足专业需求
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同一院校的各专业大都选用统一的教材。另一方面,不同的院校所选用教材的作者、版本等纵然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内容体系却是大同小异,所强调的重点基本一致。统计学教学的有关负责人意识到这点,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有的负责人每个学期都选用不同的教材,以期在中间找到适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的统一教材,但结果令人失望;有的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但各个版本的教材大体一致,专业针对性不强;有的则直接摒弃统计学基础教材,直接选用统计学在各专业中应用的教材,如管理与统计、会计与统计分析、金融统计分析等,这种改革非常具有突破性,专业针对性很强,但是对承担统计学课程的教师要求很高,既要有深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累积,又要非常熟悉统计学方法在相关专业的运用。同时,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统计学,只有一本介绍统计学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教材,显得力不从心。这些尝试遇到的困难源于目前没有一本与高职院校各专业对应的统计学教材。
(三)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首先,由于教材基本框架一样,教学内容也没有多大区别,即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抽样推断、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相关分析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像假设检验、统计量都不讲,即使课本中有相关内容,教师考虑到学生普遍薄弱的基础,也会删除这些内容,或草草带过,学生听的也是云里雾里。教学内容几十年不变,很少有人去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内容是否应该调整?应该作怎样的调整?其次,讲解的案例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离现实生活很远,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案例脱离实际,一方面表现在所选案例太过宏观,学生平时都没关注。比如GDP、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人口普查、全国客运量等等,学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太抽象、也没有实用性;另一方面表现在所选案例大都是 “某城市、某企业、某班”等案例,没有明确地指出具体的研究对象,这样使得学生对数据的来源产生了怀疑,降低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陈旧
统计学作为基础课程,一直沿袭着“黑板、粉笔、计算器”和“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统计学在现实中的运用大多用到统计软件,“黑板、粉笔、计算器”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教会学生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现实中的问题,黑板上呈现的大量的数据和公式、以及运用计算器进行统计的超负荷的计算量,都使得学生望而却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统计学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作为教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广的统计知识,还必需具有相应专业方面的知识,才能把统计学提供的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和相应专业特定的数据结合起来,从而教会学生处理和分析相应专业统计数据的方法。而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大多还不具备这种知识结构和素质。有些院校为了加强统计学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同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由该专业的教师教授,而这些教师绝大部分不是统计学专业出身,这种安排加强了针对性,削弱了统计学知识的专业性和应用性。
二、构建统计学教学新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的
为了满足各专业不同的需求,统计学的教学要具有专业针对性;由于未来的就业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又要求统计学的教学涉及面要广。看似矛盾,实际是把统计学教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在其教学目的的要求上必须加以反映,即“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基本的统计知识,为深入进行本专业的统计分析服务;同时,使学生能够了解或掌握统计分析方法在其他专业中的运用,为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和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统计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哪些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应用领域有哪些,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应用领域的统计学方法都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不断地调研,统计学教学目的的具体内容也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编写符合教学目的的教材
由于教学目的强调各专业的针对性和广泛性,目前的教材中没有一本是符合此要求的,需要编写新的教材。教材的框架需要根据调查统计学在各专业中应用的结果确定,形成统计学系列教材,如《统计与管理》、《统计与会计》、《统计与金融》、《统计与电子商务》等。基本思路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确定不同的框架,教材以统计学在该专业的应用案例为主,可适当引用其他专业的应用案例。比如编写《统计与金融》,教材的案例以统计学在金融中的运用为主,加一个统计学在会计中的运用案例,统计学在其他专业中的运用放在课后练习中。编写的人员既要有统计学专家,又要有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特别是需要有来自相关企业的专业人才。
(三)突出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
可以采用新的教材,根据新教材的框架确定教学重点。比如给金融专业的学生上课,收集二手资料、统计指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一元和多元)、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就显得很重要。教材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但不可避免有时效性,有教学重点的滞后,也有案例的滞后。所以,教学内容还需补充新的内容、新的案例,使其更切合实际。除了强调教学内容实用性和时效性,也不能忽略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具体性和生动性。这主要体现在案例的选取上。如举企业的例子,必须指明是哪个企业哪一年的数据,资料怎么得来,并有的放矢地介绍一下该企业的背景资料等;举股票的例子,必须指明是哪只股票,收集资料的方法、选择这只股票的原因、分析所得结果的用处等。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以引起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为宗旨。一方面,要运用多媒体和实训室(或机房)进行教学。统计学在现实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的依仗相关软件来完成,采用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运用软件,实现统计方法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把学生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又能使课堂多姿多彩,引人入胜。运用实训室,使学生能够练习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巩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每个知识点之前,以问题或案例的形式引出主题,问题或案例的选取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在讲难度较低的内容前,可以给出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通过评价学生的成果来讲解教学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每个过程,引导他们思考。当然小组讨论、辩论、户外实践、成果展示等都可以引进统计学课堂。
(五)培养多层次的统计专业教师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统计学需要既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又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超强的学习能力的教师。现实的情况是,没有符合此要求的统计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培养:一是引进人才,如去证券咨询公司或商业银行找证券分析师或金融企业高管给金融专业的学生教授统计学,去制造企业找相关管理人员如车间统计人员给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教授统计学等。二是校内挖掘培养人才,如对校内现有的统计学教师进行其他相关专业的培训,对校内相关专业非统计学专业的教师进行统计学专业培训,可以请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来校内培训,或把教授不同专业的统计学教师送到相关企业去实践等。
参考文献:
[1] 朱宇兵.财经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6).
[2] 王天营.刘爱民.关于高校财经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4,(08).
[3] 贺银娟.高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设想[J].商业经济,2009,(01).
[4] 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学研究,2007,(12).
[5] 黄海午.《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